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孟子释注TXT下载>>孟子释注>> 狂者、狷者与好好先生(2)TXT下载

    孟子释注: 狂者、狷者与好好先生(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原文】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①,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②,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③!”

        【注释】

        ①莱朱:汤的贤臣。②散宜生;文王贤臣。③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朱熹《集注》引林氏的解释认为:前半句“然而无有乎尔”指没有“见而知之”者;后半句“则亦无有乎尔”指五百余岁之后更不会人“闻而知之”者了。因此,是孟子对没有人继承孔子圣人学说的忧虑。

        【译文】

        孟子说:“从尧舜到汤,经历了五百多年,像禹、皋陶那样的人,是亲眼看见尧舜之道而继承的;像汤,则是听说尧舜之道而继承的人。从商汤到周文王,又有五百多年,像伊尹、莱朱那样的人,是亲眼看见商汤之道而继承的;像文王,则是听说商汤之道而继承的。从周文王到孔子,又是五百多年,像太公望、散宜生那样的人,是亲眼看见文王之道而继承的:像孔子,则是听说文王之道而继承的。从孔子到现在,一百多年,离开圣人在世的年代这样的不远,距离圣人的家乡这样的近,但是却没有亲眼看见圣人之道而继承的人了,以后恐怕也没有听说圣人之道而继承的人了吧!”

        【读解】

        这是《孟子》全书收尾的一章,编《孟子》的人把这一章编在这里,是很有深意的。

        一方面,本章从“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公孙五下》)的观点出发,历述过去时代那些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圣贤,形成了一个世代相传的“道统”。

        另一方面,孟子感叹孔子以来没有众望所归的继承者,对圣人的事业、圣贤的道统将会中断流露了深深的忧虑。但是,不知孟子有没有预见到,正是他自己,身后有一天会被人们推为圣人事业的继承者,“道统”的捍卫者。并被戴上“亚圣”的桂冠。

        谁来继承圣人的事业?

        不就是孟子自己吗?

        孟子以后呢?

        那就是源远流长的儒学传统了罢!</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孟子释注,小说《孟子释注》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孟子释注 狂者、狷者与好好先生(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