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明朝那些事儿TXT下载>>明朝那些事儿>> 第十五章 力挽狂澜(4)TXT下载

    明朝那些事儿: 第十五章 力挽狂澜(4)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十五章 力挽狂澜(4)

        这件事情就是土木堡之败。

        在明英宗亲征前,他夜观天象,大惊失色,跑回家对老婆说:“我观天象,此战必败,到时瓦剌军队攻来就来不及了。你赶紧回老家躲躲吧。”

        可是徐先生的算命水平连他的老婆都不相信,对他的这一忠告,人们只是笑笑而已。

        所以当土木堡之败的消息传来后,徐珵除了对自己的将来命运的担忧之外,还有几分高兴。

        “都不信我,现在信了吧!”

        这件事情最终也挽救了他的算命威望,所以此刻他才能够如此有底气地说出那一番话。

        让我们看看现在的大明王朝的五个关键词:

        军队惨败 皇帝被俘 京城空虚 人心惶惶 投降(逃跑)派

        真是一片亡国之象。

        这一幕似乎似曾相识,不错,在三百二十三年前,曾发生过极其相似的情况。

        北宋靖康元年(1126)十月,盘踞北方的金兵对北宋发动进攻,太原、真定失守。十一月中旬,金军渡过黄河。宋钦宗惊慌失措,不知该怎么办,而大臣们全无战意,纷纷主张投降。

        在这种情况下,十二月初二,宋钦宗正式向金投降。

        靖康二年(1127)四月一日,金将完颜宗望押着被俘的宋徽宗、宋钦宗和赵氏皇子后妃、宫女四百余人及其掠夺的大量金银财宝回朝,北宋灭亡。

        如果对照一下,就会发现,相隔三百多年的两个朝代,境况竟然如此的相似,都是兵败不久,都是京城空虚,都是人心惶惶,都是投降逃跑言论甚嚣尘上。 而且此时的大明境况更为不利,因为他们的皇帝已经落在了敌人的手上,投鼠忌器,欲打不能。

        但大明最终没有沦落到和北宋一样的下场,因为和当年的北宋相比,此时的大明多了一个人,多了一声怒吼: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发言者,兵部侍郎于谦。

        于谦

        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帝国送走了它的缔造者——朱元璋,这对于帝国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但也就在同一年,浙江钱塘县(现属杭州市)的一个普通家庭诞生了一个帝国未来的拯救者。这自然就是我们的主角于谦。

        由于家庭环境不错,于谦有着自己的书斋,他就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与当时的所有读书人一样,于谦也是从四书五经开始自己的求学生涯的。

        说老实话,像四书五经这种东西是很容易培养出书呆子的,但于谦似乎是个例外,他十分上进,读书用功刻苦,却从不拘泥于书本上的东西,除了学习考试内容,他还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如兵法等),历史告诉我们,喜欢看课外书的孩子将来一般都是有出息的。

        就如同现在的追星族一样,于谦也有着自己的偶像,他把这位偶像的画像挂在自己的书斋里(此举比较眼熟),日夜膜拜。

        有一次,教他读书的先生发现他经常看那幅画像,便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于谦闻言,立刻正色回答:“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

        画像上的人物就是文天祥。

        除此之外,于谦还在书斋中写下了两句话作为对文天祥的赞词。

        殉国忘身,舍生取义

        宁正而毙,不苟而全!

        在我看来,这正是少年于谦对自己未来一生的行为举止的承诺。

        三十余年后,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承诺。

        永乐十九年(1421),于谦二十三岁,此时的他已经乡试中举,即将赴京赶考。

        他将从此告别自己的家,告别江南水乡的故土,前往风云聚汇、气象万千的北京。

        前路艰险,但于谦却毫无怯意,他明白,一个更为宽广的世界在等待着自己,实现平生抱负的时候到了。

        于谦收拾好行李,告别家人,遥望前路漫漫,口吟一诗,踏上征途。

        拔剑舞中庭,

        浩歌振林峦!

        丈夫意如此,

        不学腐儒酸!

        于谦,天下是广阔的,就此开始你波澜壮阔的一生吧!

        清风

        在京城的这次会试中,于谦顺利考中进士,并最终被任命为御史。在之后的宣德元年的朱高煦叛乱中,于谦以其洪亮的声音,严厉的词句,深厚的骂功狠狠地教训了这位极其失败的藩王,并给明仁宗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从此,于谦走上了青云之路。

        宣德五年(1430),明宣宗任命于谦为兵部右侍郎,并派他巡抚山西、河南等地。这一年,于谦只有三十二岁。

        年仅三十二岁,却已经位居正三品,副部级,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于谦也成为了他同年们羡慕的对象。

        这当然与朝中有人赏识他是分不开的,而着力栽培,重用他的正是“三杨”。

        像杨士奇、杨荣这种久经宦海的人自然是识货的,于谦这样的人才逃不过他们的眼睛,事实上,当时确实有人对于谦升迁得如此之快表示不满,而杨士奇却笑着说:“此人是难遇之奇才,将来必成栋梁!我是为国家升迁他而已。”

        奇才不奇才,栋梁不栋梁, 也不是杨士奇说了算的,只有干出成绩,大家才会承认你。

        于谦就此离开了京城,开始了他地方官的生涯,不过他估计也没有料到,这一去就是十九年。

        在这十九年中,于谦巡抚山西、河南一带,他没有辜负杨士奇的信任,工作兢兢业业,在任期间,威望很高,老百姓也十分尊重他,更为难得的是,他除了有能力外,还十分清廉。

        正统年间,王振已经掌权,他这个人是属于雁过拔毛型的,地方官进京报告情况,多多少少都会带点东西,即使是些日常用品,王振也来者不拒,让人哭笑不得。可是于谦却大不相同,他是巡抚,权力很大,却能够做到不贪一针一线。不但自己不贪,也不让别人贪。

        一个贪,一个不贪,矛盾就此产生了。

        于是正统六年(1441),一直看于谦不顺眼的王振找了个借口,把这位巡抚关了起来,结果之前我们已经说过了,王振完全没有估计到于谦的人望如此之高,如果要杀掉这个人,后果可能会极其严重。于是王振退让了,他放出了于谦。</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明朝那些事儿,小说《明朝那些事儿》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明朝那些事儿 第十五章 力挽狂澜(4)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