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艺术>>汉书TXT下载>>汉书>> 王莽传第六十九下TXT下载

    汉书: 王莽传第六十九下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四年五月(1),莽曰:“保成师友祭酒唐林、故谏议祭酒琅邪纪逡,孝弟(悌)忠恕,敬上爱下,博通旧闻,德行醇备,至于黄发(2),靡有愆失。其封林为建德侯,逡为封德侯,位皆特进,见礼如三公(3)。赐弟(第)一区,钱三百万,授几杖焉(4)。”  (1)四年:天凤四年(公元17)。(2)黄发:指老年人。(3)见礼:朝见之礼。(4)授几杖:赐与几杖,以示敬意。  六月,更授诸侯茅土于明堂,曰:“予制作地理,建封五等,考之经艺(1),合之传记(2),通于义理,论之思之,至于再三,自始建国之元以来九年于兹,乃今定矣。予亲设文石之平(3),陈菁茅四色之土(4),钦告于岱宗泰社后土、先祖先妣(5),以班授之。各就厥国,养牧民人,用成功业。其在缘边,若江南(6),非诏所召,遣侍于帝城者,纳言掌货大夫且调都内故钱(7),予其禄,公岁八十万,侯伯四十万,子男二十万。”然复不能尽得。莽好空言,慕古法,多封爵人,性实遴(吝)啬,托以地理未定,故且先赋茅土,用慰喜封者。  (1)经艺:指《六经》。(2)传记:指解经之文。(3)文石之平:指以有纹理的砖或石砌的台阶。(4)菁茅:一种可以包土的茅草。四色之土:古代分封诸侯,以茅包土作为象征,分封东方诸侯以青土,分封南方诸侯以赤土,分封西方诸侯以白土,分封北方诸侯以黑土,其上再覆盖一点象征中央王朝的黄土。(5)岱宗:泰山。泰社:一作“大社”。泰、大相通。(6)若:及也。江南:泛指长江以南地区。(7)掌货大夫:新官名。掌财物。属纳言。  是岁,复明六管之令。每一管下,为设科条防禁,犯者罪至死,吏民抵罪者浸众。又一切调上公以下诸有奴婢者(1),率一口出钱三千六百,天下愈愁,盗贼起。纳言冯常以六管谏,莽大怒,免常官。置执法左右刺奸(2)。选用能吏侯霸等分督六尉、六队(遂)(3),如汉刺史,与三公士郡一人从事。  (1)一切:一律。调(diào):指征税。(2)左右刺奸:新官名,陈直据汉印指出:“王莽除京师置左右刺奸外,县与五等分国亦置刺奸。”(3)侯霸(?一公元37):河南密县人。东汉时官至尚书令、大司徒。  临淮瓜田仪等为盗贼(1),依阻会稽长州(2),琅邪女子吕母亦起。初,吕母子为县吏(3),为宰所冤杀。母散家财,以酤酒买兵弩,阴厚贫穷少年,得百余人,遂攻海曲县(4),杀其宰以祭子墓。引兵入海,其众浸多,后皆万数。莽遣使者即赦盗贼,还言“盗贼解,辄复合。问其故,皆曰愁法禁烦苛,不得举手。力作所得,不足以给贡税(5)。闭门自守,又坐邻伍铸钱挟铜(6),奸吏因以愁(揪)民(7)。民穷,悉起为盗贼。”莽大怒,免之。其或顺指(旨),言“民骄黠当诛”,及言 “时运适然,且灭不久”,莽说(悦),辄迁之。  (1)临淮:郡名。治徐县(在今江苏泗洪南)。瓜田仪:姓瓜田,名仪。(2)会稽:郡名。治吴县(今江苏苏州)。长州:古苑名。在今苏州西南。(3)吕母子:吕母之子,名吕育,任县游徼。(4)海曲县:县名。在今山东日照西南。(5)贡税:土贡与赋税的合称。(6)邻伍:古时以邻近之家结成居民组织,五家为伍,故称邻伍。(7)揪:敛也。  是岁八月,莽亲之南郊,铸作威斗(1)。威斗者,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2)。既成,令司命负之,莽出在前,入在御旁(3)。铸斗日,大寒,百官人马有冻死者(4)。  (1)威斗:以铜及五色石铸成,形状似北斗,象征最高权威。(2)厌(yā)胜:古代迷信能制胜他人之巫术。(3)在“出”、“入”之下,宜加“则”字(王念孙说)。御:侍也。(4)铸斗日三句:言灾异现象。莽历八月,乃阴历七月,时当炎热,竟然大寒冻死人马。  五年正月朔(1),北军南门灾(2)。  (1)五年:天凤五年(公元18)。(2)北军:指北军营垒(在长安城北)。  以大司马司允费兴为荆州牧(1),见,问到部方略,兴对曰:“荆、扬之民率依阻山泽(2),以渔采为业(3)。间者,国张六管,税山泽,妨夺民之利,连年久旱,百姓饥穷,故为盗贼。兴到部,欲令明晓告盗贼归田里,假贷犁牛种食(4),阔其租赋(5),几(冀)可以解释安集。”莽怒,免兴官。  (1)荆州:州名。辖地约当今湖北、湖南及豫、黔、粤等省部分地区。(2)扬:扬州。地约当今江西、浙江、福建及苏、皖、鄂、豫等省部分地区。(3)渔采为业:指渔业、林业及经营果蔬之业。(4)假贷:借贷。(5)阔:宽也。  天下吏以不得奉(俸)禄,并为好利(1),郡尹县宰家累千金。莽下诏曰:“详考始建国二年胡虏猾夏以来(2),诸军吏及缘边吏大夫以上为奸利增产致富者,收其家所有财产五分之四,以助边急。”公府士驰传天下,考覆贪饕(3),开吏告其将(4),奴婢告其主,几(冀)以禁奸,奸愈甚。  (1)奸利:谓以权谋私。(2)猾夏:谓扰乱中原。(3)考覆:审查。食饕:谓贪污。(4)开:启发。  皇孙功崇公宗坐自画容貌,被服天子衣冠,刻印三:一曰“维(惟)祉冠存己夏处南山臧(藏)薄冰(1)”,二曰“肃圣宝继(2)”,三曰“德封昌图(3)”。又宗舅吕宽家前徙合浦(4),私与宗通,发觉按验,宗自杀。莽曰:“宗属为皇孙,爵为上公,知宽等叛逆族类,而与交通;刻铜印三,文意甚害,不知厌(餍)足,窥欲非望。《春秋》之义,‘君亲毋将,将而诛焉(5)。’迷惑失道,自取此辜,乌(呜)呼哀哉!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贬厥爵,改厥号,赐谥为功崇缪伯,以诸伯之礼葬于故同谷城郡(6)。”宗姊妨为卫将军王兴夫人,祝诅姑(7),杀婢以绝口。事发觉,莽使中常侍恽责问妨(8),并以责兴,皆自杀。事连及司命孔仁妻,亦自杀。仁见莽免冠谢(9),莽使尚书劾仁:“乘《乾》车,驾《坤》马,左苍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10),右杖威节,左负威斗,号曰赤星(11),非以骄仁,乃以尊新室之威命也。仁擅免天文冠,大不敬。”有诏勿劾,更易新冠,其好怪如此(12)。  (1)“维祉冠存己……”句:意谓取代皇位。文颍曰:“祉,福柞也。冠存己,欲袭代也。”应劭曰:“夏处南山,就阴凉也;藏薄冰,亦以除暑也。”(2)“肃圣宝继”:意谓继承皇统。应劭曰:“莽自谓承圣舜后,能肃敬,得天宝龟以立。宗欲继其绪。”(3)“德封宝昌”:意谓德泽深长。苏林曰:“宗自言以德见封,当遂昌炽,受天下图籍。”(4)合浦:郡名。治合浦(在今广西合浦东北)。(5)“君亲毋将”二句:见《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将:谓意在叛逆。(6)谷城郡:新郡名。可能在谷城(今山东东阿东南)一带。(7)祝诅:祈求鬼神降灾于他人的一种巫术。(8)中常侍:官名。在宫廷侍从皇帝。(9)免冠:表示谢罪。(10)苍龙、白虎、朱雀、玄武:此谓四象,与二十八宿及四方四色相配,曰:东方苍龙(青色),北方玄武(黑色,龟蛇),南方朱雀(红色),西方白虎(白色)。(11)赤星:火星的别名。(12)好怪:言好为鬼神怪异之事。  以直道侯王涉为卫将军。涉者,曲阳侯根子也。根,成帝世为大司马,荐莽自代,莽恩之(1),以为曲阳非令称(2),乃追谥根曰直道让公,涉嗣其爵。  (1)恩:感恩。(2)令:善也。  是岁,赤眉力子都、樊崇等以饥馑相聚(1),起于琅邪,转钞(抄)掠,众皆万数。遣使者发郡国兵击之,不能克。  (1)赤眉:指西汉末赤眉起义军。起义者以赤色染眉以为标志,故名。力子都、樊崇:两人都是赤眉军的领导者。  六年春,莽见盗贼多,乃令太史推三万六千岁历纪(1),六岁一改元,布天下。下书曰:“《紫阁图》曰(2)‘太一、&lt;strong&gt;黄帝&lt;/strong&gt;皆仙上天,张乐昆仑虔山之上(3)。后世圣主得瑞者,当张乐秦终南山之上(4)。’予之不敏,奉行未明,乃今谕矣。复以宁始将军为更始将军,以顺符命。《易》不云乎?‘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5)。’予其飨(享)哉!”欲以诳耀百姓,销解盗贼。众皆笑之。  (1)太史:官名。秦汉时掌天文与历法。属太常。(2)《紫阁图》:王莽炮制的符命图之一。(3)昆仑:山名。自帕米尔向东,横贯于新疆、西藏间,至于青海。虔山: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在昆仑山脉中。(4)终南山:亦名南山。在长安南,秦岭主峰之一。(5)“日新之谓盛德”:见《易·系辞上》。易:变易。  初献《新乐》于明堂、太庙(1)。群臣始冠麟韦之弁(2)。或闻其乐声,曰:“清厉而哀(3),非兴国之声也。”  (1)《新乐》:王莽所制之乐。(2)麟韦之弁:鹿皮冠。(3)哀:或作“衰”(王先谦说)。“哀”字似妥。  是时,关东饥旱数年,力子都等党众浸多。更始将军廉丹击益州不能克,征还。更遣复位后大司马护军郭兴、庸部牧&lt;strong&gt;李晔&lt;/strong&gt;击蛮夷若豆等。太傅牺(羲)叔士孙喜清洁江湖之盗贼(1)。而匈奴寇边甚。莽乃大募天下丁男及死罪囚、吏民奴,名曰豬突豨勇,以为锐卒,一切税天下吏民,訾(资)三十取一,缣帛皆输长安。令公卿以下至郡县黄绶皆保养军马(2),多少各以秩为差。又博募有奇技术可以攻匈奴者,将待以不次之位(3)。言便宜者以万数:或言能度(渡)水不用舟楫,连马接骑,济百万师;或言不持斗粮,服食药物,三军不饥(4);或言能飞,一日千里,可窥匈奴。莽辄试之,取大鸟翮为两翼,头与身皆著毛,通引环纽,飞数百步堕。莽知其不可用,苟欲获其名,皆拜为理军(5),赐以车马,待发。  (1)太傅羲叔:太傅的副职。清洁:犹言扫除。(2)郡县黄绶:指地方官。汉制,比二百石至四百石级别的官吏,皆铜印黄绶。(3)不次:谓越级提拔。(4)三军:泛指军队。(5)理军:新官名。军事参谋。  初,匈奴右骨都侯须卜当(1),其妻王昭君女也(2),尝内附。莽遣昭君兄子和亲侯王歙诱呼当至塞下(3),胁将诣长安,强立以为须卜善于后安公(4)。始欲诱迎当,大司马严尤谏曰:“当在匈奴右部,兵不侵边,单于动静,辄语中国,此方面之大助也(5)。于今迎当置长安槁街(6),一胡人耳,不如在匈奴有益。”莽不听。即得当,欲遣尤与廉丹击匈奴,皆赐姓徵氏(7),号二徵将军,当诛单于舆而立当代之(8)。出车城西横厩(9),未发。尤素有智略,非莽攻伐西夷(10),数谏不从,著古名将乐毅、白起不用之意及言边事凡三篇(11),奏以风(讽)谏莽。及当出廷议,尤固言匈奴可且以为后,先忧山东盗贼(12)。莽大怒,乃策尤曰:“视事四年,蛮夷猾夏不能遏绝,寇贼奸宄不能殄灭,不畏天威,不用诏命,貌佷自臧(13),持必不移,怀执异心,非沮军议(14)。未忍致于理(15),其上大司马武建伯印韨,归故郡。”以降符伯董忠为大司马。  (1)右骨都侯:匈奴官名。(2)王昭君女:即须卜居次。(3)诱呼:引诱。(4)善于:王莽对归顺的单于称“善于”。(5)方面:指一方军政事务。(6)槁街:街道名。在长安的各族人居住处。(7)徵:通“惩”。惩戒之意。(8)舆:匈奴呼都而尸单于之名。(9)车:疑作“军”(王先谦说)。横厩:栅栏式的马厩。(10)西:当作“四”(王先谦说)。(11)乐毅:战国时燕国名将。白起(?—前257):战国时秦国名将。(12)山东:秦汉时指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13)佷(hēn):狠也。臧:善也。(14)沮(jǔ):坏也。(15)理:指法办。  翼平连率田況奏郡县訾(赀)民不实(1),莽复三十税一。以況忠言忧国,进爵为伯,赐钱二百万。众庶皆詈之。青、徐民多弃乡里流亡(2),老弱死道路,壮者入贼中。  (1)翼平:新郡名。原北海郡寿光县(在今山东寿光东北)的改名。赀民:计量民财。(2)青、徐:二州名。青州约当今山东大部分地区。徐州约当今江苏北部及山东东南部地区。  夙夜连率韩博上言(1):“有奇士,长丈,大十围,来至臣府,曰欲奋击胡虏,自谓巨毋霸,出于蓬莱东南(2),五城西北昭如海濒(滨)(3),轺车不能载(4),三马不能胜。即日以大车四马,建虎旗,载霸诣阙。霸卧则枕鼓,以铁箸食(5),此皇天所以辅新室也。愿陛下作大甲高车,贲育之衣(6),遣大将一人与虎贲百人迎之于道。京师门户不容者,开高大之,以示百蛮,镇安天下。”博意欲以风(讽)莽(7)。莽闻恶之,留霸在所新丰(8),更其姓曰巨母氏,谓因文母太后而霸王符也(9)。征博下狱,以非所宜言,弃市。  (1)夙夜:新郡名。东莱郡不夜县(在今山东成山角西)的改名。(2)蓬莱:城名。在今山东蓬莱。(3)五城:城名。昭如:海名。濒:涯也。(4)轺车:一匹马驾的轻便车。(5)箸(zhù):筷子。(6)贲、育:孟贲、夏育,古之勇士。贲育之衣:谓武士的衣装。(7)讽莽:讽言王莽(&lt;strong&gt;班固&lt;/strong&gt;以“巨”称莽)毋得篡盗而霸(晋灼说)。(8)新丰:县名。在今陕西临潼东北。(9)因文母太后而霸王符:意谓因文母太后而出此人,使我(王莽名巨君)致霸王。  明年改元曰地皇,从三万六千岁历号也(1)。  (1)从三万六千岁:苏舆曰:“《御览》七十八引项峻《始学记》云:‘天地立有天皇十二头,号曰天灵,治万八千岁,地皇十二头,治万八千岁。此合天地皇历之数。”  地皇元年正月乙未(1),赦天下。下书曰:“方出军行师,敢有趋喧犯法者,辄论斩,毋须时(2),尽岁止(3)。”于是春夏斩人都市,百姓震惧,道路以目。  (1)地皇元年:公元20年。(2)毋须时:谓不必等待执行死刑之时。汉时有所谓“慎刑”,春夏季不执行死刑。(3)尽岁止:谓直至年末。  二月壬申,日正黑。莽恶之,下书曰:“乃者日中见昧,阴薄阳(1),黑气为变,百姓莫不惊怪。兆域大将军王匡遣吏考问上变事者(2),欲蔽上之明,是以适(谪)见(现)于天(3),以正于理,塞大异焉。”  (1)薄:迫也。(2)兆域:当作“北城”(刘奉世、周寿昌说)。王匡:本传中又一同名。(3)谪:谴责。  莽见四方盗贼多,复欲厌(压)之,又下书曰:“予之皇初祖考黄帝定天下,将兵为上将军,建华盖(1),立斗献(2),内设大将,外置大司马五人,大将军二十五人,偏将军百二十五人,裨将军千二百五十人,校尉万二千五百人,司马三万七千五百人(3),候十一万二千五百人(4),当百二十二万五千人(5),士吏四十五万人,士千三百五十万人(6),应协于《易》‘弧矢之利,以威天下’(7)。予受符命之文,稽前人(8),将条备焉(9)。”于是置前后左右中大司马之位,赐诸州牧号为大将军,郡卒正、连帅(率)、大尹为偏将军,属令长裨将军(10),县宰为校尉。乘传使者经历郡国,日且十辈,仓无见(现)谷以给,传车马不能足,赋取道中车马(11),取办于民。  (1)华盖:华丽的车盖。(2)斗献(xī):礼器名。形似北斗。(3)司马:武官名。掌军法、参谋等。(4)候:武官名。掌侦察。(5)当百:新武官名。大约是小队长。(6)士:指士兵。(7)“弧矢之利”二句:见《易·系辞下》弧矢:弓箭。(8)稽:考也。(9)条备:逐条配备。(10)属令长:其下当有“为”字。(11)赋取:征用。  七月,大风毁王路堂。复下书曰:“乃壬午时(1),有烈风雷雨发屋折木之变(2),予甚弁焉(3),予甚栗焉,予甚恐焉。伏念一旬,迷乃解矣。昔符命文立安为新迁(仙)王(4),临国洛阳,为统义阳王。是时予在摄假,谦不敢当,而以为公。其后金匮文至,议者皆曰:“临国洛阳为统,谓据土中为新室统也,宜为皇太子。’自此后,临久病,虽瘳不平(5),朝见挈茵舆行(6)。见王路堂者,张(帐)于西厢及后阁更衣中(7),又以皇后被疾,临且去本就舍(8),妃妾在东永巷(9)。壬午,列(烈)风毁王路西厢及后阁更衣中室。昭宁堂池东南榆树大十围(10),东僵,击东阁,阁即东永巷之西垣也。皆破折瓦坏,发屋拔木,予甚惊焉。又候官奏月犯心前星(11),厥有占(12),予甚忧之。伏念《紫阁图》文,太一、黄帝皆得瑞以仙,后世褒主当登终南山(13)。所谓新迁(仙)王者,乃太一新迁(仙)之后也。统义阳王乃用五统以礼义登阳上迁(仙)之后也(14)。临有兄而称太子,名不正。宣尼公曰(15):‘名不正,则言不顺,至于刑罚不中,民无错(措)手足(16)。’惟即位以来,阴阳未和,风雨不时,数遇枯旱蝗螟为灾,谷稼鲜耗(17),百姓苦饥,蛮夷猾夏,寇贼奸宄,人民正营(18),无所错(措)手足。深惟厥咎(19),在名不正焉。其立安为新迁(仙)王,临为统义阳王,几(冀)以保全二子,子孙千亿,外攘四夷,内安中国焉。”  (1)时:或作“晡时”。申时。相当今午后三时至五时。(2)烈风:暴风。(3)弁:惊惧貌。(4)安:王安,王莽第三子。新迁(仙):王莽改汝南郡新蔡为新仙。(5)瘳(chōu):病愈。平:正常。(6)茵舆:谓坐于垫子上。(7)更衣中:当作“更衣中室”(周寿昌说)。朝贺时更换衣服处。(8)去本就舍:离开原居而来此止息。(9)永巷:汉宫中的长巷。(10)昭宁堂:王路堂之宫室名。(11)候官:官名。掌观察天象。心:心宿(共三星)。二十八宿之一。(12)占:谓预兆。(13)褒主:大主。(14)五统:指五伦。(15)宣尼公:&lt;strong&gt;孔子&lt;/strong&gt;。(16)“名不正”等句:见《论语·子路篇》。中:恰当。(17)鲜:少也。耗:虚也。(18)正(zhēng)营:惶恐不安貌。(19)咎:罪责。  是月,杜陵便殿乘舆虎文衣废臧(藏)在室匣中者出(1),自树立外堂上,良久乃委地。吏卒见者以闻,莽恶之,下书曰:“宝黄厮赤(2),其令郎从官皆衣绛(3)。”  (1)杜陵:汉宣帝陵。废:谓废置不用。(2)宝黄:以黄色(土)为宝。王莽自以为土德。厮赤:仆役衣赤色(火)。王莽以汉为火德,故贱之。(3)绛:大红色。  望气为数者多言有土功象(1),莽又见四方盗贼多,欲视(示)为自安,能建万世之基者,乃下书曰:“予受命遭阳九之厄,百六之会,府帑空虚,百姓匮乏,宗庙未修,且祫祭于明堂太庙,夙夜永念,非敢宁息。深惟吉昌莫良于今年,予乃卜波水之北(2),郎池之南(3),惟玉食(4)。予又卜金水之南(5),明堂之西(6),亦惟玉食。予将亲筑焉。”于是遂营长安城南,提封百顷(7)。九月甲申,莽立载行视(8),亲举筑三下(9)。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持节(10),及待中常侍执法杜林等数十人将作(11)。崔发、张邯说莽曰:“德盛者文缛(12),宜崇其制度(13),宣视(示)海内,且令万世之后无以复加也。”莽乃博征天下工匠诸图画(14),以望法度算(15),及吏民以义入钱谷助作者,骆驿(络绎)道路。坏彻城西苑中建章、承光、包阳、大台、储元宫及平乐、当路、阳禄馆(16),凡十余所,取其材瓦,以起九庙(17)。是月,大雨六十余日。令民入米六百斛为郎,其郎吏增秩赐爵至附城。九庙:一曰黄帝太初祖庙,二曰帝虞始祖昭庙(18),三曰陈胡王统祖穆庙,四曰齐敬王世祖昭庙,五曰济北愍王王祖穆庙,凡五庙不堕云(19);六曰济南伯王尊你昭庙(20),七曰元城孺王尊称穆庙,八曰阳平顷王戚祢昭庙(21),九曰新都显王戚祢穆庙。殿皆重屋。太初祖庙东西南北各四十丈,高十七丈,余庙半之。为铜薄栌(22),饰以金银雕文(23),穷极百工之巧。带高增下(24),功费数百巨万,卒徒死者万数。  (1)望气:古代的一种占候术。以望云气而附会人事为特点。土功:指土木建筑工程。(2)卜:占卜。波水:水名。在上林苑中。(3)郎池:池名。在上林苑中。(4)惟玉食:言只有此地宜于玉食(美食)。(5)金水:水名。疑即昆明渠(沈钦韩说)。(6)明堂:在长安西南。(7)提封:大凡;总共。(8)立载行视:站在车上巡察。(9)筑:筑土之槌。(10)司徒:大司徒的省称。(11)常侍:官名。侍从皇帝,掌文书诏令。将作:带领建筑之人。(12)文:礼文。缛:繁也。(13)崇:高贵。使动用法。(14)图画:设计图。(15)望法:一种测量法。(16)包阳:疑为“浮阳”。谓朝阳浮动。(陈直说)。大台:“犬台”之误。(17)九庙:王莽九庙遗址在今西安南郊枣园村附近。(18)帝虞:当作“虞帝”(王念孙说)。(19)堕:毁也。不堕:谓永远保存。(20)尊祢:对高祖、曾祖庙之称。(21)阳平顷王:王莽的祖父王禁。戚祢:王莽对祖、考庙之称。(22)薄栌:即斗拱。(23)雕文:雕刻的花纹。(24)带:当作“席”(王念孙说),因也。席高增下:因高地而建筑,其旁下者更增筑。  巨鹿男子马适求等谋举燕赵兵以诛莽(1),大司空士王丹发觉以闻。莽遣三公大夫逮治党与,连及郡国豪桀(杰)数千人,皆诛死。封丹为辅国侯。  (1)巨鹿:郡名。治巨鹿(在今河北平乡西南)。  自莽为不顺时令(1),百姓怨恨,莽犹安之,又下书曰:“惟设此壹切之法以来(2),常安六乡巨邑之都,枹鼓稀鸣(3),盗贼衰少,百姓安土,岁以有年(4),此乃立权之力也。今胡虏未灭诛,蛮僰未绝焚(偾)(5),江湖海泽麻沸(6),盗贼未尽破殄(7),又兴奉宗庙社稷之大作,民众动摇。今复壹切行此令,尽二年止之,以全元元,救愚奸。”  (1)不顺时令:指春夏季节杀人等事。(2)壹切之法:指是年正月发布的随时论断法。(3)枹(fú)鼓:鼓槌与鼓。古时击鼓以示进军,或因盗而报警。(4)有年:丰收之年。(5)蛮僰:指西南夷。偾(fèn):僵也;斃也。(6)麻沸:似乱麻沸涌。(7)破殄:消灭。  是岁,罢大小钱,更行货布(1),长二寸五分,广一寸,直货钱二十五(2)。货钱径一寸,重五铢,枚直(值)一。两品并行。敢盗铸钱及偏行布货,伍人知不发举(3),皆没入为官奴婢。  (1)布:古代铜布名,形似铲。王莽仿古制。《食货志》载于天凤元年,与本传不合。(2)货钱:《食货志》作“货泉”。钱,即泉。(3)伍人:同伍之人。伍,五户一组的居民基层组织。  太傅平晏死,以予虞唐尊为太傅(1)。尊曰:“国虚民贫,咎在奢泰。”乃身短衣小袖,乘牝马柴车(2),藉槁(稿)(3),瓦器(4),又以历(鬲)遗公卿(5)。出见男女不异路者,尊自下车,以象刑赭幡汗(污)染其衣(6)。莽闻而说(悦)之,下诏申敕公卿思与厥齐(7)。封尊为平化侯。  (1)唐尊(?—公元23):沛郡人。随王莽败死。(2)柴车:简陋之车。(3)藉(jiè)稿:坐卧于干草之上。(4)瓦器:陶制的饮食器皿。(5)鬲(lì):陶制的饮具。(6)以象刑赭幡污染其衣:谓仿古象刑以赭汁污染其衣。赭幡:疑“赭沈”之讹(吴恂说)。(7)思与厥齐:意谓要向唐尊看齐。  是时,南郡张霸、江夏羊牧、王匡等起云杜绿林(1),号曰下江兵(2),众皆万余人。武功中水乡民三舍垫为池(3)。  (1)南郡:郡名。治江陵(今湖北江陵)。江夏:郡名。治安陆(今湖北云梦)。王匡(?—公元23):江夏新市人。新市兵首领。云杜:县名。在今湖北京山境。绿(lù)林:山名。在今湖北宜城东南京山西北一带。(2)下江:对南郡以下长江之称。(3)武功:县名。在今陕西扶风东南。中水乡:乡名。在今陕西扶风西北。本传记在武功,《地理志》在美阳(在今扶风东)。垫:陷也。  二年正月(1),以州牧位三公,刺举怠解(懈),更置牧监副,秩元士,冠法冠(2),行事如汉刺史。  (1)二年:地皇二年(公元21)。(2)法冠:秦汉执法官之冠。  是月,莽妻死,谥曰孝睦皇后,葬渭陵长寿园西(1),令永侍文母,名陵曰亿年。初莽妻以莽数杀其子,涕泣失明,莽令太子临居中养焉。莽妻旁侍者原碧,莽幸之(2)。后临亦通焉,恐事泄,谋共杀莽,临妻愔(3),国师公女,能为星(4),语临宫中且有白衣会(5)。临喜,以为所谋且成。后贬为统义阳王,出在外第,愈忧恐。会莽妻病困,临予书曰:“上于子孙至严,前长孙、中(仲)孙年俱三十而死。今臣临复适三十,诚恐一旦不保中室(6),则不知死命所在!”莽候妻疾,见其书,大怒,疑临有恶意,不令得会丧。既葬,收原碧等考问,具服奸、谋杀状。莽欲秘之,使杀案(按)事使者司命从事(7),埋狱中,家不知所在。赐临药,临不肯饮,自刺死。使侍中票(骠)骑将军同说(悦)侯林赐魂衣玺韨,策书曰:“符命文立临为统义阳王,此言新室即位三万六千岁后,为临之后者乃当龙阳而起。前过听议者,以临为太子,有烈风之变,辄顺符命,立为统义阳王。在此之前,自此之后,不作信顺(8),弗蒙厥佑,夭年陨(殒)命(9),呜呼哀哉!迹行赐谥(10),谥曰缪王。”又诏国师公:“临本不知星,事从愔起。”愔亦自杀。  (1)长寿园:渭陵王太后陵园名。(2)幸之:谓宠爱侍者。(3)愔(yīn):刘愔。刘歆之女。(4)为星:谓通星历。 (5)白衣:指丧服。(6)中室:指王临受封的洛阳(陈直说)。(7)按事使者:指审讯办案者。司命从事:司令的属官。(8)信顺:犹新顺(陈直说)。(9)夭年:壮年。(10)迹行:谓考查行为。  是月,新迁(仙)王安病死。初,莽为侯就国时,幸侍者增秩、怀能、开明。怀能生男兴,增秩生男匡、女晔,开明生女捷,皆留新都国,以其不明故也(1)。及安疾甚,莽自病无子(2),为安作奏,使上言:“兴等母虽微贱,属犹皇子,不可以弃。”章视(示)群公,皆曰:“安友于兄弟,宜及春夏加封爵。”于是以王车遣使者迎兴等,封兴为功修公,匡为功建公,晔为睦修任,捷为睦逮任(3)。孙公明公寿病死(4),旬月四丧焉(5)。莽坏汉孝武、孝昭庙,分葬子孙其中。  (1)不明:谓没有公开身分。(2)病:忧愁。(3)睦逮:当作“睦”(王先谦说)。(4)公明:当作“功明”,王寿之封国(钱大昭说)。(5)旬月:周月;满月。四丧:指王莽妻、王临、王安、王寿之死。  魏成大尹李焉与卜者王況谋(1),況谓焉曰:“新室即位以来,民田奴婢不得卖买,数改钱货,征发烦数,军旅骚动,四夷并侵,百姓怨恨,盗贼并起,汉家当复兴,君姓李,李音徵(2),徵火也(3),当为汉辅。”因为焉作谶书,言“文帝发忿,居地下趣(促)军,北告匈奴,南告越人(4)。江中刘信(5),执敌报怨(6),复续古先,四年当发军。江湖有盗,自称樊王(7),姓为刘氏(8),万人成行,不受赦令,欲动秦、洛阳(9)。十一年当相攻,太白扬光(10),岁星入东井(11),其号当行(12)。”又言莽大臣吉凶,各有日期。会合十余万言。焉令吏写其书,吏亡告之。莽遣使者即捕焉,狱治皆死。  (1)魏成:《地理志》作“魏城”。魏郡的改名。(2)李音徵:“李”、“徵”二字韵母相近。(3)徵:指五声之徵。古代以五声配五行,徵属火(火为汉德)。(4)越人:指南方越族。(5)江:长江。刘信:翟义败死后,刘信下落不明。(6)执敌:谓坚持以王莽为敌。 (7)樊王:指樊崇。(8)姓:冒姓。(9)秦:指长安。(10)太白:金星。太白扬光:古人有迷信此为军事行动的象征。(11)岁星:木星。东井:即井宿。二十八宿之一。(12)号:谓号令。  三辅盗贼麻起(1),乃置捕盗都尉官,令执法谒者追击长安中,建鸣鼓攻贼幡,而使者随其后。遣太师牺(羲)仲景尚、更始将军护军王党将兵击青、徐(2),国师和仲曹放助郭兴击勾町(3)。转天下谷币诣西河、五原、朔方、渔阳(4),每一郡以百万数,欲以击匈奴。  (1)麻起:言起者如乱麻。(2)太师羲仲:太师的副职。(3)国师和仲:国师的副职。(4)朔方:郡名。治朔方(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  秋,陨霜杀菽(1),关东大饥,蝗。  (1)菽:大豆;豆类。  民犯铸钱,伍人相坐,没入为官奴婢,其男子槛车,儿女子步。以铁锁琅当其颈(1),传诣钟官(2),以十万数。到者易其夫妇(3),愁苦死者什六七。孙喜、景尚、曹放等击贼不能克(4),军师放纵,百姓重困。  (1)琅当:长铁链。引申为封锁。(2)钟官:官名。掌铸钱。(3)易:改换。(4)孙喜:当作“士孙喜”(汪远孙说)。  莽以王況谶言荆楚当兴,李氏为辅,欲厌(压)之,乃拜侍中掌牧大夫李棽为大将军、扬州牧(1),赐名圣,使将兵奋击。  (1)掌牧大夫:新官名。  上谷储夏自请愿说瓜田仪,莽以为中郎,使出仪(1)。仪文降(2),未出而死。莽求其尸葬之,为起冢、祠室,谥曰瓜宁殇男,几(冀)以招来其余,然无肯降者。  (1)出:出来投降之意。(2)文降:来书言降。  闰月丙辰,大赦天下,天下大服民私服在诏书前亦释除(1)。  (1)大服:指天下为王莽妻服丧。私服:指为亲人服丧。  郎阳成修献符命(1),言继立民母(2),又曰:“黄帝以百二十女致神仙。”莽于是遣中散大夫、谒者各四十五人分行天下(3),博采乡里所高有淑女者上名(4)。  (1)阳成修:姓阳成,名修。(2)民母:指皇后。(3)中散大夫:官名。大约始设于西汉晚期。参与议政。(4)高:推崇。动词。  莽梦长乐宫铜人五枚起立(1),莽恶之,念铜人铭有“皇帝初兼天下”之文(2),即使尚方工镌灭所梦铜人膺文(3)。又感汉高庙神灵(4),遣虎贲武士入高庙(5),拔剑四面提击(6),斧坏户牖,桃汤赭鞭鞭洒屋壁(7),令轻车校尉居其中(8),又令中军北垒居高寝(9)。  (1)长乐宫铜人:秦始皇统一天下时收集兵器,铸成十二铜人。至于汉代,移置于长乐宫门。(2)“皇帝初兼天下”:原文首句是“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此乃约举其文。(3)尚方:官名。秦汉时掌管制造和供应宫廷使用的器物。(4)此指始建国元年长安狂女子碧所呼口号之事。(5)高庙:汉高帝庙。(6)提(dǐ)击:掷忐。(7)桃汤赭鞭鞭洒屋壁:谓桃木煮成的汤,以赭鞭挥洒于屋壁。古有桃木可以辟邪之说。(8)轻车校尉:宫名。(9)中军北垒:当作“北军中垒”。《百官表》云: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高寝:长陵(汉高帝陵)园寝。秦汉庙、寝异处。  或言黄帝时建华盖以登仙,莽乃造华盖九重,高八丈一尺,金瑵羽葆(1),载以秘机四轮车(2),驾六马,力士三百人黄衣帻(3),车上人击鼓,挽者皆乎“登仙”。莽出,令在前。百官窃言“此似輭车(4),非仙物也。”  (1)金瑵(zhǎo):车盖弓端伸出部分,其形如瓜,以黄金装饰。羽葆:以羽毛装饰的车盖。(2)秘机:谓内有机械。(3)帻(zé):包头巾。(4)輭车:当作“辆车”。即丧车。  是岁,南郡秦丰众且万人(1)。平原女子迟昭平能说经(2),博以八投(3),亦聚数千人在河阻中。莽召问群臣擒贼方略,皆曰:“此天囚行尸,命在漏刻。”故左将军公孙禄征来与(预)议,禄曰:“太史令宗宣典星历(4),候气变,以凶为吉,乱天文,误朝廷。太傅平化侯饰虚伪以偷名位(5),‘贼夫人之子’(6)。国师嘉信公颠倒《五经》,毁师法,令学士疑惑(7)。明学男张邯、地理侯孙阳造井田,使民弃土业。牺(羲)和鲁匡设六管,以穷工商。说符侯崔发阿谀取容,令下情不上通。宜诛此数子以慰天下!”又言:“匈奴不可攻,当与和亲。臣恐新室忧不在匈奴,而在封域之中也(8)。”莽怒,使虎贲扶禄出。然颇采其言,左迁鲁匡为五原卒正,以百姓怨诽故。六管非匡所独造,莽厌(餍)众意而出之。  (1)秦丰:姓秦,名丰,号楚黎王。(2)平原:郡名。治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迟昭平:姓迟,名昭平。经:指《博经》(有关博戏方法之书)。(3)博以八投:意谓博时能以八枚博具投掷取胜。(4)典星历:掌管天文历法。(5)偷:苟且;贪图。(6)“贼夫人之子”:见《论语·先进篇》。谓害了别人之子。贼:害也。(7)自“国师”至“今学土疑惑”:此是反对刘歆议置&lt;strong&gt;古文&lt;/strong&gt;经博士,也就是反对以古文经学派取代今文经学派的统治地位。嘉信公:刘歆。(8)封域之中:指国内。  初,四方皆以饥寒穷愁起为盗贼,稍稍群聚,常思岁熟得归乡里。众虽万数,亶(但)称巨人、从事、三老、祭酒,不敢略有城邑,转掠求食,日阕而已(1)。诸长吏牧守皆自乱斗中兵而死(2),贼非敢欲杀之也,而莽终不谕其故(3)。是岁,大司马士按章豫州(4),为贼所获,贼送付县。士还,上书具言状。莽大怒,下狱以为诬罔。因下书责七公曰:“夫吏者,理也(5)。宣德明恩,以牧养民,仁之道也(6)。抑强督奸,捕诛盗贼,义之节也(7)。今则不然。盗发不辄得,至成群党(8),遮略乘传宰士。士得脱者,又妄自言‘我责数贼“何故为是(9)?”贼曰“以贫穷故耳”。贼获出我。’今俗人议者率多若此。惟贫困饥寒,犯法为非,大者群盗,小者偷穴(10),不过二科,今乃结谋连党以千百数,是逆乱之大者,岂饥寒之谓邪?七公其严敕卿大夫、卒正、连率、遮尹,谨牧养善民,急捕殄盗贼。有不同心并力,疾恶黜贼,而妄曰饥寒所为,辄捕系,请其罪。”于是群下愈恐,莫敢言贼情者,亦不得擅发兵,贼由是遂不制。  (1)日阕:意谓每日吃尽。(2)中:伤也。兵:武器。(3)谕:知晓;明白。 (4)大司马士:《封泥考略》有“大司马右前士”封泥,可见此系简称(陈直说)。按章:根据奏章查办。豫州:州名。地约当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北部地区。(5)理:治理。(6)道:原则。(7)节:标准。(8)群党:谓乌合之众,叛乱之徒。(9)责数(shǔ):列举罪行加以谴责。(10)偷穴:挖墙洞以偷窃。  唯翼平连率田蚡素果敢,发民年十八以上四万余人,授以库兵,与刻石为约(1)。赤糜(眉)闻之,不敢入界。況自劾奏,莽让況:“未赐虎符而擅发兵,此弄兵也,厥罪乏兴(2)。以況自诡必擒灭贼(3),故且勿治。”后況自请出界击贼,所向皆破。莽以玺书令況领青、徐二州牧事(4)。况上言:“盗贼始发,其原甚微,非部吏、伍人所 能擒也(5),咎在长吏不为意(6),县欺其郡,郡欺朝廷,实百言十,实千言百。朝廷忽略,不辄督责,遂至延曼(蔓)连州,乃遣将率,多发使者,传(转)相监趣(促)(7)。郡县力事上官(8),应塞诘对,共(供)酒食,具资用,以救断斩(9),不给复忧盗贼治官事(10)。将率(帅)又不能躬率吏士,战则为贼所破,吏气浸伤(11),徒费百姓。前幸蒙赦令,贼欲解散,或反遮击,恐入山谷转相告语,故郡县降贼,皆更惊骇,恐见诈灭,因饥馑易动,旬日之间更十余万人,此盗贼所以多之故也。今洛阳以东,米石二千。窃见诏书,欲遣太师、更始将军,二人爪牙重臣,多从人众,道上空竭,少则亡(无)以威视(示)远方。宜急选牧、尹以下,明其赏罚,收合离乡、小国无城郭者(12),徙其老弱置大城中,积藏谷食,并力固守。贼来攻城,则不能下,所过无食,势不得群聚。如此,招之必降,击之则灭。今空复多出将率(帅),郡县苦之,反甚于贼。宜尽征还乘传诸使者,以休息郡县(13)。委任臣況以二州盗贼,必平定之。”莽畏恶況,阴为发代,遣使者赐況玺书。使者至,见況,因令代监其兵。況随使者西,到,拜为师尉大夫。況去,齐地遂败。  (1)约:谓约法。(2)乏兴:乏军兴。谓耽误军需品的征集调拨。(3)诡:责也。 (4)玺书:诏书。(5)非:衍字(吴恂说)。部吏:指郡县以下治安的官吏,如郡贼曹、县游徼、乡亭长之类。伍人:同伍之人。(6)咎在长吏不为意:意谓咎在长吏涓涓下塞,养痈贻患。(7)转:展转。监趣(促):督促。(8)力:勤也。(9)断斩:指死刑。(10)给:暇也。(11)吏气:士气。(12)离乡:指分散的乡聚。小国:指列侯的封国。 (13)休息:休养生息。(14)齐地:约当今山东地区。  三年正月(1),九庙盖构成。纳神主(2)。莽谒见,大驾乘六马(3),以五采(彩)毛为龙文衣(4),著角,长三尺。华盖车,元戎十乘在前(5)。因赐治庙者司徒、大司空钱各千万,侍中、中常侍以下皆封。封都匠仇延为邯淡里附城(6)。  (1)三年:地皇三年(公元22)。(2)神主:指死者的牌位。(3)大驾:皇帝出行的大车队。古时帝王出行的车驾,有大驾、法驾、小驾之别。大驾,由公卿前导,太仆驾车,大将军陪乘,八十一辆车组成的车队。(4)龙文衣:有龙形图案的披于马上的套子。(5)元戎:大型战车。(6)都匠:大匠。  二月,霸桥灾(1),数千人以水沃救,不灭。莽恶之,下书曰:“夫三皇象春(2),五帝象夏(3),三王象秋,五伯(霸)象冬(4)。皇王,德运也(5);伯(霸)者,继空续乏以成历数,故其道驳(6)。惟常安御道多以所近为名(7)。乃二月癸巳之夜,甲午之辰(晨),火烧霸桥,从东方西行,至甲午夕,桥尽火灭。大司空行视考问,或云寒民舍居桥下(8),疑以火自燎,为此灾也。其明旦即乙未,立春之日也。予以神明圣祖黄虞遗统受命(9),至于地皇四年为十五年。正以三年终冬绝灭霸驳之桥,欲以兴成新室统壹长存之道也。又戒此桥空东方之道(10)。  今东方岁荒民饥,道路不通,东岳太师亟科条(11),开东方诸仓,赈贷穷乏,以施仁道。其更名霸馆为长存馆(12),霸桥为长存桥。”  (1)霸桥:又名灞桥。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霸水上。 (2)三皇:诸说不一。有说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3)五帝:诸说不一。有说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4)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还有其它说法。(5)德运:以德行而影响时运。(6)驳:驳杂。(7)御道:帝王巡行之道路。以所近为名。霸水古名兹水,秦穆公改名以彰霸功。王莽意取此义(王先谦说)。(8)舍:止宿。(9)黄虞:黄帝、虞舜。遗统:后裔。(10)戒:谓天示鉴戒。空:拓展。(11)亟:急也。(12)霸馆:在霸桥附近的馆舍。  是月,赤眉杀太师牺(羲)仲景尚。关东人相食。  四月,遣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东(1),祖都门外(2),天大雨,沾衣止。长老叹曰:“是为泣军(3)!”莽曰:“惟阳九之厄,与害气会,究于去年(4)。枯旱霜蝗,饥馑荐臻(5),百姓困乏,流离道路,于春尤甚,予甚悼之。今使东岳太师特进褒新侯开东方诸仓,赈贷穷乏。太师公所不过道,分遣大夫谒者并开诸仓,以全元元。太师公因与廉丹大使五威司命位有大司马更始将军平均侯之兖州(6),填(镇)抚所掌,及青、徐故不轨盗贼未尽解散(7),后复屯聚者,皆清洁之,期于安兆黎矣(8)。”太师、更始合将锐士十余万人,所过放纵。东方为之语曰:“宁逢赤眉,不逢太师(9)!太师尚可,更始杀我!”卒如田蚡之言。  (1)东:谓东出。(2)祖:祖道。古人送行,祭祀路神。引申为饯别送行。 (3)泣军:古时行军前,如遇雨,以为天泣,乃凶兆。(4)究:尽也。 (5)荐臻:接连而至。(6)廉丹:疑在“平均侯”之下(王先谦说)。兖州:州名,地约当今山东西南部及河南东部地区。(7)不轨:指犯法。(8)兆黎:黎民百姓。(9)不:不要。  莽又多遣大夫谒者分教民煮草木为酪,酪不可食,重为烦费。莽下书曰:“惟民困乏,虽溥(普)开诸仓以赈赡之,犹恐未足。其且开天下山泽之防(1),诸能采取山泽之物而顺月令者(2),其恣听之(3),勿令出税。至地皇三十年如故(4),是王光上戊之六年也(5)。如今豪吏猾民辜而攉之(6),小民弗蒙,非予意也。《易》不云乎?‘损上益下,民说(悦)无疆(7)。’《书》云:‘言之不从,是谓不艾(乂)(8)。’咨乎群公,可不忧哉!”  (1)山泽之防:指六管中有关利用山泽之禁令。(2)顺月令:谓适时渔猎采摘。(3)恣听:听任。(4)地皇三十年:包括王莽始建国以来至于预定的王光六年之年数。(5)王光:王莽预定之年号(王国维说)。上戊:戊,土也。王莽自以上德,故纪年上戊。(6)辜攉(què):谓专擅其利。(7)“损上益下”二句:见《易·彖辞下》。(8)“言之不从” 二句:见《尚书·洪范》。卜:治也。  是时下江兵盛,新市朱鲔、平林陈牧等皆复聚众(1),攻击乡聚。莽遣司命大将军孔仁部豫州(2),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击荆州,各从吏士百余人,乘船从渭入河(3),至华阴乃出乘传(4),到部募士。尤谓茂曰:“遣将不与兵符,必先请而后动,是犹绁韩卢而责之获也(5)。”  (1)朱鲔(&gt;刘升&lt;/strong&gt;、翟义为伏戎之兵于新皇帝世(3),犹殄灭不兴也。群臣皆称万岁。又令东方槛车传送数人,言“刘伯升等”,皆行大戮(4)。民知其诈也。  (1)“伏戎于莽”三句:见《易·同人》。戎:士兵,莽:草丛。陵:土山。兴;起也。(2)高陵侯:翟方进,在成帝时为相封侯。(3)刘升:刘伯升的省称。(4)大戮:处死。前句“言‘刘伯升等’”,指槛车中人,尚未处死。  先是,卫将军王涉素养道士西门君惠(1)。君惠好天文谶记,为涉言:“星孛扫宫室,刘氏当复兴,国师公姓名是也(2)。”涉信其言,以语大司马董忠,数俱至国师殿中庐道语星宿(3),国师不应。后涉特往,对歆涕泣言:“诚欲与公共安宗族,奈何不信涉也!”歆因为言天文人事,东方必成(4)。涉曰:“新都哀侯小被病,功显君素耆(嗜)酒,疑帝本非我家子也(5)。董公主中军精兵(6),涉领宫卫,伊休侯主殿中(7),如同心合谋,共劫持帝,东降南阳天子(8),可以全宗族;不者,俱夷灭矣!”伊林侯者,歆长子也,为侍中五官中郎将(9),莽素爱之。歆怨莽杀其三子(10),又畏大祸至,遂与涉、忠谋,欲发。歆曰:“当待太白星出,乃可。”忠以司中大赘起武侯孙伋亦主兵,复与伋谋。伋归家,颜色变,不能食。妻怪问之,语其状。妻以告弟云阳陈邯,邯欲告之。七月,伋与邯俱告,莽遣使者分召忠等。时忠方讲兵都肄(11),护军王咸谓忠谋久不发,恐漏泄,不如遂斩使者,勒兵入(12)。忠不听,遂与歆、涉会省户下。莽令恽责问,皆服。中黄门各拔刃将忠等送庐,忠拔剑欲自刎,侍中王望传言大司马反,黄门持剑共格杀之,省中相惊传,勒兵至郎署(13),皆拔刃张弩。更始将军史谌行诸署(14),告郎吏曰:“大司马有狂病,发,已诛。”皆令弛兵(15)。莽欲以厌凶,使虎贲以斩马剑挫(剉)忠(16),盛以竹器,传曰“反虏出”。下书赦大司马官属吏士为忠所诖误(17),谋反未发觉者。收忠宗族,以醇醯毒药、尺白刃丛棘并一坎而埋之(18)。刘歆、王涉皆自杀。莽以二人骨肉旧臣(19),恶其内溃,故隐其诛。伊休侯叠又以素谨,歆讫不告(20),但免侍中中郎将,更为中散大夫。后日殿中钩盾土山仙人掌旁有白头公青衣(21),郎吏见者私谓之国师公。衍功侯喜素善卦(22),莽使筮之,曰:“忧兵火。”莽曰:“小儿安得此左道(23)?是乃予之皇祖叔父子侨欲来迎我也(24)。”  (1)道士:方士。(2)国师公姓名:谓刘兴。国师公姓名“刘歆”,其谐音“刘兴”。(3)庐:宿止之处。道语:谈论。(4)东方:指南阳方面。(5)功显君素耆酒,疑帝本非我家子:意谓莽母嗜酒,yín乱生子莽,疑非王氏子。此王涉设诈而企图免遭灭族之诛。(6)中军:指大司马统率的军队。(7)殿中:指皇帝的侍卫人员。(8)南阳天子:指刘玄。(9)五官中郎将:官名。中郎将之一,掌侍卫人员。(10)歆三子:刘棻、刘泳、刘愔。(11)讲兵:讲习武事。都肄:大练兵。(12)勒兵:统率军队。(13)郎署:郎官署。(14)更始:当作“宁始”。(15)弛兵:放下武器。(16)斩马剑:少府尚方所制,非常锋利,俗称尚方宝剑。剉(cuò):砍也。(17)诖(guà)误:贻误,连累。(18)醇醯(xī):浓醋。丛棘:乱堆的荆棘。(19)骨肉:王涉是王莽的堂弟。旧臣:刘歆多年追随王莽。(20)讫:犹“竟”。(21)钩盾:官名。掌宫殿附近的苑囿。署少府。钩盾土山:由钩盾掌管的土山。仙人掌:铜制的承露盘,据说想以其承接甘露。青衣:下等人的衣着。(22)喜:上文作“嘉”。(23)左道:邪门旁道。(24)子侨:王子侨。神话传说的人物。相传为周灵王的太子,随仙人浮丘公在嵩山修炼,后骑白鹤升了天。  莽军师外破,大臣内畔(叛),左右亡(无)所信,不能复远念郡国,欲呼邑与计议。崔发曰:“邑素小心,今失大众而征,恐其执节引决(1),宜有以大慰其意。”于是莽遣发驰传谕邑:“我年老毋(无)适(嫡)子,欲传邑以天下。敕亡(无)得谢,见勿复道。”邑到,以为大司马。大长秋张邯为大司徒(2),崔发为大司空,司中寿容苗訢为国师(3),同说侯林为卫将军。莽忧懑不能食,亶(但)饮酒,啖鳆鱼(4)。读军书倦,因冯(凭)几寐(5),不复就枕矣。性好时日小数(6),及事迫急,亶(但)为厌胜。遣使坏渭陵、延陵园门罘罳(7),曰:“毋使民复思也(8)。”又以墨洿色其周垣(9),号将至曰“岁宿”(10),申水为“助将军”,右庚“刻木校尉”,前丙“耀金都尉”(11),又曰,“执大斧,伐枯木;流大水,灭发火(12)。”如此属不可胜记。  (1)节:气节;名节。自决:自裁;自杀。(2)大长秋:官名。侍从皇后。(3)寿容:可能是封爵名。脱一爵位名称。(4)鳆(fǔ)鱼:即鲍鱼。(5)寐(mèi)打瞌睡。(6)时日小数:古代以卜筮定日子吉凶的方木。(7)延陵:成帝陵。在今陕西咸阳西北。罘罳(fúsì):设在宫殿陵园门外的屏,其上有交疏透孔的窗棂。(8)复恩:其下脱一“汉”字(王念孙说)。(9):墨:墨色颜料。污色:涂色。(10)将至:当作“将军”(周寿昌、王先谦说)。(11)岁宿、助将军、刻木校尉、耀金都尉:此数种名号神秘费解,班氏选录于此,以证王莽已头脑发昏。(12)“发”字乃“废”之误(沈钦韩说)。  秋,太白星流入太微(1),烛地如月光(2)。  (1)太微:古代天文学中三垣之一。太微垣为三垣中的上垣,有十颗星,位于北斗之南,轸宿、翼宿之北。(2)烛:照耀。  成纪隗崔兄弟共劫大尹李育(1),以兄子隗嚣为大将军,攻杀雍州牧陈庆、安定卒正王旬(2),并其众,移书郡县,数莽罪恶万于桀纣(3)。  (1)成纪:县名。在今甘肃通渭东北。隗崔兄弟:隗义、隗崔。后皆属刘玄,被杀。李育:任镇戎(天水郡改名)大尹。(2)雍州:州名。王莽对汉代凉州的改名。辖地约当今甘肃、宁夏及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等地区。安定:郡名。治高平(今宁夏固原)。王旬:《后汉书·隗嚣传》作“安定大尹王向”。(3)万:万倍。桀:夏末暴君。纣:商末暴君。  是月,析人邓晔、于匡起兵南乡百余人(1)。时析宰将兵数千屯鄡亭(2),备武关(3)。晔、匡谓宰曰:“刘帝已立,君何不知命也!”宰请降,尽得其众。晔自称辅汉左将军,匡右将军,拔析、丹水(4),攻武关,都尉朱萌降。进攻右队大夫宋纲(5),杀之,西拔湖(6)。莽愈忧,不知所出。崔发言:“《周礼》及《春秋左氏》(7),国有大灾,则哭以厌之(8)。故《易》称‘先号咷而后笑’(9)。宜呼嗟告天以求救。”莽自知败,乃率群臣至南郊,陈其符命本末,仰天曰:“皇天既命投臣莽,何不殄灭众贼?即令臣莽非是,愿下雷霆诛臣莽!”因搏心大哭,气尽,伏而叩头。又作告天策,自陈功劳,千余言。诸生小民会旦夕哭,为设飨粥(10),甚悲哀及能诵策文者除以为郎,至五千余人。恽将领之(11)。  (1)析:县名。今河南西峡,南乡:乡名。在汉析县南。(2)鄡(qiāo)亭:亭名。属析县。(3)武关:关名。在今陕西丹凤县东南。(4)丹水:县名。在今河南淅川西南。(5)右队:弘农郡的改名。(6)湖:县名。在今河南灵宝西北。(7)《春秋左氏》:即《左传》。(8)哭以厌之:《周礼·春官》言女巫氏之职曰:“凡邦之大灾,歌哭而请。”《左传》宣公十二年云:“楚子围郑,旬有七日,……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崔发引之以为言。(9)“先号咷而后笑”:见《易·同人》。(10)飨(sūn):简单的饭食。(11)将领:率领。  莽拜将军九人,皆以虎为号,号曰“九虎”,将北军精兵数万人东,内(纳)其妻子宫中以为质(1)。时省中黄金万斤者为一柜,尚有六十柜,黄门、钩盾、臧(藏)府、中尚方处处各有数柜(2)。长乐御府、中御府及都内、平准帑藏钱帛珠玉财物甚众(3),莽愈爱之(4),赐九虎士人四千钱。众重怨,无斗意。九虎至华阴回谿(5)。距(拒)隘,北从河南至山。于匡持数千弩,乘堆挑战(6)。邓晔将二万余人从阌乡南出枣街、作姑(7),破其一部,北出九虎后击之。六虎败走,史熊、王況诣阙归死,莽使使责死者安在,皆自杀;其四虎亡。三虎郭钦、陈翬、成重收散卒保京师仓(8)。  (1)质:人质。作为抵押品。(2)黄门、钩盾、藏府、中尚方:皆少府属官。藏府:即中藏府。府库。中尚方:尚方令分为左右中三尚方。(3)长乐御府:官名。保管长乐宫的珍宝。中御府:官名。掌管皇后的专用府库。都内、平准:官署名。掌管财宝。皆属大司农。(4)爱:爱惜;吝啬。(5)回溪:溪名。在华阴县境。(6)堆:指风陵堆。在今山西芮城西南,黄河北岸。(7)阌(uī):县名。在今陕西渭南东北。(6):县名。在今陕西武功西。茂陵:县名。在今陕西兴平东北。蓝田:县名。在今陕西蓝田西。槐里:县名。在今陕西兴平东南。盩厔(zhōuzhì):县名。在今陕西周至东。阳陵:县名。在今陕西高陵西南。杜陵:县名。在今西安东南。屠门少:姓屠门,名少。(7)假号:自立的名号。  时李松、邓晔以为京师小小仓尚未可下,何况长安城,当须更始帝大兵到。即引军至华阴,治攻具。而长安旁兵四会城下,闻天水隗氏兵方到(1),皆争欲先入城、贪立大功卤(掳)掠之利。  (1)天水:郡名。治平襄(在今甘肃通渭西北)。  莽遣使者分赦城中诸狱囚徒,皆授兵,杀豨饮其血,与誓曰:“有不为新室者,社鬼记之(1)!”更始将军史谌将度(渡)渭桥(2),皆散走。谌空还。众兵发掘莽妻子父祖冢,烧其棺椁及九庙、明堂、辟雍,火照城中。或谓莽曰:“城门卒,东方人,不可信。”莽更发越骑士为卫(3),门置六百人,各一校尉。  (1)社鬼:即土地神。(2)更始:当作“宁始”。渭桥: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旧址在今陕西咸阳东。(3)越骑士:由越人组成的骑兵。  十月戊申朔,兵从宣平城门入(1),民间所谓都门也。张邯行城门,逢兵见杀。王邑、王林、王巡、恽等分将兵距(拒)击北阙下。汉兵贪莽封力战者七百余人(2)。会日暮,官府邸第尽奔亡。二日己酉。城中少年朱弟、张鱼等恐见卤(掳)掠,趋喧并和,烧作室门(3),斧敬法闼(4),呼曰:“反虏王莽,何不出降?”火及掖廷承明(5),黄皇室主所居也。莽避火宣室前殿(6),火辄随之,宫人妇女啼呼曰:“当奈何!”时莽绀袀服(7),带玺韨,持虞帝匕首(8)。天文郎按(按)栻于前(9),日时加某,莽旋席随斗柄而坐(10)曰:“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11)!”莽时不食,少(稍)气困矣。  (1)宣平城门:长安东门出北头第一门。(2)贪莽纣:谓贪图获得王莽而受封。 (3)作室门:未央宫的便门。作室,指尚方的作坊。(4)斧:砍也。敬法闼:敬法殿的小门。(5)承明:殿名。(6)宣室:未央宫殿名。皇帝斋戒之处。 (7)绀袀(gànjun)服:青一色的服装。(8)虞帝匕首:匕首名。(9)天文郎:官名。掌观天象、占时日。栻(shì)古代占时日的器具,形似罗盘。(10)斗柄:指袀上斗柄所指的方向,北斗七星,四星象斗,三星象柄。(11)“天生德于予”二句,王莽此语是仿孔子”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之话《见《论语·述而篇》)。  三日庚戌,晨旦明,群臣扶掖莽,自前殿南下椒除(1),西出白虎门(2),和新公王楫奉车待门外。莽就车,之渐台(3)。欲阻池水(4),犹抱持符命、威斗,公卿大夫、侍中、黄门郎从官尚千余人随之。王邑昼夜战,罢(疲)极,士死伤略尽,驰入宫,间关至渐台(5),见其子侍中睦解衣冠欲逃,邑叱之令还,父子共守莽。军人入殿中,呼曰:“反虏王莽安在?”有美人出房曰:“在渐台。”众兵追之,围数百重。台上亦弓弩与相射,稍稍落去。矢尽,无以复射,短兵接。王邑父子、恽、王巡战死,莽入室。下餔时(6),众兵上台,王揖、赵博、苗訢、唐尊、王盛、中常侍王参等皆死台上。商人杜吴杀莽(7),取其绶。校尉东海公宾就(8),故大行治礼(9),见吴问绶主所在。曰:“室中西北陬间(10)。”就识,斩葬首。军人分裂莽身,支节肌骨脔分(11),争相杀者数十人。公宾就持莽首诣王宪。宪自称汉大将军,城中兵数十万皆属焉,舍东宫(12),妻莽后宫(13),乘其车服。  (1)椒:芳香。除:台阶。(2)白虎门:白虎殿之门。(3)渐(jian)台:台名。在未央宫沧海中,四面环水。(4)阻池水:以池水为防。(5)间关:经历曲折艰险。(6)下餔时:申时过后五刻。约当于下午六时多。(7)商人杜吴:《三辅故事》作“屠儿杜虞”。《东观汉记》也作“杜虞”。周寿昌曰:“吴”、“虞”古字通。(8)公宾就:姓公宾,名就。(9)大行治礼:大行治礼丞的简称。官名。(10)陬(zōu):角落。(11)脔(luán)分:切割分解。(12)舍:住宿。东宫:指长乐宫。(13)后宫:宫中妃嫔住处,借指妃嫔。  六日癸丑,李松、邓晔入长安,将军赵萌、申屠建亦至(1),以王宪得玺绶不辄上,多挟宫女,建天子鼓旗,收斩之。传莽首诣更始,县(悬)宛市,百姓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  (1)赵萌:南阳棘阳人。后为刘玄的右大司马。申屠健(?—公元25):绿林军将领,后属刘玄,被杀。  莽扬州牧李圣、司命孔仁兵败山东,圣格死,仁将其众降,已而叹曰:“吾闻食人食者死其事(1)。”拔剑自刺死。及曹部监杜普、陈定大尹沈意、九江连率贾萌皆守郡不降(2),为汉兵所诛。赏都大尹王钦及郭钦守京师仓(3),闻莽死,乃降,更始义之,皆封为侯。太师王匡、国将哀章降洛阳。传诣宛,斩之。严尤、陈茂败昆阳下,走至沛郡谯(4),自称汉将,召会吏民。尤为称说王莽篡位天时所亡圣汉复兴状(5),茂伏而涕泣。闻故汉钟武侯刘圣聚众汝南称尊号(6),尤、茂降之。以尤为大司马,茂为丞相。十余日败,尤、茂并死。郡县皆举城降,天下悉归汉。  (1)死:效死。(2)曹部监:二十五部监之一。(3)赏都:郡名。由汝南郡分出新置。(4)谯:县名。今安徽毫县。(5)天时:天命与时运。(6)钟武侯刘圣:《后汉书·刘元传》作“刘望”。汝南:郡名。治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  初,申屠建尝事崔发为《诗》,建至,发降之。后复称说(1),建令丞相刘赐斩发以徇。史谌、王延、王林、王吴、赵闳亦降,复见杀。初,诸假号兵人人望封侯。申屠建既斩王宪,又扬言三辅黠共杀其主(3)。吏民惶恐,属县屯聚,建等不能下,驰白更始。  (1)称说:意谓妄言符命而不顺汉。(2)刘赐:南阳蔡阳人。后归刘秀,封慎侯。徇(xùn):示众。(3)三辅黠:指三辅地区的豪猾。其主:指王莽。  二年二月(1),更始到长安(2),下诏大赦,非王莽子,他皆除其罪,故王氏宗族得全。三辅悉平,更始都长安,居长乐宫。府藏完具,独未央宫烧攻莽三日,死则案堵复故。更始至,岁余政教不行。明年夏,赤眉樊崇等众数十万人入关,立刘盆子(3),称尊号,攻更始,更始降之。赤眉遂烧长安宫室市里,害更始。民饥饿相食,死者数十万,长安为虚(墟),城中无人行。宗庙园陵皆发掘,唯霸陵、杜陵完(4)。六月,世祖即位(5),然后宗庙社稷复立,天下艾(乂)安。  (1)二年:刘玄更始二年(公元24)。(2)更始:指刘玄。(3)刘盆子(公元11—?):泰山式县人。汉高帝十一代孙。被立为帝,后投降刘秀。(4)霸陵:汉文帝陵。杜陵:汉宣帝陵。(5)世祖即位:刘秀在鄗(hào)县(在今河北高邑东南)称帝,是年十月定都洛阳。  赞曰: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1),宗族称孝,师友归仁。及其居位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动见称述。岂所谓“在家必闻,在国必闻”,“色取仁而行违”者邪(2)?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历世之权(3),遭汉中微,国统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4),故得肆其奸慝(5),以成篡盗之祸。推是言之,亦天时,非人力之致矣。及其窃位南面,处非所据(6),颠覆之势险于桀纣(7),而莽晏然自以黄、虞复出也(8)。乃始恣睢(9),奋其威诈,滔天虐民(10),穷凶极恶,毒流诸夏,乱延蛮貉,犹未足逞其欲焉。是以四海之内,嚣(敖)然丧其乐生之心(11),中外愤怒,远近俱发,城池不守(12),支(肢)体分裂,遂今天下城邑为虚(墟),丘垅发掘(13),害遍生民,辜及朽骨(14),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15),考其祸败(16),未有如莽之甚者也。昔秦燔《诗》《书》以立私议(17),莽诵《六艺》以文奸言(18),同归殊涂(途)(19),俱用灭亡(20),皆炕龙绝气(21),非命之运(22),紫色哇声(23),余分闰位(24),圣王之驱除云尔(25)!  (1)要(yāo):追求;博取。(2)“在家必闻”二句,“色取仁而行违”:均见《论语·颜渊篇》。闻(wěn):谓有名声。(3)四父:王凤、王音、王商、王根四人,皆王莽之诸父。(4)太后:指元后王政君。寿考:谓长寿。宗主:意谓保护伞。(5)肆:施逞。慝(tè):邪恶。(6)处非所据:占据其所不应占有的地位。(7)颠覆:毁灭。(8)晏然:安静貌。黄、虞:黄帝、虞舜。(9)恣睢(suī):放纵骄横貌。(10)滔:傲慢。(11)敖然:忧愁貌。 (12)城池:城墙和护城河。借称都邑。此指长安。(13)丘垅:指坟墓。(14)辜:受罪。(15)书传:指典籍与著述。(16)考:分析。(17)秦燔《诗》《书》以立私议:指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焚书,确定废分封立郡县之事。(18)文(wèn):文饰。(19)同归殊途:即殊途而同归。谓用不同的手段而达到同样愚民的目的。(20)用:因也。(21)炕龙:谓无德而居高位的人。绝气:断绝了气数。(22)非命之运:谓非天命之命。(23)紫色:古人以为是不正之色。哇声:淫声,不正之音。(24)余分闰位:谓王莽称帝不正,如岁月之余而闰。即不承认其正统地位。(25)圣王:指光武帝刘秀。云尔:同于“如此而</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汉书,小说《汉书》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汉书 王莽传第六十九下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