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历史也能这般幽默TXT下载>>历史也能这般幽默>> 包拯鲜为人知的那些事(2)TXT下载

    历史也能这般幽默: 包拯鲜为人知的那些事(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包拯鲜为人知的那些事(2)

        “三司使”张方平也是被包拯参倒的。张方平早年多作古文,善论时事,享名一时。他对眉山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都十分欣赏,并积极为之延誉。曾推荐苏轼为谏官。包拯参张方平的理由是抨击其假公济私。

        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京城开封发生一起因房屋归属产生的纠纷案。当时京师有个叫刘保衡的富商开了一家酒场,但却经营不善,欠下官府一百余万两酒曲钱。主管国家财政的“三司使”张方平屡次派人督催刘保衡还债,刘保衡自然不敢与官府抗衡,不得不变卖家产以还债。刘保衡的房屋甚是豪华气派,张方平在刘保衡拍卖家产时,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他的房屋。

        这件事后不久,平地再起风云,刘保衡的姑姑到开封府告状,说刘保衡并非刘氏后代,而是一个无赖地痞,无权卖掉刘氏祖宗基业。开封府派人调查后,发现刘保衡姑姑所说的情况属实。如此一来,当初购买刘保衡房屋的三司使张方平就成了风口浪尖的人物,嫌疑极大。包拯当时任御史中丞,立即上书弹劾张方平,指责他身为三司使,却乘人之危,贱买所管辖富民的住宅,寡廉鲜耻,实在骇人听闻,如此小人,朝廷不能委以大任,处之以高位。张方平因此被免去了“三司使”的职务。

        淮南转运使张可久利用职权,“兴贩私盐一万多斤”。案情揭发后,张可久被送交大理寺审理。按法例,贩卖私盐的罪行轻重,是依照查获私盐的数量来定刑的。数量越多定罪越重。张可久非常狡猾,每次贩卖私盐,数量虽多,但是转手迅速,从来不留仓储,被查获的数量并不多。大理寺在判刑时,也无计可施。包拯主张不能过分拘泥成法。他说,张可久身为转运使,竟然目无法纪,公然贩卖私盐,如果以“见捉获斤两条贯定断”,则“议罪必轻”,因此要求“特于法外重行远地编管”,加重处罚。在包拯的坚持下,张可久受到严厉制裁,被流放到边远的荒蛮之地去了。”

        有一个叫任弁的官,也撞在包拯的枪口上了。任弁在担任汾州知州时,役使一百多名兵士为他做私家工作,占用的工役达二万三千六百多个,折合细绢一千六百余匹。根据宋朝的法律,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罪行,不仅要做出赔偿,罚铜十斤,还要充军到三千里外的边疆去。仁慈宽厚的宋仁宗体恤任弁对朝廷有功,御笔一挥,免去了他发配充军三千里外的刑罚。包拯上书据理力争,他说,作为知州这样的大官,利用职权,公器私用,知法犯法,不能随便减轻对他的惩罚。皇帝不得不收回了成命。

        包拯还留下了一则七斗王逵的故事。王逵在任地方官时,横行不法,随意增派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仅其中一次就多收了三十万贯。他把搜刮来的钱财,大量贿赂京官,谋取私利。他的吏治手段非常残忍,并且随意杀害百姓。在他任湖南路转运使时,百姓闻风逃散,纷纷躲藏到深山密林的洞穴里,逃避迫害。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但王逵一直受宠于上,平步青云,甚至升到淮南转运使的高职。包拯为民请命,七次上书朝廷罢免王逵,而且言辞一次比一次猛烈。在包拯的不断弹劾下,民怨甚大的王逵终于被削职了。

        在官场,敢于坚持原则激浊扬清,是最可贵的品质。这一点,包拯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出色,可谓战果累累。</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历史也能这般幽默,小说《历史也能这般幽默》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历史也能这般幽默 包拯鲜为人知的那些事(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