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惊涛骇浪(余音)TXT下载>>惊涛骇浪(余音)>> 【日】里斯本丸(3)TXT下载

    惊涛骇浪(余音): 【日】里斯本丸(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日】里斯本丸(3)

        “红毛人”撤走了,但是,舟山百姓对于“红毛人”的深仇大恨,却刻骨铭心,代代相传。

        佛教是讲究因果报应的。100年前,“红毛人”侵略舟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00年后,“红毛人”遇难舟山,在波峰浪谷里挣扎,等待救援。救还是不救?东极渔民颇伤脑筋。

        渔民们的同情心,终于占了上风。

        老渔民郭阿德回忆说:“船沉了以后,海上漂过来许多棉布、木头。我们就划着船去捞,没想到棉布和木头后面有许多人,顺着东北方向的潮水漂过来,他们挥着手,哇哇地叫。我们把捞起来的东西推到海里去,赶紧救人。‘救人一命,天上一星。’”沈阿贵补充道:“阿拉全村基本上都去救人了。阿拉那年才19岁,没瞅过外国人,话也听不懂,当时也没有多想,就上船去救。救人要紧,总不能眼看他们被海浪冲走哇。阿爹、阿伯和我去救人的船,有个破洞,渗水,只好一边舀水,一边救人。阿拉救了7个英国人。”

        吴兰舫是庙子湖岛人,在当地很有名望。那天,他正在组织乡亲们给自家盖房子,听说海上有很多人落水了,他立即让大家放下手中的活计,扛着桨,扯起帆,摇动木船朝着青浜岛海面急赶。海面上,到处是花花绿绿的布匹,还有很多人和尸体,“就不捞东西而忙着救人了,我们渔民有一个宗旨,人下水,不管好人坏人,都要救上来。”吴兰舫说。

        但是,海面上,四处都是呼救的声音,船小人多,不少渔民为了多救几个,还把舱内存放的布匹重新抛进海里。有几艘舢板船小人多,中途还翻过船。翻船后,渔民们又将船翻过来,舀出海水再救人……

        陈富根老人回忆道:“我是和我阿松(叔叔)陈福根一道去捞布、救人的,布没捞到,倒捞到五六个人。”

        吴尚信说:“我父亲吴其元(已故)是赶船的。那天是乘赵祥其的船去救的。因为乘的人多,中途还翻过船,有的人走掉了,但我爹仍坚持救人,一共救了十多个人,送到大庙(天后宫)里去了,也有人把英国人送到捕冬厂去的,最后送到哪里就不知道了。我当时十四五岁。记得当时我爹没有捞布,到家还被我娘骂了一顿呢!隔壁吴其早捞过布,也捞过人。”

        张福青的渔船装满了落水者,往岸上摇的时候,听到一块礁石上传来了音乐声和叽里呱啦的凄惨歌声。他马上心领神会,掉转船艏,驶向礁石。临近礁石,三个英国人高兴得欢呼起来。但福青指指船舷,接着伸出一个手指,又指指嘴巴。英国人明白了船老大的意思,其中的这名吹口琴者跳到海里,手扒着船帮,浮游到了青浜岛。

        临走,张福青又向礁上的另外两个英国人打手势,向着青浜岛画了大半个圆——意思是待这船装回去后,再回来救你们。

        那位手扶船帮获救的英国人,把口琴赠送给了张福青,以谢救命之恩。

        等张福青再去那块礁石救人,剩余的两名英国人不见了踪影。到老,张福青也没弄明白,他俩是被别的渔民救走了,还是被潮水卷走了。他很后悔,没让他俩扒船帮上岛。

        让渔民们印象深刻的是,这些落难的英国人,即使在生命的紧要关头,也表现出谦让的绅士风度。

        邱永年介绍说:“我是青浜人。那时我只有8岁。我父亲叫邱阿信,那天他听到沉船消息,就到海上去救人了,救了4个人,也捞了一些布。我父亲说,外国人很硬,叫他上船他就上,不让上他就不上,一点也不争。”张正友也有同感,说:“听我父亲生前说,船出事那年,我父亲张祥庆与陈阿宁一道救过英国人,救了两船,共30来人。外国人很硬气,上船叫他上几个,就上几个。”</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惊涛骇浪(余音),小说《惊涛骇浪(余音)》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惊涛骇浪(余音) 【日】里斯本丸(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