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惊涛骇浪(余音)TXT下载>>惊涛骇浪(余音)>> 【俄】库尔斯克号(5)TXT下载

    惊涛骇浪(余音): 【俄】库尔斯克号(5)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俄】库尔斯克号(5)

        一边是奄奄一息的幸存艇员,一边有泄露军事机密的危险,到底何去何从呢?

        事故调查的初步结论

        16日,海上风大浪急,又给救援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系数。

        上午8时,北方舰队将两个最新式的水下救援装置送到海底。这两个装置成功地靠近了库尔斯克号。经过数小时的紧张工作,这两个新装置仍然无法与潜艇唯一的氧气输送口实现对接,无法把氧气送到潜艇内部。救生舱到了库尔斯克号上方,但因为海底能见度只有两米,在海面上引导救生舱前进的军官,无法将救生舱与潜艇上的逃生门准确对接。 随着时间的流逝,艇内的求救信号越来越弱。到了下午,救援人员已经听不到潜艇内部发出的任何求救信号,救援形势更加严峻。

        怎么办?

        到了晚上,出于以人为本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外援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机。在与美国总统克林顿通电话之后,普京总统下令:“目前库尔斯克潜艇的情况非常危险。为了救出被困船员,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接受一切可能的援助,不论来自何方。”

        随后,英国政府派出一个由27名营救人员和一艘最新型的lr5型深海救援潜艇组成的救援小组,火速向巴伦支海深处进发。挪威也派出海鹰救援队的12名蛙人,搭乘飞机前来救援。为此,俄海军官员还紧急飞往布鲁塞尔,走进“北约”总部,与有关方面就救援工作的技术性问题进行密商。

        面对国际社会的深切同情与积极回应,俄罗斯海军第一副参谋长波鲍日信心十足地表示:“真正的海军潜艇战士从不会丧失希望!”

        8月17日,巴伦支海风浪减小,天气晴朗,水下能见度好于前几天,让参加救援的人深感庆幸。

        广阔的海面上,20艘船只组成的救援船队一字排开,俄罗斯海军的3台救援舱轮流下水,不间断地开展营救。

        到了晚上,在世人们的期待中,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故调查委员会首次召开记者会。克列巴诺夫副总理心情沉重地公布了失事原因调查的初步结论。他说,库尔斯克号是在与某个吨位很大的外来物体相撞之后沉没的。碰撞发生时,库尔斯克号正在距海面20米深处航行。碰撞以后,潜艇出现了一个大洞,艇体严重倾斜,马上便沉入海底。事故发生后,潜艇第一、第二艇舱,还可能包括其他几个艇舱瞬间就被海水淹没。当时大多数官兵集中在潜艇头部。他们能够逃离危险,跑到后舱的时间只有一分钟!由此推断,大多数艇员,包括潜艇的指挥及驾驶人员,在潜艇刚刚出事几分钟内,就已经罹难。至于“外来物体”到底是什么,他没有作出更多说明。

        而西方国家却认为这一结论有些指桑骂槐。他们反问道:“潜艇上曾发生了两次剧烈的爆炸,又该怎么解释?”

        普京是个政治高手

        连续几天,救援工作很不顺利,公众的耐心坚持到了极限,社会上各种批评意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尖锐。

        17日,俄《共青团真理报》以红色大字写道:“库尔斯克号的船员昨天没有发出声息。为什么总统还不说话?……全国上下过去五天只关注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是否会获救,他怎么可以默不作声?只要普京一声令下,懒散的海军将领一定会采取行动。”与此同时,深受普京打击的俄罗斯“寡头”也开始发动新的攻势。俄罗斯金融、政治寡头别列佐夫斯基所办的《商业报》认为,普京认为他无法从这起悲剧中捞取任何政治利益,因此选择保持低调。

        同时,国外媒体也对普京的动作缓慢表示不满。英国的《金融时报》和《每日电讯报》的社论撰写人特别不满因俄罗斯迟迟没有向外国求救,而导致船员未能获救。《每日电讯报》说:“过去几天所发生的事反映出,该国并没有在这名年轻、精力充沛的领导人执政下复兴,而是具有和过去相同的弱点。”“隐瞒意外的严重性以及无谓的尊严,延迟了当局向外国寻求援助,这可能导致人命丧亡,两者反映出俄的最大弱点。”“普京无疑希望,只要他保持低调,就能不对这起灾难负责。”

        面对国内外的一片非议,普京终于打破了沉默。18日,在雅尔塔独联体国家元首非正式会晤后,他对无端指责予以回击。他说,俄军方在库尔斯克号发生意外事故后采取的救援措施是及时而正确的。未能迅速向公众通报,是因为应该提供客观、翔实的信息,为此,军方先要搞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他还指出,在核潜艇事故发生后,自己就有意中断休假,亲临北方舰队的救援现场,但考虑到领导人并非专家,政府或军方高级领导人在现场无助于救援工作,反而会画蛇添足,影响和牵扯救援人员的精力。

        其实,由于俄国近年来装备维护水平不佳,部队管理松弛,大小事故接二连三,作为总统,日理万机,也不可能一有事故就前往现场。库尔斯克号事故发生后,一开始恐怕就连军方也没有想到会有那么严重。

        至于普京没有及时、准确地向一亿多俄国人通报事件真相,更是情有可原。躺在海底的库尔斯克号不是摔在巴黎的协和号飞机,可以让电视台在那里24小时现场直播。

        专家认为,在整个事件的前期处理过程中,普京的最大失误,就是在开始时对船员家属关心不够。尽管他后来有所补救,但为时晚矣。当时他如能把这件事处理得妥善一点,他所受到的各种压力就会小得多。对普京来说,对此事件的最佳选择就是“忍辱负重”,2000年9月1日,在电视上,普京坦率地承认,对这件事负有责任。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普京是一个政治高手。如果事发后,他慌忙解释,只会越描越黑,因为全国上下此时都认定是他的错,所以不如什么都先认下来,把后事处理好,等俄国人民头脑冷静下来以后,发现错怪了他,也就会改变态度,转而支持他。而他力保军界,则更能使他在军界树立威望和形象。</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惊涛骇浪(余音),小说《惊涛骇浪(余音)》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惊涛骇浪(余音) 【俄】库尔斯克号(5)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