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一寸河山一寸血1·长城以北TXT下载>>一寸河山一寸血1·长城以北>> 第二十八章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1)TXT下载

    一寸河山一寸血1·长城以北: 第二十八章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二十八章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1)

        1933年3月9日,29军先头部队进入喜峰口。

        在实际交锋之后,才发现鬼子不是那么好打的。

        由于枪械简陋,在喜峰口,29军平均每打死一个日军,己方就得倒下几十个人。

        情况越来越严重,请求紧急增援的电报不停地从前线发往29军军部。

        显然,形势的发展,与当初的预想差距很大。

        要想坚守喜峰口,必须有更大投入,然而这无疑也意味着风险的剧增,弄得不好,甚至有可能把老本都给赔进去。

        29军长期用抗战激励士气,可是在现实中真正面对这一难题时,又不得不备感踌躇。

        客观地说,作为地方部队,在与日军对阵时,往往有比中央军更多一层的顾虑。他们能在蒋介石面前挺起胸脯,也就是依仗着手里有人有枪,一旦这些都赔得差不多,就意味着再无可讨价还价的本钱。轻则地盘缩小,编制砍掉,重则只能灰溜溜地通电下野,躲进民巷做寓公了。

        29军虽然是由宋哲元当头,实行的却是现在流行的圆桌会议模式。部队草创时,包括宋哲元和萧振瀛在内,一共八个结义兄弟,大家达成默契,不管多大的事情,都要集体商量,集体负责,计议好后再行动。

        此时此刻,“八兄弟”感觉自己站在了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不仅关乎个人荣辱,还决定着这支初出茅庐的地方新军的未来命运。

        东北军都打成这个样子,我们还有必要在长城上跟日本人死磕吗?

        有!

        一个人霍然站起,全力主战。

        此人就是萧振瀛。

        他认为,跟身后的华北大平原相比,喜峰口地势险要,实为可战之地。29军只要在这里抱定死战的决心,赢是大有希望的。

        至于退,大家就别想了。那是条绝路。

        见萧振瀛如此坚决,宋哲元当即表态,就算拿出全部的老本,这回也要跟鬼子们拼了。

        其他兄弟也大多赞成萧振瀛的主张,只有一个人仍然保持着沉默。

        让大家都甚感意外的是,这个人不是别人,却是第38师的师长张自忠。

        当然,张自忠没说他不同意。他病了。

        什么时候不能生病,这时候病,摆明了就是装病。

        也没有公开表示不同意,不过就是那意思。

        萧振瀛最讲究待人接物的一个人,情急之下也顾不上了,跑过去就是一脚。

        你给我装什么装,是不是怕死?

        要是你用其他法子旁敲侧击,张自忠或许还要哼哼啊啊一会儿,说他“怕死”却是最要命的。

        他腾地一下坐了起来。

        我不是怕死,可我们就这点人,这点本钱,你们非要一股脑全拿到前线去。我看,赢不一定,拼光却是绝对有可能的。

        下面有句话估计还强忍着没有说:

        儿卖爹田心不疼!

        萧振瀛松了口气,不是怕死就好,这点道理我还是能给你点得透的。

        抗战呼声,全国已响彻一片,29军如果不继续参与抗日,就难以得到国人的同情和拥护。作为一个到处受人排挤,几无容身之处的地方杂牌部队,这样一来,路只会越走越窄,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退,将输得一干二净,进,甭管打得过打不过,得到的永远比失去的多。在这一点上,大家都要想明白想透彻。

        最后,萧振瀛撂下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

        将来谁肯抗日,谁才能站得住。如果守着这点本钱,不敢下注,早晚必将被淘汰!

        这句话一语中的,对张自忠来说有如醍醐灌顶。

        他腾地站了起来,我懂了,我听你的话。

        大哥还是大哥,不服不行。

        至此,兄弟们的意见得到统一。宋哲元授命赵登禹担任前敌总指挥,率强力援军出征喜峰口。

        中国人论武,最喜排名,而且不分出个子丑寅卯誓不罢休,哪怕是关公战秦琼,遂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之说。

        在29军的武林排行榜上,有“打虎将”之称的赵登禹要是排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当年赵登禹到西北军来投军找饭吃时,募兵的日期早已过了,但征召者一听到他自报家门,马上就另眼相看,破例把他招了进来。

        其实赵登禹的老家并非西北,然而在剽悍的西北人眼里仍然如雷贯耳,这个地方就是山东省的曹州(今菏泽)。

        在中国百姓口耳相传的民间传奇里面,山东响马恐怕比东北胡子还要更具影响力。如果没了这个职业,那就等于没了秦琼,没了程咬金,一部《隋唐演义》立马就要黯然失色。

        曹州就是专出响马的地方。宋朝的时候,由于响马实在太多,后来便都挤到一座叫做水泊梁山的山寨里去排座次了。

        再后来,又从这里飞马蹿出了一支轻骑部队。

        当年,曾国藩能指挥湘军击败太平军,却对他们无可奈何,这支部队的名字叫做“捻军”。

        居于此地,你要是不会打架,出门都不敢跟别人打招呼!

        赵登禹出生的地方据说离武松打虎的景阳冈不足百里之遥,而他从军后竟然也真的如法炮制,在湖南乡下单人干死了一只老虎,“打虎将”因此得名。

        那只大虫事先虽遭枪击,但并没死透,当时还在给冯玉祥做警卫员的赵登禹愣是直冲上去,打死老虎并骑在虎背上拍了张靓照,其力气和胆量实非常人所能及。

        时人称赵登禹“躯干修伟,负膂力,精骑击”。“躯干修伟”并非虚饰之词,他跟冯玉祥几乎一般高,一米九的个子,也是顶天立地一巨人。

        既然枪械比不过人家,赵登禹这次就准备在长城岭上亮出29军的“特种武器”。

        不用说,当然是大刀。

        29军上上下下,普遍建有大刀队,官兵一般也都人手一把大刀,几乎可以说是靠大刀吃饭的。</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一寸河山一寸血1·长城以北,小说《一寸河山一寸血1·长城以北》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一寸河山一寸血1·长城以北 第二十八章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