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契丹人TXT下载>>契丹人>> 讨厌的中原人,你们这不是坑爹吗(3)TXT下载

    契丹人: 讨厌的中原人,你们这不是坑爹吗(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讨厌的中原人,你们这不是坑爹吗(3)

        这一拨契丹人大霉运,最后剩下的一点汤汤水水还是便宜给了老秃。天显四年(公元929年)二月,困守定州城的王都这个年过得惨淡无比。定州城内的官民眼看王都嘴里天下无敌的契丹援军,除了被打废掉缩在城里的秃大爷,其他的远在天边,影都见不着,觉得再跟着王都混下去实在没前途,在都指挥使马让能的率领下开城投降。

        王都和老秃领兵突围不果,老秃被俘,不久被杀,王都全族身亡。

        到此,契丹人的背字才算走完。

        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契丹帝国在和后唐的争夺中落尽了后手,不光亲契丹的势力被后唐扫除干净,就连以前煮熟了吃下肚的平州城都飞了一大半。

        耶律德光本以为自己这一次能够成就父亲未成之业,谁想到地盘没抢到不算,还损兵折将,连父亲留下的七千死忠精兵都丢掉了。受此奇耻大辱,耶律德光岂能善罢甘休,听说南下的“腹心部”全军覆没,耶律涅里衮等心腹将领被俘之后,他一面安抚阵亡将士家属,一面试图整军亲征。

        但是,就在他准备动手的时候,才惊讶地发现,此时契丹帝国的实际主人并不是他耶律德光,而是他老娘述律平。述律太后本来就反对他派兵南征,此时眼看南征失利,二儿子不依不饶,干脆动用自己的影响力,把当了皇帝的二儿子边缘化了。

        这段政治斗争,并没有公开地记载在任何一本史书上,是老熊推断出来的。不需要参照中原史书的旁证,仔细看看《辽史》的《太宗本纪》就了然了。

        咱们翻开《太宗本纪》,从天显四年的军事失利开始,仔细查阅一下耶律德光这位契丹帝国皇帝的工作记录吧。

        从天显四年(公元928年)败报传来开始,耶律德光干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到庙里给列位祖宗添香油,其次是跑遍国内,到处进行各种契丹民族的宗教仪式。接下来是接见各国、各地方势力使节。就连给父母亲立碑的事情,这位皇帝陛下都要多次亲自关心。似乎对他这位皇帝来说,这就是他要处理的全部国政。

        忙着这些不当紧的国政之余,耶律二爷大皇帝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打猎、钓鱼等契丹人民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之中。玩得高兴到某次捕鹅的时候把船都折腾翻了,淹死好几十人,为这件事,大皇帝还着实自责了一阵。

        实在闲得无聊的时候,二爷大皇帝还会亲自参观皇都的集市,到河边视察渔夫们是如何打鱼的。有时候弄到点新鲜水果,二爷都会想起自己去世的老爹,亲自拿着好吃的到供奉老爹的祠堂里去给老爹尝鲜。要不就是跟被自己赶下台的大哥一起写写毛笔字。偶尔还会上演一把契丹版的微服私访,亲自审问从牢里逃出来的囚犯,为他们申冤。

        这样一个皇帝应该出现在什么时候?应该是太平得不能再太平的时候,当皇帝的才会闲成这个德行吧?如果这段记录出现在耶律宏基等太平天子的传记中,那一点也不奇怪。天下无事嘛,跟主要的邻国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共处,国内也没有什么重大骚乱,皇帝先生决心混吃等死,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问题是,这位皇帝是耶律德光啊。

        他本人从天赞二年就开始领兵四处征讨,后来还曾率领大军南下,几乎入主中原,从他一生的经历来看,实在不像个会轻掷数年光阴在吃喝玩乐上的主儿。这也罢了,形势比人强,真的要是契丹帝国上下一团和气,对外也没有什么作战行动,他想折腾也折腾不起来,无奈之下只好老实几年,也不是不可能。可当时的契丹帝国,几乎是日无不征,岁无不讨,仗几乎就没停过。如果耶律德光不是被边缘化了,他的生活怎么可能如此消极?

        与他这种浑浑噩噩的日子相比,另一个人在这几年里倒是混得风生水起,那就是三爷耶律李胡。从天显四年(公元929年)初冬开始,年仅十八岁的李胡三爷就开始带兵四下征讨,第二年初就被封了“寿昌皇太弟”,还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以后每次契丹帝国的重要军事行动,都能看到这位李胡三爷统帅三军的英姿。

        在他伟岸的身影旁,只能端着杯水酒,祝愿他“旗开得胜,马到功成”的皇帝陛下的形象则显得那么单薄,单薄得不像是这一册《本纪》的主角,简直像个跑龙套的。

        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又是怎么发生的呢?在老熊看来,还是要归在契丹帝国内部的藩、汉利益集团之争上。无论耶律德光上台以前他是什么立场,等他上台后,当的就不仅仅是契丹人的可汗,而是中原人和契丹人共同创造的契丹帝国的皇帝。

        这个皇帝既要照顾契丹人的特权,也要顾全中原人的利益。耶律德光本人对这一点应该是有所认识的。所以在他上台之初就召回了畏罪私逃的耶律突吕不,善待已故南院夷离堇耶律迭里的儿子耶律安抟,跟自己的哥哥东丹王耶律倍之间也保持了足够的亲近。虽然没有直接向治下的汉臣示好,但实际上已经开始倒向亲汉的契丹贵族了。

        他的这种转变必然会被述律太后注意到。述律太后也绝对不会喜欢二儿子变成这个德行。但这种转变却绝不是她一两句语重心长的话语或者几顿疾风骤雨的训斥所能改变的,这是契丹帝国的实际结构造成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事实证明,后来的所有契丹皇帝们,只要亲近中原人、中原文化,就会有所作为,单纯保持纯粹契丹特色的倒经常是昏君。当然述律太后毕竟是从部族社会走出来的人,她本人不懂汉字,也无法用知识武装自己、改造自己,实在是看不明白这些问题。她只知道,二儿子变了,变得太快,也变得太“坏”。

        刚开始,她拿二儿子没辙,因为二儿子是皇帝,所作所为也没有触及契丹贵族们根本利益的地方。但天显三年的严重军事失利,显然给了述律太后一个机会,述律太后最不缺的本事,就是抓住机会。利用皇帝的铁杆精锐“腹心部”受到严重损失、二儿子主持的军事行动把悲剧拍成连续剧,自己造成自己影响力下降的机会,述律皇后抓住二儿子自责的心理,在失败后第一时间让二儿子去跟已故的父亲检讨自己的错误。《辽史》里记载“三年……秋七月……庚午,有事于太祖庙”。只说“有事”,什么事都不好意思说,分明是不愿意把耶律二爷那副臊眉耷眼的倒霉德行留在纸上。

        同时,述律太后把希望寄托在了刚刚的三儿子耶律李胡身上。在她的主导下,不满三十岁,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的耶律德光,就因为还没有长子,只好册立了三弟耶律李胡为皇太弟,并且无可奈何地把天下兵马大元帅这个头衔扣在了三弟头上。

        历史上所有人都认为耶律倍留在海边那个牌子上的“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说的是耶律德光压了他耶律倍。可有了上边的分析,再联系上耶律德光和大哥耶律倍的关系一直不错,即使耶律倍南逃以后还经常给二弟写信。李从珂杀死后唐闵帝李从厚篡位后,他还发密信给二弟,让二弟趁机南下这些情况。大家不妨推测一下,这句话里到底有没有其他的味道存在。会不会耶律倍这句话的意思,指的其实是耶律李胡这个倒霉孩子骑在了二弟和自己两个人头上,两座大山被一座小山压住,让他实在难以忍受了呢?

        当然,耶律倍可以跑,耶律德光可跑不了,他也压根儿没想跑,他一直在等待机会。</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契丹人,小说《契丹人》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契丹人 讨厌的中原人,你们这不是坑爹吗(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