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历史原来这么八卦TXT下载>>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第三篇 美味佳肴(14)TXT下载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第三篇 美味佳肴(14)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三篇 美味佳肴(14)

        北方年糕的代表是北京的年糕,黄、白两色,象征着金和银,寓意是“年年高”。前人有诗云:“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北京的年糕,是用黄米或江米面制成的,种类繁多,有枣年糕、豆年糕、年糕坨等。白果、什锦、水晶、如意是北京年糕中的精细年糕,烹制方法多为蒸,也有用油炸蘸白糖吃的。

        北京年糕一般为清真回民小吃店供应,是清真回民小吃,也是满族跳神用的祭品。它的满族名字是飞石黑阿峰。清代有一首诗:“糕名飞石黑阿峰,味腻如脂色若琮。香洁定知神受饷,珍同金菊与芙蓉。”自注说:“满洲跳神祭品有飞石黑阿峰者,粘谷米糕也。色黄如玉,味腻如脂,掺假油粉,蘸以蜂蜜颇香渚,跳毕,以此偏馈邻里亲族。又金菊、芙蓉,皆糕名。”从这里可以看出,年糕至少在清代就是满族的小吃品种了。

        而南方的年糕也有自己的特色,如广东年糕一般是以糯米粉、粘粉、生油、瓜子仁、竹叶等制成,色泽金红、软滑甜香,味美可口。海南年糕的表面十分光滑,色黄细软,味道甜香。每逢农历腊月,家家都会为欢度新年而赶制年糕,并将它作为节日的礼品。

        粽子的由来:

        端午节吃粽子最初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是纪念民族英雄屈原的节日,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就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祭奠,这就是最早的粽子“筒粽”,也叫做竹筒饭。那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来包粽子了呢?

        《初学记》中记载:汉代建武年间,一个长沙人梦见一个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就是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你们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开始以艾叶、苇叶、荷叶来包粽子了,并世代相传。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民传统习俗之一。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在中国历史上是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制成牛角状,称为“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叫做“筒粽”。东汉末年,人们用草木灰水浸泡黍米,用菰叶包黍米制成四角形,因为水中含碱,所以称为广东碱水粽。

        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有所增加,除糯米外,还添加了中药益智仁,这种粽子叫做“益智粽”。《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到了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杂粽。在糯米中掺上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也成了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在用米上已经很精细,形状出现了锥形、菱形。宋朝时,有了“蜜饯粽”,就是将果品放入粽中。诗人苏东坡有诗:“时于粽里见杨梅。”这时还出现了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的广告,这说明在宋代,吃粽子已经很风行。元、明时期,粽子的从菰叶变为箬叶,后来又出现了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增加了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品种更加丰富。历史最悠久的粽子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最大的粽子是产于广西南宁的大肉粽,每只重约两斤。最小的粽子是上海的“迷你粽”,如手指一般。最早的速冻粽子是在1995年,由三全食品研制出的,并在此后的15年来,一直坚持推动粽子行业的发展创新。</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历史原来这么八卦,小说《历史原来这么八卦》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第三篇 美味佳肴(14)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