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明朝一哥王阳明TXT下载>>明朝一哥王阳明>> 第十五章 大礼议(1)TXT下载

    明朝一哥王阳明: 第十五章 大礼议(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十五章 大礼议(1)

        82 杨廷和布局

        王阳明在南昌讲学不休,北京城却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

        朱厚照死了。

        朱厚照再不死,大明朝就该死了。

        他人生华丽的谢幕是在返京途中跑到清江浦去摸鱼,结果鱼没摸着,自己倒不慎落水,差点被淹死。

        回京后,惊惧交加元气大伤的朱厚照身体每况愈下,御医尽心调治,终不见效。

        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彬密询御医,见统统摇首,便向内阁走去。

        在内廷排的上号的死太监里,张永跟文官是一条心,张忠跟边将许泰、江彬是一条心,魏彬跟太后是一条心。

        魏彬找到杨廷和,道:“皇上不豫,医力已穷,不如悬赏巨金,求诸草泽。”

        魏彬的话表面上看是说御医已经回天乏术,不如试试民间的名医。其弦外之音却暗藏汹涌:从民间找一个婴儿即位,对外宣称是朱家正统。杨廷和清楚这是太后授意,让他试探自己,毕竟内廷也不敢擅作主张,冒此天下之大不韪。

        杨廷和沉吟半晌方道:“御医久侍圣躬,必多经验,正如人生伦序,当先亲后疏。”

        这就向他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必须从藩王中选。

        杨廷和早就料到了这一天,他将面对一个极其复杂的局面。

        站在杨廷和的立场上分析一下朝局不难发现,有四伙势力如同四朵阴云笼罩着紫禁城。第一,以江彬为首的边将集团;第二,朱厚照的生母张太后。这个女人不哼不哈,闷声不响地经营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将张氏族人安插于朝廷各处;第三,宦官集团;第四,文官集团。

        文官当中山头林立自不待言,宦官基本上和太后穿一条裤子了,但这些都不重要,当务之急是除掉江彬。江彬手握兵权,弄不好就会天下大乱生灵涂炭。

        朱厚照驾崩当天杨廷和就找到了张太后,首先达成的共识是秘不发丧,商量好由谁继统先。

        按照惯例,没有子嗣便兄终弟及。问题是明孝宗是单传,朱厚照没有亲兄弟,最妥善的方案是从孝宗的侄子亦即朱厚照的堂弟里面找一个即位。

        但张太后不这么想。本来如果朱厚照争点气搞出个娃,人现在就不叫皇太后而叫太皇太后了。可要是从藩王里选个程咬金出来当皇帝,恐怕日后连皇太后的地位都将不保。

        但是很显然张太后还没有胆肥到狸猫换太子的地步,不然她也不用派魏彬去试探杨廷和,直接单干得了。说到底,没有文官她还是玩不转。想绕开杨廷和?可惜她没有这个实力。因此,她必须让步。

        于是,谈判的焦点集中在两个问题上:继嗣和选谁。

        符合条件的藩王有三个,杨廷和青睐的是兴献王世子朱厚熜,也就是后来的嘉靖帝。

        表面上看是因为朱厚熜好读书、有贤名,实际原因是他在这三者中年纪最大,已经虚岁15,另外两个都是褦襶无知的小孩,很容易被太后控制,导致垂帘听政,外戚专权。

        深谋远虑的杨廷和最后开出的条件是:朱厚熜加继嗣。继嗣说白了就是喊张太后为妈,喊明孝宗朱佑樘为爸。这样一来,内廷干政的隐患消除了,张太后也不用担心被新皇帝一脚踢开,两全其美。

        事实上,张太后并没有多少谈判的砝码,唯一吸引杨廷和的是她可以下懿旨召江彬入见。众所周知,朱厚照常年的办公地点在豹房,而豹房在紫禁城外。因此,作为武宗宠臣的江彬也很少到紫禁城里去转悠。

        但针对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军事统帅,抓捕地点你设在哪都不安全,只有将其孤身一人骗进午门,即使困兽犹斗终究插翅难逃。

        恰逢坤宁宫落成,正拟安置屋上的兽吻,邀请江彬参加祭典是很合适的借口。就这样,江彬被骗了进来,皇城六门齐齐下钥,守城兵一拥而上,江彬被捕下狱,随即凌迟处死,余党一网打尽,张忠、许泰后因它故得以减死充边。

        83 借花献佛 张璁得志

        兴献王朱佑杬是宪宗朱见深的第四个儿子,孝宗朱佑樘的亲弟弟,封地在湖北。杨廷和总摄朝纲,派阁臣梁储去湖北奉迎朱厚熜。

        与此同时,杨廷和废除了武宗朝的种种弊政,罢免冗官、边兵归卫、限制土地兼并、减免百姓税负,中外咸倚为重。

        但问题要一分为二的看,杨廷和此举客观上利国利民,却也借机打压了政敌,将六部尚书都换成了自己人。王琼从此失势,阳明在高层失去了靠山。

        饶是杨廷和算盘打得如此之精,他还是犯了一个错误——低估了朱厚熜。

        朱厚熜一行顺利抵京,尽管事事低调,原则问题却绝不让步。

        比如礼部员外郎杨应魁按杨廷和的意思安排朱厚熜由东安门入城,朱厚熜当即拒绝,理由很简单:东安门是皇太子出入的门,我是即位的新君,当走正门。又比如礼部给人安排的年号是“绍治”,意思是“继承弘治”,也就是孝宗朱佑樘。绍你妹啊,朱厚熜拿出《尚书》,翻到一页,指着上面“嘉靖殷邦”四个字说就要这个。别以为小孩好糊弄,人是有备而来的。

        国不可一日无君,朱厚熜固执己见、驻足不前,内阁屈服了。

        但接下来礼部“继统须继嗣”的规定直接拉开了震动朝野波及天下,涤荡了那个年代所有人思想观念的“大议礼”的序幕。

        站在朱厚熜的立场,继统须继嗣的条件确实苛刻——合着这皇帝不是白当的,得六亲不认,给别人当儿子?

        搁寻常百姓家也难以接受,何况兴献王只有朱厚熜这一个儿子,为了当皇帝不认亲爹,放在那个《孝经》还是畅销书的年代会遭天下人耻笑。</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明朝一哥王阳明,小说《明朝一哥王阳明》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明朝一哥王阳明 第十五章 大礼议(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