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家庭生活>>穿越东南非洲TXT下载>>穿越东南非洲>> 第九站 马普托(Maputo)(4)TXT下载

    穿越东南非洲: 第九站 马普托(Maputo)(4)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九站 马普托(maputo)(4)

        ★文中文                 中华会馆回归交接仪式

        中华会馆位于马普托市av. fern?o de magalh?es 83号。对于落地生根在莫桑比克多年的华侨同胞而言,2005年4月17日是一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莫桑比克获得独立后,曾将属于华人华侨的中华会馆收归为国有,经华人侨胞多年的呼吁以及各方面人士的努力,中华会馆在经历坎坷的30年后终于迎来了回归的喜庆日子。这一天,由莫桑比克中华协会和莫桑比克教育文化部主办的莫桑比克政府归还中华会馆交接仪式在马普托市原会馆内隆重举行。那么,关于中华会馆自身情况以及围绕其前后发生了怎样的事件,确有必要对其历史与现状进行大致回顾。笔者长住马普托市,有幸亲历了交接仪式的整个过程,通过收集的资料及多次采访华侨群体,得到的信息如下。

        1903年,移居莫桑比克马普托(独立前名为洛伦索─马贵斯lourenco marques)的华侨人数已达287人,主要来自于中国的广东省,其中尤以木匠居多。中国人无论到了何方,总是难以割舍对祖国和故园的眷恋,于是一位叫谢三的华侨先驱人物捐献出自己的一块土地,众人集资修建了中华会馆,使之成为侨胞联谊、议事、娱乐的地方。另外,会馆内还建有一间关公祠,立有关公像,人们焚香祭拜,以寄托对家乡亲人们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希望这位神通广大的关公爷能越洋过海,保佑他们在异国的土地上人生平安、事业发达。后来,又有许多广东人通过亲戚或同乡的关系来到马普托,华人数量不断增加,至1935年达400多人。这时,另一个问题早已显露出来,迫切需要解决,就是华侨子女的学校教育,虽然在此过程中有爱国者于中华会馆内传授一些华人子弟中华文化,又有热心教育的侨胞出面倡议组校,但囿于种种困难,华人学校的设立未能实现。

        1935年夏,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特派梁宇皋专员,抵达马普托视察领事馆和侨务之事。在马市街头,梁专员亲眼所见几十名学龄侨童流浪街头追逐玩打,当即大呼可惜,顿生建校之念,收容此辈华侨子弟,灌输中华文化,教授生存技能,这一关系到国家形象及民族未来的大计在华侨中立即引起强烈反响。随即梁专员推举华侨谢冠荣等15人组成筹备组募集组校经费,并致函民国中央侨务委员会从中国大陆聘请教员。同年底,政府指派章罗桥于11月11日到达马普托,此事进展得异常顺利,筹备半年之久的中华小学遂于1936年元旦成立,教室指定在中华会馆内。

        中华小学的成立是华侨众盼所归的结果,众人无不对其寄托殷切的希望,拥护有加。第一年(1936年)共招生51名,其中男26人,女25人,校服一律采用童子军样式,非常体面,学生们严肃自律,学习刻苦,很让华侨家长为之自豪。中文教师有2人,均为政府委任,外文教师1名,为校方所聘。因当时的中华会馆已成为非洲知名度较高的海外华人聚集的场所,中华小学的设立更是锦上添花,在国内也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学校成立一周年,民国政府诸多要人纷纷为该校刊题词及赠送照片,如孙科、林森、于右任、张自忠、沈鸿烈、刘湘、傅作义,等等。这些名人的墨宝当时被置于会馆一玻璃柜内,每逢重要活动时便抬出摆谱,以示众人。</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穿越东南非洲,小说《穿越东南非洲》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穿越东南非洲 第九站 马普托(Maputo)(4)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