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艺术>>魂归何处TXT下载>>魂归何处>> 1.火红的1949TXT下载

    魂归何处: 1.火红的1949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从1948年以后,中国以排山倒海之势,风卷残云般地从东北到中原向国民党发起全面的进攻。辽沈战役、淮海战役连连告捷,1949年1月又和平解放了北平,这样大半中国的领土已经被解放。4月,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要“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挥师南下,强渡长江,直抵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宣告了国民党政府的覆灭。5月27日,全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解放了。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蒋介石苦心经营的这座“大厦”倾塌了,他们仓皇不知终日,纷纷逃走,国统区的未能逃掉的人们也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动。他们有点茫茫然、惶惶然的恐惧,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张爱玲的心理与一般上海小市民的心理一样是一种茫然。1949年,她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下等到了全国的解放。

        刚刚解放,新旧时代的急剧变化,照例是有点人心不安的。但这样的时间不长,很快便出现了新的气象,共和国百废待兴,在这个有百年历史的中国最大都市中,人们的生活得到安定,旧社会生活在底层的人民百姓也参加了建设新中国的热潮,翻了身的人民空前兴奋,到处是标语红旗,是敲锣打鼓扭秧歌的欢庆场面。

        张爱玲的生活,虽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但也不比以前差。她还是一个靠写作为生的作家,没有什么社会职业,仍与姑姑住一起。姑姑张茂渊当时在上海一家电影公司任职,写作之余,她也与姑姑这位不爱交往的人一起到电影院里去看电影,每次试片她都与姑姑去看,见了熟人只是点头笑笑,也不多应酬。有时姑侄二人或者到书店淘淘旧书,回家翻阅。她们曾淘到一本《大卫。科伯菲尔》的英文原版书,在几个朋友中相互传阅。虽然没有什么社会职业,生活也还算是惬意的。她凭着自己的触觉,感到自己还是可以继续写下小说的。但是写什么?怎样写?她却没有多少把握。

        张爱玲对政治不感兴趣,也天生没有政治头脑。她向来是一个冷静的人,不喜欢热闹,不喜欢狂热,尤其是政治上的。翻身的人庆解放,自己是什么呢?自己以前也不是最底层的百姓,现在也无所谓翻身,自己也不值得这么的狂喜与激动。在这个“人人劳动一切公平合理”的社会中,她感到有点失落,在现实面前保持了自己过于理智的冷静。她静下心来,回顾自己几年来走过的路,设想以后的写作打算。她的阅历并不算丰富,她生在一个贵族之家,经历了这个大家庭由繁华到衰败的剧变,她见到的人,知道的事,自己的悲喜感情无不随之波动,她太熟悉这个环境了,下笔不能自休,在二三年时间写了那么多的小说,她笔下的所有小说内容都是这一方面的。这样的灰暗的题材内容还能不能写下去?换个题材,自己又能写什么?除了旧家庭之外,对工厂、农村都不熟悉,怎么写?

        她又最讨厌政治,不想与政治沾边。她对三、四十年代左翼文学就很看不惯,本能的反感,从内心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那时候左翼的进步作家写的作品都是代人民群众讲话,为百姓诉苦诉冤,是人民大众的文艺,这自然能引起普遍的同情,受一般百姓的欢迎。但是张爱玲觉得社会舆论又有一点常表不满,那就是左派文学“诊脉不开方”,找不到根治人民群众不幸的药方,如果非要这些作家开方,就不外乎阶级斗争的大屠杀,“现在的知识分子谈意识形态,如同某一时期士大夫谈禅一般,不一定懂,可是人人会说,说得多而且精彩。”①她说这是男人的习惯,也可以叫“男人病”,自己是一个女人,不爱犯这毛病,所以她能不受左翼文学的影响,在那个革命文学的时代里,在沦陷区一隅写她自己独具一格的家庭伦理悲剧小说。那个沦陷区特殊的氛围成全了她的声誉,在沦陷区这个国共都管不到的空档内,她可以谈性论食写那些灰暗的小市民生活。现在,全国都解放了,人们的精神空前地高涨,再写以前那种家庭悲剧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或许还会招来别人的批评指责,前几年已经有过这样的教训了。

        但是除了自己最熟悉的环境,最擅长的题材,自己还能写什么呢?在以前有朋友曾问她:“无产阶级的故事你会写么?”她想了一会儿,说:“不会。要未只有阿妈她们的事,我稍微知道一点。”后来从旁人那里打听到,这些旧家庭的老妈子们并不算是无产阶级,她也就不打算写“无产阶级”的事了②。她的头脑里是没有“无产阶级”这一类政治概念的,即使有一点糊涂的理解,那大概就是指身无分文的穷光蛋,所谓无产阶级的革命,便是这些“穷光蛋”“革”有产阶级的“命”之类的理解。而且这一点可怜的知识,还是胡兰成教给她的。胡兰成写的《张爱玲与左派》说:“革命要使无产阶级归于人的生活,小资产阶级与农民归于人的生活,资产阶级归于人的生活,不是要归于无产阶级。是人类审判无产阶级,而不是无产阶级审判人类。”

        张爱玲仍然是茫然,尽管社会上喜气洋洋的气氛感染着她,她也似乎看到了一个新的社会与新的希望,感觉到解放并不是她原来想象的那么可怖,但她仍走不出内心的困惑,那种心情是很复杂的,似乎是一种“又可怕又兴奋的刺激”。

        她是“天生写小说”的职业作家,对写小说有一种难言的嗜好,所以经过了一年的沉寂后,她又重新提起了笔。

        那时她的文学朋友都对新生活充满了信心,桑弧还兴致勃勃与她切磋,自编自导了《哀乐中年》,搬上了银幕,全国解放后,桑弧又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到新中国的文艺事业,拍了鲁迅的《祝福》等片。1949年5月,上海解放,夏衍随陈毅进驻上海,接管上海市文化工作,组织办起上海多种报纸。7月,与她两度亲密合作的出版人龚之方与唐大郎,又兴兴头头地办了一张通俗性的小报《亦报》。《亦报》还是《大家》的旧人,与张爱玲有着旧交情,这时又来催她写稿,张爱玲被这些朋友的热情感动,答应重新合作。</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魂归何处,小说《魂归何处》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魂归何处 1.火红的1949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