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秋风辞TXT下载>>秋风辞>> 第十四章 狼烟再起(5)TXT下载

    秋风辞: 第十四章 狼烟再起(5)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十四章狼烟再起(5)

        开局倒还不错。

        聂壹回到马邑,从牢里杀了几个死囚,把脑袋挂上马邑城头,向匈奴侦察兵发出信号:暗杀工作顺利完成。

        得到通知,军臣单于带领十万骑兵,怀着吃免费大餐的喜悦心情,兴高采烈地开赴马邑。

        然而,越走,军臣单于越觉得不对劲。

        原因是这一路,太过顺畅。

        不仅没有见到任何汉帝国的边境巡逻部队,甚至连野外放牧的一个也看不到。

        面对种种反常现象,军臣单于不怀疑是不可能的,他是强盗但并不白痴。

        疑心渐重的军臣单于在即将到达马邑之际,紧急刹车,他多了个心眼,临时改变计划,向马邑外围的一个军事哨所(烽燧)发动突击,很顺利地生擒了哨所所长(尉史)。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所长是个软骨头,更令人遗憾的是,这个软骨头的下级军官竟然知道汉军的全部作战计划,于是,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全部交待。

        一听之下,军臣单于几乎吓得尿了裤子,好险好险,差点儿被汉军包了“饺子”。于是下令,紧急撤退,在路上抢到的牛羊牲畜,统统不要。

        军臣单于在跑路途中,不断感叹自己命好,安全逃离险境之后,他封那个投降的汉军“尉史”为“天王”,在他看来,这个软骨头是上天赐给自己的福星,代表上天对自己、对匈奴汗国的格外关照。

        汉军这次兴师动众、看似周密的计划最终功亏一篑,虽然劳师动众,结果竹篮打水。

        据说,世上有两件事情很难,一是在辩论中,把自己的思想装入别人的脑袋;二是在商场中,把别人的钞票装进自己的钱袋。

        我以为,还有最难的事,那就是在战场上,把敌人的主力装入自己埋伏的口袋。

        还是那句老话:细节决定成败。

        马邑之谋(四)

        如果把马邑伏击比喻成一场酒宴的话。已经大摆宴席准备待客的韩安国在餐厅里没等来客人,负责外围接待、清理卫生的小跑堂王恢却探听到请来的客人临时取消赴宴、转身回家的消息。

        问题摆在了王恢的面前:怎么办?这客还接不接?

        王恢十分犹豫。他掂了一下自己的斤两,不过三万人左右,而军臣单于却有十几万铁骑,现在冲上去强行拉客,和匈奴大军死磕,必将是全军覆没。

        罢了吧!眼看自己苦心设计的一举剿灭匈奴主力的计划就此付诸流水,王恢唯有无奈地看着匈奴大军远远离去时扬起的灰尘,发出一声叹息!

        马邑之谋,汉军调动全部主力,却打了个失败的伏击战。

        固然失败,但是收获依然不小。这收获是经验和教训。

        教训一:敌人并没有那么弱小。

        在马邑设伏之前,主战的王恢和主和的韩安国曾经在殿堂展开辩论,显然,王恢的演讲更富于煽动性,他慷慨陈词:现在干掉匈奴好比拿利箭去戳穿脓包,一戳见效(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正是这豪言点燃了刘彻心中那把扫平匈奴、一雪前耻的熊熊烈火,但事实证明,这个形容太过夸张,汉帝国未必是利箭,而匈奴绝非不堪一击。

        教训二:战术上不重视敌人是不对的。

        我们在前文中曾经和刘彻一起回顾过六十多年前,他爷爷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平城的那一段狼狈往事。现在,我们惊奇地发现,“马邑之谋”完全是“平城之围”战术的翻版,说简单一点,人家匈奴才是这种战术的原创者。既然想“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多少在战术的实施环节上要有所创新,在诱敌深入上要下大工夫,遗憾的是,在这方面,汉军做得实在太差;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巨大的伏击计划,竟然不能保守机密,连哨所所长(尉史)这样的下级军官都清楚具体细节。如此大意,怎能不败?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或许是对的,在战术上轻视敌人是万万不对的。

        教训三:帝国缺少对匈奴作战的高级军事人才。

        战术的失误,归根结底是人的失误,而真正的将星,未必是辩论会上的优胜者,他更需要的素质是睿智、理性、勇敢、坚韧、残忍、还有对敌人的深刻了解。

        名将之花不可能盛开在沙盘前、教室里。只有不断地对敌战斗,经过血水的洗礼,饥饿、恐惧的考验,死亡的残酷淘汰,才能培养、磨练出真正的名将。

        总结完失败教训,按照程序,应当是处理责任人。

        考虑到韩安国自始至终都力主持重,反对对匈奴贸然开战,对战役的失败,他不承担责任。

        而王恢,力主开战,但真正面对匈奴却临时怯场,不敢攻击。刘彻认为,此人必须严肃处理。

        王恢辩解:当时战场情形,敌人并未进入埋伏,我如果攻击,等于自杀,我不出战,等于给帝国保留三万名战士。

        王恢是聪明人,私下又给时任丞相的田蚡千两黄金,请他代为说情、协调,只求保命。

        然而,刘彻这次油盐不进,谁说情都不行,一定要处死王恢。稍后,王恢得到消息,自杀。

        刘彻要诛杀王恢,其实很好理解,一是帝国调动了几十万的军队,计划要消灭匈奴主力,结果却连一个匈奴都没收拾,作为皇帝刘彻,也觉得灰头土脸,这个黑锅必须要有人背,给天下人一个交待;二是刘彻知道,战端一开,边境将无宁日,大战当前,必须树立畏惧敌人、失却战机的反面典型,从重处理,以立军威,而王恢的人头,此时正好派上用场。

        最后,来看看爱国商人聂壹的下场。

        马邑之谋后,聂壹在匈奴那里是绝对不敢混了,他听说王恢被从重处理后,大感疑惧,害怕刘彻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也收拾了,于是举族改姓隐居避祸。

        聂壹家族改姓为张。马邑之谋的三百四十八年之后(公元215年),那位在逍遥津(今安徽合肥)以一击十,差点儿生擒吴主孙权,杀得东吴小儿闻名不敢夜啼的魏国名将张辽,就是聂壹的后人。</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秋风辞,小说《秋风辞》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秋风辞 第十四章 狼烟再起(5)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