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艺术>>“网”议红楼TXT下载>>“网”议红楼>> 子贵母荣惜命短:怜哉贾兰(1)TXT下载

    “网”议红楼: 子贵母荣惜命短:怜哉贾兰(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子贵母荣惜命短:怜哉贾兰(1)

        南方有俗语:公婆重长孙;爹娘重老崽。意即祖父母最爱第一个孙子,谓之隔代亲;父母则最爱小儿子。如今实行计划生育近三十年,绝大多数的汉族已不再有子孙成群的场面,这句俗语也就显得有点不合时宜。故而,近年很少听到。

        这是因为,一般家庭大多为独生子女,最多也就两个孩子,因此,便对第三代子女在亲情上的依恋,表现尤为突出。这就出现了,四个人八只眼盯着一个孩子的现象。这四个人甘受孙子或孙女的“奴役”。甚至,还会为少受了孙子或孙女的“奴役”而发生家庭战争。

        中国人是个很注重亲情的民族。在以亲情的名义下,中国人对子女的爱多半是错误的溺爱。“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的贾宝玉,就是贾母溺爱的产物。

        少儿时代的贾宝玉是幸福的,他有贾母宠并溺爱着,长大的贾宝玉未必就幸福了。溺爱使贾宝玉退化了谋生的本能,就像动物园的老虎,长期的肉来张口,退化了它野外猎食的本事。贾宝玉注定是要潦倒穷困一生的。

        应该说,在溺爱中长大的贾宝玉是不幸的,他的不幸就在于自己长了一张酷似祖父的脸,基于此种原因,贾母在从多的子孙中,溺爱上了贾宝玉。按此文开篇的俗语的理论,贾母的溺爱原本不属于他,因为他并非长孙,而应该属于作为荣府的长子长孙的贾兰。

        然则贾兰,却没有这份殊荣。这无疑是贾兰之大幸也!没有人溺爱,但却有人关爱。守寡的母亲李纨,便一门心思扑在对他的抚养与教育上,从小让他诵读四书五经,苦习八股之文,欲通过科举,实现仕宦之道。李纨的爱,才是对子女高度负责的爱。在她的正统兼正确的教育下,贾兰有着一个健全的人格,当然是一种符合或者说是适应封建社会的行为规范与道德模式的人格。

        当然,这样的人格特性有着时代的痕迹,我们不能批评李纨,也没有必要批评李纨。当今社会的无数母亲,省吃俭用,不畏劳苦,一心全在儿女身上。为的也是自己的儿女能够适应社会的竞争,有着美好的前程。她们陪着儿女重新来个十几年的寒窗伴读,其良苦用心可昭日月。

        李纨的努力没有白费,她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完成了她追求子贵母荣的人生终极目标。李纨的人生目标也即现代父母亲们的人生目标。李纨出身于金陵名宦之家,父亲曾为国子监祭酒,国子监为封建王朝时期的最高学府,能是这样的部门的最高管理者。可见李纨的父亲是个大知识分子。文本中说“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

        但是李纨的父亲比较迂腐,他认为“女子无才便有德”。对于李纨的学业并不是很重视,所以只灌输一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书的思想,对于她的女工倒是抓得很紧,甚至她的名字也是这样起的“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完全是按照德容工勤四方面进行培养。

        “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这便是李纨一心扑在儿子贾兰身上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应该说,她对贾兰进行的封建正统式教育,是成功的。她培养了贾兰学习的高度自觉性,更重视贾兰品德方面的培养,使长大后的贾兰成了一个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在他的身上没有纨绔子弟习气。更没有贾府子弟中那些坏透了的品行。</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网”议红楼,小说《“网”议红楼》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议红楼 子贵母荣惜命短:怜哉贾兰(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