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坏世界研究TXT下载>>坏世界研究>> 第三节 天下的网络系统及其“无外原则”(4)TXT下载

    坏世界研究: 第三节 天下的网络系统及其“无外原则”(4)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三节 天下的网络系统及其“无外原则”(4)

        不过,远近亲疏关系有时候被错误地发展为一种中心与边缘的意识,比如后来某些思想狭隘者所歪曲发展的所谓“华夷之辨”。华夷之类本来指文化和地域差异《礼记?王制》:“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刚柔轻重迟速异齐,五味异和,器械异制,衣服异宜。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后来才发展出中心对边缘的歧视之意,这是对天下观念的破坏。按照“无外”原则,既然它拒绝了不可兼容的“他者”假设,亲疏远近关系就只是存在论上的关系,蛮夷戎狄仍在五服之中,即使四海番邦也在天下之中,有的由于遥远而没有来往,有的在近旁而或有摩擦,但远近亲疏并不蕴含任何不可化解的敌人概念,至于不同文化的长短得失也是可以争议和借鉴的。如果蛮夷的文化有优势,绝不会被中原明主所拒绝。“由余使秦”就是一个讨论不同文化政治得失的实例:戎王使由余于秦,秦缪公问:“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由余对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及其后世,日以骄淫。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缪公深受触动,对内史廖说:“孤闻邻国有圣人”。《史记?秦本纪》。 另一个更有名的实例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许多贵族反对赵武灵王学习胡人文化而论证说,中国有贤圣之教,有诗书礼乐,从来都是“远方之所观赴也”,是蛮夷的榜样,所以“中国不近蛮夷之行”,而如果“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则恐怕逆人之心。赵武灵王反驳说:“常民泥于习俗,学者沉于所闻”,所以愚民和学者不能“观远而论始”,而且,“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如教而政。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利身之谓服,便事之谓教。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治世不必一其道,便国不必法古”《战国策?赵策二》。。此类讨论说明,至少在先秦时期,比较有见识的人们对其他文化的优势很感兴趣,其根本原因是,天下理念不包含文化原教旨主义以及文明冲突之类的思路,因此,只要其他文化有其魅力,就能够美人之美。至于后世儒家强调“华夷之辨”,很可能是长期受到蛮族侵犯而被激发的偏见。

        天下无外意味着一种世界性尺度,意味着不存在任何歧视性或拒绝性原则来否定任何人参与天下公共事务的权利,天下的执政权利和文化自主权利对世界上任何民族开放。以天下作为世界理念,由此推想一个作为万民公器的世界制度,这在哲学上是独一无二的。天下概念兼容并蓄的灵活性和解释力在历史实践中得到体现,例如,蒙元帝国和满清帝国统治中原数百年,尽管有过严重冲突,但它们的统治在后世甚至在当时还是被中原政权承认为合法正统王朝,如朱元璋对元朝正统地位的承认朱元璋说:“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全明文》卷一《即位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又“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内外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全明文》卷十七《谕齐鲁河洛燕蓟秦晋民人檄》)。;另一方面,蒙古和满清统治者也都采用了天下概念去解释其统治的正当性,自认所立帝国属于天下模式和传统,如蒙古帝国改国号为“大元”所显示的天下意识1271年,忽必烈把蒙古帝国改名为“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 (《元史》卷七《世祖纪四?建国号诰》),“元者也,大也,大不足以尽之,而谓之元者,大之至也”(《国朝文类》卷四十《经世大典序录?帝号》)。忽必烈认为蒙古概念显得是地方性的,而不足以表达他那个“大之至”的天下帝国。,而大清帝国则甚至对天下正统传承有着更加明确的自觉意识和详细论证甚至远在清兵入关之前,清统治者就对未来的天下帝国有了意识准备。努尔哈赤在给明万历帝的一封信中说:“天地之间,上自人类下至昆虫,天生天养之也,是你南朝之养之乎?……普养万物之天至公无私,不以南朝为大国容情……自古以来,岂有一姓之中尝为帝王,一君之身寿延千万……天命归之,遂有天下……天自扶而成之也”。(《清入关前史料选辑》(1),289~296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雍正在《大义觉迷录》(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中长篇大论说明天下观念,力证清朝符合天下正统,符合有德者居天下以及天命民心原则,反驳华夷之辨。。历史上还有许多民族曾经不同程度地入主中原,如更早时候的北朝五胡,还有辽金西夏,虽割据一方,但都喜欢天下的想象后晋皇帝石敬瑭称臣于辽太宗或许是中原皇帝由外族皇帝册封的最早事例。而辽太宗进一步决定成为中原模式的皇帝,947年采用中原礼仪宣告成为中国式皇帝,并改国号为“大辽”,改元为“大同”,其含义与“大元”相似,都源于“天下”理论。金太祖采纳杨朴建议:“大王创兴师旅,当变家为国,图霸天下……愿大王册帝号,封诸番,传檄响应,千里而定”(《三朝北盟会编?政宣上帙》)。。无论中原对外族的承认还是外族对中原思想的接受,都显示了天下概念的开放性。现代中国的西化运动更显极端的天下开放性,中国接受了西方的现代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物质文明,甚至对中国文化理念、基本价值观和语言进行了深层变革。西方文化被假定为代表了新的天命,在中国顺理成章地获得权威地位。全盘西化的做法后来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但中国勇于接受而后融化他者文化,不设文化边界,这也是天下概念的一个结果。</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坏世界研究,小说《坏世界研究》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坏世界研究 第三节 天下的网络系统及其“无外原则”(4)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