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其他书籍>>歇斯底里ITXT下载>>歇斯底里I>> 第五十章 犯罪之路TXT下载

    歇斯底里I: 第五十章 犯罪之路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又一起案例,13岁少年杀害10岁女孩,手段极为残忍,此前还曾骚扰多名成年女性。暴戾、早熟、目无法纪……

        “害怕?怀疑我了?我的指纹咋整,我虚岁14!”梁立辉仿佛听到少年疯狂地呓语。

        他关心地不是黑锅盖在谁头上进行谴责,而是研究犯罪如何警醒和制止。

        犯罪是极端的走向,一条通往深渊的道路。

        犯罪动机源于需要,犯罪目的既来自需要,又受行为人个性与情境、条件制约。犯罪行为服从于犯罪目的,是实现犯罪目的的手段。

        小刺激大反应、冲动、缺乏控制和调节能力,这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所形成。

        从萌发犯罪意向到过渡到确定犯罪目的到最终实施犯罪……

        其实他们已经在心理或思想上走了很长的路!

        这个“犯罪倒计时”受到多方面内外因素的影响,可能随胁迫、刺激、冲突等情况而急剧变化。

        梁立辉认为自杀是一种典型的犯罪行为。

        谋杀,是对他人选择犯罪;自杀,是对自我选择犯罪。

        岔路口,指向不同,可本质相同。

        地区犯罪率的调查理应把自杀情况纳入进去,虽然后者并不受道德或者法律的约束,对社会的危害性也普遍较小。

        可事实上前后者是很容易相互转变的。

        比如一名艾滋病患者在得知病情,最开始消极悲观,挣扎在自杀的边缘,受到朋友的唾弃和其他刺激后,于是疯狂用各种社交软件约异性,肆意传播病毒以报复社会。

        再如震惊美国的弗吉尼亚校园枪击案,韩裔学生赵承熙,在校园内持枪射杀学生与老师。在造成33人死亡后,最后选择开枪饮弹自尽。

        这一案例,梁立辉研究了很久。

        赵承熙出生于韩国一个贫困家庭,父母的冷漠与暴躁,让赵承熙养成了孤僻、怪异、沉默寡言的性格。梁立辉推测,期间他不乏自杀的可能性,至少那种意识已经生根发芽。

        移民美国后,全家落脚华盛顿郊区,忙于生计的父母,不仅对年幼的赵承熙缺乏关怀与呵护,偶尔在外面受了气,还会对他拳打脚踢。

        与他相识多年的人都说,赵承熙不管是愤怒、沮丧或是心烦,都从来没有任何表情。他通常都轻声说话,并且完全拒绝对老师和同学敞开心扉。

        然而,他却选择杀害无冤无仇的同学和老师,警方表示无法确切了解赵承熙的作案动机。

        即使在枪击事件后,有关当局在他的宿舍里找到了两份共6页笔记。

        这些笔记中充满了各种对“有钱的孩子”、“放荡的人”和“欺诈的吹牛者”的诅咒,甚至写出了他觉得令他沮丧的人的名字。

        犯罪动机是自卑、仇富或嫉妒?

        案发两年前,赵承熙除了写过很多表现愤怒和暴力情绪的诗歌外,还写了两个剧本,包括十几岁孩子讨论杀害老师的情节,和男孩与其继父大打出手的描写。

        “他的剧本就像是来自噩梦……充斥着扭曲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暴力……当学生们在课堂上对他的剧本作出评论时,我们都非常小心的措辞,以防他崩溃。”赵承熙的一位同学说道。

        这令他的教授十分担心,于是叫他不要参加集体课,另外对他进行辅导,还劝说他去做心理咨询。但显然这些方法都没有奏效。

        梁立辉分析认为那段时期,他的心理正在承受着剧烈的困扰或者折磨,需要发泄出来,因为他无法对其他人敞开心扉。

        更重要的是,那其实是一种向外界释放的求救信号……

        可惜没有得到有效的救助。

        警方在赵承熙的一只手臂上发现纹着“ismaleax”几个字,“以赛玛利”在英文中有“被遗弃的人、社会公敌”之意。

        这代表他已经彻底陷入绝望,即求救无望。

        这一时期,他把“溺水”的责任怪罪在那些冷漠的同学和老师头上,具有强烈的反社会意识和报复心理。

        梁立辉认为,虽然他的犯罪心理结构改变了,但他最终的犯罪目的仍然是自杀。

        赵承熙的绝笔信最后写道:“是你们逼我这么做的!”

        欲使其亡,必先使其狂。

        从他购买枪支弹药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实施了要把自己杀死的犯罪目的。

        枪击案落幕后,凶杀赵承熙一时间成为心理学家和精神病专家关注的对象。

        多数心理学家认为赵承熙有心理方面的问题,但是精神病专家更倾向于认为赵承熙是一名精神病患者,一次又一次被认为可能有精神问题,比如自闭症、抑郁症……

        在争论不休的情况下,梁立辉却笑了:“心理与精神本就一体,不可能独立开来。”

        因为梁立辉既是犯罪心理学专家,也是精神病学家。

        这起案例证明自杀与谋杀密不可分,可以相互转变。

        梁立辉曾在手机上阅读到一起报道,一名10岁的男孩品学兼优,一次考试失利,垂头丧气,被母亲责骂:“你考成这样的成绩,还有什么脸在待在这里!”

        男孩一时“情绪激动”,忍受不了母亲的辱骂而跳楼身亡。

        媒体及社会舆论都在谴责少年的母亲,聚焦在了侮辱性的词汇,自尊心以及批评的方式上。

        可梁立辉却清晰地看到空中男孩的自杀轨迹,他在表达抗议、愤怒和绝望!

        他受够了大人们强加给他的负担,还有那该死的成绩……

        犯罪之路完全可以中途掐断或者阻止,可能只是一句善意的话。

        事实上,有太多的人无时无刻不在这条路上走着。

        庆幸的是他们多数时候是幡然醒悟或者自我拯救。

        当放弃自我时,就迫切地需要他人的拯救,可能是家人、爱人、朋友、老师,甚至陌生人……

        所以在这个社会上的每个人都不该保持冷漠或带着面具,更不应该恶意相向,可在犯罪者或自杀者社交圈子里的能够做到人却寥寥无几。

        善意是阻止,恶意是加速。

        可现实中,却出现了“围观者起哄女孩快点跳楼”的一幕。

        一名19岁的女孩,因两年前被班主任猥亵而患上抑郁症,期间两次自杀未遂。这次,当她爬到百货商场的8楼后,在楼下聚集的围观者,不仅不劝阻开导,反而一个个冷嘲热讽、鼓动怂恿:

        “怎么还不跳?”

        “你个白痴,你倒是跳啊!”

        最终,在楼下的欢呼、起哄与怂恿声中,绝望的女孩松开了紧紧抓着自己的消防员的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这群冷漠的人们比赵承熙的同学和老师如何呢?

        梁立辉起身拉开窗帘,让阳光透了进来,漆黑的阴影无处可躲。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歇斯底里I,小说《歇斯底里I》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歇斯底里I 第五十章 犯罪之路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