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艺术>>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TXT下载>>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第五章 当代电影的民族性思考(1)TXT下载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第五章 当代电影的民族性思考(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五章 当代电影的民族性思考(1)

        在全球化的今天,从文化角度来说,几乎每个国家都非常注重在全球化中如何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如何让自己的民族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打上自己的烙印。在电影艺术世界里,好赖坞电影称霸世界,一种“后殖民文化心理”在第三世界电影文化艺术中流行。因此,面对好莱坞式的全球化挑战,一些人发出了中国电影的民族审美不仅不该被淡化,反而应更予以重视和关注。应该象韩国、日本电影发展那样寻找到自己民族文化审美的强大生命力。那么,如何看待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关系呢?如何在全球化的文化共同发展趋势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民族文化优势呢?到底什么是“民族化”与“民族化电影”呢?中国电影批评界特别推崇贾章柯的电影,他电影的民族元素似乎代表了中国新写实主义电影的主潮,那么以“民族化”作为视角,贾章柯的电影到底具有什么样的价值?

        一、民族性与民族主义

        衡量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是否优秀、是否有价值,主要看它有没有杰出的创造或充分的人文精神,同时要看它有没有民族特点,有没有给人类文化艺术宝库提供新的东西。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位杰出的艺术家都不是跟随风向或时尚来进行创作的。他们关注时代潮流,关注时尚的变化,但是他们更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生验,根据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与分析,根据自己的思考去选材、构思,去完成自己的创作。当然,他们还要从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传统中吸收营养,做出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创造。

        首先,不要把艺术中的民族性和民族主义混为一谈。民族性是客观存在的,它附属在各个民族的思维和感情之中,在艺术中经过岁月的考验与提炼,形成独特的符号。民族性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但是它又不是凝固和静止的,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与发展。文化艺术中的民族性在显示本民族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同时,与其他民族作友好的交流,不带任何排他性和扩张性,自然会得到其他民族的理解和尊重。只有那些一心想推销文化全球化和有偏见的人,才会把艺术中的民族性和民族主义相混淆而加以反对。而民族主义,亦称国族主义或国家主义,为包含民族、种族、与国家三种认同在内的意识形态,主张以民族为人类群体生活之“基本单位”,以作为形塑特定文化与政治主张之理念基础。具体的说,其主张为:民族为“国家存续之唯一合法基础”,以及“各民族有自决建国之权”。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无从区分。开化的社会过去大多强调民族共同体,而最近则着重于由国家或政府陈述的文化或政治共同体。民族主义亦特指民族独立运动之意识型态,即以民族之名义作出文化与政治主张,如今通常用以叙述英格兰;民族主义也同时被称为凝聚民族共同体的学说。民族主义的两种度量标准(与相异的方法论)为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之《想像的共同体》(imagined communities)以及利娅?格林菲尔德(liah greenfeld)之《民族主义:现代化五途》(nationalism: five roads to modernity)。文化民族主义以共享的文化定义民族主义。作为民族一员之身份既非自愿(文化无法倾刻而得),亦非遗传(民族成员之子弟若成长于其他的文化中,会被视为外族)。中国民族主义为文化民族主义之一例,部分是因为中国境内有许多的少数民族(中国民族主义者包含身处台湾内部,反对大陆政府的统治而主张反攻大陆的人士)。

        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不乏众多的“民族主义”电影,表现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从解放前的 《保卫我们的土地》(史东山执导,1938)和《八百壮士》(应云卫执导,1938)、《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与郑君里执导,1947)和《八千里路云和月》(史东山)到解放后的《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大决战》、《上甘岭》、《南征北战》等无数影片都是具有浓郁“民族主义”的影片。

        而“民族性”其重点是民族的文化含性,文化性格与文化心理,包含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传统生活、价值观念、民族信仰、道德理想、生活风俗等,民族性表现在地域性、风俗性及文化性等方面。如1949年之后最流行的少数民族电影是《刘三姐》(苏里执导,1960),它被赞誉为1949年后中国电影“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的成功范例。在克拉克对这部电影的评论中,他发现了一个悖论──‘塑造电影中的‘中国’风格的最有效方式,是到这个国家最富“异域’文化色彩的地方去”。《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都具有丰富而典型的“民族性”色彩。

        二、民族性与世界性

        在处理电影、艺术及文学民族化与世界的关系时,众多批评者认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本文认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其实这是一个理论误区,存在着片面性、孤立性与保守性。文学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精神实质上是民族性与现代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中只有那些具有人类普遍特征与共性,能追求生活真、善、美,能给人类心灵世界带来愉悦与崇高的审美感觉的艺术才真正属于世界的,而那些暴露民族落后、肮脏、腐朽,违背人类天性与人类对抗的,追求极端的民族艺术表现与极端创作主体的自我表现的艺术发泄与再现,是绝对不能赢得世界的,至多也是一小撮人对一个民族落后性景观的猎奇。</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小说《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第五章 当代电影的民族性思考(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