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其他书籍>>崇祯十三年TXT下载>>崇祯十三年>> 第五百五十六章 二马同槽(三)TXT下载

    崇祯十三年: 第五百五十六章 二马同槽(三)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罗雨虹的城南新城项目,是这段时间她投入精力最多的事情。m但因为朱平槿对此不以为然,所以她做规划并没有公开。

        端午节她避开朱平槿回到福仁堂,就是想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当面听取她手下四大天王的意见:主管工商业的副总理洪其惠、火器局的总办王昆山、机器局的常务副总经理杨能和四川建工局的法人代表何猪头。

        孰料四大天王一听这规模宏大的计划,几乎都被吓住了。他们异口同声表示了反对。

        反对的理由很多,但主要的有两条:一是财政预算紧张;二是城市人口稀少。

        财政预算紧张可以迂回解决,因为罗雨虹投入的只有土地,建设资金都来源于炒地皮的商家。但城市人口的稀少则大出她的意外。

        在她的印象中,中国缺各种资源,但就是不缺人。即便身处于明末乱世,就她目力所及,人口也是不少。

        成都几千年来始终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四川的省会,按照她前世春节逛庙会不负责任的说法,是人多得“恨不得用机枪扫射十五分钟”。这样拥挤的一座城市,怎么会缺人呢?况且,这与她的日常感受也不符合呀。

        面对罗姑娘作而不发的愠怒,洪其惠知道如何解决。

        他不慌不忙举出成都府成都、华阳两县警局的黄白两卡登记数字告诉罗雨虹,随着川陕流民和部分卫所士卒进城打工,城里和城周的人口确实大幅增加了。

        但是必须看到,这种增加是两附郭县在城市和农村两个地区的同步增加。世子朱平槿去年征召护庄队,很多庄户庄丁都被编入了护**,到现在都未能回来,留下了很大的劳力空缺。按照两县王庄招募的流民务农的数量,农村人口的增加甚至超过城市。

        一旦减去成都、华阳两县农村的人口,再减去火器局、机器局、建工局等名义上登记在成都府的工人,城市人口的绝对数量并没有增加多少,远远未到要建一座新城来容纳的地步,更何况这座新城要沿着成都的环形城墙和成都的南北中轴线绵延两个二十里!

        对于罗雨虹这样二十一世纪思维模式的商业女强人,数字所代表的理性总是比情绪所代表的感性更有说服力。

        罗雨虹亲自带着小红核算了一遍数字后,不得不承认洪其惠的分析是正确的。但是从感情上她并不愿意认输。她觉得一定有某种她未能认知的原因阻止了她伟大的天才的计划。她觉得一定有某个万能的解决方案能够克服目前的障碍。

        这时,她想到了他的老公朱平槿,那个曾经反对她计划的同路人。

        ……

        “什么原因,很简单!”

        朱平槿兴致勃勃地看着他萎顿成一支小猫咪的老婆,感觉塑立自己高大全男人形象的机会终于来了。

        “马尔萨斯你知道么?”

        “马尔萨斯是回族人?我只知道马克思、马腾讯和马淘宝。”

        “据说马尔萨斯是个英国牧师。马牧师提出一个人口理论,又称马尔萨斯陷阱。这个理论说,人口增长是几何级数,即x的y次方;粮食增长只是算数级数……”

        “不要在我面前卖弄数学,直接说重点。”

        “简而言之,就是粮食增长不如人口增长快,所以一旦人口数量碰上了粮食产量这个天花板,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灾难来消灭那些多余的人口,比如饥荒、瘟疫和战争。你看,我们身处的崇祯十五年,气候明显比我们前世的气候更冷……”

        “这些年冬天都会下雪,去年腊月地上的雪起码有一寸后……不,起码两寸!郑安民说,连他的老家广东也下雪了!哎呀,以前冬天我们都是到海南去潜水的,好想再去一次了!”

        “小声点!”朱平槿飞快弹出一个巨大的巴掌,像块狗皮膏药一样狠狠按在了她老婆大张的嘴上。

        “你是趁机占我便宜是不是?”

        罗雨虹叉着腰唬着脸要站起来,却被朱平槿的另一支大手牢牢按在了石凳上。

        “请保持淑女形象!我是世子,你是未来的世子妃。在蜀国,你我都是君,他们都是臣,你我是彻头彻尾的公众人物。知道戴安娜是怎么死的吗?是狗仔队,是长炮筒……”

        “就知道用这点来要挟我!”罗雨虹恨恨理了理裙子,低头重新坐了回去。

        一丝狡黠的微笑悄悄隐藏在她额头披下的刘海中。

        “既然你占了我的便宜,就必须做点事补偿我……就罚你为我想出个办法,找个理由重新启动我的城南新城计划!”

        “你又不打算讲理了?不要忘了,你我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崇尚理性的文明人!”

        “呸!现在是文明时代嘛?”

        “怎么不是?中国是十大文明古国,有五千年文明史……”

        “那李自成、张献忠是文明人吗?他们是不是文明人堆里蹦出来的野蛮人?”

        “他们好像是革命家。”

        “那土暴子也是革命家喽?你在阆中江边砍了一堆革命家的脑袋,那你是神马东西?”

        “……你到底让不让我把话说完?”朱平槿恼羞成怒,脸已经涨红了。

        “哟,和自己老婆说话也要脸红,难道你这个弟子比舒师傅还要害羞?那我们以后结婚,怎么重温夫妻生活?”

        ……

        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理论,可以有效地解释中国为什么总是三百年一治一乱。

        因为新王朝诞生带来的生活安定、政治清明和资源充足,就会促使人口的大量增长。人口的大量增长,就会需要大量的粮食和物资,人们就会想尽办法垦荒垄田利用资源。

        但一旦有限的耕地资源被耗尽,那么粮食物资的数量增长就停滞了。可人口会继续惯性增长,这时就会出现饥饿与贫穷,就会出现掠夺与战争。

        大明朝官方有十一亿到六七亿不等的耕地统计数字,而人口统计数字毫无意义,所以朱平槿按照四亩一人的温饱常数估算,大明在万历朝最多有两亿到两亿五千万的人口。

        然而这时,灾难性的小冰期到来了。气候大幅度降温,干旱与寒冷接踵而至,饥荒、瘟疫和战争与农业减产如影随形。在大明王朝进入濒死边缘的时候,陕北农民造反无非是补了最后一刀。

        但是,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理论可以解释人口数量问题,却无法解释一个谜团:

        为什么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前,始终无法像西方一样,从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进步到工业社会?

        其实,在化肥以及新型高产作物大面积推广以前,无论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即便在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英国,也很难说完全进入了工业社会。但英国用大航海时代特有的掠夺、征服和殖民,克服了国土面积狭小,本土粮食产量的限制,跳出了所谓的“马尔萨斯陷阱”。

        但在世界上大多数相对封闭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农业经济这个效率很低的经济体系,依然牢牢地将大部分的人口束缚在土地上。

        一个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国家或者地区,城市化水平必然很低。就算是城市人口的增加了,也只是总人口数量增加的结果,而非城市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之中占比的增加。

        原因很简单:效率并没有提升。

        原来一个人可以养活三个人,现在依然是一个人养活三个人,几乎毫无变化,或者是量变尚不足以触发质变。

        所以说,城市人口占比的提升取决于农业效率的提升,城市人口数的增加取决于总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市人口的占比,而城市人口的占比又决定着城市化水平或者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水平。

        封闭体系下的农业效率低下。这就是中国从秦汉到近代两千多年始终无法从传统农业社会进步到工业社会的根本原因,儒家不能背这个锅。

        ……

        “你的意思是,没有农民工进城,就没有我的房地产大开发计划?”

        老婆眯缝闪烁的双眼,既有对朱平槿歪理的迷惑,也有对朱平槿甩锅的不满。

        朱平槿只好用标准政治术语予以回答:“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是加大城市化的前提;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是发展房地产业的必要前提。”

        “那你的办法呢?你是穿越人士耶!”

        “你也是穿越人士耶,而且是化学本科毕业在化肥厂实习过的。你有办法,我就有办法;你都没办法,凭什么让我一个文科生想办法?”

        面对一脸癞皮的朱平槿,罗雨虹终于火了。

        “你是大男人!我是小女人!你是现成的蜀世子,我是未来不确定的世子妃!”

        “好好,我来开动脑筋!”朱平槿害怕两人的谈话被人偷听去,只好在脑门上画起了圆圈。

        “我有了!”朱平槿向老婆宣布。

        “我也有了!”罗雨虹同时反应,“你是大男人,说你的办法先!”

        “m主席教导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的办法么,就是m主席的办法:保持高积累率不放松,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为全面进入工业化时代创造条件!”

        “什么是积累率?我怎么没有听说过?”

        “你不读薛暮桥的书,当然不知道什么是积累率。西方经济学就没有这个词。说白了,这个积累率就是……这个积累率就是一家人存钱与挣钱之间的比例。只挣钱,不花钱,甚至不吃不喝,比如外地人在北京四环内买房子的状态,积累率就是百分之百;那些月光族败家娘们,只知道买买买,积累率就是零,甚至是负数。懂了没?”

        “呸!我买股票那是投资,而且是赚了钱的!”

        “我说的是那些,你自然不算!”朱平槿轻松脱身,然后看着老婆,等她拿出解决方案。

        “单纯的高积累率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没有相应的技术突破,不可能提高农业效率。我的办法,来自于一部电视连续剧……不准笑!”

        </br>

        </br>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崇祯十三年,小说《崇祯十三年》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崇祯十三年 第五百五十六章 二马同槽(三)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