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天崩地解TXT下载>>天崩地解>> 东林党、“阉党”和明清之际的党争(14)TXT下载

    天崩地解: 东林党、“阉党”和明清之际的党争(14)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东林党、“阉党”和明清之际的党争(14)

        就这些当时名人名家的记叙看,阮大铖戏曲于金陵传播的盛况,确实颇有洛阳纸贵、一时无双之势。是以明末天启后昆曲的盛行,实不可抹杀其中阮大铖的一份功劳。

        不过这一来阮大铖不免风头太过,所谓木秀于林则风必摧之,于是阮大铖再次引起了东林一脉的攻杀。

        抗清义士王思任曾说阮大铖“时命偶谬,丁遇人疴,触忌招諐,渭泾倒置”。他还真是一点没说错,阮大铖确实“时命偶谬,触忌招諐”,就是归于田舍“于桃花扇影之下,顾曲辩挝”也能得罪人,《王季重十种·十错认春灯谜记序》。可说背运到家了,真怀疑他是不是入了墓库运。

        他这回招惹上的是赫赫有名的“明末四公子”中人——陈贞慧、侯方域等一大群混迹秦淮河上的风流公子哥儿,还有东林党创始人顾宪成的孙子顾杲、大儒黄宗羲、礼部员外郎周镳等朝野清流名人。

        于是就有了当时南方文人中轰动一时的“留都防乱”一案。

        四、“留都防乱”公案

        “留都防乱”公案,顾诚先生认为纯属一群风流公子哥儿之间争风吃醋所致:

        阮大铖政治上失意,借寓南京编演新戏,交结朋友,声歌自娱,这在当时的留都也是极平常的事。不料,顾杲、吴应箕、陈贞慧这批公子哥儿看得老大不顺眼,心想秦淮歌妓、莺歌燕舞乃我辈专利,阮胡子来凑什么热闹。崇祯十一年(1638)八月,他们写了一篇《留都防乱公揭》广泛征集签名,对阮大铖鸣鼓而攻之,文中充满了危言耸听的不实之词。阮大铖挂名“钦定逆案”,有口难辩,一败涂地;陈贞慧等人自以为痛打落水狗,功德无量。顾诚:《南明史》。

        对这一事件的起因,此案主要主事人之一的陈贞慧,在其《书事七则》中有一章《防乱公揭本末》记叙颇周,其曰:

        崇祯十一年戊寅,吴次尾(吴应箕)有《留都防乱》一揭,公讨阮大铖。大铖以党崔、魏案论城旦,罪暴于天下。其时气魄尚能奔走四方士,南中当事多与游,实上下其手,阴持其恫喝焉。次尾愤其附逆也,而呜驺坐舆,偃蹇如故;士大夫繾绻,争寄腹心,良心道丧。一日言于顾子方(顾杲),子方曰:“杲也不惜斧锧,为南都除此大憝。”两人先后过余,言所以。余曰:“铖罪无籍,士大夫与交通者,虽未尽不肖,特未有逆案二字提醒之,使一点破,如赘瘫粪溷,争思决之为快,未必于人心无补。”次尾灯下随削一稿,子方毅然首倡。

        以此观之,则顾老之言诚为是。

        阮大铖“借寓南京编演新戏,交结朋友,声歌自娱”,交往者虽不乏当朝名士,然亦全凭一己才气之佳,方入张岱、文震亨等人之法眼,包括史可法、范景文等人,也均是以诗会友之来往。即便在其所创作的戏曲之中,也毫无陈贞慧、吴应箕等人所说的“恫喝”嚣张之意,反是借此连连讨饶不已,陈寅恪先生曾谓其“至所著诸剧本中,《燕子笺》、《春灯谜》二曲,尤推佳作。其痛陈错认之意,情辞可悯”,此诚为实情,于此可见其人并无跋扈之迹。

        其实陈贞慧说得很清楚,四公子和吴应箕等人看不惯的不是其他什么事,乃是阮大胡子区区一个戴罪被废了多年的安徽乡下佬,跑到南京不老老实实安分守己地在家待着,却四处交游,其所作词曲畅行于各种通宵达旦之歌茵舞席上,大家竟然还非此不欢;而“流传演唱,与东嘉、中朗、汉卿、白、马并行”,又得“识者推重,谓……实得词家正宗嫡派”,阮家戏班更是冠绝当时,号称金陵第一;兼且其门庭若市,“南中当事多与游……呜驺坐舆,偃蹇如故;士大夫繾绻,争寄腹心”,风头之健一时无双。</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天崩地解,小说《天崩地解》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天崩地解 东林党、“阉党”和明清之际的党争(14)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