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中国历代帝王故事TXT下载>>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秦汉(15)TXT下载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秦汉(15)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秦汉(15)

        于是项王下马,带着麾下骑兵八百余人,连夜突围南驰。平明,汉军发觉项羽已逃脱,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时,随从骑士仅剩百余人,至阴陵(今安徽定远县西北六十里),迷路,问一农父,农父故意欺骗项羽说:“向左。”结果,陷入大泽中,为汉灌婴骑兵所追及。项王于是再引兵东向,至东城(今安徽定远县),所从者只剩下二十八骑,而汉追兵五千骑。项羽自己估计不能逃脱追兵,对他的骑兵们说:“我起兵至今八年了,身经七十余战,所击必服,所攻必破,从未败过,遂霸有天下。而今日终困于此,此乃天之亡我,并非我不善作战!今日固然必死,愿为诸君誓死一战,必三胜之,为诸君突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确知,乃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与其二十八骑为四队,四向。汉军四面团团围住,项羽对骑兵们说:“我为诸公取其一将。”于是令四面骑兵驰下,相约到山东分为三处,项羽遂大呼驰下斩一汉将。这时,汉骑将赤泉侯追项王,项王嗔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退逃数里。项王果与其骑兵分为三处。汉兵不知项王所在,于是分军为三,尽围三处楚军。项王乃驰杀汉一都尉,又杀数十百余人,复聚其骑子一处,仅失两骑,尚有二十六骑。项王问道:“何如?”骑兵们都说:“果如大王所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在安徽江苏两省交界处),乌江亭长停船江边,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也足以为王了。愿大王急渡。现在只有臣有船,汉军追来,亦无船渡江。”项王笑着说:“天已亡我,我何必渡江呢?而且我项羽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进,今无一人归江东。纵然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又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呢?”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公是长者。我骑这匹马好几年了,所向无敌,曾经一天行千里路。我不忍杀此马,以赐公。”便下令二十六骑都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项羽又杀汉兵数百人,自己亦身被十余创伤。这时,正好汉军中的骑司马吕马童追来,项羽对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故人吗?”吕马童对同行的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于是说:“我听说汉悬赏千金要我的首级,且封万户侯,我最后把这个好处送给故人吧!”于是自刎而死,王翳取项王之头,汉骑一涌而上争着抢项王身体的其余部分,相杀者数十人。最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将所得一体凑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完整的项王尸体。后来,汉皆封五人为侯。

        项王既死,楚地尽降汉,唯有鲁(今山东西南部)地不降。因为最初楚怀王封项羽为鲁公,鲁地欲为项王死守。刘邦赴初引天下兵围鲁,想尽杀鲁人,后来重新一想,鲁地为其主尽忠,守礼义,是忠义之民,于是带着项羽的头给鲁人看,鲁父兄乃降。刘邦乃以鲁公礼葬项王于谷城(今山东平阴县西南东阿镇)。刘邦亲自为项羽发哀,哭之而去。

        所有项氏宗族,刘邦一个不杀,除封项伯为射阳侯外,其余降汉的项氏,也都封侯,赐姓刘。

        回军至定陶(今山东定陶县),刘邦仍用原来夺韩信军权的办法,驰入齐王韩信军中,再次夺其军权。

        (取材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淮阴侯列传》)

        三、前汉

        32.能用比自己强的人

        汉五年正月,诸侯和将相们在定陶共同推尊汉王刘邦为皇帝。汉王刘邦说:“我听说皇帝要贤者才能当。光是担当一个皇帝的空名,也没有意思。我不敢当帝位。”群臣都说:“大王起于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的臣子都裂地雨封为王侯。大王不做皇帝,已封的王侯都不放心。臣等以死来必争大王为皇帝。”这里可以看出,汉王刘邦分封功臣们为王侯,这些王侯们为保住封爵和封地,生怕刘邦不当皇帝,换个别人当皇帝后,这一切都会重新失掉。所以那些已封的王侯们拥立刘邦为皇帝,都是真心实意的。这也反过来对比出为什么刘、项争天下时,支持项羽的人越来越少?

        汉王刘邦几次谦让,诸侯和将相们依然坚持要他当皇帝,刘邦不得已,说:“诸君以为有利国家,我只好当皇帝。”于是即皇帝位,后来被称为汉高祖(前202——前195)。

        汉五年五月,汉高祖刘邦置酒于洛阳南宫,欢宴群臣。汉高祖说:“列侯诸将不要说假话,都说老实话。我为什么拥有天下,项羽何以失天下?”

        高起、王陵对答说:“陛下轻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但是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攻下以后随即封与得地之人,与天下同利。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计功,得地而无利,是项羽失天下之故!”

        汉高祖说:“公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在军中帐内定下计策),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定国家,安百姓,运送军粮,使粮道始终不断,我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杰,而我能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用到底,这才是项羽最后败死的根本原因!”

        (取材自《史记·高祖本纪》)

        33.叔孙通定汉廷礼仪

        汉高祖刘邦为皇帝后,很不习惯于秦朝的一套复杂的朝廷礼仪,要求一切从简。这支部队本来就是农民起义军,原先就不懂王公贵族的那一套礼仪,所以群臣饮酒争功,吃醉了就大吵大闹,有时还要拔剑击柱。汉高祖看到这些情况,觉得很头痛。

        于是,跟随刘邦的儒生叔孙通提出:“儒生在打天下的时候作用不大,但是,天下太平了就起作用了。臣愿意到鲁地征召一批儒生来,和臣的弟子们共定朝廷礼仪。”汉高祖说:“不要弄得太难!”叔孙通说:“五帝的乐不同,三皇的礼不一样。礼是要根据时世人情来简化的。孔子说,夏、殷、周的礼相比较,掼益可知,就是指的,三代的礼并不相同。臣愿意采集古礼和秦礼综合起来制定当今朝仪。”汉高祖说:“可以试试看,要容易学的,估计我学得会的。”

        于是叔孙通便去鲁地征召有名的儒生三十余人。鲁地有两位儒生不肯行,对叔孙通说:“公已经跟随了差不多十个主子了(叔孙通曾为秦二世博士,后随项梁、楚怀王、项羽,后降刘邦)。都靠谄谀以取得富贵。如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你又要兴礼乐了。礼乐是要积德百年才能兴办的。我们不忍和你去做这些事情。你的行为不合古人之道。我们不去。你走吧!不要玷污了我们!”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鄙儒啊,不懂得随着时代变化。”

        于是,叔孙通和所征召的三十名儒生一道西回长安,加上汉高祖周围的学者和叔孙通的弟子们,一共一百多人,在野外用绳子和树干定位,搞了一套比较简化的朝廷礼仪,练习了个把月功夫,然后请汉高祖去试着看一看,汉高祖去了,儒生们便照这个简化的朝礼向汉高祖行礼。汉高祖说:“这一套我还能行。”便叫群臣们都学这套礼节。

        到了汉七年,长乐宫建成,诸侯群臣都在十月份朝见皇帝。按照礼仪的规定,一清早,由谒者(官名,为皇帝传达命令的官),带着诸侯群臣按次序入殿门,大廷里有车骑和步兵守卫,排列着武器和旗帜。传令臣子晋见时,都喊“趋”,就是俯首快行之意。殿下两阶有郎中数百人护卫。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按次序排在西边,面朝东,文官丞相以下排在东边,面朝西。由大行(官名)执掌依次传话晋见之礼。于是皇帝的车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由谒者带着诸侯王以下一直到年俸六百石的官吏,以次奉贺。行礼时,诸侯王以下的百官莫不振恐肃敬。礼毕,再按礼法饮酒,侍坐在殿上的大臣们,都俯首低头,按尊卑次序为汉高祖祝寿,行觞九次,谒者传呼?“罢酒。”御史在旁执法,凡不合礼仪的都带下殿去。整个饮酒过程中,没有人敢喧哗失礼。于是,汉高祖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之贵啊!”于是任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建立朝仪不过是一个形式,但这却说明了,农民起义军一旦夺取全国政权或是部分地区政权后,它们的领袖就会转化成为地主阶级专政的代表人物。叔孙通制礼仪,是这种转化的确切标志。</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中国历代帝王故事,小说《中国历代帝王故事》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秦汉(15)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