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也能这般幽默: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哭女排行榜(3)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哭女排行榜(3)
有一名叫梁嵩的士子,在白龙元年殿试中因一首《荔枝诗》考中了状元,官至翰林院学士。但他看不惯刘龑的所作所为,认为“时多虐政”,于是写了一篇《倚门望子赋》“乞归养母”,这个理由又不得罪刘龑,又摆脱了“伴君如伴虎”的残酷官场,凸显了“状元”的聪明才智。汉主刘龑“怜而许之,厚加赏赐”,梁嵩固辞不受,“独请蠲免龚州一年丁赋”。人家不保你了,还申请你免了他老家一年的赋税,这不是得寸进尺吗?但结果刘龑“从之”,足见刘龑爱才之深。还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叫王定保的,极力反对刘龑称帝,刘龑既想称帝,又不愿与王定保闹僵,便派他出使荆南,然后进行称帝,王定保回来见生米做成了熟饭,又发牢骚,又讥讽刘龑,刘龑并不往心里去,只是有点得意地笑笑,可见刘的胸怀是宽广的。
刘龑这条给自己造字的真龙天子,还是中国历史上最迷信的皇帝之一,他酷爱《周易》,干什么事都要先算上一卦的,既便连打仗也要看看风水,有一回算卦得胜结果最后真的打胜了,更增加了他信任卜卦的决心,活象电影“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他临死的时候,照样按周易算了一卦,“招左仆射王翻语:奈何吾子孙不肖,后世如鼠入牛角,势当渐小矣”,刘龑不愧“真龙”,算卦奇准,他的后代果然一辈不如一辈,个个是暴君,五代君王仅执政六十七年就遭到了亡国的命运。最后一辈后主刘鋹比刘备的儿子阿斗还无能,被宋太祖的大将潘仁美如“秋风扫落叶”般的一战而平,刘鋹不但投降后乐不思蜀,还跟宋太祖要求做降族的首领,估计让自命“飞龙在天”的刘龑在九泉之下也啼笑皆非。
妙趣横生的《渑水燕谈》
北宋史料笔记中的代表作《渑水燕谈》中,有这样一则庄谐小品:有某位笔吏,拟为一王侯作传。此侯早年以杀猪为生,乃一屠户。倘若照直写之,似有所不雅,倘若回避不书,又恐有失真实。于是他便去请教—位叫胡旦的老笔吏。
胡旦告之曰:“可写‘贵侯早年操刀为业,即有主宰天下大志’,可两全其美矣!”
小笔吏为之叹服。
这位老笔吏真是妙笔生花,出语不凡。假使那位贵侯是员武将,恐怕老先生还要这样描绘之:“少时执刃,即令群猪丧胆;将军风度,其时已露端倪。”
在《渑水燕谈》中倘徉,常常可读到这样令人忍俊不禁的文字,亦可读到一些言近旨远、引人入胜的篇章。此书内容与文笔俱佳,读之可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正如宋人尤袤所说的那样:“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史料笔记,是古代的一种常见的文体。其内容大都是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评论,史料、典章、物产考察以及王朝废兴、人物轶事、制度沿革的记述,天文、历算、星相的记载等;有去伪存真的考订,更有入情入理的分析。这些古代的史料笔记都很有趣,最好看的当数洪迈《容斋随笔》与《渑水燕谈》,相比较之下,《渑水燕谈》更好看些,堪称可读性最高的古代笔记。
《渑水燕谈·卷九·杂录》中有一个故事《游僧》,揭露了江南某寺院让僧人扮成罗汉堂里的罗汉,装神弄鬼,骗人钱财的伎俩。这个故事说,江南某县郊野有个古庙,只因地僻山险,所以人烟稀少。一次,有位游方和尚到那古庙,便想出个吸引香客的妙法。庙里有500罗汉,他穿戴上一个罗汉的衣服、笠帽,拄着那罗汉的禅杖,下山到县城去剃头。剃时有意乱动,割破了头顶,这时他就解下了衣带,敷上了白药,并留下那禅杖作为抵押,约好日期叫剃头匠到庙里去,说将要送他一千钱相酬。剃头匠按照约定的日期去了,刚要进庙,看门人就扭住他殴打起来,说:“庙里罗汉丢了禅杖已半年了,原来是你偷的啊!”剃头匠说明了他得杖的经过,与看门的人一起去见方丈。大家感到很奇怪,于是一起打开罗汉堂,只见门上的锁已生锈,罗汉的座榻上布满了灰尘,好像很久没有打开门的样子。剃头匠审视那丢禅杖的罗汉,衣服、笠帽都是他所见到过的,头顶上还有割伤的地方,血渍和药敷的情况也和原先一样。罗汉座前有一千钱放在那里,都是些古钱,穿钱的绳子都快朽烂了。大家都惊叹起来。这件事马上传扬出去,于是天天都有施舍钱财的人来,这古庙也大大地兴旺起来。几年后,和尚中有人为钱财争吵,骗人的把戏才泄露出来。
《渑水燕谈·卷十·谈谑》里有一个嘲讽清谈务虚者的故事,很有趣。说是王安石变法时,有些士大夫很喜欢谈论水利。有一人说要抽干梁山的水,把它改造成农田。别人便问他:“梁山泊是古代的巨野泽,面积有好几百里,现在抽干了它的水来造田,如果一秋夏之间洪水汇集,把它们容纳于何处呢?”刘贡父刚巧在屋,不慌不忙地说:“这有什么关系,只要在梁山泊的旁边凿一个大湖,面积大小正好与梁山泊等,不就可以容纳那些积水了吗?”满座的人大笑,那个胡说要改造梁山泊的人,羞得无地自容。这个故事既讽刺了一些不学无术、不切实际、夸夸其谈的官吏;又赞美了刘贡父的机智、俏皮,让人在忍俊不禁之中深思,很有深度。
《渑水燕谈·卷十·谈谑》中还记载了一篇欧阳修不喜欢佛教的故事:“欧阳文忠公不喜释氏,士有谈佛书者,必正色视之。而公之幼子小字和尚。或问:‘公既不喜佛,排浮屠,而以和尚名子,何也?’公曰:‘所以贱之也,如今人家以牛驴名小儿耳。’问者大笑,且伏公之辨也。”文章篇幅虽然极为短小,但叙述简洁清楚,行文迭宕,把欧阳修正直、幽默的性格充分展现了出来,很有喜剧效果,给人看后轻松一笑,有一种观看小品或相声的感觉。
诸如这样有趣的记载,《渑水燕谈》中可谓比比皆是。
《渑水燕谈》的作者王辟之,字圣涂,北宋临淄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宋哲宗元祐年间,他担任河东县(今山西省永济县)知县,曾“废撤淫祠之屋”,作伯夷叔齐庙,以“贵德尚贤”闻名。
绍圣二年(1095年),他知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在任期间,政绩卓著,“拊养柔良,锄治奸滑”,使境内人民安居乐业。王辟之对古代先贤十分思慕敬佩,不但为曾经在忠州做官的刘晏(唐代理财家,曾被贬为忠州刺史)、陆贽(唐代骈文家,曾被贬为忠州别驾)、李吉甫(唐代地理学家,曾被贬为忠州刺史)、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曾被贬为忠州刺史)修了“四贤祠”,而且以这些名官为榜样,“兴旧起废,慨然不倦”,以廉洁勤政、务实爱民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拥戴。北宋著名词家、书法家黄庭坚在《忠州复古记》一文中,高度称赞王辟之“知务乐善,击强拨烦,才有余地”。
宋绍圣四年(1097年),王辟之从忠州任上致仕还乡。回到家乡临淄后,他隐居在渑水河畔,过着饮酒赋诗、悠闲自得的生活。渑水发源于临淄齐故城小城西由南向北,经长胡同、督府巷、东石桥、邵家圈,至王青庄南分为两支,北流经广饶入博兴者为渑水,西流经梧台入画水者为系水。在渑水河畔这个人文荟萃的地方,喜欢文学的王辟之经常和朋友们欢宴,追古抚今,指点江山,畅谈一些风土人情和官场趣闻。后来他把这些听来的故事,写成了品位高雅的《渑水燕谈》十卷。
《渑水燕谈录》所记载的,大都是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年)以前到北宋开国(960年)之间140余年的北宋杂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今考此书,皆记绍圣以前杂事”。共分为十七类:帝德、谠论、名臣、知人、奇节、忠孝、才识、高逸、官制、贡举、文儒、先兆、歌咏、书画、事志、杂录、谈谑,记录了360多个故事和片段,妙趣横生,读来令人有大快朵颐之感。</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 大玄印
第六百四十八章 参赛名单 - 仙道少年行
第143章 行路 - 规则怪谈:死亡黑猫饲养指南
第218章 诡梦列车(11) - 骑砍玩家狂想曲
第一百三十二章 诺德王国分裂 - 猎天争锋
第1900章 跨越星区的薪火相传! - 秦刀
第八十三章洗脱嫌疑 - 得知真相,七个师姐跪求我原谅
第一百三十三章关键时刻 - 大隋:我杨俨,继承大统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审问 - 十日诡谈
第一百八十五章 强煞(二) - 界起通天
第1069章云尘闭关再入极境 - 开局:葬神峰主,我培养大帝无数!
第九十六章 我应该没有强迫你吧?求推荐 - 灵宠创造模拟器
第1295章 冥府与后土大神的关系 - 重生:我在修仙界大杀四方
第一百零一章一剑斩苍穹 - 亿万萌宝老婆大人哪里跑
第3645章 你们都还好吗? - 永夜圣典
第九十七章,全新的魔族 - 第一瞳术师
第1882章 番外:现代篇(44) - 道婿下山
第24章 挖祖坟 - 恐怖复苏之全球武装怪胎
第2249章 拔钉(下) - 抛夫弃子,我带六个女儿吃香喝辣
第834章 电棍 - 妈咪轻点虐,渣爹又被你气哭啦
第350章 别让她伤到自己的眼睛 - 刚出娘胎,定亲转世女帝
第182章 赢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