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艺术>>寻找自救的文化苦旅TXT下载>>寻找自救的文化苦旅>> 繁荣收获期的前奏(2)TXT下载

    寻找自救的文化苦旅: 繁荣收获期的前奏(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繁荣收获期的前奏(2)

        俄罗斯古典乐派的产生

        18世纪,随着对西方音乐的了解和熟悉,俄国人开始学习和研究西方音乐。在俄罗斯的舞台上,演唱和演奏西方乐曲的俄罗斯艺术家逐步增多,甚至出现技压意大利声乐大师的情况。俄语歌词在歌剧中的出现,使日益增多的俄国人对歌剧产生了愈加浓厚的兴趣。一时间,歌剧方兴未艾,建筑师忙于建造歌剧院,作家忙于创作歌剧剧本,导演忙于编导歌剧剧目,演员忙于排练歌剧节目……从编剧、舞台设计、导演到演出管理已经相当正规化出于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一些俄国人着手搜集和整理俄罗斯的民间音乐,出版了不少俄罗斯民歌集,俄罗斯民族歌剧逐渐形成。

        时至19世纪,俄罗斯的音乐创作步入一个成熟的阶段,其标志是俄罗斯古典乐派的形成。格林卡的名字与这个音乐流派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米哈依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1804年诞生在斯摩棱斯克省一个庄园地主的家庭。格林卡从小在这个迷人、静谧的环境中,受到了俄罗斯大自然美的熏陶,熟悉了俄罗斯民间的生活习俗,经常从农村歌手和乳娘那儿听到娓娓动听的民歌。尤其是舅父家的农奴乐队,对格林卡的音乐才能以至未来音乐道路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个农奴乐队经常演奏西欧的音乐作品,格林卡从中接触到海登、莫扎特、贝多芬、梅雨尔、凯鲁比尼的序曲和交响乐,受到了音乐的启蒙教育,并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1818年,14罗的格林卡被送往彼得堡中央师范学校附属贵族寄宿学校读书。这使格林卡从偏僻、闭塞的乡村,扩大了丰富多彩、视野广阔的艺术天地。课余时间他有机会去大剧院观看歌剧,听音乐会,参加各种贵族的家庭演奏活动,从中接触到广泛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主要是意大利、法国歌剧和德奥交响乐等,同时,也包括俄国前辈作曲家的创作。

        1824年,20岁的格林卡在彼得堡交通部就职,进入了创作初期。而此前,可以说是格林卡一生创作活动的准备阶段。格林卡虽然出任公职,但是他的绝大部分精力和全部热情却投入了业余的音乐活动。格林卡逐渐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家和歌唱家,从而使他在彼得堡的音乐沙龙中博得很高的声誉,被人称为“天才的业余音乐活动家”。

        就在这个时期,格林卡的兴趣逐渐从演奏转向作曲,音乐对于他已不仅是沙龙的娱乐,他开始认真地学习作曲理论,投入创作实践。在交响曲、奏鸣曲以及重奏曲等大型习作中,作为学习,格林卡有意识地模仿西欧古典音乐大师的风格进行创作。《f大调弦乐四重奏》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同时,格林卡还写了一些具有较高演奏技巧水平和独创性的钢琴作品,如《f大调钢琴变奏曲》等,这些作品已显示出格林卡钢琴音乐的技巧特征。然而,在格林卡的早期作品中,为数最多的还是一些不成熟的浪漫曲,这些浪漫曲基本上没有摆脱当时城市浪漫曲感伤主义的传统主题和习惯音调,如《可怜的歌手》、《安慰》等。这一时期格林卡的器乐作品多数也与沙龙的音乐娱乐有关,主要是以柔和的曲调和优雅的风格为特色的钢琴变奏曲、舞曲和抒情曲,如《降e大调夜曲》等。

        1825年12月彼得堡爆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十二月党人在俄国唤起的爱国主义热潮,使得包括格林卡在内的优秀艺术家,受到了强烈的鼓舞,它不仅对格林卡的早期创作,而且对他一生的创作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样,在彼得堡创作初期,除了前面提过的那些具有较多习作性和模仿性的作品之外,格林卡还创作了一些具有不同于贵族奴化艺术的新因素的作品。尤其是他在音乐沙龙中以俄罗斯民歌主题所作的即兴变奏,以及自编、自弹、自唱的浪漫曲,更突出地显示了他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卓越的创作才能。浪漫曲《不要诱惑我吧》是格林卡早期的成功之作。这首歌创造性地运用了俄罗斯浪漫曲的传统手法,第一次表现了格林卡的个人风格。

        为了使俄罗斯的音乐作品在本国和世界得到承认,他就不能停留在音乐爱好者和俄国现有的创作水平上,因而必须掌握世界最先进的作曲技巧。于是,1830年他出国深造。

        在国外的4年生活中,格林卡掌握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作曲技巧,熟悉了意大利和浪漫源的音乐风格,这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特点。从浪漫曲《威尼斯之夜》、《胜利者》和《降e大调钢琴弦乐六重奏》等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意大利音乐,特别是声乐艺术对他的影响;在钢琴、黑管、巴松的《悲壮三重奏》等作品中,则可以看到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1834年,他决定返回祖国。创作民族歌剧的想法使格林卡激动不已。回到祖国不久,格林卡便开始了歌剧《伊万·苏萨姆的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他“像着魔一样”,灵感不断涌现,以至于整个歌剧的细纲,甚至许多主题,都在脑子里“一下子发作了”。

        《伊万·苏萨姆以史实为依据,写的是17世纪初波兰封建主入侵俄国,农民苏萨宁危卫祖国而捐躯的故事。在格林卡之前,十二月党人雷列耶夫在诗作《沉思》中,曾以苏萨宁的献身精神来唤醒民众。而沙皇尼古拉一世对这个题材也很感兴趣。尼古拉政府利用十二月党人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社会影响,提出了忠于沙皇、地主和东方正教的“官方爱国主义”理论,极力搜索鼓吹这种反动理论的艺术题材、于是,当时身为宫廷诗人的茹科夫斯基,了解到格林卡的创作之后,便向他提供了“苏萨谋的题材。并根据尼古拉一世的旨意,委任御用文人罗中创作脚本,改定作品名称为《为沙皇献身》,使歌剧贯穿着忠君思想。当时,这部歌剧受到了皇室的欢迎,并被定为节日上演的官方剧目。歌剧中的这些问题,对于格林卡来说,当然也不是偶然的,反映了他作为一个贵族知识分子的局限性。

        格林卡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评价,认为他奠定了俄罗斯优秀民族音乐的基础,对其他的俄国作曲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音乐事业的不断发展,到了19世纪后半期,俄罗斯乐坛上已经是繁花似锦,令西方人震惊和羡慕。</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寻找自救的文化苦旅,小说《寻找自救的文化苦旅》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寻找自救的文化苦旅 繁荣收获期的前奏(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