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隋唐五代(23)
隋唐五代(23)
不久,武昭仪又生了个儿子,取名为弘,一生儿子,她的地位自然又高了许多。永徽六年六月,武昭仪诬告王皇后和她母亲魏国夫人柳氏用巫术诅咒唐高宗。唐高宗信以为真,下诏禁止柳氏入宫,又将王皇后的娘舅吏部尚书刘爽贬为遂州刺史。武昭仪乘机再提易后之事,唐高宗心里再次活动起来。中书舍人李义府是个“笑里藏刀”的人物,长孙无忌对此人很是厌恶,提出将他降为璧州司马,免得在朝中惹是生非,诏令还未传出,他闻讯连夜入官求见唐高宗,只语不讲自身的事,只求唐高宗立即废去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唐高宗一听大喜,当即赐给他一斗珠子,自然也不会贬他的官职了。长安令裴行俭得知易后之事,去找长孙无忌、褚遂良说道:“如立武昭仪为后,国家之祸必自此始。”这话有人探听到了,传到唐高宗那里,唐高宗立即下令将裴行俭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这一升一降,明白地向大臣们表示了唐高宗的决心。一天早朝后,唐高宗叫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等人到殿内议事,褚遂良向另三人表示要以死谏的决心,李勣却托病不去。入见后唐高宗果然向他们提出改立皇后的事,褚遂良提出唐太宗临终前对自己曾经嘱咐过,要自己照顾好“佳儿佳妇(即唐高宗和王皇后)”。唐高宗满脸不高兴,叫他们出去。第二天,唐高宗又召集这三人到宫中谈易后之事,褚遂良还是不同意立武昭仪为后,他说:“陛下如果一定要改换一个皇后,可以从天下有名望的家族中来找,何必找武氏呢?况且武氏侍奉过先帝(指唐太宗),天下耳目,怎能遮蔽呢!”武昭仪在幕后听到了,大声叫道:“何不扑杀此獠!”长孙无忌说:“褚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可受刑。”于志宁吓得一声不吭。于是再次不欢而散。
几天后,唐高宗单独召见李勣。这李勣原是瓦岗军的一名勇将,降唐后成了唐朝的开国元勋。此人老于世故,善于随机应变。唐高宗问他对易后之事的看法时,他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去问外人呢?”唐高宗一听,主意拿定。几天后,唐高宗将褚遂良贬为潭州都督(后又贬为爱州刺史,第二年病死于爱州)。永徽六年冬十月,唐高宗下了一道诏书,将王皇后、萧淑妃贬为庶人;母及兄弟除名,流放岭南;立武昭仪为皇后。显庆四年,许敬宗秉承武皇后的旨意,诬告长孙无忌谋反,唐高宗哭泣着要求免长孙无忌的死罪,以后将他贬至黔州,不久,许敬宗、李义府等人派人到黔州,迫长孙无忌自缢身亡。
王皇后和萧淑妃贬为庶民后,囚禁在冷宫里。一天唐高宗去看望她俩,被武皇后发现了,令人将她俩砍去手足,浸在酒瓮里,说是要她俩成为“醉骨”。她二人痛苦呻吟了几天才死去,萧淑妃死前大骂道:“愿我后世变成猫,阿武变成鼠,时时扼阿武的喉咙方解我恨。”武皇后探听到后,从此禁止宫里养猫。
(取材自《旧唐书·本纪·则天皇后》,《新唐书·后妃上·则天武皇后》、《旧唐书·后妃·高宗废后王氏、良娣萧氏》、《新唐书·后妃·王皇后》、《通鉴纪事本末·武韦之祸》)
36.凤鸣朝阳
唐高宗永淳元年夏四月,关中闹灾荒,饿死不少人。米价飞涨。麟德二年一斗米只五钱,到永淳元年涨到斗米三百钱,十七年间涨二十倍,京城物价昂贵。唐高宗便和掌实权的武皇后驾奔东都洛阳,行前匆匆,粮食带得不充足,扈从的卫士不少因衣食不足,倒毙路旁。
唐高宗和武皇后到东都洛阳,一住就是一年多,这年五月间,洛阳城阴雨连绵,致使洛水泛滥成灾,淹了庄稼,倒了房屋,百姓流离失所。这时的关中地区先闹水灾,而后旱灾、蝗虫灾接连而来,旱虫灾害带来瘟疫,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两京之间死在道路旁的人不计其数,一斗米从去年的三百钱又涨到四百钱,出现了人吃人的惨象。
唐高宗刚即位时,确实想遵照其父唐太宗的样子,有所作为,也有一些政绩。永徽初年他每天规定叫十个刺史进内阁来,询问百姓的疾苦,商议兴利除弊之事,所以那个时候确也可以说是国泰民安。可如今,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他已经无动于衷了。前几年,他刚到泰山封禅,做了他老子唐太宗想做而未做的事,如今,他还想遍封五岳,即中国五大山岳他都要去封禅。永淳元年七月,他在嵩山南面建造奉天宫,准备到嵩山封禅。文武大臣除少数几个阿谀奉迎吹牛拍马之徒外,大多心里都很急,但却没有人敢站出来进谏。这时,却有一名小官站出来了,他是监察御史的实习官(称监察御史里行),名叫李玄感的,直言对唐高宗说道:“陛下封禅泰山,告祈太平,招致瑞福,可以和三皇五帝比兴隆了。可是数年来,五谷歉收,饿殍千里,四夷不断入侵,兵车不断。陛下该当恭思默想以消灾灭祸,可是却广造宫室,劳役不休,天下没有人不失望的。臣耻居于为国家耳目的朝臣之列,私心以此为忧。”唐高宗听后,虽说不予接受,却也没有为难他:可李玄感这个小官进谏的事,却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振动了朝廷内外。大家说这是件好事,称之为“凤鸣朝阳”,说是自韩瑗、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被杀后,二十年间,再没有人敢犯颜直谏。
“凤鸣朝阳”这个典故出自《诗经·大雅·卷阿》,其中有这样的诗句:“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这本是一首颂诗,是歌颂诸侯和帝王的诗,后世也用来比喻高材遇明主。古时用凤凰比喻高材,用朝阳比喻明时,用梧桐比喻明主。据说凤凰非梧桐不栖,在封建时代,出现凤凰是难得的祥瑞。唐高宗的臣民们将李玄感对高宗的进谏称之为“凤鸣朝阳”,说明这是很难得的事,又暗含着臣民们对唐王朝的一种希望的情绪,希望唐高宗从此能振作起来,恢复贞观初期那种君臣直言相待的好风气。
李玄感对唐高宗的谏言,说的全是事实,尽管唐高宗执政时期,唐王朝的经济总的说来还是处在发展之中,但局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灾害,人民的生活十分困苦,加上唐高宗的懦弱和逐步走向贪图享乐的道路,劳役不休,几年来连续建造了蓬莱、上阳、合璧等宫殿,对高丽、突厥的战争不断,耗费巨大,为什么群臣不如贞观时期那样大胆进谏呢?请看下面一些事实。
永徽六年,褚遂良被贬为潭州都督,后一贬再贬,死于爱州。四年后,即显庆四年四月,长孙无忌被许敬宗诬告谋反、贬至黔州;被诬告与长孙无忌同谋的还有褚遂良、韩瑗、柳爽、于志宁等人,于是削去褚遂良的官爵,其子彦甫、彦冲也流放爱州,半路被杀死。柳爽和韩瑗除名,于志宁免官。过了三个月,即显庆四年七月,唐高宗在武皇后授意下,又命李勣、许敬宗等人再次审讯长孙无忌的谋反案,许敬宗派中书舍人袁公瑜等人到黔州审问长孙无忌,硬逼他供谋反之罪,逼得长孙无忌自缢身亡。唐高宗又下诏将柳爽、韩瑗斩首。这三家近亲几十人都流放到岭南为奴婢,常州刺史长孙祥,犯了与长孙无忌通信之罪而被绞死,长孙氏、柳氏被贬降官的还有十三人。于志宁贬为荣州刺史,于氏被贬官的九人。
永徽五年,武皇后刚进宫时,对唐高宗百依百顺,曲意奉迎,极力讨唐高宗的欢心,她又聪明敏慧,颇涉文史,终于赢得唐高宗的宠爱和信任,大权逐渐落到她的手里。她得志后,便作威作福起来,唐高宗的一切行动都受她的牵制,懦弱的唐高宗有时也愤忿不平,有意废掉她。一天,他秘密召见西台侍郎上官仪商量此事。上官仪说:“皇后专政,海内不满,请废掉她。”唐高宗表示赞成,即命上官仪起草诏书。
上官仪废后的诏书刚送到唐高宗手上,左右侍从即向武皇后(她早在高宗身旁安插好自己的亲信)告密,武皇后急忙去找唐高宗自诉,唐高宗立即收回成命,还怕武皇后怨怒,骗她说:“我并无此心,这是上官仪教我的”,于是武皇后令许敬宗诬告上官仪谋反,这年十二月上官仪被捕下狱,连他的儿子上官庭芝都被杀害,家产没收,朝中受牵连的甚多。自此以后,唐高宗每次上朝,武皇后都垂帘听政,政无大小,都要她决断,天下大权全归皇后。朝廷内外称之为“二圣”。</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 大玄印
第六百四十八章 参赛名单 - 仙道少年行
第143章 行路 - 规则怪谈:死亡黑猫饲养指南
第218章 诡梦列车(11) - 骑砍玩家狂想曲
第一百三十二章 诺德王国分裂 - 猎天争锋
第1900章 跨越星区的薪火相传! - 秦刀
第八十三章洗脱嫌疑 - 得知真相,七个师姐跪求我原谅
第一百三十三章关键时刻 - 大隋:我杨俨,继承大统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审问 - 十日诡谈
第一百八十五章 强煞(二) - 界起通天
第1069章云尘闭关再入极境 - 开局:葬神峰主,我培养大帝无数!
第九十六章 我应该没有强迫你吧?求推荐 - 灵宠创造模拟器
第1295章 冥府与后土大神的关系 - 重生:我在修仙界大杀四方
第一百零一章一剑斩苍穹 - 亿万萌宝老婆大人哪里跑
第3645章 你们都还好吗? - 永夜圣典
第九十七章,全新的魔族 - 第一瞳术师
第1882章 番外:现代篇(44) - 道婿下山
第24章 挖祖坟 - 恐怖复苏之全球武装怪胎
第2249章 拔钉(下) - 抛夫弃子,我带六个女儿吃香喝辣
第834章 电棍 - 妈咪轻点虐,渣爹又被你气哭啦
第350章 别让她伤到自己的眼睛 - 刚出娘胎,定亲转世女帝
第182章 赢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