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历史原来这么八卦TXT下载>>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第七篇 官衔职务(8)TXT下载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第七篇 官衔职务(8)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七篇 官衔职务(8)

        在秦统一中国之后,军官称“尉”见于史籍的有:国尉、太尉、将尉、军尉、都尉、郡尉、县尉、校尉、中尉、廷尉、亭尉等。从高级武官到下级武官,是有不同层次的。

        早在夏商周三代,天子、诸侯中便有上士、中士、下士的官名,职位在卿大夫之下。秦以后各朝皆袭用古制以上、中、下士为官职。士官名称沿用至今。现代军衔一般分为帅、将、校、尉、士官、士兵6等,上士,是多数国家军士军衔中的最高衔称。

        皇帝身边的机要文人:

        唐玄宗时选拔优秀文人称翰林

        “翰”原指长而坚硬的羽毛,后借指毛笔和文字、书信等。“翰林”之名汉代已有,最早见于汉代文学家扬雄的《长杨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指文学之林,是文翰荟萃所在。在《晋书?陆云传》中:“辞迈翰林,言敷其藻。”这里谓文翰荟萃之所,犹词坛文苑。唐代开始作为官及官署名,最初的性质是“天下以艺能技术见召者之所处也”。

        翰林又是我国古代官名,称翰林院。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特别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翰林学士”专掌由皇帝发出的命令,为皇帝参谋、撰文,并直接发出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天下大赦等。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掌有较大实权,因而历史上又称为“内相”,首席翰林学士称承旨。北宋前期的翰林学士,亦无秩品,元丰改制后,翰林学士开始设为专职,成为正式官员,官从正三品。此时通称“翰林学士院”。明代时,翰林学士院正式定名为翰林院。翰林学士实权已相当于丞相,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并备皇帝咨询,翰林学士下设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修撰、编修、检讨等官。入文渊阁的翰林学士贵极人臣。清代沿用明代制度,设置翰林院,主管编修史书、起居注,为皇室解经讲史,以及充当科举考官等;其长官为掌院学士,从二品,设满、汉各一人。南书房行走及上书房行走例由翰林官当之。

        翰林院初始时是各种艺能之士供职的机构,由唐玄宗将其演变为草拟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任职者称为待诏。起草诏制在唐以前本是中书舍人的专职,但唐玄宗感到中书舍人草拟诏制的制度难以保守机密和应付急需,于是挑选擅长文学的亲信官员充翰林院待诏,以备起草急诏,有时也撰写些诗文。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建翰林学士院,居住在此的称翰林学士。初置时无员额,不久便依照中书舍人之例,仅设学士六人,资历尤深者一人称为承旨。安史之乱以后,翰林学士地位愈来愈重要,以至于分割了宰相之权。至唐宪宗以后,翰林学士承旨往往能晋升为宰相。翰林学士院与中书舍人院有什么分别呢?学士所起草的是任免将相大臣、宣布大赦、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称为内制;中书舍人所起草的则是一般臣僚的任免以及例行的文告,称为外制。

        中国古代的翰林,充任者多是精通经史、饱读诗书之士,是当时知识阶层中的精英。为人熟知的历代名流如唐朝的李白、杜甫,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初的宋濂、方孝孺,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

        省长的由来:

        黎元洪改袁世凯时期的巡按使为省长

        省,起初并不是行政区域划分,古时候指天子所居之所,王宫禁地。魏晋时开始设置“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唐初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共管政事;元代中央行政机关叫“中书省”,又于各路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最后简称为“省”。现在的“省”便由此发展而来。

        明清两朝各省的行政长官称为巡抚。辛亥革命后,十八省宣布独立,各省成立军政府,集军政于一体,最高长官称为都督。都督之下设立民政部,以民政长作为行政长官,处理一省行政事务。

        民国二年,即1913年1月8日,袁世凯公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要求已设民政长之省份以民政长为该省之行政长官,未设民政长之省份以都督兼任民政长,为该省行政长官。公署内设总务处及内务、财政、教育、实业四个司。接着对各省地方行政作了统一的规定:各省行政长官称民政长;行政机关称行政公署。各省设民政长1人,总理全省政务,由中央政府任命。1月10日,袁世凯公布命令:各省民政长由都督兼任。后来,陆续任命了一批文职人员担任民政长。1914年5月23日,袁世凯为加强自己的集权统治,并为其帝制活动做准备,制定并颁布了《省官制》。《省官制》把省行政长官名称由民政长改为巡按使,一律由大总统任命,不许地方保荐,行政署改为巡按使公署,使各省的行政长官名称和清朝的名称相仿。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割据和混战开始。黎元洪于同年7月6日下达命令:各省巡按使改称省长,巡按使公署改为省长公署。这是我国第一次出现省长的名称。此后,虽然各省行政长官名称在军阀时期各有所不同,但省长这个称呼一直保留下来了,为新中国所沿用。

        省长这一名称自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出现,初称民政长,袁世凯又改为巡按使,袁世凯死后,黎元洪正式改为省长。由于军阀专横,省长虽为民政长官,但实权有限。国民党统治时期,改省长为省主席。</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历史原来这么八卦,小说《历史原来这么八卦》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第七篇 官衔职务(8)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