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战神之首TXT下载>>战神之首>> 第一节 航空母舰的萌芽和早期探索(3)TXT下载

    战神之首: 第一节 航空母舰的萌芽和早期探索(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一节 航空母舰的萌芽和早期探索(3)

        19世纪90年代初期,澳大利亚人劳伦斯 哈格雷夫发明了箱形风筝,这时才重新唤起了人们对风筝的兴趣。这种箱形风筝能搭载一人进行飞行,而且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来看相当稳定和易于操作。实际上,这种风筝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只需加上动力装置,就可以成为飞机了。

        在气球和风筝方面,英美进行了多次的试验。

        在巴登 鲍尔陆军上尉的主持下,英国陆军开始进行了风筝飞行试验。在雷金纳德 塔珀海军中校的鼓励下,巴登 鲍尔陆军上尉还与海军合作进行了海上飞行试验,内容包括从英国“大胆”号驱逐舰向另一艘灯塔船运送信件。但英国海军部对此并不感兴趣,无意开展进一步的试验,风筝飞行实验也就此搁浅。

        在1900年前后,美国人塞缪尔 科迪开始在英国进行载人风筝飞行试验。1903年,塞缪尔 科迪致函海军部,请求演示他的风筝飞行,时任海军上校的塔珀对此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略表同情地象征式地召开了一次听证会。其实,皇家海军对风筝本身并不感兴趣,只是对风筝是延长无线电电波传播距离这一有效手段感兴趣,塔珀针对风筝的这一有效手段的开发和利用向上作了汇报。

        也许是美国人塞缪尔 科迪的运气不好,更重要的是他没选对时间和部门。如果高层认可更好,如果某些部门能顶住压力也会有转机和希望。然而,科迪从1907年开始又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试验。但到了1908年底,终于得到了英国官方的通知,却称海军大臣们无意将载人风筝装备皇家海军。这真是科迪的不幸。

        1903年4月,英国“威吓”号旧装甲舰和“海军”号驱逐舰成功进行了风筝飞行试验。尽管一些部门对此表示怀疑并设置障碍,但英国“威严”号和“复仇”号战列舰、“好望角”号大型巡洋舰、“桃瑞丝”号二等巡洋舰还是冲破种种阻力安装了风筝飞行系统。

        1911年,美国海军也开始进行载人风筝飞行试验,使用的是塞缪尔 伯金斯设计的风筝,参加试验的军舰是“宾夕法尼亚”号装甲巡洋舰,它曾完成第一次动力航空器着陆试验。1911年1月24日,飞行试验在南加利福尼亚海岸的圣巴巴拉海峡进行,尽管试验取得了成功,但美国海军并没有进行任何后续试验。

        1911年8月,法国海军也在“埃德加 基内特”号装甲巡洋舰上进行了风筝飞行试验。设计者是法国陆军工程师雅克 萨克尼上尉,他的风筝与科迪的风筝非常相似,当然,他也得到科迪一样的下场,仅仅一次出于同情心的听证会就把萨克尼费尽心血的设计束之高阁了。

        当然,风筝未被看好的原因是没有动力装置,缺少动力飞行所具有的灵活性。其实,不难理解海军高层们为什么对飞机更感兴趣。不幸的是当时那些制造粗劣的飞机几乎无法从舰船上起飞,更谈不上降落了。如果要进行这类危险的起飞、降落的实验,飞行员则要求舰船必须停泊在港内或缓慢行驶,从而避免撞上风旋,显然这不符合战争的要求。

        1907年,法国发明家克雷芒 阿德尔(clement ader)出版了一本名为《法国的军用航空迈出的第一步》(the first step toward military ariation in frarce)的小册子,对法国及世界各国的气球和风筝实验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认为军舰不仅仅需要具备操纵气球或风筝的能力,更应具备操纵动力飞行的能力,这个“动力飞行”指的就是飞机。阿德尔不仅预见到飞机将会在军舰上进行起飞和降落,同时还预言到:为了飞机的起降,军舰还必须要有宽大的通畅的飞行甲板、甲板升降机、偏向一侧的岛型上层建筑、保护飞机的机库以及较高的航速等等。然而,阿德尔的这一预言却被法界忽视了10年之久。而在这期间,英美两国却全力以赴地进行着这方面的实验。

        英国海军航空母舰研究工作的最后一个方面也不容忽视。当时,英国建造了大量的飞艇,但大部分都是小型的“软式飞艇”。虽然大部分飞艇都是从陆地升空,但也有少部分可以从航空母舰上升空。截至1915年3月,英国大量地仿造了德国的风筝气球(系留气球),并计划用皇家海军首艘气球船对达达尼尔海峡的炮舰轰击行动指示目标。由于,盖利博卢半岛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不适合陆基气球的操作,因此,英国皇家海军决定把气球装载在舰船上。

        英国“莫妮卡”号商船已经有15年的历史,而皇家海军只花17天的时间就对“莫妮卡”号完成了改造。该船前甲板有一条长距离飞行平台,船上还安装了一个氢气压缩机和绞盘及操作员室。由于英国当时没有风筝气球,于是,就向法国租借了一个气球。1915年4月,“莫妮卡”号抵达穆德罗,并立刻投入使用。由于在电话和无线电联系以及续航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在对目标的侦察中,这种气球比“皇家方舟”号的水上飞机的还要好。1915年9月,“莫妮卡”号返回英国并再次进行改装,“莫妮卡”的平台被一个甲板所代替,同时该船还安装了水上飞机的操纵设备。在1916年4月至1917年5月期间,“莫妮卡”号参加了东非海岸的军事支援行动。

        其实,从德克雷和纳尔逊时代开始,海军就一直需要拥有能够出海实施侦察任务的舰船。毕竟肉眼观察的距离是有限的,即使是目光最锐利的观察员站在桅杆的最顶端,再配备功能最大的双筒望远镜,在十分理想的气候条件下也只能观察65千米(40英里)远的距离,这显然满足不了军事的需要。

        20世纪初期,无线电的发明减少了对于视野距离信号的依赖。

        可是如何发挥无线电的特长呢?

        无动力飞行器显然无法完成这个使命,战争需要更快速更灵活的侦察手段。于是,人们把目光集中在那种可以自由飞翔又居高临下的飞机上。而且,还是那种可以在舰船上自由起降的飞机。因此,气球和风筝被战争发展的需要而毫不客气地推进了历史。新的探索又在新的实验中不断地展开了。

        为了战争的需要,各国海军都在争先恐后地探索着实验着,在一次次的实验中进行总结。而且更重要的是思维和理念上有了突飞猛进的转变和提升,这也是战争的需要,更确切地说是用惨痛的失败教训而被逼迫出来的决心和行动,而被逼迫的结果是在探索的实验中诞生了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从诞生之日起就从容而大气地展现在战争的舞台上,而且战功卓著。</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战神之首,小说《战神之首》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战神之首 第一节 航空母舰的萌芽和早期探索(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