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仕途的玄机TXT下载>>仕途的玄机>> 第一章 书生治国悲剧——帝师晁错(9)TXT下载

    仕途的玄机: 第一章 书生治国悲剧——帝师晁错(9)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一章 书生治国悲剧——帝师晁错(9)

        天下已经完全不同于高帝时代,设立同姓诸侯王的目的原本是要靠血缘关系来统治地方、拱卫皇权稳固,现在休养生息几十年的朝廷拥有足够的力量直接控制帝国每一个角落;世代更迭也将皇帝与诸侯王的血脉关联稀释,现在的楚王刘戊只是与景帝拥有一个共同的曾祖父(高帝刘邦的父亲),吴王刘濞乃是景帝的堂叔,这种疏远的关系已经足以叫晁错怀疑,即使出现严重的叛乱,他们到底又会站在哪一边。

        晁错的分析一定对景帝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历史和现实都要求削藩,而且刻不容缓;前朝的历史,又可以证明削藩几乎没有危险,高帝铲除七位异姓诸侯王或许不具备可比性,但吕后差不多将齐王逼入绝境,文帝也将齐、赵、淮南肢解毕竟是事实吧,可又有哪个诸侯王不是老老实实吞下这一杯苦酒还要山呼万岁呢?更何况晁错这次只不过是要减掉诸侯王几个城池罢了。

        如果只是熟谙历史、精通法典,那晁错依然不过是个坐而论道的书呆子,仅仅对过往历史作个简单梳理,别说不足以说服景帝,甚至连晁错自己都不敢确定削藩政策将会带来什么样的风险。但我们显然不可低估晁错的实践智慧,他的对策是鼓动景帝在小范围内做出试验。景帝二年(前155),赵王有罪,削其常山郡;胶西王以卖爵事有奸,削其六县。二王平静地交出了朝廷指定的郡县,波澜不惊的结果使得晁错和景帝自信满满,貌似桀骜不驯的诸侯王不过如此。

        就算到了这一步,作为最终决策者的景帝依然是谨慎的,即便贵为天子,重大政策的施行仍然需要获得最大限度的支持,他将晁错的建议交付大臣廷议。事关帝国大局的国策讨论出奇地沉闷,宗室、列侯、公卿几乎没有明确反对,唯独窦婴竭力阻止。这次廷议的关键在于,晁错的削藩主张自文帝时期起就是他公开的政治标签,景帝一而再再而三地将这样一个人拔擢重用直至御史大夫的高位,本身就明确透露出天子的政策倾向,即使反对又有什么用呢?反过来,大臣们的集体静默,却可能使得晁错和景帝就此断定真理和舆论全部站在他们一边,最终坚定其削藩的主张。

        这是近乎完美的决策论证过程,历史给出了削藩的必要性,现实说明了削藩的可能性,舆论证实了削藩的合法性,逻辑缜密且无懈可击,但是晁错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前代君主削藩之所以相对顺利平稳,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久经考验的威望和洞彻人性的高超政治技巧,而这却是即位才不过两年多一点的景帝远不具备的。

        历史将证明,这个致命的疏略会最终葬送晁错。

        七 帝王之道

        晁错的最大败笔就在于,在借鉴历史的时候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就把景帝假设成了和高帝、吕后、文帝一样高超水准的政治家。然而,终景帝一生,他都没有能够达到祖父、父亲那样的高度,于是,晁错所做的一切分析和论证,由于子虚乌有的前提,变得一文不值。

        高帝刘邦除掉七位异姓诸侯王,对楚王韩信是诱捕,对赵王张敖和梁王彭越是直接抓捕,对韩王信和燕王卢绾是逼迫他们逃亡,只有对燕王臧荼、淮南王英布动用了武力。事实上,高帝兵不血刃就已经解决掉其中五人,亲征平定臧荼的叛乱不过三个月的时间,英布坚持得较久,也不过一年。如此顺利地剪除功臣,离不开事前的重要伏笔,高帝的分封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异姓诸侯王必须离开自己长期经营的地盘,到完全陌生的土地上重新建立王国。韩信先是齐王再被迁封为楚王,韩王信先王颍川再被迁封至太原郡,卢绾封燕王之前亦无燕地的经验,这就使得诸侯王在新的封国根本没有时间发展出盘根错节的势力。吕后选择动手的几乎全是些有名无实的孩子,她逼死的高帝三名少子,名为诸侯王却绝无个人势力可言。</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仕途的玄机,小说《仕途的玄机》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仕途的玄机 第一章 书生治国悲剧——帝师晁错(9)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