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历史也能这般幽默TXT下载>>历史也能这般幽默>> 地震帮成吉思汗灭了西夏(3)TXT下载

    历史也能这般幽默: 地震帮成吉思汗灭了西夏(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地震帮成吉思汗灭了西夏(3)

        巾帼里的“谭嗣同”

        “戊戌六君子”中的谭嗣同,是我平生最佩服的英雄之一。变法维新失败,谭嗣同对梁启超说:“没有出走的人,就没有办法谋取将来的事,没有牺牲的人,就没有办法报答贤明君主。现在康先生的生死不能预料,程婴、杵臼、月照、西乡,我和您分别充当他们。”被捕的前一天,有几位日本志士苦苦劝他去日本,谭嗣同不听;再三劝他,他说:“各国变法,没有不经过流血就成功的,现在中国没听说有因变法而流血牺牲的人,这是国家不富强的原因啊。有流血牺牲的,请从谭嗣同开始吧。”在狱中,谭嗣同意态从容,镇定自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临刑时,谭君留下绝命词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所言所行,真大丈夫也!

        和谭嗣同犹如日月辉映的,还有一位巾帼英雄,她就是鉴湖女侠秋瑾。

        秋瑾号竞雄,浙江山阴人,自小家境富裕,能写诗填词、骑马击剑、使棒舞枪,立志要做一名巾帼英雄,竞雄就是不让须眉的意思。清朝末期,朝廷,外寇入侵,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刻有国破家亡的危险。有志之士,或东渡,或西行,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秋瑾虽为女性,也慨然加入到东渡日本的队伍中,她在一首诗中写道:“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寻知音。金瓯已缺终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表达了义无反顾杀身成仁的革命主义精神。渡海路上,忧国忧民的秋瑾再写诗篇:“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一个本应生活在闺阁中的弱女子,却以力挽乾坤,救民于水火为己任,真乃女中丈夫也。秋瑾行如其诗,她自费东渡,先入日语讲习所,继入青山实践女校。在日期间,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与陈撷芬发起共爱会,和刘道一等组织十人会,创办《白话报》,参加洪门天地会,并被受封为“白纸扇”(军师)。后又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随之加入孙中山创建的革命组织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

        1894年,秋瑾的父亲秋信候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今县荷叶乡神冲王廷钧为妻。一生蔑视封建礼法,立誓倡导男女平等的秋瑾当着许多道喜的亲友面,作诗一首:“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国破安有家在?或许,从新婚洞房那一刻起,对这桩婚姻不太满意的秋瑾已下定了舍己报国的决心。1900年,王廷钧纳资为户部主事,秋瑾随王赴京。一首诗抒发了她此刻的心情:“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不因人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何处觅之音?青衫湿!”参加光复会和同盟会后,秋瑾任教于浔溪女校,并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创办《中国女报》,积极提倡女权,宣传妇女解放,她以一弱女子之身,活跃在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为使家人免受牵连,在夫家筹措创办《中国女报》经费期间,秋瑾就和家人决别,声明脱离了家庭关系。

        与家庭脱离关系后,秋瑾将全部的身心卖给了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国在哪?家何在?秋瑾陷入痛苦与迷茫之中,她在一首诗中写道:“萧斋谢女吟《秋赋》,潇潇滴檐剩雨。知己难逢,年光似瞬,双鬓飘零如许。愁情怕诉,算日暮穷途,此身独苦。世界凄凉,可怜生个凄凉女。曰:‘归也’,归何处?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外侮侵陵,内容,没个英雄作主。天乎太瞽!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面临国破家亡之际,唯有如火如荼的革命才能救国,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她以学堂为据点,派人到浙省各处联络会党,自己则往来杭、沪间,运动军学两界,准备起义。她秘密编制了光复军制,并起草了檄文、告示,商定先由金华起义,处州响应,诱清军离杭州出攻,然后由绍兴渡江袭击杭州,如不克,则回绍兴,再经金华、处州入江西、安徽,同徐锡麟呼应。但徐锡麟为打开安徽的局面,独身前去安庆,刺杀了巡抚恩铭,不幸壮烈牺牲,安庆起义失败了。徐锡麟的弟弟徐伟被捕招供,浙江官府接到密电,立即下令捉拿同党秋瑾,1907年7月13日,秋瑾不幸在大通学堂被捕。

        秋风秋雨愁煞人。其实,早在7月10日秋瑾就已经得知了徐锡麟牺牲,安庆起义失败的消息,明白清政府马上要来追捕,众人劝她速离绍兴,但她却把所有同志安排撤离,唯自己独自一人,孤守在大通学堂。象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的表现一样,秋瑾面对危局,拒绝撤离,决心一死以醒国人。她说:“革命要流血才能成功。”,打算用行动实现自己加入“同盟会”时许下的诺言:“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7月13日下午,政府军把大通学堂围得水泄不通,这里只剩下了最后一个革命者。秋瑾被捕后,经历了三次过堂严刑逼供,但她未吐露一个字,此刻,她想起了清代诗人陶澹如的诗句:“篱前黄菊未开花,寂寞清樽冷怀抱。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这正是她忧国忧民,壮志未酬,却要面对死亡的悲愤心情之真实写照啊。于是,秋瑾挥毫书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大字,再也未发一言。

        共产国际女领导人罗莎·卢森堡有一句名言:“当大街上只剩下最后一个革命者,这个革命者必定是女性。”这句话难道不是说的秋瑾吗?巾帼中的“谭嗣同”,万古不朽!

        (全本完)</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历史也能这般幽默,小说《历史也能这般幽默》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历史也能这般幽默 地震帮成吉思汗灭了西夏(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