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历史的玄机TXT下载>>历史的玄机>> 耶律楚材——契丹卧龙(4)TXT下载

    历史的玄机: 耶律楚材——契丹卧龙(4)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耶律楚材——契丹卧龙(4)

        蒙古军弓劲马肥、兵强将勇,其武力之盛可谓无与伦比,疆域之大也是空前绝后的。但是要统治这么辽阔的国土,尤其是治理文明进化程度较高的中原和江淮地区,必须具备很有效的思想工具。对此,耶律楚材比其他蒙古贵族有更清醒的认识。他认为:“穷理尽兴,莫尚佛法;济世安民,无如儒教。”简言之,“以佛治心,以儒治国”是最高明的做法。

        早在第一次西征时,耶律楚材就已胸有成竹,对单纯的崇武思想予以批判,把儒者看做是最高级的工匠——“治天下匠”,为蒙古人的政治思想统治奠定了理论基础。后来,蒙古军攻破金国许州,俘虏了金军资库使姚枢。铁木真对他加以重用。

        窝阔台即位后,耶律楚材又参照中原礼教,制定了尊君抑臣的朝仪。他还对窝阔台说:“天下虽得之马上,而不可以马上治。”还经常宣扬“周孔之法”的妙用,并引荐了一批名儒到政府任职。

        金国灭亡之后,南宋也迟早是蒙古国的囊中之物。为了配合军事战略,文教必须提上日程。耶律楚材四处寻找儒家学者,派人寻找孔子后人,找到了孔子的五十一世孙孔元措,奏请大汗袭封为“衍圣公”,给了他封地,修建了孔庙,建林苑。他还下令招收战乱中流亡的礼乐人才,并设置太常礼乐吏员,召集名儒梁涉、王万庆、元著等人在东宫讲释九经。耶律楚材又亲率大臣及其子孙学习经义,研究孔孟之道;另外,还在燕京等地建立编修所、经籍所,从事文化教育活动。文教事业开始兴盛。

        公元1237年,耶律楚材启奏:“制器必用良工,守成必用儒臣。儒臣之事业,非积数十年恐未易成。”窝阔台说:“果真如此,我可任儒者为官。”所以,他具体制定了校试办法,分为经义、词赋、论三科,命宣课使刘中、杨奂等人到各路考试;还规定儒者被俘为奴者,亦皆释放就试;倘有家主隐藏不放,处以极刑。这年他们一举得士子四千余人,其中1/4是被赦免奴隶身份的儒者。

        公元1238年,杨惟中从征蜀、汉等地,搜集周、程、张、朱等书,回至燕京,创立人极书院,修筑周子祠(周敦颐祠堂),以赵复为师,讲授理学。

        其后,儒生出身的太原路转运使吕振、副使刘子振因贪赃枉法获罪。窝阔台借此责备耶律楚材:“卿言孔子之教可行,儒者为好人,何故乃有此辈?”耶律楚材回答得很得体:“君父教臣子,亦不欲令陷不义。三纲五常,圣人之名教,有国家者莫不由之,如天之有日月也。岂得缘一夫之失,使万世常行之道独见废于我朝乎!”这段对话,反驳得有理有力:不能因为有逆子贰臣,就来否定君、父神圣,也不能因为有无耻之传人,就来否定孔、孟之道。

        经过耶律楚材从正反两面反复规劝,儒学在蒙古上层政权中渐渐据有一席之地。后经学者杨惟中、姚枢等人悉心搜集理学书籍,罗致儒、释、道、医、卜等人才,终使“武功”极盛的蒙古统治者,又逐步收到“文治”之效。

        从孔子到孟子,再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已经在中原封建社会中占据了稳固地位。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普通百姓,都已经在思想中接受了儒家学说。耶律楚材为蒙古贵族夺取了儒学这面思想旗帜,毫无疑问是在汉人的心理、舆论方面抢占了重要地盘。这对于业已取得蒙、宋战争胜利,完成统一的元朝国家机器,特别是对于一向疏于文教的蒙古族历史的发展,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兴一利不如除一害,生一事不如省一事

        耶律楚材不仅是一位卓著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理财家。如同其政治、军事活动一样,他在经济活动中,亦处处贯穿着胜人一筹的谋略思想。

        自成吉思汗之世以来,因西域战事未息,蒙古国无暇拟定中原税制。官吏乘机暴敛,中饱私囊,资财多达万万,而国库却十分亏空。

        公元1230年,近臣别迭等奏称:“汉人不事畜牧,无补于国,可一律逐走,空出其地以为牧场。”耶律楚材清楚,如今治理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必须改变偏重畜牧的思想。他针对蒙古贵族的短见和无知,反驳说:“天下之广,四海之富,岂有无用之地,更无无用之民。”他还根据汉族地区财力、税收的估计,极言征税之利:“大汗南伐,军需应有所出。若能均定中原地税、商税和盐、酒、冶铁、山泽之利,每岁可得银50万两、帛8万匹、粟40余万石,足以供给军资。为何说汉人无补?”

        这些诱惑力十足的数字打动了窝阔台汗。他任命耶律楚材试行征税制度。耶律楚材奏请建置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长官选用汉族或女真族中有才学的士人。

        耶律楚材经常重复他的一句名言:“兴一利不如除一害,生一事不如省一事。”他也是遵照这一原则从政的。

        自窝阔台汗二年(1230年)初定征税之制。至窝阔台汗六年(1234年)灭金,4年之间,税收逐年增加。及1238年,每岁课银多达110万两。

        在此期间,富人刘忽笃马、涉猎发丁、刘廷玉等欲以140万两银“扑实”(承包)天下课税。蒙古君臣急功近利,本来打算批准的。耶律楚材却深知民力、财力均有限度,超过限度,必会变利为害,转福为祸。为此,他谏阻说:“此辈皆贪利之徒,欺上虐下,为害甚大。”这次,幸喜窝阔台纳谏,停止此议。</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历史的玄机,小说《历史的玄机》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历史的玄机 耶律楚材——契丹卧龙(4)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