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说钱TXT下载>>说钱>> 第十八章 为商人说话的理论家(3)TXT下载

    说钱: 第十八章 为商人说话的理论家(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十八章 为商人说话的理论家(3)

        不得了!这下又有人愿意做宋朝人了吧?

        赵匡胤是通过篡权上来的,有王莽的教训在前,所以他注定了是个勤勉谨慎的好皇帝——为洗白自己就得这样做。

        他的生活很朴素,衣食相当简单,对自家人也能加以约束。

        年轻时他有过流浪的经历,所以对百姓的苦难深有体会,对民生问题相当关注。天下初定,他马上就实行了宽减徭役的政策,与民休息,同时还免除了百姓为军队服务(邮递、运输物资)的劳役。

        在赵匡胤立下的誓碑上,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加农田之赋”。

        这真是一个好皇帝!

        一个武人出身的人,能为建立一个好国家费这么大心思,也是不容易了!

        可是他所做的改革,也有他所意料不到的副作用——这就是历史的诡异之处了,老天并不酬劳他的这份苦心。

        黄袍不是加到谁身上,谁就能做得好的。

        秦始皇也是统一意义上的开国之君,他的政策,我们至今还在享用——大一统、郡县制、书同文,还有民族的图腾物长城。

        同样是顶着一个开国皇帝帽子,赵匡胤就差得远了——他把事情做得太过。

        还是孔子的脑瓜儿犀利:做不到不行,做得太过了也不行。

        由于宋朝的权力过分集中在中央,结果地方的力量太弱(兵少,且都是老弱,十人不当一人),不足以拱卫中央,外军一打就能打到了首都。

        赵匡胤搞的军制改革,使得“兵不知将,将不著”,这仗还能打好吗?后来大宋成了一个泥足巨人,弱得不堪一击,跟军制改革绝对有关。

        什么“靖康耻”、“二帝被俘”、“风波亭”,这都是赵匡胤改革失当而结出的苦果。

        在经济上,大宋也很不乐观,基本可以说是一个穷国。

        一个大国,长期处在和平状态,国家不用做什么,靠收税也会富得流油了。那么,大宋的钱到哪儿去了?

        是因为它有著名的“三冗”。

        什么叫三冗?就是三多、三滥。

        一是冗兵,二是冗吏,三是冗费。

        先说兵多。据记载,宋朝第二个皇帝宋太宗时,天下之兵仅30万,而到了第三个皇帝宋真宗初年,因西北有边警,兵额猛增至60万。

        这一上去,就再也下不来了。等到大宋建国90年之后,也就是第四个皇帝宋仁宗时,兵额已达到140万。这之后,就经常保持在100多万兵员。

        这些兵,若都能打仗也还没算白养,可他们只能叫做“惰兵”。苏东坡的弟弟苏辙说,待遇越高的兵,越不能打仗。号称精锐的“禁军”,1万人不能当3000人用,可是耗费却相当于3万人。

        当时的大宋境内,到处是兵:漕运拉船的,服工役的,修缮河防的,看守陵寝太庙的,养军马的,疲老而吃白食的,也都是兵。

        这些兵,每个人都要给口粮、发衣发发“月钱”,还有各种名目的特支、特赏。再加上驻屯费用,负担之重,够大宋财政喝一壶的!

        再说说官多。宋朝的官制,是历朝历代中最复杂、最混乱的。官职叠床架屋,职责不清,有很多官职,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其中各州的观察使、团练使和名义上的道教场所负责人——各种“宫使”、“观使”,都是白拿钱不用干活的。

        古代的行政较为简单,管理不下乡镇,小吏不在编,官员队伍其实可以很精简。

        可是宋朝做官的途径太多,不光有科举的,还有荫补的、小吏转正的、富人出资买官的、卖粮猾奖给官的、军功授官的——借光的和杂流太多。

        人人都知道做官好,都拼了命往队伍里面挤,把国家当成了天下最大的奶妈,就敞开了喝吧,哥儿们!

        最后说说费用多。宋朝的官僚体制庞大,官员待遇优厚,这本来就是沉重负担了。可是,当时的官职竟然无定员,随便增加,经费也就没个限制。

        到宋徽宗时,奸臣蔡京、童贯、梁师成当道,滥官更多,居然有一人兼职10多个的,兼一份职,就领一份俸。

        宋徽宗信奉道教,那个时候连道士都有俸禄。因为给得多,所以高级道士都在外面养了妻子、小妾,锦衣美食,比常人过得还好。这样的特权道士,全国就有2万人之多。

        南宋失了半壁江山,冗官反而比北宋还厉害,军费也比北宋的多。可是养了一群吃财政饭的官员,一点报国意识都没有,一闻边境有警,都相顾失色,听说敌人又不来了,则神色恬然。

        再加上北方的辽、金,不是大宋的“哥哥”,就是大宋的“伯父”。大宋对邻国交战失利,就要纳贡求和,每年送给人家多少银子和绢,都成为定例。</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说钱,小说《说钱》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说钱 第十八章 为商人说话的理论家(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