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家庭生活>>大困惑TXT下载>>大困惑>> 二、农村教育决定中国未来TXT下载

    大困惑: 二、农村教育决定中国未来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盯农村教育决定中国未来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王国,农村人口占了人口总数的80%,对于发展现代化事业来讲,农村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中国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作为农业大国,如果没有农村的发展就不能奔小康,那么中国也没有可能走向小康之路。而农村的发展,必须得依靠人才,人才是农村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人才是需要依靠教育培养的,那么从这方面来看,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农村教育的手中。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教育事业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发展,就基础教育而言,九年义务教育已经逐渐普及,青壮年文盲越来越少。而农技教育和教育,也已经逐步形成了县、乡、村榷的培训体系,就连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也明显增加了很多。

        政府在2002年投入到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达到了990亿人民币,相比五年前增长了1.3倍。不过,暂且不论这些表面的现象,往更深层次探索就可发现,农村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而且,不但很多根深蒂固的问题没有彻底地得到解决,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却在不断地应运而生。可以说,农村教育正处在举步维艰、负重前行的困境之中。

        农村教育常常会出现学生辍学、师资缺乏、城乡教宇距增加以及教育的结构十分简单,还有“普九”冲刺的后遗症等等,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十分简单,就是因为资金问题。

        美国的《新闻周刊》曾经有一篇关注中国农村教育的文章,标题为《越落越远》。文章中指出:“虽然在过去50年里中国在教育系统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高昂的成本正迫使数百万农村儿童辍学,或者根本就上不起学。农村教育的赤字也许是最令人焦虑的迹象,它表明中国城乡的经济差距珍得越来越无法改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位教育人士表示:中国在给人民提供教育方面,是被认为做得最成功的国家之一。不过,一旦谈到农村教育,则是另外一种情况。就像文章中指出的,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症结,就是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资源配置不当、农民经济收入低。

        自从“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一直到基本普及实现之前的十五年里,共有1亿5000多万的少年儿童,没有或是没有完整接受义务教育,而在这些孩子中大部分都是农村孩子。全国每年有130万的农村儿童在小学毕业之后,就立刻进入了社会,成为了廉价的“打工一族”。

        相比1985年的农村学生初中升入高中的比例,到1999年时平均下降了4%。城市的小学生在1999年的人均经费是1492.2元,农村的人均经费却只有476.1元,城市的初中生人均经费是2671.2元,而农村的人均经费却只有861.6元。这些数据所反映的问题不言而喻,农村教育问题要想得到根本的解决,就必须标本兼治,下狠心花大力气,表面的文章和不能坚持到底的决心是不可取的,而且也不可能解决问题。

        受到众人瞩目的高考结束之后,新生开始进入高校,此时农村孩子的入学情况,则引起了社会的关注。2005年的高考,全国参加高考的农村考生有463万人,他们读书的目的都是为了借助读书而脱贫致富。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社会里,科举考试一直被认为是可以改变自身命运和处境的一种途径。一直到今天,这样的情况也依然没有改变。也因为如此,传统的中国和其他的文明古国相比,是一个流动性大,结构十分灵活的社会。

        而不同的是,传统的社会是一个以农村为主的社会,相当一部分人都是生活在农村的。所以,就算没有榜上有名,也不会像现在如此严重。可是如今的社会已经是城市化现代化的社会,尤其是中国在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之后,农村和城市之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界限。所以,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证实自己真实的存在,成为了个人命运的一种抉择。可是,如今却出现了一个十分令人担忧的现象。

        几年前的一项调查显示:2000年,清华大学的农村学生为17.6%,相比1990年的21.7%明显下降。1999年,北京大学的农村学生为16.3%,相比1991年的18.8%也出现下滑。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的农村学生为22.3%,而1990年时是28%。

        1999年底,《中国青年报》曾披露了一份关于中国公民高等教育的报告。报告称对北京很多高校的学生做了调查,在参加调查的二千多名学生中发现,有28%的学生来自北京,30%的学生是北京之外的其他城市,24%是全国各地的小城镇,还有17.7%来自农村,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比例分别是82.3%和17.7%。

        1980年,农村的学生在高校的比例中还占30%左右。从中可以发现,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农村孩子上大学的人数没有减少,也许还有增加。但是相对来说,农村孩子在大学生的生源比例中,却在明显地下降,和1980年相比几乎下降了一半。当高校的扩招结束,招生的规模比较稳定之后,相信农村孩子上大学的数量将会继续减少。这表示农村孩子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方式,将会受到阻碍。

        今年各种媒体最多的报道就是大学生的学费问题。一名大学生四年的学费等于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有报道称:一位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说,在西部地区的大学生,每人每年平均要拿出7000元,这相当于贫困地区9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而一个本科生4年的最低花费是2.8万元,这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

        农民出钱让孩子上大学就是希望能有所回报,希望孩子能有个很好的前途,希望孩子能有个高收入的工作。不过,上大学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个巨额的投资,很多农民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这笔高昂的费用。

        “不上学等着穷,上了学立刻穷”。曾经,常常听到有人说“因病致穷、因病返穷”,不过,现在很多地方由于教育的问题也出现了相似的说法——“因教致贫、因教返贫”。

        如今,不仅上大学的学费成为了农民的巨大压力,甚至连孩子为了参加高考而必须支付的中小学的学费也成为了一个无法承受的负担。2004年,甘肃省的相关调查显示:由于教育的原因而返贫的农户,占了返贫总数的50%。在普遍实行两孩化的农村地区,昂贵的教育支出,已经迫使一些农民不得不做出人生最艰难的抉择:保其中一个孩子上学,强迫另一个孩子辍学。

        农村出身的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十分困难。根据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和毕业生就业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家庭的背景决定了子女的就业走向,就是说,家庭的背景越好,毕业之后的就业就越顺利,工资也会比别人高。家长是农民的学生和家长是公务员的学生相比,他们的月平均收入要少400元。

        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显示,家长在社会的地位越高,权力越大,社会的关系越多,那他能利用的资源也就越多,而子女求学或就业的选择机会也就越多。其他的调查还显示:父亲是公务员的孩子,工作落实率胰农民的孩子高出十四个百分点。

        如今农民倾家荡产供孩子上大学,成为风险投资。在最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之后,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农村的孩子毕业后基本上都是找不到工作,而家里付出的金钱也不能得到合理的回报,新“读书无用论”在广大农村慢慢地滋生了出来。这样的说法并不只针对大学生的问题,甚至已经扩散到了中小学的教育上。事实证实,最近几年来,农村中小学辍学的人数,每年都有所增加。

        农村教育一直到现在,都是中国人才庞大的储备库。可是,这个中国需要的巨大的人才储备库,在无私地给中国的发展不断做出奉献的同时,却不能得到其应得的回报。农村教育在付出所有之后,还是和城市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如此大的反差,势必会使潜藏的危机越来越严重。就像对森林乱砍滥伐一样,如果平时不注意保护它,那么它早晚会有枯竭的一天。而这个人才储备库若平时能够得到国家的合理保护,包括政策、资金、师资等等方面,那么相信它一定会继续给国家培育更多的人才。可是想象毕竟不是现实,农村教育依然是全国十亿农民不愿提及的话题。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否能够实现,主要是看教育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要看教育的城乡差别问题是否能得到解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所有的领导人对农村教育都十分重视,农村教育也有令人欣慰的成绩。可是,这些并不能说明更多的问题,纵向的对比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常常进行横向的比较,才能得出更加客观的结果。

        中国农村的教育发展到目前的情况,依然是不容乐观的,虽然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有所增加,可是要彻底改变农村教育的问题,这些资金则显得微不足道。而且这些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用在合适的地方。

        前不久,教涌门提出了加大农村远程教育的战略措施,而且开始着手在某些地区进行试验。但是,这个措施是否有效却有待证实。因为农村教育质量的改善,有着它自己的过程,属于一步一个脚印的脱贫方式,并不能一步到位,实现快速的现代化改革。

        把远程教育当作改善农村教育的主导方面,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还不合适。因为远程教育前期需要投入的资金数量,和这些资金是由国家、学校还是地方承担等问题,都没有得到落实。如果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开始计划,那么等到进行一半的时候才发现资金不足,就为时已晚了。

        长久以来,远程教育在中国究竟是怎样的发展状况呢?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就开始着手远程教育的建设。可是,这些建设主要是围绕电大和教育师资培训开展。20多年后的现在,很多城市都有了电大的身影,可是农村的电大教育究竟在哪里?

        对于平原地区来说,远程教育的推行相比还比较容易,可是对于山区来说,则比较难。这主要是因为山区的学生数量少,而且分布得比较散,没有可能为了推行远程教育而把山区的孩子聚集到一起。

        远程教育的开展,需要在每个教学点建设电教设施,包括电视和卫星接受设备。每个年级、班级都需要相关的分接设备,这些都是一笔不小的资金。可是,如果把这些资金用在师资队伍中,可能就会使农村教育的现状有所改善。

        那么远程教育的后期效果,又是如何评估和验收的呢?远程教育对应的人群是成年人,也可以说远程教育就是教育,中国的电大教育和用在教师队伍培训中的电教都是如此。就是在国外,现在也很少有哪些国家,会把远程教育作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主体。而在计算机技术还没有达到智能化的条件下,远程教育也确实存在着很多软肋。

        远程教育是单方面的授课,讲课的教师不能在第一时间里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也没有可能现场给学生解释问题,更不能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就算聘请了教师随班听课,情况也和无人售票公交车那样,只是表面的行为,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售票。另外,如果远程教育需要每个学校都为其提供教师,那不仅打击了这些“辅导教师”的猾性,还有可能造成资金和人才的双重浪费。中小学生在离开了辅导老师的指导后,势必会失去学习的自觉性。

        那么,在评估验收的时候,难道就只看教室里的设备有没有达标,而不管不顾实际的教学效果吗?如果说的好听点,远程教育就是锦上添花,难听点的就是绣花枕头表面工程。

        中国现阶段的农村教育,正处于需茵人出手相助的时刻,还没到需要锦上添花的时候。可是,就为了掩盖事实,不知浪费了多少资金,失去了多少机会,耽误了多少宝贵的时间,终于给农村教育穿上了华丽的外表,可是真正的问题却丝毫没有得到解决。

        如今需要大家出手相助的,并不仅仅是资金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师资质量的改革。虽然远程教育可以解决一些这方面的难题,并请一批名师授课。可是,每个地方的学生素质是不同的,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单纯依靠有限的几个教师是不能把全国农村的中小学生都教育成材的,而且其他的农村教师也会因此而失去工作。

        谈到改善农村教育,有些领导就立刻没完没了地介绍最近几年新盖的学校、新添的设备。教育中最重要的并不是这些表面的功夫,并不是把学校建成了华丽的楼房,把课桌等用具一一翻新就完成任务了。其实这些东西无非就是“身外之物”,是具有很强装饰意味的“形象工程”,最大的用途就是给上级领导用来视察的。但是,教英不需要这些形象工程,而且这些东西也不能算是成绩,想做出成绩就必须要脚踏实地地努力。

        把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当作国家的教育政策,确实有不妥之处。不过,政策的制订和推行是两回事,既然目前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不适合这个政策的实行,那我们不妨先放一放,寻求更加合适的解决方式。</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大困惑,小说《大困惑》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大困惑 二、农村教育决定中国未来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