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当权不过如此TXT下载>>当权不过如此>> 第5章 顺昌逆亡(11)TXT下载

    当权不过如此: 第5章 顺昌逆亡(1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5章 顺昌逆亡(11)

        “组织部长”的选配是说你行你就行的典型

        为了让现代的人们对古代的机构有点感性认识,有人就把吏部比作我们现在的组织部。也有的戏称现在的组织部为吏部。那我也借用一下这个比方,就把吏部尚书称为“组织部长”吧(当然,选用这个标题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容文内禀报各位)。

        其实,从职能上说,吏部和现在的组织部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比如,吏部是管全国干部的任免的,直到最基层的政权,所有干部都是吏部直接管理的。再比如,吏部对干部的任免,作出决定后就直接报告给最高领导人——皇帝,报请皇帝核可就行了,不需要经过常委会什么的讨论了。就是说,吏部的地位和权力,似乎比现在的组织部要高、要大。不过,这个话题,我们不去讨论了,只要知道吏部是管全国干部的机构,而且在中央的六部中列为首位,也就可以了。

        顺便多说一句,那个时候的“公务员”制度,和现代法治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有相似的地方——比如政务官(官)和事务官(吏)分得很清楚;也有恰恰相反的地方——比如政务官都是通过考试(科举)取得资格,而作为事务官的吏,则是聘任的,有点政府雇员的性质。而吏部,虽有个“吏”字,但却是管官的,不是管吏的。当然,在某种场合,官也可以称为吏,比如,可以称省的最高领导干部为封疆大吏。不过,官和吏,是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身份,这个丝毫不能混淆的。

        既然吏部如此权重,那吏部尚书就相当显赫了。要不,吏部尚书咋就被称为“天官”呢!所谓“天官冢宰”是也。所以有时候也尊称其为“大冢宰”。

        在张居正发动政变上台的时候,担任吏部尚书的“大冢宰”,是三朝元老杨博。

        杨博这个人资历、威望,非张居正所能比。他中进士的时候,张居正还是四岁的孩童呢!他担任部级干部的时候,张居正还没有中进士呢。早在万历皇帝的爷爷嘉靖皇帝时期,杨博就担任过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岂止如此,这个人很有操守,当年严嵩当国,张居正私下给严嵩捉刀代笔,大献殷勤;杨博却不买严嵩的账,常常抵制他。后来中央政府大佬们权力争斗,政潮汹涌,杨博挺然自立,始终未依附任何一方,也没有卷入是非纠缠。他往往以调停者的角色,善处于各方。

        张居正对于杨博这样的人,是很不放心的,也绝对不会喜欢的。因为他“喜附己”,不允许游离势力存在的。更重要的是,张居正对杨博,有点怕。那是不是对前辈的敬畏之心?非也。因为,对张居正整高拱的阴谋,杨博知道的太多了。这样的人担任吏部尚书,张居正能放心吗?说得严重些,杨博担任吏部尚书,张居正犹如芒刺在背。

        那怎么办呢?是啊,不好办的。你又抓不住他什么把柄,相反,你自己恰恰有把柄在人家手里攥着呢!想要杨博挪挪位置,看来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张居正刚刚坐上首相的宝座,就立即动手调整人事,六个部调整了四个,就是最关键的吏部和最不关键的工部,他没有动。估计这个时候,张居正心里有点堵得慌。会不会暗暗骂声“这老梆子”也未可知呢!

        就在这个时候,杨博“病”了。他打了辞职报告,请求辞职回家。

        还记得吗,在前篇即《精心选配的副手实际上都看走了眼》里,我曾经说过,内阁次辅吕调阳也是因为“病”了,接连打了十次辞职报告,经过一年多,张居正——当然是以皇帝的名义——也没有批准。这虽然是后来的事,但是也可做一对比。那杨博呢?他以同样的理由请求辞职,能批准吗?——还用说吗?张居正求之不得啊,肯定会批准的!是的,事实就是,杨博因为“病”了,打了一个辞职报告,张居正——当然是以皇帝兼他的乖学生的名义——当即就批准了。</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当权不过如此,小说《当权不过如此》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当权不过如此 第5章 顺昌逆亡(1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