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中国历代帝王故事TXT下载>>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先秦(18)TXT下载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先秦(18)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先秦(18)

        晋文公听到这段话后,觉得寺人披说得有道理,于是接见寺人披。对他说:“你讲得是很对的。只是我的心中记住过去的仇恨,是我不对。我要改掉这个毛病。”寺人披乃将吕省、郤芮要焚宫作乱之事报告晋文公。晋文公这才有机会早作准备,当年三月,晋文公微服出行,秘密和秦穆公于王城(今陕西大荔县东)碰头;吕省、郤芮果然在当月造反,焚烧王官后,没有找到晋文公。忠于晋文公的军队便和吕省、郤芮作战,吕省、郤芮退到河上,为秦穆公所诱杀。于是,晋文公正式从秦国将夫人文赢①迎归晋国。①文赢即怀赢,这也是史家据国君死后的谥称追记的名字。因为怀赢既正式嫁给晋文公为夫人,所以就要改称文赢了。晋杜预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的注解中说,文赢为“秦穆公女”,这个注解是认真参阅了《国语》、《左传》、《史记》诸家历史著作后作出的,是合于历史事实的。秦穆公派三千秦兵到晋国,作为晋文公的护卫部队,以防再发生其他动乱。

        晋文公原来作为公子在国内时,身边有一个替他看守财物的守藏之吏头须,在他逃出国时,头须不肯随行,当时的公子重耳只得把财物偷偷的运出去,以充谋求复国的各种用费。等到晋文公回国执政后,头须也来要求见他。晋文公因为头须在自己困难时不肯随行,为自己的运送财物出国增加了困难,所以不愿接见头须,便以沐浴为借口,要仆人告诉头须,说没有空见他。头须对晋文公的仆人说:“沐浴的时候,心是朝下的,心朝下,想事情就会得出相反的结论,难怪我见不到国君了。留在国内的人,是看守社稷;随公子出行的,是在外服犬马之劳,两者应该都是允许的,何必把留在国内的人看成是做错了事呢?一个国君如果记普通百姓的仇,害怕国君的人那可就多了。”仆人转告晋文公,晋文公立即接见头须。

        这两件事流传出去,人们都知道晋文公胸怀宽广,那些跟随晋惠公、晋怀公做过事、以至于过坏事的人们,就渐渐安定下来了。

        在此后的中国历史上,晋文公的这两则故事,和齐桓公不记带钩之仇而相管仲的故事,一直是后代有为的政治家们学习历史、从而使自己胸怀宽广的重要教材。

        (取材自《史记·晋世家》、《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国语·晋语四》)

        50.重用仇人郤芮的儿子郤缺

        晋惠公的亲信大臣吕省、郤芮谋杀晋文公未遂,被秦穆公诱杀后,郤家从有封邑的大夫,一落而为平民。有一次,曾经在流亡中始终追随晋文公的大臣司空季子经过原来郤家的封地冀地,看到郤芮的儿子郤缺自己在耕地,郤缺的妻子给他送饭到耕地,夫妻之间双方都对另一方十分恭敬,相待如宾。司空季子于是把郤缺带到晋都绛城,对晋文公说:“敬,是有德的表现。臣听说,出门就像见到重要的宾客一样,办事就像祭祀一样谨敬,这是仁者才能做到的。有德、有仁者必能治民,君不妨试用郤缺。”晋文公说:“其父有罪被杀,其子可以任用吗?”司空季子说:“舜因鲧有罪而杀了他,但却推荐了鲧的儿子禹。管仲起先是齐桓公的敌人,后来却成了他的好帮手。《周书·康诰》说:‘父不慈,子不敬,兄不友,弟不恭,各人的责任应该自己负,相互不应牵连。《诗·国风》说:‘采葑采菲(葑、菲都是芜青一类蔬菜),无以下体。’葑、菲长在地下的部分(即地下块根)常常是苦的,只要不采其下体,上面的茎、叶是可以吃的。”于是,晋文公任郤缺为下军大夫。成语“相敬如宾”的出处,就出在郤缺夫妻相互尊敬、相待如宾上。

        晋文公死后,晋襄公(前627——前620)即位,郤缺在和狄人的作战中获胜,并且俘虏了白狄的国君之子。晋襄公提拔郤缺为卿,并且将已经没收的郤缺之父郤芮的封地冀地仍旧封给郤缺,以奖其功;对于过去推荐郤缺的司空季子,亦封以县城,以赏其推荐得人之功。

        (取材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1.退避三舍

        晋文公回国成为国君后,国力日强,威望日高。原来因军事力量不及楚国而被迫和楚国结盟的宋国,其国君宋文公,因为父亲宋襄公是在同楚国作战中伤股而死的,心中实际上十分记恨楚国,如今看到晋国强大,于是背弃和楚国的盟约而亲近晋国。晋文公也因为过去流亡时,宋襄公对自己颇为友好,所以对宋国也特别亲切。

        楚成王于是约集了一批诸侯攻打宋国,包围其缗城。宋文公派大司马公孙固到晋国告急求援。晋文公和大臣们商量。先轸说:“报答宋国、建立霸业,都在此一举了。”狐偃说:“楚国同曹、卫两国结盟,我如去攻打曹、卫,则宋国必可解围。”于是晋国从两军扩大到三军。当时诸侯中一些大国有三军的建制,晋国扩建三军,是表明一种决心争霸的态度。晋文公五年春,晋出兵伐曹、卫两国,大胜,俘虏了曹伯,卫侯离京出逃。晋国又劝宋国送礼给齐、秦二国,要求齐、秦共同出兵和楚国作战。楚兵刚刚打过齐国,秦、晋关系又相当密切,所以晋文公对齐、秦共同出兵对付楚国是有把握的。

        楚成王听说晋军出兵攻曹、卫,立即下令给伐宋的大将子玉,要他退兵说:“不要同晋国打仗!晋侯在国外流亡了十九年.终于得到了晋国。险阻艰难,都尝到了;百姓情绪,也都能体会了;又得到上天的帮助,把他的政敌都除去了。得到上天帮助的人,是不宜同他作战的。兵书《军志》中说:‘允当则归(适可而止)。’又说:‘知难而退。’又说:‘有德不可敌。’如今遇到晋军,就应当深思兵书中的这三句话。你可以收兵回国了。”但是子玉不肯收兵,却向楚成王请战说:“不敢说我同宋国打仗必胜,总想打一仗以塞住谗邪之言。”原来,子玉在国内时,楚人蔫贾曾经批评过子玉以刑威治军的弱点,说:“子玉刚而无礼,如果碰到敌军有三百乘战车(二万二千五百名士兵)以上,就不可能取胜。”子玉对这个批评很不服气,把它看成是“谗邪之言”,一定要打个大仗来显显自己的威风。楚成王看到子玉不听自己的命令,心中不快,所以只拨给他较少的军队。

        楚将子玉命使者宛春告于晋军说;“请恢复曹、卫两国原来的国君,我也从宋国退兵。”狐偃对晋文公说:“子玉太无礼了。他是楚国的臣子,只从一个国家退兵,却要我国国君从两个国家退兵。我看不应同意。”先轸说:“使别的国家安定,是有礼的做法。楚国使者所提出的要求,可以使三个国家得到安定;我若不同意,会使三个国家不安,结果反而是我方无礼了。不如私下答应曹、卫两国国君复国,让他们同楚国绝交,再把楚国的使者宛春囚禁起来,这样,楚军必怒而和我作战,我们就有机会打败他了。”

        晋文公于是下令退兵。军吏说:“以晋国国君而退兵避楚臣,是耻辱。况且楚军作战多时,已经老(疲劳)了,何故退兵?”狐偃说:“军队,理直为壮,理曲为老。不在于作战时间的长久与否。过去楚国对我君有惠,我君曾答应在战场上相见时,要退避三舍。如我背惠食言,我曲楚直,楚兵气盛,就不能算老了。如果我军退了,楚军也退兵回国,我也达到了救宋的目的。如果楚兵不退,晋军退兵而楚臣进犯晋君,其曲在楚,我就可放手一战了。”

        晋军果然向后退了三舍,一舍三十里,即后退了九十里地。楚军多数将领都主张就此收兵,但主将子玉却不肯退兵。夏四月,宋、秦、齐的军队与晋军会师于卫地之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临濮集,或说在今河南开封县陈留附近),楚兵背山而立营。楚军一向以兵强马壮、勇敢剽悍著称,所以,在将要举行决战的前夕,晋文公不免有些心神不定。这时候,晋文公听到驾车的兵士在唱山歌:

        原田每每(草盛貌),

        舍其旧而新是谋。

        晋文公心下有些犯疑,不知道士气究竟如何,便和大臣们再次商量。狐偃说:“当然要打一仗!眼下齐国国势日衰,当今之际,诸侯之间,唯楚为强。晋国打胜了,从此诸侯们就承认晋国的霸主地位。即使晋国不能战胜楚军,楚国也没有征服晋国的军事实力。晋国的表里山河,必然无害!”栾枝说:“汉水北面的姬姓诸国,都是被楚国灭掉的(晋国是周天子的同姓国,亦为姬姓)。楚王曾经厚待国君,是小惠;楚国消灭了我的许多同姓国,是大耻。不可因小惠而忘大耻,不如一战!”</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中国历代帝王故事,小说《中国历代帝王故事》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先秦(18)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