新顺1730:正文 第二五六章 分歧(一)
虽然皇帝的浪漫幻想,最多也就是个洋务运动、太空歌剧的水平。但至少,这里面的幻想元素,包含着技术的进步,这比之那些三代之治的幻想,总归还是要强一些的。
至少,这也算是讲物质,认清了大顺现在人地矛盾、亩产水平、以及经过简单计算可知的再继续下去粮食根本不够吃的物质现实。
比起只靠三皇五帝、文武之制、大道既行这些虚的、抽象的东西,最起码距离现实更近一些。
固然说,皇帝不可能把那些心思全说出来,尤其是政治上的一些想法。但刘钰大致还是可以猜个差不多的,或者说这是封建统治者的“最终”思路。
如果关于平衡之后、借力均田、改革科举再反过来以小农官僚科举压制新势力的思路都达不到,那刘钰就更不必担心太多了。
皇帝倒是没有和刘钰直接说,也没打什么暗语,直接就没提将来怎么办。
人地矛盾,在铁器牛耕时代,似乎确实是个无解的难题。
即便说,将来工商业发展,足以容纳极多的非农业人口。
但不管怎么容纳……能产多少粮食,这还是个根本问题。工商业人口又不是不吃饭,只是用一种工商业的方式,完成对粮食的重新分配而已。
工商业不能制造粮食。
工商业只是通过流通和交换,将粮食在农业和非农业人口之中分配。
皇帝对于未来“肥料和抽水机”的幻想,并不是什么封闭愚昧、什么大陆文明的农田视野。
相反,这恰恰是真正明白大顺现在的现实情况。
而这种现实情况,伴随着大顺在西南改土归流,使得皇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比如玉米、土豆。
这些东西,在平原区,尤其是华北平原,这些美洲作物的效果并不太显著。
但在西南,尤其是几乎没有平原的云贵等地。
伴随着改土归流的深入,山顶上一片小地种点玉米土豆什么的,直接引发了人口爆炸式增长。
玉米、土豆,与平原地区和山地地区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
如今又取消了丁税,人口统计不再需要弄虚作假,反而一般会作为政绩。
终究,大顺的政治正确,源于夫子之论语。
而夫子的弟子记录夫子那些话的时候,其经济基础物质基础,是天下人口尚且不足、耕地尚且许多的时候。
于是,理所当然的,人口加增,也成为政绩的一部分。春秋乱世,人口加增,确实是政绩。春秋时候物质基础技术条件时候的正确,未必是现在这种物质基础技术条件的正确。
皇帝还不至于被这种正确所迷惑,尤其是经历了西南改土归流后的人口爆炸,对于人口、耕地、粮食、亩产的理解,更加深了一层,
于是,皇帝问道:“卿于威海练兵,行鲸海迁民事;于松苏改革盐政、漕运、出口、通商事,行南洋迁民事;于山东治黄河水道,又行扶桑迁民事。”
“你亦知本朝大儒颜李之辈,言均田事,其言均田,名虽复古,然终究未必全行古法。”
“至颜习斋、李刚主辈,始
终绕不过去的问题,还是‘人口’。即便李刚主亦重视工商,但他所见,士、工、商等,终究容不下天下许多人口。”
“因为李刚主等辈,认定非农行业,容不下许多人,于是于均田法上,亦有许多纠结处。”
“我闻爱卿于颜李之学,时而亲近、时而反驳。这农,与士工商人口事……你们之间虽有分歧,但这分歧的根源,依朕所见,究其根源,亦不过是将来亩产多少的分歧。是否相信将来亩产五六百斤的分歧。”
“但爱卿于威海练兵,则行鲸海移民事;于松苏变法,则行南洋开发事;于山东治河,又行扶桑移民事……说到底,还是爱卿即便认为将来亩产五六百斤,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士、工、商等职,依旧无法容纳太多人口。还是要靠移民来解决这些事。”
“那么爱卿于复古儒生的想法,到底是什么态度呢?”
“农、工、商,这等问题,爱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态度呢?”
所谓儒家的复古派,其实就是儒家文化圈的改革派。这一点,全世界都一个鸟样。
新教是基督教的原教旨派,是改革派。
哇哈比派,在这个时代,其实也是绿教中的改革派。
乃至于儒家文化圈,不管是大顺的古儒派、日本的复古派、还是朝鲜国的实学派,历史上,他们都是改革派。
托古改制,和欧洲启蒙运动中的“东学西渐”、“借东讽西”,其实都是一样的玩意儿——包括文艺复兴,其实也算是一种托古改制。
无非就是先创造出一个理想国,然后把一切好的东西,加在这个理想国里。
至于说托古改制,还是外面的月亮圆,其实是一回事。
反正,三代之古、与大洋彼岸,在这个时代,其实一样遥远,编就是了。
大顺喜欢托古改制,和中世界晚期搞文艺复兴这种托古改制,本质上差毬不多——即生产力没有飞速发展,而人的寿命有限、考古学不够发达、历史记载的单薄,使得改革派可以将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放于古代。
而启蒙运动中的东学西渐,则是因着这百余年欧洲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英国农业亩产从90斤飙升到120斤,增产达30%,这是肉眼可见的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意识到的生产力在不断进步。
由于意识到了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从而使得“托古”的说辞,有些忽悠不动人了,于是改为在本国的外面,制造一个理想国。
简言之。
托古改制,是源于生产力的停滞。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即便发展,但缓慢到一个活六七十岁的人无法感知到生产力在进步的状态下,自然会把改革寄托在根本无法考证的古代——在考古学等不足、生产力停滞的状态下,人们会认为古代的生产力和现在一致,从而可以托古,而达“假设生产力和现在一样,但国人的生活水平远高于此时”的三代之治。
当然,实际上,一个汉唐宋元明的人,假若真回到三代之治,那生活水平,哭都没地方
哭。托古改制的前提,就是假设三千年前的三代之治时代的生产力,和此时没有任何区别,于是得出了“三代之治为啥那么好、现在为啥那么差”的疑惑。
而东学西渐、西学东渐,源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以至于活着的人都能感觉到生产力的变化,于是不能托古,只能寄托于“现实时间线里的、一个看不见、摸不着、但听说过的外国”。
不要说大顺这边,其实欧洲也一个鸟样。荷兰的巴达维亚神话,不也破灭了吗?
因为人们生活在一个生产力的提升肉眼可见的时代,不免会想,他妈的现在我小时候和我长大后都不一样,古代怎么可能比现在更好?
托古神话破灭,要么寄托于理性的推论,推出一个理想国。
要么寄托于在现实世界的时代的遥远地方,在本国之外的遥远地方,搞出一个理想国。比如伏尔泰幻想出来的中国。
由是,大顺的古儒一派,是不是改革派?这就显而易见了。
显然,他们是。
他们在用此时的社会存在,去重新解读过去的经书。即便说,考据学、朴学的发展,使得《周礼》的真伪都成了个问题,他们依旧会重新按照此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存在,解读《周礼》的社会意识。
而最终,又不得不卡在了“生产力”的问题上。
颜元、李塨、乃至其后学的程廷祚、王昆绳等,其实,都卡在了“工商业怎么可能容得下许多人口”这个生产力的现实问题上。
不要看那么多的表象。
不要看那么多的解释。
这件事,本质上就是个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问题。
什么是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种群数量因素、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等。
在这种社会存在之下,难道可以指望他们能够产生超脱这个时代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
现在和那些名为复古、实则改革派的士大夫,说将来非农业人口,可以超越农业人口;可以解决李刚主一直无法自圆其说的均田后人口加增的农业人口不够分地的问题……等等,除非是有先知,否则在此时这个社会存在下,谁会相信?
在这等社会存在下,谁能产生将来非农业人口会超越农业人口的社会意识?
皇帝其实很清楚,刘钰在实学派中鼓吹的“未来”。
这种“未来”,其实是超脱现有生产力水平的“未来”,也即中国的问题,要靠工业化和工商业发展来解决,最终非农业人口完全可以超越农业人口。
刘钰鼓吹的这种“未来”,在此时,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这种自圆其说,在这个生产力条件下,最大的漏洞,是可以用一句抽象的“继续发展”来掩饰的。
或者说,为什么刘钰所鼓吹的这种“未来”这时候有人相信?
他们相信的基础是什么?
难道实学派的人,都是傻子,听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吗?他们为什么会相信刘钰鼓吹的这种未来?在此时的生产力水平下,这种鼓吹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 大玄印
第六百四十八章 参赛名单 - 仙道少年行
第143章 行路 - 规则怪谈:死亡黑猫饲养指南
第218章 诡梦列车(11) - 骑砍玩家狂想曲
第一百三十二章 诺德王国分裂 - 猎天争锋
第1900章 跨越星区的薪火相传! - 秦刀
第八十三章洗脱嫌疑 - 得知真相,七个师姐跪求我原谅
第一百三十三章关键时刻 - 大隋:我杨俨,继承大统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审问 - 十日诡谈
第一百八十五章 强煞(二) - 界起通天
第1069章云尘闭关再入极境 - 开局:葬神峰主,我培养大帝无数!
第九十六章 我应该没有强迫你吧?求推荐 - 灵宠创造模拟器
第1295章 冥府与后土大神的关系 - 重生:我在修仙界大杀四方
第一百零一章一剑斩苍穹 - 亿万萌宝老婆大人哪里跑
第3645章 你们都还好吗? - 永夜圣典
第九十七章,全新的魔族 - 第一瞳术师
第1882章 番外:现代篇(44) - 道婿下山
第24章 挖祖坟 - 恐怖复苏之全球武装怪胎
第2249章 拔钉(下) - 抛夫弃子,我带六个女儿吃香喝辣
第834章 电棍 - 妈咪轻点虐,渣爹又被你气哭啦
第350章 别让她伤到自己的眼睛 - 刚出娘胎,定亲转世女帝
第182章 赢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