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一寸河山一寸血1·长城以北TXT下载>>一寸河山一寸血1·长城以北>> 第二十八章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4)TXT下载

    一寸河山一寸血1·长城以北: 第二十八章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4)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二十八章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4)

        实在躲不过去,也就只能做死狗状,用手遮住耳朵,闭住眼睛等死,嘴里还要念几声“爸爸”,好奇怪,别人这时候都是叫妈的嘛。

        刀客们对抓俘虏没兴趣!

        碰着死,沾着亡,100块大洋固然好,但是太费事,不如一刀痛快。我再多抡几刀,没准还不止这个数。

        据说其中连砍日军15颗脑袋的超级猛人都有,单论个数,这兄弟回去可是赚大发了,值700多块大洋哩。

        在白台子,日军炮兵及警卫部队被斩杀500余人,“尸械遍野,血流漂杵”,至此,日本人对大刀的威力闻风丧胆,真的是“一声白台子,闻之双股颤”了。

        白台子,现在是我们的了。

        白台子是日军特种部队集中地,这里不仅有山炮,还有坦克战车,尽为29军所有。

        坦克谁也不会开,但山炮有人会用。

        赵登禹在出发时,特地带来一名营长,此君以前当过炮兵,当下便来了个现场教学,带着大家过了一把瘾。

        一线战壕里的日军并不知道自己的老窝给人端了,等到炮弹从天而降,才像火烧着了一样跳了起来。

        看到日军回扑,赵登禹开始了“打砸抢”。

        白台子有日军储存的弹药,用彼弹炸彼器,正好。山炮、坦克还有汽车皆被破坏,沦为废铁,弹药库则被付之一炬。一时间,“火光熊熊,爆炸声声”,着实热闹得紧。

        除了老炮兵,赵登禹还没忘记带上记者,以上壮观景象都用照相机摄下存照,带回与大家共赏。

        “打砸”完就是“抢”。偌大的一座野炮固然难以携带,但上面的炮镜和炮栓都是好东西,花再多钱都不一定买得到,全部成为了战利品。

        这就是著名的喜峰口大捷。

        29军的对手是服部第14混成旅团。这个旅团曾在东北与马占山交战,直到马占山退入苏联境内时,仍在后面穷追不舍,但一场喜峰口大捷,让它从此跌入谷底。

        夜袭战的第二天,日本《朝日新闻》毫不客气地登出一则评论:“明治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遭受60年来未有之侮辱。”

        丢脸尚在其次,实力的亏损才是最重要的。

        日军师旅团大多配属有特种部队,比之于步兵,特种部队的威慑力更大,服部旅团也是如此。但随着白台子基地遭破坏,包括野炮、坦克在内的特种部队损失惨重,战斗力大打折扣。

        喜峰口大捷的成功,让宋哲元找到了与日军对抗的窍门,那就是要扬长避短,他为此专门为29军制定了一个战术,即两打、两不打。

        两打:夜里打,近战打。

        两不打:白天不打,远距离不打。

        自喜峰口大捷之后,29军的夜袭便成了“大宝天天见”,隔三差五地要用大刀给日军送一点见面礼。服部旅团已经算是防得够周到了,可该被砍还是要被砍,毫无办法。

        日军官兵由此蒙上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这不难理解,比如当你劫后余生,走进空荡荡的营房,看到满屋子无头鬼时,你能不怕?

        晚上都不敢睡觉了,一睡就做噩梦。

        怎么办呢?

        日本人不是喜欢搞发明吗,他们就发明了一个“铁围脖”。

        我看到过有关资料上的描述,说是把一张铁叶子折成半圆,再在两头打两个洞,然后钉在钢盔上,戴钢盔的时候,这张铁叶子就可以围在脖子两侧和后面。

        小发明不错,很有点心灵手巧的意思。不过你要说靠这个能挡得住大刀的力道,也太小看29军官兵的臂力了。只能说起点心理安慰的作用吧,至少晚上能睡得着觉了。

        想一想,那样睡觉也真是活受罪:手里握着枪,头上戴钢盔,脖子上还有个铁叶子,连翻个身都难。

        当鬼子也不容易啊。

        服部旅团虽然还在喜峰口与29军对峙,但已难以占到任何上风。

        据该旅团的一个下级军官在日记中透露,曾经有一段时间,由于前后方脱节,他们竟然没了粮食,连晚饭都吃不上。

        继取得喜峰口大捷后,宋哲元又在罗文峪如法炮制,一举击退铃木第4旅团。

        在喜峰口,他用了赵登禹,在罗文峪,他用了刘汝明,前者勇于进攻,后者长于防守,二人特长都得到了最大发挥,宋哲元在点将用兵方面几乎无可挑剔,果然不愧是昔日的“五虎上将”第一名。

        经过长城抗战,29军的大刀已与19路军的斗笠齐名,谓之“粤南的斗笠,西北的大刀”,宋哲元则被呼为“大刀宋明轩”,他本人一跃成为“东亚军人公认之战神”,报界将其与蔡廷锴并列,时称南蔡北宋。

        直到很多年之后,29军的“八兄弟”回忆起这一幕时,仍然会激动不已,那是他们最团结也最成功的时光。

        放眼望去,前景是那么美好,大地无边,任你驰骋,漫天飞舞着的,都是荣誉和赞歌。

        老农民说:苦出头了。</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一寸河山一寸血1·长城以北,小说《一寸河山一寸血1·长城以北》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一寸河山一寸血1·长城以北 第二十八章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4)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