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历史原来这么八卦TXT下载>>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第八篇 俗语谚语(1)TXT下载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第八篇 俗语谚语(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八篇 俗语谚语(1)

        俗语谚语:

        缤纷俚趣,拾萃代代传精华

        先有帽子还是先有冠:

        古代戴冠的人皆为有身份的阶层

        1711年第一次英国皇家阿斯科(ascot)赛马会上,骑士们以7匹英国赛马跑完4英里的赛程,由于成绩不佳,没有一个人获得女王手中价值100枚金币的奖牌。这个赛马会由英国安妮女王创立,每年夏天都会在伯克郡举行,除了2005年由于伯克郡体育场修缮而迁往约克郡。近300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顶级、最奢侈的赛马会。1807年,皇家阿斯科特赛马会规定,所有的观众必须正装入场,这条规定沿用至今;又将比赛的第三天定为“金杯日”,因为这天是整个赛程最关键和繁忙的一天。不过很多英国人包括英国王室却习惯称其为“金杯日”为“女士日”,或“淑女日”。因为在这一天,大批女性观众都会前来观赛,而且会是一场创意十足的帽饰时尚秀。这项赛事从1807年正式算起,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英国传统赛马会都以秀帽子为时尚。我们国家在帽子上有什么样的传统呢?古时,人们把系在头上的装饰物称为“头衣”“首服”。在黄帝时期,垂裳制天下的时候便发明了冠,起初发冠只是套在束起的发髻上的一个罩子,人们戴发冠只是为了美观的需要,虽由贵族肇始,样式也没什么讲究。

        大约在商朝,我国开始出现冠服制度,到了周代逐步完善,春秋战国之交则被纳入礼治。冠服制度随着等级制度的确立而产生。那时候王室公卿在不同礼仪场合,穿着有所讲究,顶冠也要冕弁有序,分别尊卑。主要有冠、冕、弁、帻四种。到了汉代,衣冠制度又进一步被重新制定,冠帽的种类更多了,可以迅速区分一个人的身份和等级。汉代主要的冠帽有:冕冠、通天冠、长冠、进贤冠、武冠和法冠等等。不同身份、不同场合所戴冠帽有严格规定。帝王在参加祭祀大典的时候要戴冕冠;在朝会和宴会上,帝王一般戴通天冠;长冠是参加祭祀时官员所戴的冠帽;武冠是各级武职人员在朝会时所戴的礼冠;进贤冠专门为文官和儒士所佩戴。

        冠最流行的时期在先秦两汉。戴冠是士人之上的特权,是身份和职别的标识,也象征着士人的尊严。当冠而不冠即是“非礼”。《左传?哀公十五年》记载了孔子弟子子路以死捍卫君子不免冠的尊严:“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

        “庶民”或“卑贱执事者”不能戴冠而只可束巾,与制作和佩戴的冠相比也要简单一些。尽管冠的普及要早于巾。巾最早是平民随便裹发的一块布,即“帻”。西汉之前只为平民用,有“士冠庶人巾”之说,颜色一般为黑或青。最初,上层士大夫不过燕居时偶尔戴巾,到晋代以后,为文人武士所好,后称儒巾。隋代将巾帻定入舆服制度,唐宋元明各代,巾帻成为成年男子的普通用帽。比如唐代帝王始用的唐巾,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创的东坡巾,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命制的四方平定巾,都是古时候著名的帽子。

        高抬贵手的由来:

        穷苦孩子为看戏,请求守门壮汉放行

        从前有个县官,非常可恶,凡是去他那打官司告状的,如果不向他行贿,都会被打个半死不活。当地一个艺人,就编了一出戏,戏名叫《没钱就没命》。演出那天,县官也去看戏了,一看故事暗讽他,没等看完就回到衙内,命令衙役把演县官的演员传来审问。那个演员接到县官传令,早已料到原因,就穿了龙袍戏服,不退妆,大摇大摆地跟着去了。县官一见演员,便一拍惊堂木,喝道:“大胆刁民!见了本官为何不跪?”演员指了指身上的龙袍说:“我是皇帝,岂要下跪?”县官说:“你这是演戏,是假的!”演员说:“既然知道是假的,为什么还要把我传来审问?”县官无话可说,只好让他走出县衙大门。

        我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是世界三大戏剧艺术之一。元代是我国戏曲繁荣兴盛的时期。到明清年间,通俗白话小说迅速发展,传奇演义也把古代戏曲推上第二个高峰,如《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和汤显祖的《牡丹亭》等,看戏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雅俗共赏,为民众所喜爱。

        古人看戏,既有舞台上的妙文奇句,民间也有很多流传的故事情节,其中就有一个故事酝酿了“高抬贵手”这一成语的诞生。

        旧时乡下演戏,往往是乡绅出钱包下戏班子,在祠堂庙宇中演出,然后再向群众卖票赚钱,群众凭票进场看戏。此时戏场一般只开一扇门,由一个粗壮大汉把门收票。戏曲开演时,壮汉便把双腿跨在门槛上,双手挡在门框上,以防无票的人溜进戏场。小孩子们都很想看戏,但又无钱买票。因为好热闹,也就在戏场外面游玩。有的孩子实在忍不住,便瞅空边向守门壮汉哀求,还察言观色,掌握火候,伺机轻轻托起壮汉胳膊说:“叔叔,请您把胳膊抬高一点吧!”这样,有的孩子便可趁势从壮汉胳肢窝下钻进去看戏了。后来,戏场上便把“请抬高胳膊”雅化为“高抬贵手”,引用于舞台,内涵也越丰富。成语“高抬贵手”就是因戏曲的发展演化而来!

        戏剧至唐朝开始,看戏的地方历朝都各有不同。一般以唐代的戏场、宋代的勾阑(也作勾栏、构栏)、元代的戏台和清代的戏楼、戏园为主流。</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历史原来这么八卦,小说《历史原来这么八卦》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第八篇 俗语谚语(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