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风云: 第一章 北平鏖兵(3)
第一章 北平鏖兵(3)
大雪下了三天三夜。从江南过来的南军士卒不耐严寒,缩在帐中,再也不能出营一步。而北平将士则欢呼雀跃。这段时间里,徐仪华与朱高炽亲自带着城中将士,日夜往城墙上浇水。当大雪停下时,横在南军面前的已是一座滑不留手的冰墙!望着重新固若金汤的北平,李景隆欲哭无泪。无奈寒冬已至,南军再无能力发动进攻,战事便由此停滞下来。
而与此同时,在北方,燕军主力的铁蹄声已经越来越近了。
四
十月十九,燕军主力抵达塞外废城会州。在这里,燕王大阅三军。
此时的燕军,不仅远非北上大宁前可比,就是较刚出大宁城时,也有了巨大的变化。
出大宁城后,朱棣“恳请”宁王朱权下旨一道,命在松亭关的营州三护卫归附燕藩。同时,朱棣亲自修书一封,命在大宁城中俘获的陈亨之子陈恭送与其父,劝其归降。陈亨接信,心神大乱,陈恭也趁机劝说,一番计较之下,陈亨终于决定降燕。计议已定,由陈恭牵线,陈亨与营州中护卫指挥使徐理及营州右护卫指挥使陈文等人合谋,趁着另一名松亭关守将刘真不备突然起事,夺了刘真的兵权。刘真猝不及防,在最后一刻携印单骑出逃。至此塞上要隘松亭关也落入燕藩手中。陈亨留一部守关,其余各部与营州三护卫一起开拔,赴会州与燕军主力会合。
随着松亭关各部归附,大宁兵马全部落入朱棣手中。此时在会州,共计有北平燕军三万,大宁军七万,另还有万余朵颜三卫的鞑骑,总兵力达十一万之多!鞑骑且不说,仅这十万汉兵,便皆是昔日北军的精锐,大明最骁勇善战的军队!至此,朱棣终于有了和李景隆一较短长的本钱!
军队急剧扩大,原先的编制肯定不能适应当前要求。尽管北平危在旦夕,为保证己军战力,朱棣仍在会州对新燕军进行整编。除鞑骑不动外,原北平燕军和大宁军都被打散。朱棣效朝廷设五军都督府之制,亦将麾下兵马分为五军:张玉、朱能、原济阳卫指挥佥事徐忠、原济州卫指挥佥事李彬、原大宁都司房宽分掌中、左、前、右、后五军。这五人中,张玉、朱能乃朱棣心腹;李彬、徐忠向来忠于燕藩,靖难之初便率众归附,因此大受朱棣欢心,此时也得以独掌一军;至于房宽,这位都司先前屡次抵抗燕军,就在朱棣到达大宁的当日,他还紧闭城门,负隅顽抗。不过当燕军进城后,这位已沦为阶下之囚的将军倒也合作,他把自己的抵抗解释为仅是秉承上命而已。房宽归附是否出于真心,朱棣一时也难以判断。不过朱棣仍将其命为后军主将,其目的无非是想以其大宁都指挥使的身份收拢大宁军心。后军不过负责辎重后卫之事,于五军之中地位最低,且朱棣还委派了和允中、毛整两位大宁军中的昔日旧部充当房宽的副将,因此也可保后军无忧。与此同时,各将官职大幅晋升,朱能、张玉、丘福等俱授都指挥同知,其余将校也各有升赏。
经过整编,燕军上下焕然一新。此时朱棣已是心急如火。这一日上午,燕军全军列队,准备向北平开拔。
“使长快看!”就在朱棣准备下令出发之际,一旁的朱能突然叫道。朱棣极目一望,前方出现一个小黑影,一名飞骑正向这边驰来。隔的近了,众人才发现,马上之人竟是留守北平的内官侯显!
侯显此时一脸尘土,其左臂上还缠着一条脏兮兮的绷带,上面染着一片血迹。不用说,他在来的路上受了伤!
瞅着侯显这般狼狈样儿,朱棣脸色顿时变得苍白无比:难道北平丢了?这个念头一经闪出,瞬间便填满了他的脑海!若北平被破,那燕藩可真就万劫不复了,到时候还有几个人会追随自己这条丧家之犬?这十万大军恐怕也会军心瓦解,顷刻间烟消云散!此刻朱棣心中七上八下,惊慌至极,按剑的左手不自觉地微微颤抖起来。
众将此刻也发现情况不对,本来严整的队列顿时骚动起来,大家看着侯显越来越近的身影,个个紧张万分。
“王爷……”待马奔到台前,侯显从马上滚了下来,一骨碌便趴在地上。
“尔来所为何事?从速禀来!”饶是沉稳过人,此刻的朱棣也实在憋不住,竟出言相催起来。一旁的金忠细听之下,发现燕王的嗓音居然有些打颤儿。
侯显张了张口,似乎想说什么,却一时喉咙沙哑,就是冒不出个声儿来。马和正侍立在台下,见状马上反应过来,忙递了个水葫芦给他,侯显仰着头一饮而尽,方惬意地擦了擦嘴,运足全身力气大声喊道:“恭喜王爷!北平大雪,南军连战无功,已退兵十里扎营,眼下北平坚如磐石!世子命奴婢飞骑传书,请王爷安心!”说完,他又从衣内掏出已被汗水浸透了的高炽亲笔书信奉上。
“哦……”此言一出,众将纷纷长出了口气。一场虚惊!不是破城,而是退敌!这个戏剧性的结果让大家喜笑颜开,本来有些骚动的五军将士此刻更是欢声雷动。
乍惊还喜,朱棣心中也是乐开了花。他一把将信从侯显手中夺过,仔仔细细看了一遍,罢了,方扭头对金忠等人笑道:“炽儿此番守住北平,立下盖世之功。本王以前总认为他孱弱,今日看来,却是错了!”
“王爷说得是,世子爷实乃帅才!王爷有此子,是我燕藩之大幸!”金忠和高炽关系极好,见朱棣难得出言夸奖高炽,他心里也十分高兴,忙跟着连声附和。
高煦此刻就站在朱棣身后。他见父王称赞大哥,妒得眼睛都要绿了。本来他还想扯上几句,把功劳尽量向道衍、顾成等辅臣身上引。可瞅着父王满脸兴奋之态,他又把已涌到嘴边的话强咽了回去,只是狠狠地瞪了金忠一眼,然后便鼓起腮帮子不说话了。
朱棣却无暇顾及高煦心情。扫视一眼,见手下将士皆兴奋不已,个个神色间都跃跃欲试,朱棣豪情顿生,当即抽出佩剑,高声呼道:“回师北平,活捉李九江!”
“回师北平,活捉李九江!”众将齐声大喊。
“回师北平,活捉李九江!”五军将士皆振臂高呼,其声直贯云霄!
五
郑村坝位于北平以东约三十余里处,属通州辖境,是北平与松亭关之间来往的必经之路。若在往常,这里不过百十户人家,一到冬天,行人绝迹,便显得十分荒凉。而此时,值此漫天飞雪之际,这弹丸之地却成了征虏大将军的行辕,方圆十来里范围内竟驻扎了二十余万南军!
南军驻扎在这里也是没办法。得知大宁失守,大宁军全数降燕后,李景隆差点没晕厥过去。李景隆总领平燕军事,大宁军虽因孤悬塞外无法直掌,但也算是他的下属。大宁易主,宁王以下官兵降燕,这对他来说不啻于当头一棒。而这还不算最坏,更要命的是,有了大宁兵马加入,燕军虽人数上仍仅十万出头,但论战力已不在自己之下!而当燕军越过松亭关,回师北平的消息传来,李景隆立刻嗅到了兵败的危险。
江南人耐不得寒,而燕军则都是北方人,刮风下雪对他们的影响相对较小。冬日作战,南军与燕军相比劣势十分明显。故得知燕军南返,胡观、俞渊等帐下将领纷纷请求撤兵,待来春再北上与燕藩一决雌雄。
一开始,李景隆也想撤兵,可当要下令南归的前夕,他又犹豫起来。此次北伐,他开始时逗留不进,直到确定燕军主力北上,才大举出兵,想趁机拿下北平。结果一个多月过去,北平没拿下,大宁却丢了,三万燕军也变成十万,这样的战果要报回金陵,皇帝的震怒可想而知。李景隆一琢磨,自己丢失大宁之过,几可以与耿炳文真定惨败相提并论。如今耿炳文已是一生英明尽毁,难不成自己也要步这位开国老将的后尘?
李景隆无法接受失败的现实。虽说此时退兵,南军主力犹存,来春也可卷土重来,但到时候这平燕总兵官还是不是他可就不好说了!念及于此,李景隆准备一搏!
李景隆思忖:朱棣虽得大宁兵马,但时日尚短。大宁军背弃朝廷,心中必有犹疑,能否坚决追随朱棣亦未可知。如果能挫得燕军锐气,再善加招抚,那他们重归朝廷也不是不可能的;至不济,只要大宁军军心浮动,其战力必大打折扣;而且燕军冬日行军,一路下来必然饥疲不堪,自己完全可以以逸待劳;如果是这样,再加上南军兵力仍是燕军两倍有余,一场仗打下来,自己的胜算还是比较大的。
有了这番想法,李景隆便将北平城下的近三十万大军一分为二,副总兵胡观率着五万兵马继续围困北平,以防城中兵马出来捣乱;李景隆则亲率二十余万主力大军屯驻郑村坝,以待朱棣回师。
李景隆的算盘打得劈啪作响,可当守株待兔开始,他才发现情况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得知北平无恙后,朱棣彻底放下心来。为了磨合队伍,收附大宁军心,他一路上走走停停,直到十几天后,燕军才磨磨唧唧地抵达北平府境内。此间,河北大地朔风凛冽,漫天飞雪,燕军将士长年待在北方,已习惯了这种气候,加之又不急于赶路,故一路下来倒也没觉得受多大罪。可南军就不行了。江南人哪经过这等严寒?虽说是以逸待劳,可南军的帐篷中只有不到三成是牛皮帐和毡帐,其余的都是南方用的帆布帐,根本就挡不住寒,睡觉用的棉被和毡毯也不多。十几天熬下来,南军上下是叫苦连天,每天清晨都把被冻死的士卒被拖出营外。李景隆这才有些后悔,不过燕军将至,这时候退兵怎么说也都晚了。无奈之下,他只得祭出军法,严厉约束军士,以防士卒逃亡。但严法之下,也激起了南军的愤恨,他们虽不敢贸然犯上,但私下却早把李景隆的父母妻儿骂了个遍。就在燕军越逼越近之际,南军的士气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王爷,我军已过孤山,郑村坝就在眼前!据探子回报,南军现已出营,正背营列阵,我军是否即刻进击?”飞雪中,金忠向朱棣问道。
朱棣将身上的裘衣紧了紧,笑道:“九江倒也有些胆略,这么大的雪,即便是我燕赵健儿,在野外待久了也有些招架不住。不想他竟还敢出营求战!”
“他这也是没办法!”金忠不屑笑道,“他身为北伐主帅,坐视大宁丢失,又攻北平不利,罪过已是不小。若再退避不战,使我军平安返回北平,朝堂上定会掀起惊涛骇浪。当初九江在皇上和黄子澄面前打下保票,此番却落得这个结果,消息到京城,他这个冬天就别想过踏实了。想来想去,他也只能借着我军长途跋涉之际打上一仗,若侥幸取胜,也好跟朝廷交差!”
朱棣冷哼一声道:“跟朝廷交差?就怕他为了交差,得把这几十万将士的性命葬送于此!世忠去给五军主将传令,命全军列阵,按事先谋划行事!”
“是!”金忠一诺,正欲离去,后方忽然隐隐传来一阵喧哗之声。不多时,一名小旗骑马飞驰而来。待到近前,小旗匆匆下马,急声禀道:“后军房将军急报,南军约万骑已抵白河以东五里处,恐要邀击我军!”
小旗说完,众人面面相觑:就在两个时辰前,燕军刚刚渡过白河,当时怎么没发现还有这么一支敌军?
原来自得知燕军南返后,李景隆也一直为如何应战燕军而伤神劳心。他本来准备打下通州,以此城为大营,阻截燕王大军。无奈通州卫指挥使房胜善于防守,南军十倍相攻,却硬是拿不下这个小小的州城。无奈之下,南军不得已才将大营扎在郑村坝。
李景隆也知道天寒地冻,扎营野外并非善策。但此刻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当全军安顿后,燕军逼近的消息便传了过来。为了增加决战的胜算,景隆听取了参军高巍的建议,命都督佥事陈晖率领一万多京卫精骑,在外充作游骑,截击燕军。李景隆希望这一万骑兵能够大大消耗燕军力气,从而让他的南军主力能够占据更大优势,一战击垮燕军。
陈晖受命出征,带着这一万人马在外晃荡了两日,却一直没碰见燕军,直到今日凌晨。当时燕军渡过白河,向西逼近;正巧陈晖也率军东渡,两军相隔不过十里。只是当时天黑如漆,雾色又浓,两军哨骑竟都没发现对方。直到燕军大队过去,陈晖抓到两个掉队的小卒,方得知自己竟跑到了燕军后面。得知消息后,陈晖马上回师,一路猛追过来,终于在两军决战的前夕赶回到白河附近。
得知军情后,朱棣的脸色顿时凝重起来。这骑兵的突然出现,大大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放任不理自是不行的,可此时与燕军即将与南军开战,若分兵回击,必削己方之势,进而会对朱棣预定的破敌方略造成巨大的影响。
“父王,我去!”朱高煦挺身而出,昂首说道。高煦受高炽固守北平的刺激,这段时间态度更加积极,此刻他瞄着机会,马上主动请缨。
“还是本王亲自去吧!”朱棣思考片刻,作出了自己的决定。他倒不是觉得高煦能力不够,只是此时情势紧急,这一仗必须速战速决,因此他决定利用一个只有自己才有的优势——建文的禁杀之旨。
建文先前曾下旨,命南军诸将不得伤害燕王。得知此诏时,朱棣也有些哭笑不得,但他还是很好的将这一诏旨利用起来。在真定一战中,燕王的横冲直撞便让耿炳文很是恼火。此时回击,自己若一马当先,不仅更能激励士气,还能让南军投鼠忌器,这样对尽快结束战斗是有利的。
“亲军与朵颜三卫鞑骑随本王回击,煦儿与世忠一起,率军列阵迎敌。记住,莫逼九江太紧,一切待本王回来再说!”
父王没让自己分兵回击,高煦本略有些失望,但紧接着朱棣将统领全军的重任托付于他,这样的安排立刻将高炽激得热血沸腾。见朱棣不无期许地望着自己,高煦全身血脉都贲张起来,过了好一阵,方庄重抱拳道:“儿臣必不负父王重托!”
……
白河西面,南军万余铁骑正列阵前行。
陈晖此时十分得意。虽然因着雾雪,他直到今日凌晨才发现燕军行踪,但确定消息后,他立马又折返回来。此时燕军主力已经西进,陈晖没受到任何阻碍便渡过了结满厚冰的白河。一番折腾下来,陈晖惊喜地发现,本是孤军的他,却在两军开战前夕误打误撞地跑到了敌人后方,与主力南军一起,对燕军形成夹击之势。一过白河,他便遣飞骑回报李景隆,只要李景隆立即缠住燕军,到时候他再率一万铁骑呼啸而下,燕军腹背受敌,必然损失惨重!
不过陈晖的兴奋劲儿并没有持续多久,南军刚走了三四里,前方便传来隆隆的马蹄声。此时雪已停,但雾尚未散尽,陈晖尚不能看清来人,但从方向判断,此必是燕军回击自己的兵马。
陈晖叹了口气,朱棣的反应太快了。如此一来,自己与李景隆合歼燕军的设想就此落空。不过陈晖也没有太过泄气。能逼得燕军分兵,这也是大功一件,只要将这支敌骑缠住,对郑村坝的决战大有帮助。
“传令全军,箭上弦,刀出鞘,准备迎敌!”陈晖高呼着下达了命令。他手下的这万余铁骑是南军中的精锐,虽说因着冰雪,战力下降不少,但与相同数量的燕军战上一场还是没问题的。陈晖绝不相信朱棣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分出数倍于己之兵前来。
近了,又近了!敌人的身影渐渐清晰起来,敌军两翼都是轻骑,从装束上看应是鞑子;而中间的燕军和己部一样,人马俱被铁甲包裹,正是名闻遐迩的燕山铁骑。就在陈晖准备下令放箭冲锋之际,他突然看到了敌军中间那飘扬的“朱”字大旗。陈晖一惊:莫不是燕庶人亲至?想到这里,他的心顿时慌乱起来。
“将军,快下令放箭!”一旁偏将急得大喊。
陈晖扭头,见众弓手有些已开始拉弦,他忽然想起什么,当即大声叫道:“不能放箭!不能放箭!皇上有旨,不能伤燕庶人……”
喊话间,燕军又向前奔驰了好几十步。陈晖这才反应过来,急得高叫道:“快,冲锋,冲锋……”
但就这瞬间功夫,两军形势便发生了变化。荒原之上骑兵对阵,战马冲击之速度是决定胜败的关键因素。南军因在关键时刻犹疑,已是失了先机,待南军策马与燕军对上时,其冲力已较对手小了好几分。而且,因为陈晖喊出那句“不能伤燕庶人”,更使南军上下束手束脚。朱棣抓住机会,领着燕军横穿直突,一会儿功夫就把南军骑阵搅得稀巴烂。南军阵势一散,朵颜三卫的鞑骑便狂呼乱叫地开始大肆屠戮。以骑术论,汉人自然不是鞑子的对手,没了阵势的依凭,南军骑兵纵身穿铁甲,但也顶不住鞑子凶狠的攻杀。大约过了大半时辰,南军终于坚持不住,纷纷向后败逃。
南军一溃,燕军趁势掩杀。很快,双方便来到白河边。南军此时已惶惶如丧家之犬,见燕军从后追来,吓得是魂飞魄散,忙发疯似地往结冰的白河上跑。冰上太滑,南军又慌又急,脚下稳不住,纷纷栽倒在地,狼狈不堪。
“倒了,又倒了……“此时燕军将士已赶到白河边,看着冰面上南军狗吃屎的狼狈样儿,个个乐得哈哈大笑。朱棣此时也已赶到。向冰上打望一眼,他冷笑一声,随即向一旁的亲兵统领火真做了个手势。火真会意,随即大声命令,众军搭弓引箭,飞矢漫天般向冰面飞去。南军眼见不妙,赶紧想逃,却又一骨碌摔倒在地上,紧接着就被箭雨射成了刺猬。不一会儿,雪白的冰面便被染成一片血红。只有陈晖见势不妙,抢在大军溃亡之前抢先渡过白河,幸运拣回条命。而他手下的万余将士,则永远地变成了河北荒原上游荡的孤魂野鬼。
见南军死得差不多了,朱棣制止了鞑子们收集战利品的企图,赶紧领着全军向郑村坝奔去。白河一战虽胜,但却浪费了朱棣太多的时间,若再不能返回主战场,整个局势恐就要脱离他的控制了……
六
当朱棣返回本阵时,燕军与南军已厮杀成一团。燕军的中军位于战线后方一座稍高的小丘上,朱棣登上小丘,却只看见金忠,高煦已经不在。朱棣当即一皱眉道:“煦儿呢?他代本王统领全军,怎可不在此坐镇?”
“王爷!”金忠一躬身道,“南军逼得太紧,战事紧急,二殿下为鼓励军心,已到阵前去了!”
朱棣闻言向前方一眺,远处两军正杀得是如火如荼。南军已摆出搏命架势,在鼓号催促下不断猛攻,对燕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看清战局,朱棣脸色稍缓。尽管他事先嘱咐,要尽量避免与南军血战,但李景隆显然不这样想。这位主帅大人必已得到陈晖传信,要抓住这个机会南北合计燕军,故才打得如此疯狂。高煦必也是见南军气势汹汹,心里发急,故要亲自上阵,率领众军顶住李景隆的三板斧。
“只可惜这么一来,我军伤亡恐又要增加许多了!”此时的朱棣已原谅了高煦的冲动,但见战事如此激烈,又不免有些心痛。本来他已谋定破敌之法,不需要两军如此死拼,但陈晖的突然出现却激起了李景隆的战意。这番争斗下来,纵然最后得胜,将士的伤亡也会比预期要高上许多。如今的燕军已较之前壮大不少,但朱棣还是想尽量把伤亡降到最低。毕竟靖难大业长途漫漫,将来不知还要历经多少兵戈,故在任何时候,燕军都绝不能折损太多。
“现战事如何?”平定下思绪,朱棣又扭头问金忠道。
“回王爷!”金忠倒十分冷静,“与事先所料大体不差。南军攻势虽猛,但兵士并无死战之心,且大军出战,营后已经空虚。困敌之计仍可施行!”
“好!”朱棣心下大安。此战前,朱棣与金忠便已琢磨,现李景隆急欲求战,不得已扎营于这冰天雪地之中。只要能使他出战,再趁机烧掉南军营帐,那这数十万朝廷大军便只有露天宿营了。而此计最妙之处便是郑村坝地处平原,方圆数十里皆是一马平川,只要两军对上阵,李景隆想退兵也退不成,否则被燕军侦知,铁骑追击之下,南军能逃脱者十中无一。寒冬之夜,朔风凛冽,没了营帐,只要熬上几晚,这些南人不死也得冻僵。当然,为牵住南军,燕军也免不了要忍受这寒夜煎熬。但不管怎么说,燕军总比南军耐寒得多。如此将士们虽受了些苦,但与南军死磕相比伤亡无疑会小很多。
要借老天爷冻死南军,最关键的就是要烧掉南军军营。而轻骑突击,烧杀抢掠,则正是鞑子们的好戏。想到这里,朱棣微笑着对身旁的朵颜三卫头人道:“今日虽有波折,但大势未变。还请三位按事先约定,率所部勇士突袭敌营。只要烧掉他几座大营,便是大功一件!”虽然朵颜三卫也已归顺燕藩,但他们与汉兵自是不同。便是朱棣,在命他们出兵时也是客客气气。
朱棣话音落后,却没有预想中的慨然应诺之声。朱棣略为奇怪地一打量,只见三卫头人却均面露犹疑。过了半晌,朵颜卫首领脱儿火察方尴尬一笑道:“王爷,事先所说,只是烧营而已。可方才我三部族人已帮王爷在白河杀了一阵,力气消竭不少,此时又要去烧营。这天寒地冻的,族人们怕是有怨言啊!”
脱儿火察话一出完,朱棣先是一愣,随即心中冒出一阵不快:我连大宁都割给你们了,此番让你多打几仗又有何不可?
不过此时不是发火的时候,何况这帮兀良哈人也不是发火的对象。想了一想,朱棣挤出一丝笑容道:“战场形势千变万化,有些变故也是在所难免。其间种种,还需头领理解!”
福余卫头领安出凑过来呵呵笑道:“兀良哈部已效忠王爷,王爷但有驱使,我三人自然无话可说!不过草原上的儿郎,逢战必奋勇向前,图的是能抢些财货,回家给女人孩子换些衣食。方才白河一战后,南军财货扔下不少,王爷却下令即刻折回。放着财货而不得,我三人固知是军情紧迫使然,但就怕族人们不这么想。他们心中有了怨气,又再强趋上阵,恐有不妥啊!”
“见利忘义,贪婪成性!”朱棣这才明白三个老鞑子的真实意图,心中一阵鄙夷。不过搞清楚避战的原因后,朱棣倒也放下心来——要地他是绝对不会再给了的,但仅是图些钱财就好办多了。略一思忖,朱棣大声笑道:“此等小事,何致生怨?南军铁骑所遗皆在白河之上。眼下天寒地冻,河上之冰也不会化开,待此战结束,尔等自去取便是!”说到这里,朱棣眼珠一转道,“至于郑村坝营中之物,本王亦不会窃为己有。烧掠之时,尔等若有余力,皆可自取。即便有所遗漏,待大胜后,本王亦会厚赏补偿!如此安排,尔等觉得可行?”
朱棣说完,三卫头人大喜。他们向朱棣一抱拳,随即走下小丘,向己部所在奔去。待到后,他们用鞑语呼喊一通,鞑骑阵中便响起雷鸣般的欢呼声。不多时,一万鞑骑奔腾而出,如一把尖刀般向南军右翼奔去。
“王爷!”望着朵颜鞑骑背影,金忠忽然不无担忧地道,“此时南军战意高涨,待鞑骑突阵时必然誓死抵抗。鞑骑本已战了一场,气力稍竭,若南军奋力阻截,他们要得手也未必就那么容易。且鞑骑此战所图,不过是为金银财货而已,若见势不妙,其未必不会生畏缩之心,退而自保。鞑骑冲营,是此战胜败之关键,一旦不成,则成两军死战之势,对我燕藩大为不利啊!”
朱棣心头一动。金忠说得有道理,把这场决战的胜败寄托于眼中只识得财货的鞑子身上,确实让人很不放心。
“必须再派一支精骑跟上鞑子,以在鞑子气竭时作为奇兵!”朱棣心中暗暗想道。
可是既要派兵,那这领兵之将该用谁好呢?燕军中猛将倒是不少,不过眼下各部都在浴血奋战,将军们亦在督阵,连高煦都已到了阵前。此时再抽调他们,肯定不太合适,时间上也来不及。而在身边,只剩下亲军统领火真。火真虽也勇猛,但刚才在追陈晖时被人一箭射穿了右臂,虽没有大碍,但再要去突入敌营,冒矢冲锋便不太合适了。一时间,朱棣竟找不到中意人选。
“王爷,可否让奴婢一试!”朱棣正踌躇间,忽然身后传来一阵尖声。朱棣听得声音,顿时眼光一亮——我怎么把他给忘了!
说话之人正是马和。作为燕王府的承奉内官,马和从开战以来便一直追随燕王左右。马和一身好武艺,且颇有韬略,深受朱棣喜爱。这样一个有勇有谋之人,率兵突袭倒也不失为上佳之选。不过马和是内官,让他领兵,这合适么?
此时马和心中也颇为忐忑。大明立国以来,鉴于历代宦官之祸的教训,对内官管制可谓十分严厉。平日里,内管即便是议政都是被严格禁止的,统兵这种事那更是绝对不可。燕王靖难以来,因为燕军兵力不足,他们这些内官倒也都经常上阵杀敌。但内官出战,一直都是单独成队,从未有过内官直接领兵之事。马和从小就聪敏好学,又跟了朱棣这样一个文韬武略的的雄主,十几年栽培下来,他也练就了一番好本领,并随之生出建功立业的勃勃雄心。无奈这宦官身份,犹如一座大山,将他压得动弹不得。此时见朱棣为难将领人选,马和突然发现机会来了,遂慨然请缨。但话一出口,他又有些后悔,更生出几丝惧意——虽然燕王一向待内官不错,远不像传说中太祖和建文那般视阉宦如刍狗,但这内官领兵,毕竟是皇室大忌,且大大违反祖制。朱棣也是大明亲王,万一他严守太祖祖制,那自己不但建功立业的梦想化为泡影,就是被认定为居心不良,当场格杀也是有可能的。</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 大玄印
第六百四十八章 参赛名单 - 仙道少年行
第143章 行路 - 规则怪谈:死亡黑猫饲养指南
第218章 诡梦列车(11) - 骑砍玩家狂想曲
第一百三十二章 诺德王国分裂 - 猎天争锋
第1900章 跨越星区的薪火相传! - 秦刀
第八十三章洗脱嫌疑 - 得知真相,七个师姐跪求我原谅
第一百三十三章关键时刻 - 大隋:我杨俨,继承大统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审问 - 十日诡谈
第一百八十五章 强煞(二) - 界起通天
第1069章云尘闭关再入极境 - 开局:葬神峰主,我培养大帝无数!
第九十六章 我应该没有强迫你吧?求推荐 - 灵宠创造模拟器
第1295章 冥府与后土大神的关系 - 重生:我在修仙界大杀四方
第一百零一章一剑斩苍穹 - 亿万萌宝老婆大人哪里跑
第3645章 你们都还好吗? - 永夜圣典
第九十七章,全新的魔族 - 第一瞳术师
第1882章 番外:现代篇(44) - 道婿下山
第24章 挖祖坟 - 恐怖复苏之全球武装怪胎
第2249章 拔钉(下) - 抛夫弃子,我带六个女儿吃香喝辣
第834章 电棍 - 妈咪轻点虐,渣爹又被你气哭啦
第350章 别让她伤到自己的眼睛 - 刚出娘胎,定亲转世女帝
第182章 赢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