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艺术>>温文载道TXT下载>>温文载道>>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TXT下载

    温文载道: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2006年9月5日,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欧洲媒体访问,当《泰晤士报》记者问到关于读书的问题时,温总理引用了六句诗词作为对该问题的回答,其中就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出自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潍县任职时写下的,诗的大意是:我卧在县衙里的书斋内,听着屋外竹叶被风吹动发出沙沙的声音,觉得这声音像是民间百姓号哭抱怨的声音。在州县里像我们这样地位卑下的小官吏,虽然人微言轻做不了什么,可民间发生的一点点小事都如同画上的一枝一叶一样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郑板桥是清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郑板桥一生坎坷,为人怪诞,十分清高,但是他为官时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是个能够体会到民间疾苦的好官,因而才会写下“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样的诗句。温总理在此引用这句诗更是表明政府时刻为百姓生活忧心,希望百姓生活富足的执政理念。为官者关注民生疾苦的优良传统在我国源远流长、绵延至今,数千年间流传下来不少类似的诗篇。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表现手法与思想内涵与北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颇为相似。诗的全文为: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诗是陆游退居家乡时所作,因为不能投军报国,所以诗人心中万分悲愤。这首诗的大意是:寒夜里风雨交加,村子里又孤寂冷清,我直挺挺地躺在床上,久久难以入眠。心中想的仍旧是为国守卫边疆的事情,完全没有为自己凄凉的处境担忧。深夜静卧在床上听那风雨交加之声,恍惚中仿佛梦到自己又重披战袍骑着战马,跨过那因天气寒冷而结冰的河流,斗志昂扬地出征。

        郑板桥于县衙书斋之中,由风吹竹声联想到民间百姓的疾苦,陆游夜听风雨想到为国出征报效国家。虽内容不同,但两位诗人其实都是一样心怀家国,无论是位卑官小或是已经被迫退居家乡,心中依然时刻挂念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可谓处江湖之远而不忘报国之志。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这是唐朝白居易《观刈麦》中的一段。意思是说:我有何功何德,可以不用从事耕田养蝉这样的劳动,每年领取的俸禄有三百石之多,到了年底还会有余粮。每每思及此事,心中就觉得万分羞愧,一整天都不能淡忘。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时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发起者之一。他写了许多针砭时弊、反映民间疾苦的诗歌。这首《观刈麦》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观刈麦》是他早期的诗作,描写的是农民在五月麦收时节辛苦劳作的场景。在全诗的结尾白居易写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这三句话将全诗的情感升华,表现出作者对农民辛苦劳作的同情,同时也是对自己以往毫无作为进行的深刻反省。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元代张养浩的代表作《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句。全文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走到潼关这个地方看到层层叠叠的山峦如同静止一般,黄河之水波涛汹涌,奔腾不息就像是在怒吼一样,在这群山环绕、河流奔腾之间,潼关位于其中。遥望古都长安,回想起长安城曾经的繁华昌盛,而如今却是残垣断壁一片衰颓,不由得感慨万千。秦汉两朝都曾在长安大兴土木,建造美丽巍峨的宫殿,如今再走过这些地方,发现曾经的辉煌如今都被淹没在废墟之下,成为一抔泥土,无差无别。在历史上每兴起一个朝代就要大兴土木,修筑豪华的宫殿,这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徭役和灾难;一个朝代经历战争最后灭亡,最遭殃的就是普通百姓。张养浩在这篇作品中将自己对百姓的同情表现在景物描写之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传达的其实是张养浩自己强烈的愤慨之情,他是为百姓的苦难而愤慨。

        张养浩是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第二十三代孙,少年时就名扬天下。抱着“致君泽民”的理想入仕,为官清廉,关心百姓,却被黑暗的官场现实无情地打击,最终不得不辞官回家,隐居田园。这篇《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在一次赴官上任途中的所见所闻,张养浩面对人民的苦难,作了这曲小令表达自己对百姓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

        从古至今,我国一直不曾缺少忧心民间疾苦的官员文人,也正是因为这些人,中国的文化才能历经千年而不衰退,一直传承下来。陆游在罢官后,睡梦之中仍然忧心国家山河的安危,郑板桥把风吹竹叶声当成百姓的疾苦之声,张养浩面对奔腾的黄河想到的也是天下百姓是否能够安居乐业……总理借用“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来表达自己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实在是深刻。中国的繁荣富强,离不开时刻关心民间疾苦、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的执政者的正确领导。相信在这样的执政理念指导下,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前途必将一片光明!

        /gb/1029/42354/4786507.html  2006年9月6日

        《总理接受欧洲媒体采访》</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温文载道,小说《温文载道》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温文载道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