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三国的碎屑TXT下载>>三国的碎屑>> 三国的碎屑 附录第十四(2)TXT下载

    三国的碎屑: 三国的碎屑 附录第十四(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三国的碎屑 附录第十四(2)

        三国经典话语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一句话,不仅给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太平时期是治国安邦之臣,在乱世则是独霸一方的军事首领。而曹操听到这话面露喜色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没有说他能成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称帝,在史书上成为王莽、董卓一类的人。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这么一说,是试探一下刘备而已,后来被刘备借雷掩饰,曹操也信以为真了。

        “生子当如孙仲谋”,能守住父兄基业的能有几人,像袁绍的儿子、刘表的儿子,哪能和曹操争雄。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是孙策识人之能,临死前留给孙权的话。事实也验证了他的准确性,张昭主外时主张投降曹操;周瑜主内时把孙权的妹子嫁给了刘备。而二人各行其是时却做得近乎完美。

        “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司马徽评论诸葛亮和庞统的经典话语。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分。奇怪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却没有取得天下。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在《三国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刘备这么一句赞美,赵云更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了。

        “既生瑜,何生亮”,在《三国演义》里,周瑜心胸狭窄,永不服输,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无力回天时的心情。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较早。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知,这是对吕布的肯定。

        三国经济

        魏国:曹操迎献帝于许昌后,以“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为方针,在许昌附近实行屯田。结果“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因此,曹操设置田官于各州郡内,招募流民屯田,把屯田制加以推广,以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所造成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境况。正因屯田制之成功,地方变成“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使北方的社会转向稳定,终达至“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蜀国:蜀自古以来有“天府之国”的美名,汉高祖能得天下亦靠此地物质丰厚为根本。但东汉末年,刘焉父子先后担任益州牧,用以宽制宽之政策治蜀,遂引致豪强垄断土地及山泽资源,因而减低税收。自刘备占领益州后,诸葛亮及法正一改以往弊政,打击豪强,并采用闭关息民,务农殖谷的政策,又在都江堰设堰官,管理农田水利工程,并推行屯田,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此外,孔明及法正对治铁、煮盐、织锦等重要手工业,实行公营,并设立专职官员加强管理。以上一连串措施,使国家税收大大增加,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条件。后来关羽失荆州,刘备讨伐东吴败亡,使蜀国面临崩溃边沿,故诸葛亮在经济方面扩大手工业官营范围,提高蜀锦生产量,以助加快恢复国力之步伐。

        吴国: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地方连年征战,地方残破,北方人民携家渡江以避难。北方难民不乏富商大贾,他们由北方避难到江南同时,也带来了生产技术与文化,为当时贫困的江南带来新血。原本东吴农耕技术十分落后,尚未懂得牛耕。及后生产技术注入,农业生产技术逐渐提高,人口亦渐渐增加,一改以往地广人稀的境况。孙氏三代之统治领地渐大,军队亦因此变得庞大,故此粮草军需耗费成为国家支出其中一大部分。为减轻负担,实行屯田制,并设置典农校尉和典农都尉。屯田制分兵屯和民屯。兵屯下之耕者为佃兵,民屯下之耕者为屯田客。东吴位于长江流域以下,故亦注意兴修水利,以利用水力资源和作军事防备。

        三国音乐

        中国音乐发展到三国时期,已经达到极为纯熟的程度。因传统礼教对音乐的重视,历朝历代都把音乐奉为治国安邦的经典,予以发扬光大。先秦的师旷、汉代的李延年等都对音乐的发展有独到贡献。三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出现了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作品及代表时代特色、标志着当时音乐发展水平的音乐家及其理论。其中,以嵇康、阮籍、蔡琰等为代表,他们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嵇康从小喜欢音乐,并对音乐有特殊的感受能力,有极高的天赋。《晋书?嵇康传》云,嵇康“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这与其思想上的不羁、不受礼法约束有很大关系。嵇康可谓魏晋奇才,精于笛,妙于琴,还善于音律。尤其是他对琴及琴曲的嗜好,为后人留下了种种迷人的传说。

        嵇康有一张非常名贵的琴,为了这张琴,他卖去了东阳旧业,还向尚书令讨了一块河轮珮玉,截成薄片镶嵌在琴面上作琴徽。琴囊则是用玉帘巾单、缩丝制成,此琴可谓价值连城。有一次,其友山涛乘醉想剖琴,嵇康以生命相威胁,才使此琴免遭大祸。嵇康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三国的碎屑,小说《三国的碎屑》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三国的碎屑 三国的碎屑 附录第十四(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