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
【说明】本传叙述薛宣、朱博二人的事迹。这可以说是一篇“皆起佐史,历位以登宰相”的类传。薛宣,少为廷尉书佐、都船狱史,后历仕郡县长吏,赏罚明,有条教,号称善治。位至御史大夫、丞相,封侯。但为相六年,办事烦碎,无所建树,而被策免。朱博,少时给事县为亭长,伉侠好交。历任刺史、廷尉、京兆尹等官,善操持属吏,利用豪猾。哀帝时定陶太后谋求尊号,傅喜持异议而去官,博则投机顺旨,以此升官,为相,封侯,哀帝知悉其奸,召诣廷尉,乃自杀。《汉书》传写二人,虽经历略同,然各有特点;传末评薛宣“苛察”,朱博“行诈”,算是结论。 薛宣字赣君,东海郯人也(1)。少为廷尉书佐、都船狱史(2)。后以大司农斗食属(3),察廉(4),补不其丞(5)。琅邪大守赵贡行县(6),见宣,甚说(悦)其能。从宣历行属县(7),还至府,令妻子与相见,戒曰:“赣君至丞相,我两子亦中丞相史。”察宣廉,迁乐浪都尉丞(8)。幽州刺史举茂材(9),为宛句令(10)。大将军王凤闻其能,荐宣为长安令,治果有名,以明习文法诏补御史中丞。 (1)东海:郡名。治郯县(在今山东郯城西北)。郯:即郯县。(2)都船狱史:都船狱令的椽属。汉有都船令,属中尉。汉中都官狱三十六所,《汉旧仪》对于有诏狱者,便称某某狱令,对都船令也称都船狱今。(3)斗食:汉代卑微的吏员。属:为大司农之属。(4)察:察举。廉:汉代选举官吏的科目之一。(5)不其(ji):县名。在今山东即墨西南。丞:官名。位在县令长、尉之下。(6)琅邪:郡名。治东武(今山东诸城)。不其县,属汉琅邪郡。(7)从宣:谓让宣随队。(8)乐浪:郡名。治朝鲜(在今朝鲜平壤南)。乐浪都尉丞:乐浪都尉的属官。(9)幽州:汉十二刺史部之一。地约当今辽宁、河北东北部、内蒙占东南一部分及朝鲜北部。(10)宛句:县名。《地理志》作“冤句”。在今山东荷泽西南。(11)御史中丞:官名。属御史大夫。 是时,成帝初即位,宣为中丞,执法殿中,外总部刺史,上疏曰:“陛下至德仁厚,哀闵(悯)元元,躬有日仄(侧)之劳(1),而亡(无)佚(逸)豫之乐,允执圣道(2),刑罚惟中,然而嘉气尚凝(3),阴阳不和,是臣下未称,而圣化独有不洽者也(4)。臣窃伏思其一端,殆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错(措)各以其意,多与(预)郡县事(5),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谴呵及细微,责义不量力(6)。郡县相迫促,亦内相刻,流至众庶。是故乡党阙(缺)于嘉宾之欢,九族忘其亲亲之恩,饮食周急之厚弥衰,送往劳来之礼不行。夫人道不通,则阴阴否鬲(隔)(7),和气不兴,未必不由此也。《诗》云:‘民之失德,乾餱以愆(8)。’鄙语曰:‘苛政不亲,烦苦伤恩。’方刺史奏事时,宜明申敕,使昭然知本朝之要务。臣愚不知治道,唯明主察焉。”上嘉纳之。 (1)日侧之劳:谓过中午,还抽不出时间吃饭。(2)允:信也。(3)凝:谓不通。(4)独:疑“犹”字之误(王先谦说)。(5)预:干预。(6)责义不量力:意谓求备于人。(7)否:闭也。(8)“民之失德,乾餱以愆”:见《诗经·小雅·伐木》。意谓因一点吃饭小事而失和。乾餱:即干粮。愆(qiān):过失。 宣数言政事便宜,举奏部刺史郡国二千石,所贬退称进(1),白黑分明,繇(由)是知名。出为临淮太守(2),政教大行。会陈留郡有大贼废乱(3),上徙宣为陈留太守。盗贼禁止,吏民敬其威信。入守左冯翊(4),满岁称职为真。 (1)称:举也。(2)临淮:郡名。治徐县(在今江苏泗洪南)。(3)陈留郡:郡名。治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废乱:谓政教不行。(4)守:暂时任职。左冯翊(píngyì):官名。职掌相当于郡太守。治所在长安。 始高陵令杨湛、栋阳令谢游皆贪猾不逊(1),持郡短长,前二千石数案不能竞(2)。及宣视事,诣府谒,宣设酒饭与相对,接待甚备。已而阴求其罪臧(赃),具得所受取。宣察湛有改节敬宣之效,乃手自牒书(3),条其奸臧(赃),封与湛曰:“吏民条言君如牒,或议以为疑于主守盗(4)。冯翊敬重令,又念十金法重(5),不忍相暴章。故密以手书相晓,欲君自图进退,可复伸眉于后(6)。即无其事,复封还记(7),得为君分明之。”湛自知罪臧(赃)皆应记,而宣辞语温润,无伤害意。湛即时解印缓付吏,为记谢宣,终无怨言。而栎阳令游自以大儒有名,轻宣。宣独移书显责之曰:“告栎阳令,吏民言令治行烦苛,適(谪)罚作使千人以上;贼取钱财数十万(8),给为非法(9);卖买听任富吏,贾(价)数不可知。证验以明白,欲遣吏考案,恐负举者,恥辱儒术,故使椽平镌令(10)。<strong>孔子</strong>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11)。’令详思之,方调守(12)。”游得檄,亦解印绶去。 (1)高陵:县名。今陕西高陵。栎阳:县名。在今陕西富平东南。(2)案:查究。竟:谓穷竟其事。(3)牒书:书于简牒。(4)主守盗:谓主管者盗窃公家财物。(5)十金法重:汉律,科吏赃至十金,即死罪。(6)伸眉:言无忧。伸眉于后:意谓以后还可做官。(7)记:指与杨湛书。(8)贼:当作“赋”(王念孙说)。(9)给为非法:言供给非法之用。(10)镌令:晓告;命令。(11)“陈力就列”二句:见《论语·季氏篇》。意谓量力而为官,不能则退。(12)方调守:言欲派人去任职。 又频阳县北当上郡、西河(1),为数郡凑,多盗贼。其令平陵薛恭本县孝音(2),功次稍迁,未尝治民,职不办。而粟邑县小(3),辟(僻)在山中,民谨朴易治。令巨鹿尹赏久郡用事吏(4),为楼烦长(5),举茂材,迁在粟。宣即以令奏赏与恭换县(6)。二人视事数月,而两县皆治。宣因移书劳勉之曰:“昔孟公绰优于赵魏而不宜滕薛(7),故或以德显,或以功举,‘君子之道,焉可怃也(8)!’属县各有贤君,冯翊垂拱蒙成。愿勉所职,卒功业。” (1)频阳:县名。在今陕西富平东北。上郡、西河:皆郡名。上群治肤施(在今陕西榆林东南)。西河治平定(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南)。(2)平陵:县名。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孝:汉代选举官吏科目之一。(3)粟邑:县名。在今陕西白水县西北。(4)巨鹿:郡名。治巨鹿(在今河北平乡西南)。尹赏:《酷吏传》有其传。(5)楼烦:县名。今山西宁武县。(6)换县:犹今对调。(7)孟公绰:春秋时鲁国大夫。赵、魏:春秋时晋国两卿族。滕、薛:春秋时两小国。(8)“君子之道”二句:见《论语·子张篇》。怃:当作“诬”。 宣得郡中吏民罪名。辄召告其县长吏,使自行罚。晓曰:“府所以不自发举者,不欲代县治,夺贤令长名也。”长吏莫不喜惧,免冠谢宣归恩受戒者。 宣为吏赏罚明,用法平而必行,所居皆有条教可纪,多仁恕爱利(1)。池阳令举廉吏狱掾王立(2),府未及召,闻立受囚家钱。宣责让县,县案验狱掾,乃其妻独受系者钱万六千,受之再宿,狱掾实不知。掾惭恐自杀。宣闻之,移书池阳曰:“县所举廉吏狱掾王立,家私受赇(3),而立不知,杀身以自明。立诚廉士,甚可闵(悯)惜!其以府决曹掾书立之柩(4),以显其魂。府掾史素与立相知者,皆予送葬。” (1)爱利:爱人而利之。(2)池阳:县名。在今陕西泾阳西北。廉吏:谓察事之吏。(3)赇(qiú):贿赂。(4)书:指书明旌。 及日至休吏(1),贼曹掾张扶独不肯休,坐曹治事。宣出教曰:“盖礼贵和,人道尚通。日至,吏以令休,所繇(由)来久。曹虽有公职事,家亦望私恩意。掾宜从众,归对妻子,设酒肴,请邻里,壹关相乐(2),斯亦可矣!”扶惭愧。官属善之。 (1)日至休吏:冬至、夏至之日,官吏休假。(2)壹关:各说不一。 有解作“壶矢”,谓以矢投壶取乐(应劭说)。或谓“关”,古“笑”字,谓一为欢笑(<strong>颜师古</strong>说)。似以后者为是。 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性密静有思(1),思省吏职,求其便安。下至财用笔研,皆为设方略,利用而省费(2)。吏民称之,郡中清静。迁为少府(3),共张(供帐)职办。 (1)有思:谓能动脑筋。(2)利用:便于使用。省费:节省开支。(3)少府:官名。掌山海他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为皇帝的私府。 月余,御史大夫于永卒,谷永上疏曰(1):“帝王之德莫大于知人,知人则百僚任职,天工不旷(2)。故皋陶曰(3):‘知人则哲,能官入(4)。’御史大夫内承本朝之风化,外佐丞相统理天下,任重职大,非庸材所能堪。今当选于群卿,以充其缺。得其人则万姓欣喜,百僚说(悦)服;不得其人则大职堕(5),王功不兴。虞帝之明,在此一举,可不至详!窃见少府宣,材茂行洁,达于从政(6),前为御史中丞,执宪毂下(7),不吐刚茹柔(8),举错(措)时当;出守临淮、陈留,二郡称治,为左冯翊,崇教养善,威德并行,众职修理,奸轨(宄)绝息,辞讼者历年不至丞相府,赦后余盗贼十分三辅之一(9)。功效卓尔,自左内史初置以来未尝有也(10)。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11)。’宣考绩功课,简在两府(12),不敢过称以奸(干)欺诬之罪(13)。臣闻贤材莫大于治人,宣已有效。其法律任廷尉有余,经术文雅足以谋王体,断国论;身兼数器,有‘退食自公,之节(14)。宣无私党游说之助,臣恐陛下忽于《羔羊》之诗,舍公实之臣,<strong>任华</strong>虚之誉,是用越职,陈宣行能,唯陛下留神考察。”上然之,遂以宣为御史大夫。 (1)谷永:本书卷八十五有其传。(2)工:谓官。旷:空也。(3)皋陶(aāoyáo):人名。也称咎繇。传说中虞舜时的刑官。(4)“知人则哲”二句:见《尚书·虞书·皋陶谟》。哲:智也。(5)堕:毁也。(yì)弃也。 (6)达:通也。(7)毂下:言天子辇毂之下。(8)不吐刚茹柔:谓平正。(9)余盗贼十分三辅之一:言三辅只剩盗贼十分之一。(10)左内史:即左冯翊。(11)“如有所誉”二句:见《论语·卫灵公篇》。言如称誉其人必先试之以事。(12)简:牒也。(13)过称:妄誉。干:犯也。(14)“退食自公”:《诗·召南·羔羊》诗句。公:指衙门。 数月,代张禹为丞相(1),封高阳侯,食邑千户。宣除赵贡两子为史。贡者,赵广仅之兄子也,为吏亦有能名。宣为相,府辞讼例不满万钱不为移书(2),后皆遵用薛侯故事。然官属讥其烦碎无大体,不称贤也。时天子好儒雅,宣经术又浅(3),上亦轻焉。 (1)为丞相:薛宣于鸿嘉元年(前20)正月为御史大夫,四月为丞相。(2)府辞讼例不满万钱不为移书:谓相府理讼例纳钱货,纳不满万钱则不移交文书(即不为办案)。(3)宣经术义浅:薛宣本不师受经术(见《翟方进传》)。 久之,广汉郡盗贼群起(1),丞相御史遣掾史逐捕不能克。上乃拜河东都尉赵护为广汉太守(2),以军法从事。数月,斩其渠帅郑躬,降者数千人,乃平。会邛成太后崩(3),丧事仓卒(猝),吏赋敛以趋办(4)。其后上闻之,以过丞相御史(5),遂策免宣曰:“君为丞相,出入六年,忠孝之行,率先百僚,朕无闻焉。朕既不明,变异数见(现),岁比不登,仓廪空虚,百姓饥馑,流离道路,疾疫死者以万数,人至相食,盗贼并兴,群职旷废,是朕之不德而股肽不良也。乃者广汉群盗横恣,残贼吏民,朕恻然伤之,数以问君,君对辄不如其实。西州鬲(隔)绝;几不为郡。三辅赋敛无度,酷吏并(傍)缘为奸,侵扰百姓,诏君案验,复无欲得事实之意。九卿以下,咸承风指(讽旨),同时陷于谩欺之辜,咎由君焉!有司法君领职解嫚(懈慢)(6),开谩欺之路,伤薄风化,无以帅(率)示四方。不忍致君于理,其上丞相高阳侯印缓,罢归。” (1)广汉郡:郡名。其治在今四川金堂东。(2)河东:郡名。治安邑(在今山西夏县西北)。(3)邛成太后:即宣帝王皇后。(4)趋(cù):急促。(5)过:责也。(6)法:劾也。 初,宣为丞相,而翟方进为司直(1)。宣知方进名儒,有宰相器,深结厚焉。后方进竟代为丞相,思宣旧恩,宣免后二岁,荐宣明习文法,练国制度(2),前所坐过薄,可复进用。上征宣,复爵高阳侯,加宠特进,位次师安昌侯(3),给事中,视尚书事。宣复尊重。任政数年,后坐善定陵侯淳于长罢就第(4)。 (1)翟方进:本书卷八十四有传。司直:官名。丞相的属官。(2)练:熟练。(3)师安昌侯:指张禹,张禹为成帝师,故称“师安昌侯”。本书卷八十一有其传。(4)淳于长:《佞幸传》有其传。 初,宣有两弟,明、修。明至南阳太守(1)。修历郡守、京兆尹、少府,善交接,得州里之称。后母常从修居官。宣为丞相时,修为临淄令(2),宣迎后母,修不遣。后母病死,修去官持服。宣谓修三年服少能行之者,兄弟相驳不可(3),修遂竟服(4),繇(由)是兄弟不和。 (1)南阳:郡名。治宛县(今河南南阳市)。(2)临淄:县名。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3)相驳:言互相矛盾。(4)竟服:终三年丧服。 久之,哀帝初即位,博士申成给事中,亦东海人也,毁宣不供养行丧服,薄于骨肉,前以不忠孝免,不宜复列封侯在朝省。宣子况为右曹侍郎(1),数闻其语,赇客杨明,欲令创咸面目(2),使不居位,会司隶缺(3),况恐成为之,遂令明遮研咸宫门外,断鼻唇,身八创。 (1)右曹:加官。受理尚书事。侍郎:官名。汉代郎官之一。(2)创(chuāng):伤也。作动词。创面目:汉制,面目被创,不能做官。(3)司隶:官名,掌纠察京师百官及所辖附近各郡,相当于州刺史。 事下有司,御史中丞众等奏:“况朝臣,父故宰相,再封列侯,不相敕丞(承)化(1),而骨肉相疑,疑咸受修言以谤毁宣。咸所言皆宣行迹,众人所共见,公家所宜闻。况知咸给事中,恐为司隶举奏宣,而公令明等迫切宫阙,要遮创戮近臣于大道人众中,欲以鬲(隔)塞聪明,杜绝论议之端。桀黠无所畏忌,万众喧哗,流闻四方,不与凡民忿怒争斗者同。臣闻敬近臣,为近主也。礼,下公门,式(轼)路马(2),君畜产且犹敬之。《春秋》之义,意恶功遂(3),不免于诛,上浸之源不可长也(4)。况首为恶,明手伤,功意俱恶(5),皆大不敬,明当以重论,及況皆弃市。”廷尉直以为(6)“律曰‘斗以刃伤人,完为城旦,其贼加罪一等,与(预)谋者同罪。’诏书无以诋欺成罪。传曰:‘遇人不以义而见疻者(7),与痏人之罪钩(均)(8),恶不直也。’咸厚善修,而数称宣恶,流闻不义,不可谓直。况以故伤咸,计谋已定,后闻置司隶,因前谋而趣(趋)明,非以恐成为司隶故造谋也。本争私变。虽于掖门外伤咸道中,与凡民争斗无异。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古今之通道,三代所不易也。孔子曰:‘必也正名。’名不正,则至于刑罚不中;刑罚不中,而民无所错(措)手足。今以况为首恶,明手伤为大不敬,公私无差。《春秋》之义,原心定罪(9)。原况以父见谤发忿怒,无它大恶。加诋欺,辑(集)小过成大辟,陷死刑,违明诏,恐非法意,不可施行。圣王不以怒增刑。明当以贼伤人不直,况与谋者皆爵减完为城旦(10)。”上以问公卿议臣。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以中丞议是,自将军以下至博士议郎皆是廷尉。况竟减罪一等,徙敦煌(11)。宣坐免为庶人,归故里,卒于家。 (1)敕:伤也。(2)下公门,式(轼)路马:谓过公门则下车,见路马天子、诸侯所乘路车之马)则抚轼,以示崇敬。(3)意恶功遂:思想坏而功成。(4)浸:近也。(5)功意:动手伤人为功,使人行凶为意。(6)直:“真”之误。《功臣表》廷尉庞真。(7)疻(zhǐ):殴伤。(8)痏(>王之道</strong>不必相袭,各繇(由)时务。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今更为大司空,与丞相同位,未获嘉祐。故事,选郡国守相高第为中二千石,选中二千石为御史大夫,任职者为丞相,位次有序,所以遵圣德,重国相也。今中二千石未更御史大夫而为丞相(3),权轻,非所以重国政也。臣愚以为大司空官可罢,复置御史大夫,遵奉旧制。臣愿尽力,以御史大夫为百僚率。”哀帝从之,乃更拜博为御史大夫。会大司马喜免,以阳安侯丁明为大司马卫将军,置官属(4),大司马冠号如故事。后四岁,哀帝遂改丞相为大司徒,复置大司空、大司马焉。 (1)何武:本书卷八十六有其传。(2)约:少也。(3)更:经历。(4)置:”罢”字之误(吴恂说)。 初,何武为大司空,又与丞相方进共奏言:“古选诸侯贤者以为州伯,《书》曰‘咨十有二牧(1)’,所以广聪明,烛幽隐也。今部刺史居牧伯之位,秉一州之统,选第大吏,所荐位高至九卿,所恶立退,任重职大。《春秋》之义,用贵治贱(2),不以卑临尊。刺史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轻重不相准,失位次之序,臣请罢刺史,更置州牧,以应古制。”奏可。及博奏复御史大夫官,又奏言:“汉家至德溥(普)大,字内万里,立置郡县。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故事居部九岁举为守相,其有异材功效著者辄登擢,秩卑而赏厚,咸劝功乐进(3)。前丞相方进奏罢刺史,更置州牧,秩真二千石,位次九卿。九卿缺,以高弟(第)补,其中材则苟自守而已,恐功效陵夷(4),好轨(宄)不禁。臣请罢州牧,置刺史如故。”奏可。 (1)“咨十有二牧”:见《书·虞书·舜典》。咨(zì):征询,商量。(2)用贵治贱:语见《谷梁传》昭公四年。(3)劝功:谓自劝勉而立功。(4)陵夷:逐渐废替。 博为人廉俭,不好酒色游宴。自微贱至富贵,食不重味,案上不过三杯。夜寝早起,妻希见其面。有一女,无男。然好乐士大夫,为郡守九卿,宾客满门,欲仕宦者荐举之,欲报仇怨者解剑以带之。其趋事待士如是,博以此自立,然终用败。 初,哀帝祖母定陶太后欲求称尊号(1),太后从弟高武侯傅喜为大司马,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持正议。孔乡侯傅晏亦太后从弟,谄谀欲顺指(旨),会博新征用力京兆尹,与交结,谋成尊号,以广孝道。繇(由)是师丹先免,博代为大司空。数燕(宴)见奏封事(2),言“丞相光志在自守,不能忧国;大司马喜至尊至亲,阿党大臣,无益政治。”上遂罢喜遣就国,免光为庶人,以博代光为丞相,封阳乡侯(3),食邑二千户。博上书让曰:“故事封丞相不满千户,而独臣过制,诚惭惧,愿还千户。”上许焉。傅太后怨傅喜不已,使孔乡侯晏风(讽)丞相,令奏免喜侯。博受诏,与御史大夫赵玄议,玄言“事已前决,得无不宜(4)?”博曰:“已许孔乡侯有指(旨)。匹夫相要,尚相得死(5),何况至尊?博唯有死耳!”玄即许可。博恶独斥奏喜,以故大司空氾乡侯何武前亦坐过免就国,事与喜相似,即并奏:“喜、武前在位,皆无益于治,虽已退免,爵土之封非所当得也。请皆免为庶人。”上知傅太后常怨喜,疑博、玄承指(旨),即召玄诣尚书问状。玄辞服,有诏左将军彭宣与中朝者杂问(6)。宣等劾奏:“博宰相,玄上卿,晏以外亲封位特进,股肱大臣,上所信任,不思竭诚奉公,务广恩化,为百寮(僚)先,皆知喜、武前已蒙恩诏决,事更三赦(7),博执左道,亏损上恩,以结信贵戚,背君乡(向)臣,倾乱政治,奸人之雄,附下罔上,为臣不忠不道;玄知博所言非法,枉义附从,大不敬;晏与博议免喜,失礼不敬。臣请诏谒者召博、玄、晏诣廷尉诏狱。”制曰:“将军、中二千石、二千石、诸大夫、博士、议郎议。”右将军望等四十四人以为“如宣等言,可许。”谏大夫龚胜等十四人以为(8)“《春秋》之义,奸以事君(9),常刑不舍(10)。鲁大夫叔孙侨如欲颛(专)公室,谮其族兄季孙行父于晋,晋执囚行父以乱鲁国,《春秋》重而书之(11)。今晏放命圮族(12),干乱朝政,要大臣以罔上(13),本造计谋,职为乱阶(14),宜与博、玄同罪,罪皆不道。”上减玄死罪三等,削晏户四分之一,假谒者节召丞相诣廷尉诏狱。博自杀,国除。 (1)定陶太后:即定陶傅太后。(2)宴见:趁闲进见皇帝。(3)阳乡:《表》作“杨乡”。(4)得无不宜:是否不当。(5)尚相得死:当作“尚得相死”(王念孙说)。(6)彭宣:本书卷七十一有传。(7)更:经过。(8)龚胜:本卷七十二有传。(9)奸以事君:语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10)舍:置也。(11)叔孙侨如谮季孙行父之史事,详见《左传》成公十六年。叔孙侨如:即叔孙宣伯。春秋时鲁国大夫。季孙行父:即季文子。宣伯之族兄。杨树达曰:“晏与喜为兄弟,故以侨如、行父事为比。”(12)放命:放弃教令。圮(pǐ)族:毁其族类。(13)要(yāo):要挟。 (14)职:主也。 初,博以御史为丞相,封阳乡侯,玄以少府为御史大夫,并拜于前殿,延登受策,有音如钟声。语在《五行志》。 赞曰:薛宣、朱博皆起佐史,历位以登宰相。宣所在而治,为世吏师,及居大位,以苛察失名(1),器诚有极也(2)。博驰骋进取,不思道德,已亡(无)可言(3),又见孝成之世委任大臣,假借用权(4)。世主已更(5),好恶异前,复附丁、傅,称顺孔乡(6)。事发冗诘,遂陷诬罔,辞穷情得,仰药饮鸩(7)。孔子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8)!”博亦然哉! (1)苛:细也。(2)极:谓一定的限度。(3)已<strong>无可</strong>言:谓已不足道。(4)假借用权:意谓玩弄权术。(5)更:改也。(6)称顺:苟合之意。孔乡:孔乡侯傅晏。(7)仰药:仰头饮药。(8)“久矣哉”二句:见《论语·子罕篇》。由:子路,孔子弟子。</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 大玄印
第六百四十八章 参赛名单 - 仙道少年行
第143章 行路 - 规则怪谈:死亡黑猫饲养指南
第218章 诡梦列车(11) - 骑砍玩家狂想曲
第一百三十二章 诺德王国分裂 - 猎天争锋
第1900章 跨越星区的薪火相传! - 秦刀
第八十三章洗脱嫌疑 - 得知真相,七个师姐跪求我原谅
第一百三十三章关键时刻 - 大隋:我杨俨,继承大统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审问 - 十日诡谈
第一百八十五章 强煞(二) - 界起通天
第1069章云尘闭关再入极境 - 开局:葬神峰主,我培养大帝无数!
第九十六章 我应该没有强迫你吧?求推荐 - 灵宠创造模拟器
第1295章 冥府与后土大神的关系 - 重生:我在修仙界大杀四方
第一百零一章一剑斩苍穹 - 亿万萌宝老婆大人哪里跑
第3645章 你们都还好吗? - 永夜圣典
第九十七章,全新的魔族 - 第一瞳术师
第1882章 番外:现代篇(44) - 道婿下山
第24章 挖祖坟 - 恐怖复苏之全球武装怪胎
第2249章 拔钉(下) - 抛夫弃子,我带六个女儿吃香喝辣
第834章 电棍 - 妈咪轻点虐,渣爹又被你气哭啦
第350章 别让她伤到自己的眼睛 - 刚出娘胎,定亲转世女帝
第182章 赢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