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艺术>>孔庆东谈文化TXT下载>>孔庆东谈文化>> 第十三章 想念父亲(2)TXT下载

    孔庆东谈文化: 第十三章 想念父亲(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十三章 想念父亲(2)

        不过这个成分可不是自己说了算的,组织上是要写信调查或者派人外调的。那个外调的同志到我们山东老家一看,我祖父光棍一个,出无车,食无鱼,地不过两亩,房只有一间,院里不见鸡鸭犬,墙上挂满地瓜干。这位同志回去就吼道:“老孔,你家算什么中农啊?你家也配叫中农?你家比我家差多了。改过来,贫农!”就这样,我家的成分被“改札”为贫农了。

        父亲每次讲到这一段,有些惭愧,又带着点儿得意。那惭愧是缘于被人家揭穿了虚荣心,“明明家里穷,装什么中产阶级啊!”而那得意,则是因为此后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实惠。贫下中农成分为主的工人阶级,实际上构成了时代的“中国中产阶级”。他们政治上受尊重,生活上很安逸,大锅饭,铁饭碗,衣食住行无忧,生老病死有靠。所以,艰苦奋斗建设新中国家底的也是这批人,逐渐丧失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警惕性,养育了新生资产阶级的也是这批人。

        父亲出身贫农,又是山东老八路,三野的解放军,后来是工人老大哥,再加上有文化,那种政治上的自豪简直是牛气冲天。但就是这种自豪,使得他不求上进,贪图安逸,在吃吃喝喝与骂骂咧咧中享受完了他的后半生。从大多数人的角度看,这是极大的遗憾,但我想从他自己的角度看,也未必不是一种幸福。革命胜利了,老子就要享受它几十年的革命胜利果实,父亲不正是用自己的后半生实践了这一理论吗?尽管他所享受的,不过是普通的酒肉和普通的闲适。但是一个基层的工人,能够跟他的一群狐朋狗友,几十年沉浸在这种生活里——强大的国家,平等的社会,稳定的收入,纯朴的人情。你就不能不承认,那是一个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平民百姓的幸福时代。

        可是我一直有个疑问,祖父的那些车马、那些买卖,都弄到哪儿去了?怎么偏巧在解放前夕,他成了一个贫农呢?七十年代我第一次回山东老家,乡亲们衣食无忧,精神面貌也愉快乐观,但是村子里还没普遍通电,多数人都不穿内裤,平时也很少吃肉,看得出大家都是穷人出身。只有我祖父,吃穿都讲究,出入有威仪,咳嗽一下都带着金玉之声,上厕所系腰带都是舞台动作。他在哈尔滨我们家里,整天眯着眼睛,拿着一柄小木梳,梳理他那部花白的长髯。梳好了,睁开一对忽然间变得很大的眼睛就去下馆子。我父亲几次跟他吵架,都是因为发现他自己吃独食,把我一个人丢在家里。我怎么看我爷爷,都不像是个“贫下中农”啊。

        后来把我们家族的材料联成一片,慢慢想明白了。祖父兄弟四个,还有远远近近堂兄弟一群,本来都归他管。可是后来分了支,特别是其中很多家“闯了关东”。在黑龙江的富锦县,盘踞着我们家相当大的势力。大人们说到“富锦”,就像说家里的一个买卖似的,他们会说“我到富锦住几天”,“到富锦那边要点儿钱”什么的。在哈尔滨和鹤岗,也有零星的几家亲戚。不论谁家,都似乎跟我祖父发生过金钱方面的来往。而且我的祖母很年轻就去世了,父亲又当兵在外,祖父对侄子们是比对我父亲更加疼爱的。到底是他自己有意散了财,还是大家一起“帮助”他散了财,都无所谓了。反正建国后,我祖父也一直过得很幸福。他是一个有威严、会享受的“贫下中农”,女婿是枣庄煤矿的矿长,儿子是老八路,每月给他寄十块钱,晚年还到哈尔滨这么洋气的大城市住了几年。因为害怕火葬,又回到山东。去世之后,子孙千里奔丧,披麻戴孝,完全按照封建礼教将他土葬入殓,可以说是一生无悔啊。</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孔庆东谈文化,小说《孔庆东谈文化》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孔庆东谈文化 第十三章 想念父亲(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