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当权不过如此TXT下载>>当权不过如此>> 第1章 精巧机变(3)TXT下载

    当权不过如此: 第1章 精巧机变(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1章 精巧机变(3)

        到现在为止,应该说,张居正的起步,靠的首先是国家的制度安排。如果没有这样相对公平的制度安排,估计张居正要爬上那么高的位置,是不太可能的。

        再说张居正的聪明。

        这个不难理解。靠老子,不行;花钱,不行;作弊,很难;那就只能由考试成绩说话!

        而要出成绩,勤奋固然重要,但是聪明还是关键因素。制度是公平的,考上考不上,只能靠自己了。全国上下,苦读书者大有人在啊!现在的高考被说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实要和科举考试比起来,那才真是小巫见大巫呢!科举考试三年一度,进士录取在三百人左右。竞争何等激烈!

        张居正的老子,后来给张居正惹了不少麻烦的张文明张老爷子,就考了二十多年,连个举人也没有考上,直到自己的儿子在北京做了官,还考了几次,才不得不放弃了。估计张老爷子没事的时候也会寻思:亲爹和儿子,血缘如此近,差别咋就那么大呢?

        据德国一位很有名气的大学问家研究,说科举考试,主要考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不管怎么说,笨头笨脑的人恐怕很难挤过独木桥。

        张居正是个聪明人,脑子很好使。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荆州知府搞了一个征文活动——意思就这个意思,当然当时不这么叫,作品还汇集出版了。其中就有张居正提交的一首小诗。这些征文后来被当时湖广省的“一把手”顾巡抚看到了,很欣赏,就对张居正格外关爱起来。以后张居正能够在北京取得一些人脉,起点应该与此人有关。

        该说说张居正的人脉了。

        本来,张居正出身卑微,是没有什么人脉可言的。

        难道他花钱走了关系?错!不仅他没有花钱,人家当大官的,还给他钱花!

        这个和当时的风气有关系。当时官场上读书人掌权,爱才是风尚,是美德,不管怎么说,哪怕是为了博取好名声,对有才华的后生都是看重的。

        湖广省的最高长官顾巡抚,是当时有名的文坛领袖人物,曾经在中央做过大官,后来因为得罪了皇帝被贬到地方做官。这个人尤其爱才,发现了“荆州张秀才”,很器重他,不仅到张居正家里看望,给他银子资助,还有意识栽培他。这个人和在北京主政的严嵩等人都非常熟悉,张居正只身到京,他很可能写信推荐(当时叫荐扬)过的。以顾巡抚对张居正的期许——说他将来必为国相,他不会不帮张居正沟通北京的关系。

        有理由相信,张居正最重要的人脉,他官场上的导师、保护人——徐阶,可能就收到过湖广顾巡抚给他的荐扬信。徐阶的政敌严嵩一直对张居正也不错,可能与顾巡抚的荐扬多少也有些关系——不过可以肯定地说,不是主要因素。

        张居正因为有了国家给他提供的制度平台,有了他的聪明,有了这样的风气,结果他还没有进入官场,就获得了些人脉资源。

        更重要的是,张居正进入翰林院做庶吉士后,有一个人是教授庶吉士的,他成为了张居正名副其实的老师。那个时代,同乡、同学(当时称同年,即一同中举人或者进士)、师生,都是相当管用的关系,而师生关系,算得上是最铁的关系了。张居正就遇到了一位不凡的老师。当然,不是张居正一个人的老师。这个人就是徐阶。

        说到张居正的人脉,徐阶是最为关键的人物了。

        徐阶是当时在位的嘉靖皇帝所信任的高级领导干部,教授张居正这批庶吉士的时候,他是管文教的礼部侍郎(副部长),不久升转管干部的吏部侍郎,以后又做礼部尚书(部长)、内阁大臣,直到做了内阁首相(当时称首辅、元辅、首相,皇帝之下的最高执政者,当时也称为执政、当国)。</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当权不过如此,小说《当权不过如此》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当权不过如此 第1章 精巧机变(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