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历史军事>>新顺1730TXT下载>>新顺1730>>正文 第二一五章 优势TXT下载

    新顺1730:正文 第二一五章 优势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至于说这事要说皇帝支持不支持?

        当然支持。

        皇帝又不出钱,完后还能拿5%的黄金“报效”给内帑,外加15%的国库收入。

        第一批移民的人选,刘玉还是用了他比较擅长的“分化”法。

        黄河河道修建,是项超大工程,是堪比大运河、长城水准的巨型工程。

        黄河河道影响的人,数以百万计。

        这里面,固然可以分二十年、甚至三十年解决。

        但怎么解决,这就需要“分化”。

        第一批移民,也就是“享受”不需要挖金子做“契约工”就能拿到土地的这批人,从公司的角度,得满足两个条件。

        会种地、会养牲口。

        踏实肯干。

        所以,这就需要这第一批人,既不能是收租地主、也不能是穷的连牲口都没有人的佃农。

        从“稳定”的角度,恰恰又和公司的角度重合。

        黄河河道影响的,大体三种人。

        大地主。

        自耕农、中农、小地主(大顺水准下的小地主,五六十亩地、七八十亩地就算)。

        佃农、半佃半贫农。

        大地主,是反对声最强烈的,但他们雷声大、雨点小,也是造反意愿最差的。

        而且人数最少,收拾起来容易,发一堆淄博没铁矿的“工商券”,爱要不要,闹事就抓。

        佃农、半佃半贫农,是人数最多的,但也是最容易摆平的。

        简单来说,给予未来的希望、满足现在的生存。

        现在的生存,去挖河堤、修铁路,给钱,足以满足生存,比当佃农的时候挣得多。

        未来的希望,承诺将来去金矿干五年,有工资不说,各个淘金队的金子收益有3%是归他们的。将来可以在扶桑买地,五年免税、日后无徭役。

        最难摆平的,恰恰是自耕农。

        人家家里本来有地,二三十亩,虽不多,但小日子过得也凑合。

        人数当然也不少,因为大顺开国也就百余年,山东又是被满清祸害的比较严重的地方,是以一些家庭还能保证家庭生存,种地过日子也过得去。

        过得去,那便安土重迁,不愿意走。

        同时,他们又是比较踏实肯干的佃农、贫农,不是你穷肯定因为你懒。但普通自耕农,则证明其种地水平、过日子能力,基本可以保证其劳动技能可以保证其阶级不滑落。

        一般来说,二三十亩地,家里基本会有个牲口,有最起码的养牲口的经验。

        而且,基本都有老婆孩子,老婆也基本比较会过日子,最起码,不至于出现“下来麦子就天天白馍馍、青黄不接就四处讨要借面”的情况虽然听起来好像挺简单的,这不就是个基本的规划过日子吗?有了面也要和菜掺着吃,不能收获季若地主、青黄不接时若乞丐。但实际上,这挺难的,甚至并不是每个妇女都能掌握的过日子技能。

        而且,一般来说,家里有个二三十亩地,你让他去下矿井挖矿、进工场做工,他们也是肯定不愿意去的。

        至少历史上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很多先发国家的工人,其伟大梦想,就是攒够钱去当农民。

        所以说,他们是最难摆平的,也是最容易闹出事端的,但也是最佳的第一批开拓垦殖人选除了技能点,还有个特点,自耕农是最容易维系秩序的。

        故而,前往北美拓荒垦殖的第一批人,就是刘玉调查研究之后,分化选出来的“黄河新道地域的自耕农”。

        实际上这是借鸡生蛋,因为理论上是朝廷要修新河道,这征地、移民的钱,得朝廷出。

        但朝廷出不起,所以只能借金矿,花的是公司大小股东的钱。

        这事,要是辩经的话,也不好说:朝廷固然说把金矿的特许经营权给了公司,那是不是还可以辩经去问,这北美的土地、矿产、森林,凭啥就是朝廷的?凭啥朝廷说不准私人干就不准私人干?

        所以大顺这边也不辩,直接上暴力工具:我说是,就是。我说不准私人干,就不准私人干。有意见,去和森林轻步兵和海军巡航舰去说。

        官山海,传统艺能。

        若有本事,直接把紫禁城扬了比如法革之后,立刻宣布取消专营权,东方贸易的权利属于所有法兰西人民,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地前往好望角以东贸易大顺这边的新兴阶层要是把紫禁城扬了,那自然可以同样宣告:扶桑的金矿属于全体大顺人民,所有人只要资本充足都可以自由地前往扶桑挖金子,谁挖着归谁,不用交税、不用履行移民安置义务。

        但既无这等本事,刘玉也是觉得这群资产阶级成不得事,那他们也就只能乖乖听话了。

        这边忽悠着高回报率、低风险、高回报、有朝廷背书、有刘玉这些年在贸易上的个人信誉背书。

        又借助大顺这边比欧洲晚了40年的投资狂热,和没吃过郁金香、南海、密西西比三大泡沫的亏的无经验,很快募集了大量的资金。

        前五年没有分红,五年之后能不能分红?

        这事,若是别人,是不敢放这句话的,没把握。

        刘玉却敢放这句话,很有把握:旧金山,最起码有1200万两黄金;旧银山,也至少有个一亿两白银。

        第四年开挖都赶趟,前几年,他才不会直接奔着旧金山去呢。

        而是先把各个河口占了、适合垦殖的地方先塞几个村落这可不是乱花钱啊,这都是有目的的、目光长远的、有预设性的,谁说挖金子就一定得在金矿旁边种地的?

        只需要每年适当放出一些金矿,提振一下市场信心,吊一吊众人便是。

        五年后差不多能移过去个一二十万人,农业有了保证,再移民就简单了。人越多越容易,当人多到足以搞一点制造业的时候,那就更简单了。

        刘玉对北美西海岸的定位,不是英国对其殖民地的定位:原材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

        他的定位非常清晰;泄压阀。

        不说是整个大顺的泄压阀,最起码是山东黄河新道问题的泄压阀。

        这个事不整完,大顺真要是炸了,那就真得三五十年后,激烈斗争后再度一统的那个政权,才有可能完成这个事了。没三五十年的混乱,不可能再度一统,而混乱期,是不可能修的了黄河的。

        大顺炸不炸的,刘玉是无所谓的,但他还是希望等黄河水道基本完工之后再炸。否则,那真是要死人的。黄河决口真不是那么简单换个河道,没有河道那就是漫灌、摧毁农业区、来回摇摆直到自己冲出来河道为止。

        至于人到了那边,爱怎么发展怎么发展,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将来大顺炸了,你们自己建一国,那也无所谓。

        大顺既不可能指望西海岸的原材料,也不可能指望西海岸的市场,至少三十年内指望不上。

        就大顺现在的技术水平而言,只要钱到位,移民难度不大。

        农业相关技术,包括犁、耧车、垄作、堆肥、高炉铁等,早两千年前,这个科技点就点完了。

        这和当初弗吉尼亚公司那群压根不会种地的、甚至说其母国还处在亩产90斤水平的农业技术的那群人,技术储备截然不同。

        洋流、季风、海图、导航术、月距角法、这个在大顺参加一战之前,已经把这些科技点都点完了,否则大顺是没资格参加一战的、也不可能高效地劫船。

        经度之战,刘玉押注在理科派,现在看来,战胜了英国的工科派。

        航海钟搓一个太麻烦,现在还无法量产;航海年历,找二三百“脑力民工”,年年能编,会查表就行。

        沿途的岛屿中转站、中途补给站,这几个东西,刘玉也靠着对澳门问题解决了。

        澳门问题是个幌子,打压的是葡萄牙的檀香木贸易,从而为檀香山的檀香木夺取了市场。

        葡萄牙的檀香木,借着澳门问题,大顺给了诸多的限制。

        加税、抓、罚、烧,几波下来,制造了一波大顺内部的檀香涨价,因为原本的供货商被刘玉祸害了,檀香山立刻迎来了“贸易的春天”,迅速填补了大顺内部的巨大檀香木市场。

        刘玉又不信佛,檀香木这破玩意儿,他也没啥兴趣。但借着这些事,以檀香山为中心的太平洋中转站,已经初现规模。

        最起码,可以保证躲避飓风、提供饮水、越冬泊靠、提供粮食、提供新鲜蔬菜水果抵抗坏血病、降低太平洋航线死亡率等功能。

        运输工具产能,这个问题更简单。

        大顺为了参加一战,憋了一堆的造船产能。

        一战打完,大顺不可能继续扩海军了,正好都要转型商船,满足波斯印度等各地贸易的需求。

        之前造船的产能依旧在,有从刘玉威海练兵时候,从引入法国战列舰开始,积攒下的二十多年的熟练造船工匠。

        有从瑞典引入的、在东北展开的木焦油产业。

        有以南洋和印度贸易为原材料的帆布产业。

        有南洋和东北的造船木料加工厂。

        又不需要按照战列舰的规模,搞什么30英镑一吨的高规格战列舰标准,给上钱,立刻就能爆产能,造一堆能跑太平洋的运输船。

        当然,水手、候补船长、远洋技术人员,这个本来也不缺。大顺之前一直是超额培养人才的,一堆实际水平完全能当船长的,全都蹲在船上当见习船长,一艘船五六个见习船长,这个当然也不缺。

        简单来说,只要有钱,都无问题。

        所有的科技点,基本都点了。

        所有的中转站之类的细节,之前也一点点搞完了。

        而刘玉派人去北美西海岸“找金子”,本来就是做给别人看的。西海岸有没有金子,还用得着那些探矿队的去确定?他当然知道西海岸有金子。

        而且,他还有个官身和信誉。

        实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没真正打完、《凡尔赛和约》还没签、探矿队的矿区寻找还未完成,大顺这边的北美西海岸移民已经开始了。

        第一批从黄河河道规划区遴选的1500户自耕农、中农,早就被塞上了船,送到那边种粮食去了。

        今年已经是第二批了,这次直接移民5000户,因为先去的1500户移民,算上打渔、种地、狩猎等,已经足够保证第二批的5000户基本生存。

        加上,之前鲸海公司已经“低效”地在西海岸开拓了二十年了,也有一些基本的如枫林湾这样的小村镇,也能提供一批商品粮。

        这第二批的5000户,看似和大顺参加一战没啥关系,也和即将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没啥关系。

        实际上,关系巨大。

        因为大顺打赢了一战。

        所以,社会存在才能扭转社会意识,大量的资金才会以股票债券的方式,进入到扶桑金矿传说的“泡沫公司”中,而不是埋在地窖里、或者去买地囤地。

        而这5000户移民的钱,就是靠这种“社会意识”调集的资源,凑出来的。

        没有打赢的一战,没有工商业的大发展,只靠刘玉的红口白牙,可是弄不到这笔钱,且能保证“五年不分红、五年官督期间董事会没有否决权”这种苛刻的条件,还有人往里面投钱的。

        固然说,这里面诸如大顺鲸海公司这等,其主要利润源于海獭皮等皮货的,肯定是不乐意大规模移民。

        但,大顺鲸海公司,虽然经济实力远比hbc等欧洲的毛皮公司要强。但大顺不是英国,在英国,这些毛皮公司可以制定法令、阻止垦荒等。

        在大顺,这就是个屁。

        最起码,不至于出现42年英国东印度胁迫英国议会,把垄断专营状延长到83年的情况。

        大顺还没有哪家公司,能牛到这种程度:我让你把垄断权给我再签四十年,你皇帝、六政府、天佑殿、枢密院就得必须赶紧给我签。不签我就弄死你。

        大顺,不允许这么牛批的公司存在。

        不只是皇帝不允许。天佑殿、六政府,也不允许。

        这是大顺可以快速移民的一大优势。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新顺1730,小说《新顺1730》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新顺1730正文 第二一五章 优势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