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中国未来战争TXT下载>>中国未来战争>> 第二章 多样化的技术特征(3)TXT下载

    中国未来战争: 第二章 多样化的技术特征(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二章 多样化的技术特征(3)

        从20世纪中后期起,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并在军事领域得到普及应用,带来了世界性的军事变革。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信息时代各队建设的普遍规律。目前,世界上各主要国家都在加速推进军事变革,尽力建设全面而又高度信息化的军队。

        其中,居于世界军事变革“领头羊”地位的是美国。早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就将刚刚出现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引领和带动着世界范围内的新军事变革。美国持续不断地建设指挥控制系统,从初级到高级,一直到将侦察、监视、探测、4预警、指挥、控制与火力打击等融为一体的ciskr系统,再到试图将所有作战平台联网的全球信息栅格计划,信息系统建设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美军最早提出“网络中心战”等军事理论,制定了《2020年联合构想》等一系列规划文件,不断通过具体建设行动使之变成现实。近年来,美军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突出了“谋求信息主宰,达成决策优势”的主题,打造“攻防兼备、慑战一体”的网战体系,加紧组建信息作战指挥机构和作战部队,意图建立多能、机动、网络化的战斗部队,实施有效的全频谱作74战。在世界范围内,美国的信息化建设动手最早、发展最快,技术上也最为先进,系统建设也最为完善。

        日本自卫队紧跟美军的信息化建设,也从很早即加入军事变革的行列。而且,由于日本民用信息化发展迅速,军事信息化建4设有其独到之处。进入21世纪,日军初步建立了以三军cisr系4统为基础,以防卫省cisr系统为核心的指挥控制体系,具有全境、全手段立体通信能力。近年来,日本加紧进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建设,为传统的指挥信息系统增强“互操作性”的要素,建设防卫省中央指挥系统和陆上、海上、航空自卫队的指挥信息专门系统,推进军种部队间的信息共享。日本与美国共同开发多种信息系统项目。日本积极改造海上自卫队的作战指挥支援系统,从协同美国海军作战向与其实现“一体化”转变,及时沟通情报,保持前后方联系,同时及时了解驻日美军的意图并与美军共享情报,以便日军在“有事”和发生“周边事态”时能够同美军展开联合作战或对美军进行后方支援。

        印度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坚持走购买引进和自主发展相结合的路子。印度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ci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建4设,此后又逐步向ci系统迈进。印陆海空三军中,高层均已相继开发出各自进行数据交换和传送的局域网和广域网。印度军队制订了《2015年军队远景规划》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信息化战争的概念和战略目标,提出了信息主导的联合作战理论构想。近年来,印军强调加快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投入数十亿美元,建设用于“网络中心战”的基础设施,研制预警系统,试射新型导弹,进行导弹拦截试验,开展军事航天技术研究,建立军用移动和卫星通信系统。印度向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以色列等国购买了大量高技术装备,通过举行联合演习来促使部队更好地掌握其性能,增强信息化战争能力。印军还大力与美军共同建设战场网络系统,进行信息互通。

        台军一直将加强信息化作战能力作为军队建设的优先项目,增加有关预算,成立相应的机构,组建相应的部队,准备在未来战争中打一场“资讯战”(即信息战)。20世纪90年代以后,台军有4套指挥系统投入使用,即“国防部”的“衡山系统”、空军的“强网系统”、海军的“大成系统”、陆军的“陆资系统”,但各自自成体系,互不联通。从2003年开始,台军提出“博胜案”,就是要在这4个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能够互联互通的一体化指挥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就是cisr系统,这使台军的自动化指挥控制能力有了质的提高。目前,台军的陆、海、空三军均编有信息化作战部队,可以通过联合作战系统为平台,  以自动化指管系统为中枢,整合侦照机、预警机、电战机、高性能战机及地面防空武器系统等兵力。台湾军队的信息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与美军对接兼容,互通情报,能够在信息作战中达成联合作战。</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中国未来战争,小说《中国未来战争》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中国未来战争 第二章 多样化的技术特征(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