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说钱TXT下载>>说钱>> 第十九章 这都是钱啊!(2)TXT下载

    说钱: 第十九章 这都是钱啊!(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十九章 这都是钱啊!(2)

        南宋的情况比较特殊,很少铸造唐制标准钱,而是出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钱。其中有当百大钱“淳祐通宝”,有根本不是圆钱的“钱牌”,还有“准五百文省”、“准三百文省”、“临安府行用”等。

        在宋朝的各种年号钱中,含铜量最高的是太祖的“宋元通宝”和太宗的“太平通宝”。

        古代的铜钱,都要掺一定比例的铅和锡。唐朝玄宗时期,铸钱含铜在83%以上,是实打实的好钱。宋钱质量要差得多,北宋含铜65%左右,到南宋只有54%,近于“半铜钱”了。

        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对货币数量要求也就多。北宋共有27个钱监,分布在各路(州府之上的一级行政单位,有点像后来的省),每年都铆足了劲儿铸钱,从北宋中期的熙宁年间往后,保持在每年五六百万贯,到北宋后期铸造量减半。

        这流水一样的钱投放到流通中,总量相当可观。所以,我国地下出土的古钱以宋钱为最多,其中又以北宋的钱为多。

        这么多的钱,可还是不够用,因此宋朝有官定的“省陌”制度,规定以77文为100钱。在记账的时候,要是钱是“省陌”的,就在钱数后面加一个“省”字,要是“足陌”的,就加一个“足”字,免得有人做手脚。

        官方如此,民间则各有各的习惯。多少文钱当百,各地不同,只要老百姓认可就行。

        你要是到了宋朝十有要减肥

        有人也许看出了点门道:宋朝似乎不像前朝,这个王朝挺有市场经济意识,放开了手铸钱,可是钱币为何还是不够用?

        这是因为:宋朝的商业实在是太繁荣了!

        那时有个人叫孟元老,在南宋高宗时写了一部《东京梦华录》,回忆北宋东京汴梁的繁华,看得人要流口水。

        他笔下汴梁的“州桥夜市”,光看文字就叫人食欲大振——晚上一整条街都是美食,当街就有卖水饭、熏肉和肉脯的。一家名叫“王楼前”的店,有卖獾子、野狐、鸡肉的;一家名叫“梅家鹿”的店,有卖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杂的,每一包不过15文。

        那时的吃食,冬夏两季有不同的品种。夏天天热,就有清凉开胃的,比如麻饮细粉、麻腐鸡皮、素签砂糖、冰雪冷圆子、水晶皂儿、生流水木瓜、药木瓜、鸡头穰砂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广芥瓜儿、杏片、梅子姜、芥辣瓜儿、细料骨朵儿、香糖果子、间道糖荔枝、越梅、紫苏膏、金丝党梅、香振儿。

        这都是些啥东西?我也不知道,只能望文生义,边看古书边流口水而已。

        冬天也有冬天的美味,多以热气腾腾的肉类为主。有盘兔、旋炙猪肉皮、野鸭肉、滴酥水晶鲑、煎夹子、猪内脏。这些还不是什么正宗大菜,叫做“杂嚼”,算是夜宵吧,店家一直到三更时分才撤摊……

        作为宋朝的臣民,大概十个有八个要减肥才行。

        我一向认为:我们民族不光是会赚钱,同时也是个有悠久传统的美食民族。这样说当然有根据——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商代青铜鼎,就是老祖先们用来炖肉的。

        要是我们炮制美食的本领都衰退了,这个民族才是真正没希望了。

        《东京梦华录》里说,宋代的酒楼,那叫一个壮丽!那时候京师所有的酒楼,都用彩绸扎起大门迎客。一到晚上,灯火辉煌,上下相照。

        酒楼入口处,一般都有浓妆好几百人,聚在走廊上,等待酒客呼唤。

        你要是走到九桥门外,只见彩楼相对,绣旗相招,遮天蔽日。

        全城有头有脸的知名酒楼,共有72家。其余小型的,都叫“脚店”,不计其数。无论风雨寒暑,白昼通宵,家家都是热闹喧天。

        孟元老说,那时汴京有各式各样的手工作坊,叫做“大小货行”,包括碾玉作、腰带作、裁缝作、箍桶作、香烛作、冥器作、果子行、鱼行、肉行、花行等,说有360行,决不夸张!

        到底有多少行业?孟先生承认,他自己也驶过来。

        按宋朝人习惯,许多经营范围相同的店铺,聚集在一处,就叫做“行”。这个叫法,在南唐时就开始有了,卖肉的市场叫“肉行”,卖花的市场叫“花行”,那么,卖银器的地方呢?

        想不到吧?

        ——就叫“银行”。

        这是“银行”一词在中国的最早出处,当然跟现代意义上的银行不是一码事。

        中国最早的行业协会——“团行”,就出现在行业高度发达的宋朝。

        我们现在常说的“同行”、“同业”、“行市”、“行会”之类的词汇,也是产生在那时候。

        那时候的汴京市领导,似乎很开通:做小买卖嘛,方便群众,就让他们随便做去。有税收,但是没有城管。

        连宋徽宗这样的,对首都外来人口如何谋生的问题也很关心。那时一遇兵祸灾年,就有大批难民拥入京师,京师居民就教他们如何蒸馒头、烙大饼,好摆摊赚钱。宋徽宗知道了,对京师的民风淳朴大为赞赏,专门下诏表扬。

        那时候的汴梁城,是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随处可见沿街叫卖的小贩和提供劳务的散工。你养马,就有人为你切草;你养狗,就有人为你准备酒糟;你养猫,就有人为你提供猫食和小鱼。

        你要是想买东西,连大门都不用出,每天都有无数小商贩到你家门口探头探脑。有叫卖羊肉、头肚、腰子、白肠、鹑兔鱼虾、退毛鸡鸭、蛤蜊、螃蟹、香药果子、散糖果子的;也有叫卖首饰、衣发家用铜铁器、衣箱、瓷器的。</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说钱,小说《说钱》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说钱 第十九章 这都是钱啊!(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