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一寸山河一寸血3·落日孤城TXT下载>>一寸山河一寸血3·落日孤城>> 第二十六章 山大王在此(1)TXT下载

    一寸山河一寸血3·落日孤城: 第二十六章 山大王在此(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二十六章 山大王在此(1)

        有人心情好,有人心情就糟。台儿庄这一跤,把日本统帅部给彻底跌醒了。

        经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后,没想到中国仍拥有这么强的军事实力,特别是汤军团的出现,无疑显示着中央军主力尚存,而这是最让人意外的。

        我说怎么中国政府都到了这步田地,还能拧着个脖子死不投降呢,原来是手里还掌握着能作战的军队。

        看来,南京还不是中日之战的终点,徐州才是。

        4月7日,天皇裕仁下旨:组织徐州会战,争取不让中队一人漏网。

        日军要南北合力,把徐州战场的中队尽收网底。

        战场之上,如果你不是完全掌握对方的核心机密,其一举一动,都是很费思量的,有时甚至会作出南辕北辙的错误判断。

        李宗仁本人倒是极重视情报,他还在天津设有情报机构,但从那里传递过来的却是一个错误的信息,即在台儿庄大捷之后,日本国内掀起反战运动,参谋本部向华北战场增兵的计划因此取消了。

        没有一个字涉及到徐州会战,涉及到日本人即将策动的合围计划。

        但实际上,这时的战争形势已在逐渐扭转。

        4月中旬,在经过重新整补的第2军的反复冲击下,台儿庄再次拉响警报。

        汤恩伯和孙连仲连日鏖战,到此时都已只剩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前线急需增援。

        李宗仁百思无计,正好看到淮北战场暂时还没起什么大浪,又有自家的桂军把关,便把于学忠第51军调了过来。

        东北军和川军即使在五战区也属二三档次的部队,都只能应应急,有时甚至连应急都显得极其困难,一旦跟对方处于第一档次的主力较量,难免会露出马脚。

        矶谷师团使用骑兵坦克一冲,便把东北军的阵形给冲得稀里哗啦,混乱不堪。

        于学忠眼见自己的东北军潮水一般往后溃退,不由得急红了眼,亲率大刀队来到运河北岸,拦住逃兵就砍头,但仍阻止不了颓势。一时之间,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漫山遍野都是东北军散兵。

        往后跑其实绝不比往前冲来得损失小,一个负了重伤的连长是在野地里爬了两天之后,才被友军搜索兵给救出来的。

        这支友军就是刚刚上来的超级替补——云南滇军。

        所谓滇军,是指卢汉第60军,共三个甲种师4.5万人。在装备上,要远超川军,甚至还略强于桂军,配备有从法国进口的迫击炮和特重机枪。

        桂军当初出师时,是按一比三进行稀释的,即原来一个军,扩编成了三个军,战斗力多多少少有所削弱。滇军虽然也补充了一些新兵,但老兵仍占多数,均在云贵高原上经过了四到五年的训练。

        按照原计划,滇军本来是要去解南京之围的。可他们人还没到,南京就沦陷了,只好折返武汉。

        南京失守,令蒋介石痛定思痛,感到中日两军在实力上差距还是不小,如果仓促间拉上去的话,难以应付实战需要。

        于是在滇军回转武汉后,他便派德国顾问驻军助训,教授新的军事战术。同时,又补给了相当数量的武器弹药。

        全军面貌焕然一新,几乎接近于德械部队的标准了。那位德国顾问手舞足蹈之余,也吹起了牛皮。

        他说,世界上有三支能征善战的陆军,最厉害的,当然是他们国家的德军,其次是日军,第三个就轮到你们这支云南滇军了。

        给老外这么一鼓吹,卢汉信心满满,随即奉调来到北方。

        滇军北调,开始不是往徐州,而是到河南,其角色定位,也仅是二线兵团。

        在河南还没待多久,便被李宗仁想办法拉到了徐州。

        去徐州之前,卢汉只知道前一阶段的台儿庄大捷,知道板垣、矶谷两个师团曾被五战区干得落花流水,可是眼下台儿庄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他却并不清楚。

        卢汉首先拜见李、白。

        台儿庄危急,临时派上去的于学忠又不济事,李宗仁正在抓耳挠腮,滇军不啻他的救星。

        卢汉问前线如何,他便来了个竹筒倒豆子:当然是吃紧了!

        还要继续往下说,一旁的白崇禧赶紧掐住话头——李长官说的是前几天吃紧,目前已趋缓和。

        白崇禧与李宗仁不同,他经历过淞沪会战中那刻骨铭心的一幕,尝过子弟兵成团成团在眼前消失是何等滋味。

        这个老李,你说话哪能这么直啊,卢汉刚刚过来,要是一听“吃紧”,又被吓回河南怎么办?

        李宗仁虽相对直爽,却也不失为聪明人,马上听出了弦外之音,遂闭嘴不再言语。

        从五战区长官部出来,卢汉又去见孙连仲。因为按照指挥体系,他属孙连仲直接调遣。

        中心话题,仍然是前线情况怎样。

        孙连仲比李宗仁机灵多了,回答说,日军攻势很猛,前几天很紧张,但是——但是我们打得很好,所以局势已趋稳定。

        白崇禧称“缓和”,孙连仲说“稳定”,相互证明了一个“虽然但是”的命题,那就是虽然前线曾经很紧张,但是这段时期已经过去,眼下没有什么刀光剑影,滇军就算上阵,也不过是加强一点力量而已。

        卢汉的心理戒备松弛不少,他很快又见到了于学忠。

        于学忠告诉他,台儿庄前沿吃紧,需要赶紧增援。

        卢汉心里咯噔一下,觉得上了白崇禧和孙连仲的当,你们不是说已经“缓和”、“稳定”吗,怎么还是“吃紧”?

        遇到两个不厚道的,幸亏这里还有一个老实的。

        可是当滇军先头部队到达一线后,卢汉才发现,原来于学忠也不老实,其实一线不是光吃紧的问题,东北军已经在大溃退,提前跑路了。</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一寸山河一寸血3·落日孤城,小说《一寸山河一寸血3·落日孤城》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一寸山河一寸血3·落日孤城 第二十六章 山大王在此(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