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元明(16)
元明(16)
马麟作为言官,专门揭发别人,后来有一天别人也在明成祖面前告了他一状,虽未受到责罚,从此便很少再揭发别人了。不过,明成祖皇位日渐巩固,日渐讨厌进谗言者才是主要原因。
(取材自《明史·奸臣·马麟》)
51.书敕引过
明仁宗朱高炽(1424-1425)还在当太子的时候,就知道监察御史弋谦是个性情鲠直而有骨气的人。弋谦出按江西时,因言事冒犯了明成祖,被贬为峡山知县。后又因其他案件牵连,被免职回乡。
明仁宗嗣位后,便召弋谦为大理少卿。弋谦直陈时政,明仁宗多是采纳嘉许的。有一次,弋谦又就时政问题上了一个奏章,因为措词太激烈,明仁宗看了以后很不高兴。
尚书吕震、吴中,侍郎吴廷用,大理卿虞谦等见皇帝不高兴,便乘机在明仁宗面前攻击弋谦。说弋谦的奏章多是虚构的事实,是欺骗陛下的。都御史刘观还唆使众御史联名向皇帝告弋谦虚构事实欺骗圣上罪。
明仁宗觉得很为难,便把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召来商量。杨士奇对明仁宗说:“弋谦是个性格鲠直的人,虽然他对时政的看法是不全面的,但他是感激陛下提拔的恩德,想极力报答陛下,所以才有这样的奏章。主圣则臣直,望陛下宽容他吧!”
明仁宗听从了大学士杨士奇的劝告,没有治弋谦的罪,然而以后每见到弋谦,脸色总是阴沉着,对弋谦说话也总是粗声粗气。杨士奇从旁看到这个情形,便对明仁宗说:“陛下诏求直言,弋谦应诏陈言,这本身是无可非议的。弋谦陈言有不当处,陛下震怒,外廷的官员都很惧怕,以陈言为戒。今四方朝觐之臣都聚集在京城,见弋谦如此,便会以为陛下是不能容忍直言者的。”明仁宗有点不服气地说:“此事固然是由我不能容忍引起,但吕震等人当时在旁迎合更增加了我的过失。现在此事该有个结果了。”于是便免去弋谦的朝参,令他专管大理寺的事。杨士奇见皇帝还在为自己辩护,便不再说什么了。
不久,明仁宗发现几乎没有什么人上奏建言了,便又召杨士奇来,对他说:“我不满弋谦是因为他言词过激,并没有怪他什么,现在朝臣一个多月来竟无人建言了。你去告诉诸臣,我是十分想听诸臣建议的。”杨士奇答道:“臣去说恐怕不大有用,诸臣不会相信。陛下若是真想听到建言,应亲降玺书。”
明仁宗无可奈何,只得提笔书敕引过,敕日:“朕自即位以来,臣民上章以数百计,未尝不欣然听纳。如果有不当,亦不加责备,群臣所共知也。其间,大理少卿弋谦所言,多非实事,群臣迎合朕意,交章奏劾弋谦,朕皆拒而不听,只是免去弋谦朝参而已。而这以后,言者日益减少。为臣者为保全自己,默默无言’何以为忠?朕于弋谦一时不能含容,未尝不自愧咎。望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不当者,直言勿讳。弋谦朝参如故。”.当时中官在四川采木,贪横不法,老百姓十分怨恨。明仁宗以弋谦清直,便派他前去处理,并升弋谦为副都御史。弋谦到四川,遂废止采木。
(取材自《明史·弋谦》)
52.杨贞一印
明仁宗登位后,提拔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有一天,明仁宗在便殿听内阁蹇义、夏原吉奏事,望见杨士奇来,便对二人道:“华盖殿学士来,必有谠言,试共听之。”果然,杨士奇奏道:“陛下减免岁供的诏书才达两天,惜薪司就传旨要征枣八十万斤,这与诏书岂不矛盾?”明仁宗当即下令减征四十万斤,并称赞杨士奇监察得力。
不久,兵部尚书奏报明仁宗,说是现在老百姓上缴来的马太多了,大多已散发给军队,还剩下几千匹,是否可让朝臣官吏们按人头领去喂养,到时候再上缴一定数量的小马。明仁宗觉得此事很难处理。杨士奇奏道:“朝廷求贤任官,现在却要官吏去养马,这岂不是贵畜贱士?朝廷这样做,何以示天下后世?”明仁宗道:“我会妥善处理的。”
不过,这件事此后便无消息,也不见有中旨传出。杨士奇又上奏章力言官吏养马不妥,明仁宗也不加理睬。
过了一段时间,明仁宗到思善门,把杨士奇召来,对他说:“那件事我一直记着。我知道,礼部尚书吕震、兵部尚书李庆向来对你有成见,我念你孤立,恐为所伤,所以不想因你的建议而罢官吏养马,今天有另外的理由了。”于是明仁宗拿出陕西按察使陈智言养马不便的奏章,让杨士奇以此为据起草一个诏令颁行。杨士奇顿首感谢明仁宗的恩德。
不久,又有人上书颂国家太平,明仁宗示之于诸大臣,都以为很好。独有杨士奇奏道:“陛下虽泽被天下,然国家的创伤尚未全愈,还有许多到处流浪不定的人,老百姓的温饱尚未解决。还需要休养生息数年,才谈得到国家太平。”明仁宗道:“杨士奇的话说得对,现在尚不是庆颂天下太平的时候。”明仁宗转身对蹇义等人说:“我待你们一向很诚意,也希望你们经常就朝政提出建议,惟士奇曾五次上奏章,而你们皆无一言。难道朝廷没有什么可以匡正的地方,天下真的太平了么?”诸臣听了明仁宗的话,都感到很惭愧。
这年四月,明仁宗赐杨士奇玺书道:“过去朕监国时,卿侍左右,同心同德,徇国忘身,屡历艰难。朕嗣位以来,卿常有好的建议入告,忠贞不二。兹创制‘杨贞一印’赐卿,但望能保持这个荣誉。”
杨士奇后来修《太宗实录》,与黄淮、金幼孜、杨溥同为总裁官。明仁宗病危时,召杨士奇与蹇义、黄淮、杨荣到思善门,让杨士奇起草诏书召太子,足见明仁宗是多么器重杨士奇。
(取材自《明史·杨士奇》)
53.兵临城下
宣德元年春正月,汉王朱高煦派人向明宣宗朱瞻基(1425-1435)献元宵灯。有臣僚提醒明宣宗道:“汉府以进献为名,其实是来窥瞰朝廷虚实的,要特别警惕。”明宣宗道:“我还是以诚相待的好。”并写了一封书,答谢汉王朱高煦。
汉王朱高煦谋反的意图由来已久。朱高煦是明成祖的第二个儿子,明仁宗的弟弟。明仁宗当太子时,性仁厚,笃好经史,但体弱多病。而高煦却长七尺余,两腋肌肉像龙鳞似的,善于骑马打仗却不肯学习经史。明成祖出征时,朱高煦便跟在左右,屡建战功。明成祖曾对他说过:“我老矣,你要努力,太子又多病。”朱高煦明白明成祖是十分器重自己的。
当时正值立太子和建藩府,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同朱高煦有交情,时时称朱高煦为二殿下。明成祖听了很不高兴,便道:“世子高炽居守功劳也很大,建储的事以嫡长为准,且高炽是太祖所立,你们不要随便乱说。”
于是便立朱高炽为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藩地为云南,封朱高燧为赵王,藩地为彰德。朱高煦怏怏不肯去,道:“我有什么罪,斥我万里之远。”明成祖听了很不高兴,太子在旁劝解,明成祖才同意朱高煦暂留京师。后来又改封朱高煦藩地为青州。朱高煦在青州横行不法,私自招募军士三千余人,纵容卫士在城内外劫掠,还随意杀人。
明成祖听闻这些事,把朱高煦召来,褫其衣冠,缚在西华门内,准备治罪。太子朱高炽竭力说情,明成祖才息了怒,把朱高煦安置在山东乐安州。明成祖对太子朱高炽道:“我是为你考虑,不得不割高煦的,你倒是要养虎祸害自己呀!乐安离北京很近,他若有变,朝发夕就可擒。”朱高煦到了乐安,埋下了谋反的念头。
明仁宗登位以后,赐朱高煦较其他府更厚。朱高煦有什么请求,明仁宗总是同意。要骆驼,便给四十匹,要马,便给一百二十匹,要袍服,又满足他。所以,明仁宗登位一年驾崩,朱高煦竞没有谋反的动作。
明宣宗登位的第二年七月,朱高煦上奏言利国安民四事。明宣宗对侍臣说:“永乐中,皇祖常对皇考和我说,此叔有异心,宜防备。然皇帝待他极厚。如今日所言,果然有诚意,是旧心改了,应答应他。”于是还写了一封信答谢朱高煦。
八月,高煦觉得时机成熟,命大儿子朱瞻垣居守乐安,命其他四个儿子各监一军,自己率中军,准备先攻下济南后再攻打北京。同时暗地派手下枚青潜往京城,约英国公张辅内应。不料,张辅是忠于明宣宗的,夜里把枚青缚了来见明宣宗。
明宣宗派遣中官侯太带了信去见朱高煦。明宣宗在信上说:“昨枚青来,言叔要谋反,我不相信。皇考至亲唯二叔,我所赖亦唯二叔。枚青要离间我们的关系,现在谣言很多,我不得不防,唯叔鉴之。”</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 大玄印
第六百四十八章 参赛名单 - 仙道少年行
第143章 行路 - 规则怪谈:死亡黑猫饲养指南
第218章 诡梦列车(11) - 骑砍玩家狂想曲
第一百三十二章 诺德王国分裂 - 猎天争锋
第1900章 跨越星区的薪火相传! - 秦刀
第八十三章洗脱嫌疑 - 得知真相,七个师姐跪求我原谅
第一百三十三章关键时刻 - 大隋:我杨俨,继承大统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审问 - 十日诡谈
第一百八十五章 强煞(二) - 界起通天
第1069章云尘闭关再入极境 - 开局:葬神峰主,我培养大帝无数!
第九十六章 我应该没有强迫你吧?求推荐 - 灵宠创造模拟器
第1295章 冥府与后土大神的关系 - 重生:我在修仙界大杀四方
第一百零一章一剑斩苍穹 - 亿万萌宝老婆大人哪里跑
第3645章 你们都还好吗? - 永夜圣典
第九十七章,全新的魔族 - 第一瞳术师
第1882章 番外:现代篇(44) - 道婿下山
第24章 挖祖坟 - 恐怖复苏之全球武装怪胎
第2249章 拔钉(下) - 抛夫弃子,我带六个女儿吃香喝辣
第834章 电棍 - 妈咪轻点虐,渣爹又被你气哭啦
第350章 别让她伤到自己的眼睛 - 刚出娘胎,定亲转世女帝
第182章 赢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