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傅佩荣《孟子》心得TXT下载>>傅佩荣《孟子》心得>> 第十四章 学于圣人之门(1)TXT下载

    傅佩荣《孟子》心得: 第十四章 学于圣人之门(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十四章学于圣人之门(1)

        —爱之深,责之切—

        孟子有位好学生,叫做乐正子,这个学生固然不错,不过还是有一些问题,那么孟子怎么因材施教或者对症下药呢?

        有一次,乐正子跟齐国的一位大臣王到齐国,之后第二天才来看孟子。孟子知道他是昨天到的,今天就来看老师了,孟子居然说,你还知道来看我吗?乐正子吓了一跳,说,老师,我昨天才到,今天看您有什么不对吗?孟子说,那你昨天为什么不来看?乐正子说,昨天我旅馆还没找好,行李还没放好。孟子说,谁规定找好旅馆、放完行李之后才能看老师的?乐正子立刻说,我有错。他立刻认错了。换句话说,学生不可以安顿好了之后,现在没事了才去看老师,把老师排在后面是不对的。

        当然,孟子这样要求学生,我们今天觉得很难想象。有一次我做了个实验,效果不是很好。我在学校教过一些外国学生,其中有一位女士,现在是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的系主任。她读硕士班的时候上过我的课,后来又到我们学校开会,要离开之前她才来看我,我说,你还记得来看我吗?我学了孟子这一招。她吓了一跳,因为她对孟子兴趣不大,并不了解。她说,我以为老师会来开会,在会场能看到老师,所以就没有特别来看你,现在会议结束明天就要回国了,特地来看看老师。其实这样已经不错了,但是我心里想到孟子,就说,你还记得来看我吗?她后来就不太理我了。

        所以这一点不要跟古人学,因为古人一辈子恐怕只有一个老师,现在的人老师会有多少?所以有一句话很难再用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不可能的。很多时候老师不可单方面要求学生,要先反省自己是不是好老师,有没有好好教学生。学生如果感激你,你也要认为是多余的,自己非常幸运;学生如果不理你,应该认为是正常的,这样想心情也比较好。

        孟子曾对一个学生说,没想到你读书读了半天,只是为了混一口饭吃,找个工作而已。可见孟子对这个学生爱之深责之切。一个学生能有这样的老师,自然就不太会犯错了,做事时就想到老师如何叮咛过我,老师知道之后会如何教训我。

        人总要有老师、有父母,才能够安安分分、快快乐乐地好好做人,为什么?因为上有老师和父母,自己做得好他们会很开心,觉得没白白教养我,这是很正常的想法。一个人最怕的是,老师也不在了,父母也不在了,自己要负责自己的事情。

        —温柔敦厚的诗经教育—

        有两个故事,是孟子利用《诗经》教导学生的例子。

        《诗经》里有首诗叫做《小弁》,说的是什么呢?专家有不同解释,这一方面我不是专家,所以只是取其中一种。周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位天子,他有一位太子叫做宜臼,但是后来他娶了褒姒,又生了一个儿子。他居然把太子废掉,甚至把太子杀掉。于是很多人就为太子打抱不平,写了一首诗,主题是抱怨父亲,就叫做《小弁》。可有人说,做子女的怎么可以抱怨父母亲呢?但有时父母有严重的过失,要另当别论。周幽王的过失确实严重,他宠爱褒姒,为了博她一笑,周幽王竟然下令燃起烽火,最终导致亡国。那么有人为那个太子被废甚至被杀,抱怨一下,有什么不对呢?因为做父亲的过失太大了,如果不抱怨,其实是让父亲继续犯错,当然不对。

        第二首诗,叫做《凯风》。说的是有一个母亲生了七个儿子,但这个母亲还在交男朋友,有人就写诗了,说作为母亲应该记得子女的孝顺,不要再想个人的幸福。诗里描写子女怎样孝顺的事,希望这个母亲觉悟,因为自己年纪也不小了,又已经生了七个孩子。不过在古代结婚很早,也许她十八岁结婚,生了七个孩子,才三十几岁,还很年轻。《凯风》评论说,要看到子女的孝顺,一家人和和乐乐,不要再想东想西了。

        孟子分析,按《小弁》这首诗所讲,这个父亲的过失太大,所以一定要抱怨,不然等于容许父亲继续犯错,对他不好,做子女的也不算尽到孝道。所谓尽孝道,有时候必然要对父母亲讲公理、正义,父母虽然不喜欢听,也该知道宁可子女劝我不要犯错,也不要将来犯错被别人笑话。比如周幽王果然犯大错了,国家亡了。孟子有时谈周幽王与周厉王,我们想一下,一个人当了天子却被封了“幽”与“厉”的谥号,“幽”代表黑暗,“厉”代表凶残,不会有国君说我要当幽王、当厉王的。孟子说,幽王与厉王死后,他的子孙再怎么孝顺,都不能改变别人给的封号。这说明祖先自己做得不好,就只能自己负责,子孙不可能改变历史。所以子女能做的倒是跟父母亲讲道理,劝告他们。

        至于《凯风》之诗,那个母亲的过失并不大,只想过比较开心的生活,这时就不要抱怨了。孟子下结论说,父母的过失很大,如果不抱怨,是让父母继续犯错;父母的过失很小,如果抱怨,代表子女一点小事就跟父母计较,也是不孝,应该忍耐,甚至替父母补救过错。

        这是儒家的智慧,也是儒家的德行,是多么的温柔敦厚,就如《诗经》的教化。我们应该在很多地方体贴对方,考虑对方的各种情况,然后做一个适当的选择,做得恰到好处。

        —君子不可虚拘—</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傅佩荣《孟子》心得,小说《傅佩荣《孟子》心得》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傅佩荣《孟子》心得 第十四章 学于圣人之门(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