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中国历代帝王故事TXT下载>>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清(17)TXT下载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清(17)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清(17)

        (取材自《清史稿·本纪·高宗》、《清史稿·和恭亲王弘昼》)

        45.专宠和珅

        从来皇帝喜佞臣,乾隆也不例外。他最宠爱的心腹大臣,莫过于和珅。和珅是满洲正红旗人,本来只是个满洲官学生,在皇帝的銮仪卫中当差,说起来不过是抬轿子的角色。在封建社会,这等差使是十分卑贱的,可和珅偏偏运气好得出奇,从一个“轿夫”青云直上,直做到文华殿大学士,还兼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等,真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较之当年的鳌拜、明珠,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的奥妙,全在和坤善解人意,把他的全部聪明都用在揣摸乾隆的心思上了。乾隆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不用开口,和珅全给想到了,办到了。乾隆有什么心腹事,只要找和珅商量,总能称心如意。所以,和珅对于乾隆,恰如盲人的手杖,一刻也离不开的。

        和珅又是怎样被乾隆看中的呢?据说有一次乾隆出外,左右侍候的人居然忘记准备黄罗伞盖,乾隆问道:“这是谁的过错?”在旁的人都膛目结舌,不知所措,却有一人朗朗应声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乾隆很奇怪,把此人叫到跟前,一问,竟然是抬轿子的。可是,乾隆见他长得颇为俊秀,而且应答从容,语言清亮,十分喜欢。一路上,和珅跟在轿旁,有问必答,说的话都很中乾隆的心意,乾隆就不但喜欢,而且欣赏他了。于是马上升为御前侍卫,兼副都统,很快又升为户部侍郎,又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相当于宫廷总管)。从此步步高升,宠冠朝班。乾隆还把自己最喜欢的十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大儿子,这一君一臣成了儿女亲家。据说这位十公主,从小就叫和珅为“丈人”。她喜欢女扮男装随乾隆出游。有一次她在大街上看到一件衣裳,只说了声好看,和珅就立即把衣服买下献给公主。这件衣服的价格高达二十两银子。乾隆笑着对公主说,又让你丈人破费了。可见,和珅献媚逢迎的本领确实不小。和珅还有一权的本领。凡是他不喜欢的人,他就会看准机会激怒乾隆,以便假手乾隆除掉。凡是依附于他的人,或向他纳贿的人,不管犯下什么案子,他都利用职权延长这案子的处理时间,以便等待乾隆的怒气平息,他就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和珅不学无术,乾隆却让他担任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国史馆正总裁;和珅对军事一窍不通,乾隆却命他作为钦差大臣去督军。所以因为有乾隆,才有和珅,这话是一点不错的。和珅有个家奴,叫刘全,居然拥有二十余万两银子的家产。这刘全为自己造府第,其规格超越了大清朝规定的制度,为此御史曹锡宝上奏章弹劾和珅家奴“奢僭”。曹锡宝在当时算得上是胆大包天了。可是他仍然不敢直接弹劾和珅,而是想借劾刘全来动摇和珅。乾隆也觉察曹锡宝醉翁之意不在酒,于是命王公大臣会同都察院传问曹锡宝,叫他直接面陈和珅的私弊,曹锡宝却拿不出真凭实据。原来曹锡宝上奏章的事,早有人给和珅通风报信,和珅立即叫刘全毁屋改建,结果大臣们去实地查勘时没有看到实情,曹锡宝反被指控为妄言无据,部议降三级。据说乾隆召见曹锡宝,当面开导他说:“你是读书人,没有读过《易经》吗?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所谓“不密”,就是不慎密。你弹劾人家,却又拿不出真凭实据,所以是“不密”。“不密”就有杀身之祸,总算乾隆不愿对言官轻易治罪,所以让曹锡宝革职留任。

        当时乾隆手下,有个执掌兵权的大臣,名阿桂。因为他极善用兵,又知人善任,深受将士的拥戴,又因功勋卓著,也深受乾隆的信任。阿桂为人耿直,与和珅当然冰炭不相容。他同和珅同列朝班,但决不与后者同处一庐。朝见皇帝时,他总有意离开和珅数十步,即使和珅前去就他,同他说话,他也爱理不理,决不肯移动一步。乾隆四十六年,乾隆派和珅为钦差大臣,偕同当时任大学士的阿桂到甘肃兰州督师。阿桂不愿与之同行,托称有病,催促和砷先走。和珅督诸将四路进兵,结果打了败仗,还断送了总兵图钦保的性命。而阿桂一到,就大破敌军。和珅把责任全推在诸将身上,说是诸将不听他的号令。阿桂听他这样说,尽管心中极度鄙视,面上却不动声色,反说:“不听号令者是该杀。”然后请和珅一道去部署军事。阿桂号令如山,诸将的应声则如雷轰鸣。阿桂回过头来问和珅:“没见有人怠慢哪,该杀谁呀?”和珅又窘又气,愤恨已极。乾隆风闻此事,知道和珅在军中实在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就火速把他调回京师,但他并没有治和珅的罪,仍然像过去一样宠信他,而且一再加官进爵。阿桂虽然有心想除掉和珅,却终于因为有乾隆这顶保护伞撑着而没有成功。

        乾隆让和珅专权达三十年之久,这是清朝由盛而衰、日趋腐朽的一个重要标志。

        (取材自《清史稿·本纪·高宗》、《清史稿·和珅》、《清史稿·阿桂》)

        46.六下江南

        从乾隆十六年开始,到乾隆四十九年,这三十三年间,乾隆六下江南。康熙也曾六次南巡,不过,和后来的乾隆南巡的奢华铺张相比,康熙算是很“俭约”的了。康熙南巡,主要还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为了稳定政局,视察治河工程,了解吏治民情等等。丽乾隆下江南,虽不能说全是为了旅游,但苏州杭州的湖光山色,秦淮河上的江南佳丽,在乾隆心目中,确实占了极大的比重。从京都到江南,先要走陆路,经直隶、山东,再过黄河,而后沿大运河南下,在江苏境内途经扬州、镇江、江宁、常州、苏州等地,到了浙江境内,又要经过嘉兴等地,到达杭州。水陆行程,达五千八百余里,中间分四十余站,兴建行宫三十处。没有行宫的地方,要搭黄布城或蒙古包帐房,每隔二、三十里,就要设一尖营,也就是临时停跸的地方。凡是“御驾”经过的地方,都要泼水清尘,桥梁、道路用黄土铺垫。水上御舟停宿的地方,都要搭黄布水城,早晚还得鼓乐齐鸣。走大运河水路,要建造大量巨大的豪华龙舟。随同皇帝南巡的,不但有太后宫妃太监,还有王公大臣、章京侍卫和兵丁,多达两千五百多人,此外还要带着銮舆、乾隆坐的御马等等。单就这么多人,要多少船只?据说船队行进时,一千多只船首尾相接,浩浩荡荡,乾隆和太后等坐的“安福舻”,“翔凤艇”等五艘御舟,都要人拉纤,谓之“龙须纤”。拉纤的河兵有三千六百人之多。传说这位风流皇帝为了“赏心悦目”,还让当地官员强迫许多妇女来拉纤。他喜欢坐在船头,一路上既可欣赏两岸风光,又可饱赏人间美色。不过他自己说得冠冕堂皇:“夹岸老幼趋随欢呼瞻仰,每入舫室,民若失望,怜其诚,冒凉有所弗避也。”就是说为了使百姓能够瞻仰他,他甘冒风寒也在所不惜。

        乾隆每到一地,不但地方文武官员要来接驾,士绅、老人等等都要在空地上跪拜。这些地方官员,上至总督、巡抚,下至州县官吏和地方士绅,都竞相献媚,互相攀比。特别是苏州、杭州、扬州、江宁这些宫庶繁华的地方,更是极尽铺张之能事。大街小巷,都用彩绸、彩布搭建彩棚装饰起来,园林、古迹都重新修建,搞得富丽堂皇。首次南巡时,刑部员外郎蒋楫在苏州捐办“临幸大道”,就用去白银三十万两。六次南巡,要耗费多少钱粮!这些耗费又都要从老百姓身上去搜刮。至于“御驾”所经之处,不仅毁林伐木,甚至拆毁民房,那些狐假虎威的官吏、差役,更是如狼似虎,老百姓所受的苦,就罄竹难书了。

        乾隆本人口头上一再传谕要“务从俭约”,其实他本人的奢华淫佚,有增无已。单说喝水吧,这水要由京城运送,或者用当地名泉的泉水。例如到山东,就要用济南的珍珠泉水;到浙江,就要用杭州的虎跑泉水等等。他吃的饭,较之在宫中还要奢靡,当地官员自然竭力孝敬本地特产和人间珍奇。他每到一处,又总要给地方官员、当地退休的老臣,以及其他各色人等“赐宴”。所以他出巡前,预先就得把所需的牛、羊等从京城专运到南方。据说单是乳牛就得七十五头,膳房用的羊就得一千头,要是不够,还得络续补运。</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中国历代帝王故事,小说《中国历代帝王故事》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清(17)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