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惊涛骇浪(余音)TXT下载>>惊涛骇浪(余音)>> 【俄】库尔斯克号(10)TXT下载

    惊涛骇浪(余音): 【俄】库尔斯克号(10)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俄】库尔斯克号(10)

        大厅渐渐安静了下来。

        “你们答应的那些钱要交可怕的税。”一位妇女站起来说。

        “我们会在这里用现金支付。”普京微笑着说,“通过一个非国有基金。”

        “现在吗?”

        “我没有随身带来。”

        大厅里的气氛开始变得融洽起来。

        还有一位妇女要求政府为自己和父母在圣彼得堡提供一套住房。普京答应了她的要求,但拒绝为其父母提供住房。对此,普京解释说,他不能因为这次灾难而把整个北莫尔斯克都迁走。但他说,除了那些钱之外,他可以保证给每个家庭在国家中央地区提供一套住房。所谓的中央地区,也就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

        后来,人们又提了许多问题,包括一些建设性意见。普京完全控制了局面。整个会见持续2小时40分钟。临别时,普京表态,尽快启动库尔斯克号打捞计划,搜寻遇难者遗体,分析事故原因,给遗属和世界一个公正的答复。

        在维佳耶沃,普京总统还决定,将8月23日定为全国哀悼日,届时,俄罗斯举国下半旗,为在紧要关头关闭核反应堆自断生路的英雄们送行。

        “打捞派”据理以争

        只有打捞,才有望揪出导致库尔斯克号沉没的元凶;只有打捞,才能给予遇难官兵亲友一个安慰;也只有打捞,才能够修复俄罗斯认真、负责的大国形象。

        然而,关于打捞,俄罗斯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大派别:政府和军方的态度十分明确,如果条件许可,一定要把潜艇和罹难者的遗骸打捞上来。

        但一些科研人员则认为,从沉没情况分析,打捞库尔斯克号方案可能会相当复杂,而且十分昂贵。从时间来说,光是计划打捞库尔斯克号的工作就需要至少两三个星期,而整个行动的费用可能会超过1亿美元,这相当于好几艘大型潜艇一年的费用。1974年6、7月间,美国为了直接获取军事机密,曾偷偷打捞了一艘前苏联沉没潜艇,共有4000人参与,耗资3.5亿美元,结果,只打捞上来艇艏等几个舱室,其余部分,仍旧沉睡海底。

        一些专家还警告说,巴伦支海的海情一日一小变,三天一大变,变幻无常,给打捞船只造成很大困难;潜艇的所有舱室灌满了海水,怎么才能抽空?不抽的话,负载高达2.3万吨,全世界都没有这么大的水上起吊设备;潜艇上有核反应堆,还有许多未引爆的弹药,艇壳严重损坏,如果仓促行动,或者打捞进行得不太顺利,可能会引发爆炸,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使放射性物质污染大海。另外,打捞遗骸的难度和风险也不小,弄不好会搭上潜水员的性命,得不偿失,而且,让遇难者长眠于海底,也是国际上海军通行的做法。

        可是,一艘世界级潜艇莫名其妙地沉没,如果不查清原因,这对俄罗斯这样一个海军大国来说,无论如何也是难以接受的。为此,“打捞派”提出了自己的理由,主要有四点:

        一是给遇难官兵的亲人和全世界一个明确的交代。库尔斯克号沉没后,俄罗斯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有所降低。曾京总统认为,只有打捞成功,才能使俄罗斯当局的威信进一步得到提高,恢复民众的信任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是不使国家机密长期“失控”。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是俄罗斯为数不多的大型战略核潜艇之一,其航行指令、航海日志、机密电码本、来往文电以及其他许多文件,均属于国家机密。只要这些文件还“流失在外”,俄军方和有关部门就会“寝食不安”。

        三是了解库尔斯克号失事的确切原因。通过打捞行动,可以得到失事核潜艇的航海日志、航行数据等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解开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之谜。毋庸置疑,这些第一手资料,对于俄海军中仍在从事战备巡航值勤的同类型核潜艇,具有宝贵的借鉴作用。

        四是确认目前潜艇内外状况,为未来潜艇的整体打捞做准备。为保障2001年打捞整个潜艇行动的顺利进行,只有抓紧入冬前的唯一时机实施打捞行动,才能够及时取得必要的技术数据。

        千方百计地保守机密

        另外一个让俄罗斯官方和军方深感纠结的问题是,单靠自身力量,难以完成打捞任务;聘请外援,让他们直接接触俄罗斯的核心机密,对俄罗斯来说,无异于“请狼入室”,后患无穷。怎么才能两全其美呢?俄罗斯人绞尽脑汁,想了不少办法:

        水下采取“人盯人”战术。在艇员遗体打捞过程中,潜水员由俄罗斯和挪威的18名潜水员组成,两国潜水员轮流工作,每3人一组,其中,俄罗斯2人,挪威1人。操作时,由2名俄罗斯潜水员一左一右或一前一后,陪伴着挪威潜水员,挪威潜水员负责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即使他有什么别的企图,在2名俄罗斯潜水员的密切监视下,也不可能得逞;而且,下水之前,俄罗斯已经向挪威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你们的潜水员只负责打开潜艇外壳,打开之后“不得进入潜艇”。

        突然更迭打捞单位。库尔斯克号失事后,负责打捞艇员遗体的是由美国哈利伯顿公司的挪威分公司、荷兰和比利时的合营企业以及负责设计建造库艇的俄罗斯红宝石设计局等组成的核潜艇打捞联合体。有意思的是,据说哈利伯顿公司的最高经营负责人,正是美国前国防部长切尼。2001年5月,在确定库尔斯克号艇体打捞计划的过程中,俄政府突然中断与美国 挪威联合公司所签的意向,另行与荷兰的玛莫伊特起重公司和史密特国际浮舟公司签订了打捞协议。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俄罗斯作出这一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表面理由除了两家公司提出的打捞时间与俄方设想完全吻合之外,还在于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大起重量的地面起重机,专门起吊和运输超大超重货物;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是为了保护军事机密,有意临阵换将,让对手措手不及。</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惊涛骇浪(余音),小说《惊涛骇浪(余音)》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惊涛骇浪(余音) 【俄】库尔斯克号(10)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