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读书笔记——一个人的爱与死
<small>时间:2011-02-12 23:40 来源:未知 作者:<strong>不读书的书生</strong> </small>
天下文学网邀您欣赏 :<strong>《红楼梦》读书笔记——一个人的爱与死</strong>
个人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他在孤独中生活和死亡,就像伊凡&middot;伊里奇一样。我认为牺牲参予来强调孤绝,要比牺牲孤绝来强调社会情感来得高贵美丽得多。
&mdash;&mdash;题记
【一】
是该写这篇文字的时候了。
在这半年里,倒有几次提起笔,有一些想说说的意思。但最终还是由于懒,间或也有些小小的病,再就是自己有时把话也说不明白的缘故。所以就叨了 这懒和病的名目,把文字抛到一边了事。现在想起来,虽然那思绪还时不时地留着,竟和人类的&ldquo;新陈代谢&rdquo;有些相像,有些消亡了,有些正在更新,有些还在长, 不过题目倒是不曾变动罢了。
记得一本医学书上竟说出了这样一个真实,&ldquo;倘若在一年之后见到并认出一个老朋友,那么可以肯定,几乎他身体的每个细胞皆非他离别前所有。就器 官而言,他已完全是一个新人。&rdquo;记忆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而我们的人生,从一开始便置身于一个充满着许多变数的迷宫里,我们从哪里来,在哪里,到哪里去,都 是无从知晓的。而在这许许多多的变数中,我们又无疑是最大的变数。因为很多变数都是取决于我们偶然的神思一动,突然间的灵光片羽。放到大一点的圈子来说, 某一个人,某一些人都可以引发并触及许多人的变数。就如这篇文字,最近能断断续续地写出来,连自己有时也意想不到呢!这简直是太复杂了。
但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宝玉;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而《红楼梦》之所以残缺,也是有着许多的变数在里面的。 在曹公已死这个变数不曾更改之前,所有打着&ldquo;真梦&rdquo;的幌子,不过是借以在自己的小小算盘拨上拨下罢了。而这样的&ldquo;曹雪芹&rdquo;若是活过来,也一定&ldquo;黑胖&rdquo;了许 多吧;《红楼梦》若是侥幸完稿,怕是和当初也有不小的距离吧。
不幸的是,&ldquo;千古文章未尽才&rdquo;,尽管有那么多的叹息,《红楼梦》到底还是残缺了;幸好,他不曾在今天活过来。因为死亡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次真实永远的休息。
记得以前倒不曾这么想,或许是心中还有着&ldquo;爱&rdquo;的缘故。甚至还想&ldquo;朝游苍梧,暮游南海&rdquo;,远远地讨到长生药来,如果是一枚呢,不妨和自己的爱 人分而食之,同时亦颇忌惮《奔月》中那个有些好奇心的嫦娥,亦想自己一仰脖吞服了自在。但一个人远远地活到那个所谓看不见的世界末日又有什么鸟意思呢?我 想,刘阮二人从天台山回来的时候,&ldquo;竟已历七世&rdquo;。涌上心头的,究竟是一种悲壮的滑稽,还是一种难言的幸运呢?
好在,月亮是冰冷的;天台山虽然缥缈,现在亦成了旅游胜地;好在我上面说的一切都是梦话。而地母娘娘&ldquo;为什么生孩子,要生出死亡来&rdquo;的叹息,是有着浓浓的黑色的慈爱在里面。她到底不知道,她温暖博大的怀抱,却能给那些疲惫的人永永远远的休息。
在汪曾祺的文字里总有着这样的话:&ldquo;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rdquo;;或者是&ldquo;这城里,很多人都死了。&rdquo;我想,特别是经过一些世事的人, 也会有相同的感慨。但现在的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新,&ldquo;死&rdquo;和&ldquo;没有了&rdquo;,更是惯见的常事。而住在我隔壁的八十老太,没事就关着门数数念珠,念几声阿弥陀 佛,因为她到底深信,那有限的未知是一个铺满莲花的黄金琉璃世界。
《红楼梦》的作者倒是不会这么粗浅的认为,他把这个世界看透了,看的太明白了。至于死后是什么样子,虽然也有若有若无的描绘,到底只是他活着 时的想象。他给我们留下的那一块雪地,却极其象征了人类最后被放逐了的末世。尽管在我个人的妄想里,或许还会继续酝酿着另一次瑰丽的日出,但却与我们生存 的这个世界,毫无任何关系。
就像伊壁鸠鲁的古老戏语抛戏法一样抛出,&ldquo;最可怕的灾难&mdash;&mdash;死&mdash;&mdash;与我们毫不相干。只要我们在,死就不在;只要死在,我们就不在。&rdquo;
青埂峰下的顽石或许较为客观地明白这一切罢。在无限的永生里,可曾有过对自己暗暗地咒诅?好在某些时候它是温润平和的,毕竟它也曾在&ldquo;繁华花 柳地,温柔富贵乡&rdquo;中摸爬滚打了一番。尽管最后一切还是&ldquo;渺渺&rdquo;、&ldquo;茫茫&rdquo;、&ldquo;空空&rdquo;、&ldquo;太虚幻&rdquo;,但让我门从其独特的情感体验中明白了&mdash;&mdash;
关于爱的某些事。
高于爱的某些事。
【二】
也许是林妹妹的死,才让人觉得爱是那么可贵。
如果再扯上&ldquo;风月宝鉴&rdquo;的话题来说,&ldquo;爱&rdquo;和&ldquo;死&rdquo;正像极了这镜子的两面。这时不由有些怜惜那个让人颇觉得不齿的贾瑞,他是明明知道道士&ldquo;不 可照正面&rdquo;的嘱咐,还是禁不起诱惑,&ldquo;以假为真&rdquo;,把自己一股脑儿给搭进去了。而《红楼梦》里的人绝大部分都不懂这镜子的妙用,这可以理解,因为阿q口中 的&ldquo;吴妈,我要同你困觉&rdquo;,到底还算是人生中那一丁点儿可怜巴巴的乐趣。如果事事都要那么较起真来,秦锺临终前的几语,在午夜梦回时总是让人暗自地琢磨一 下。也只有在那时候,想想农人的两三杯黄汤在手,&ldquo;老婆孩子热炕头&rdquo;三件事一妥当,那种陶然的快乐,确实羡煞旁人呢?
可是我常常有些多余的想法。因为这三件事,也够人忙忙急急地奔走一辈子呢!而人生也不仅仅只是为了&ldquo;皮肤滥淫&rdquo;这几个字的缘故。警幻仙子所介 绍的另一番洞天福地很是有些性启蒙的含义,但当袭人触及那&ldquo;冰冷粘湿的一片&rdquo;时,宝玉却只得红了脸,把她的手轻轻一捻,那枚镜子兀自在半天之中滴溜溜地乱 转。
这似乎与&ldquo;爱&rdquo;无关。而通常的才子佳人一到&ldquo;合袌&rdquo;的时候也就匆匆退场了,虽然有时还嫌不过瘾似的撮弄出什么二姨太三姨太什么的,但&ldquo;下回分解&rdquo;呢?要么活到九十,要么白日飞升,那几十年的好日子也就一笔给含糊了。
如果林妹妹也和宝二爷高高兴兴地结婚,不可避免地又要回到那条老路上了。而宝二爷是天底下第二个最不善生计的人,林妹妹就不得不撇下作诗的工 夫,在油盐酱醋上把脸熬得瘦瘦黄黄的,真叫人不忍心。更何况夫妻低头抬头总有作恼的地方,一个哭鼻子、动剪刀什么的,一个一会儿说要死,一会儿说要做和 尚,那大事小事唠叨事就更多了。如果是这样侥幸地折腾到土地公公土地婆婆那份上,林妹妹在宝二爷的眼里,还是一颗&ldquo;无价之宝珠&rdquo;吗?
好在作书人不会那样去写。他让林妹妹活在诗中,死在诗中。真真像极了《香港制造》里中秋说的那句话:
&ldquo;我们死得那么年轻,所以我们永远年轻。&rdquo;
【三】
我颇是怀疑脂批中说作者有传诗的意图。但却又不得不佩服作者激荡的才气,尤其是林妹妹的那三首古风,如果把该书中的所有诗词也排出什么三甲来,自然非林妹妹的这几首诗莫属。
这就是林妹妹的认真之处。有时她也和别的女孩子一样天真一样胡闹,但在作诗上却从来没有含糊过。而对于宝钗等人来说,不过是拿诗来破破俗解解闷而已,到底和那仕途经济没什么关系。
人人都说林妹妹使小性子,爱说促狭话什么的。但不知怎么的,作者一写到林妹妹,反而让人从宝钗的圆润通脱处看出几丝机心,妙玉的目无下尘中看 出些造作,袭人的温柔和顺中看出些媚骨,湘云的天真爽直中不免些庸俗,探春的英姿明敏背后的一些阴冷等等。林妹妹就像秋天明净的湖水,所有的人都被她深深 浅浅地照出些阴影。也只有林妹妹,算是真正懂了宝玉,在&ldquo;遍布华屋的悲凉之雾&rdquo;中,不管别人是多么地不看好,至少他们的心相互温暖着。这就是作者所深深肯 定的地方。
而作者又何尝不是那么&ldquo;认真&rdquo;呢?
鲁迅先生在《忆韦素园君》中不无悲痛地写下那么几句话:&ldquo;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 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rdquo;这又何尝不是林妹妹的写照呢?当林妹妹对着落花兀自垂泪的时候。我们倒是很小心地记下了和尚道士的 叮嘱,如果不进贾府,林妹妹是不是可以不哭了呢?
那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为林妹妹永远不会是小孩,在一年一年的花开花谢中,她会逐渐从消亡的事物中获得这种经验,正在逝去的落花向她表明了转 瞬而逝就是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克里斯托夫&middot;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十诫》第一诫中,那个天真的小男孩目睹了一只流浪狗的死亡,当父亲告诉他死 亡是&ldquo;一切停止、停止&rdquo;时,哽咽地说:&ldquo;那会有什么用,谁会想知道猪小姐要用多久才能追到克米,那没有什么意义。&rdquo;是啊,&ldquo;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rdquo;,死 去,对于活着的人来说,也仅仅只有回忆,而回忆往往又是最不可靠的,也会随着时间的久远而模糊而失真。但到最后,闲话前朝旧事和犹唱后庭遗曲的人都远远地 走了,还是趋于一片死灰色的寂灭。
所以,&ldquo;此开卷第一回也&rdquo;,先暗自设下一段木石的公案再说,就如深信人果真有什么前生后世之说一样,那样读者的心里或许会好受一些。好受终归 好受,当林妹妹咯着血的时候,也一样地怀着李贺母亲那颗悲痛的心说,&ldquo;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rdquo;或者竟如韦素园,用了&ldquo;爱和忧急的声音&rdquo;,命令他那位一样咯 着血的朋友:&ldquo;你不许再吐了。&rdquo;
但他人的病,又岂是旁人能担的分毫,不过是在一旁干瞪眼而已。作为病者本身,更何况又是那一生不起之病呢,却没法看着别人生病后是什么样子, 自己好用来参考。她的病,在于她的寸心,若是她觉得咯血会好受一些,那就由着她好,更何况有时咯血也由不得自己呢?记得前几年,逢酒必喝,每饮必醉,倒有 些朋友一边夺下酒杯,一边善意地命令道:&ldquo;你不许再喝了。&rdquo;当时还有些郁闷,认为&ldquo;人生安的几回醉&rdquo;呢,更何况许多事又非酒不能解乎?当我现在一个人静静 独处时,每每想起,便不由念起他们的&ldquo;好&rdquo;来,尽量把不得几次的痛快,合理地留在有限的人生中。
尽管人生有那么多的不如意,都是一件礼物。虽然这礼物有时会碍了他人的眼睛,觉得有孤掷和粉碎的必要,倒不如如人所愿地销声匿迹起来,自己寻 个安然了局。&ldquo;莫怨东风当自嗟&rdquo;,自己的&ldquo;命根子&rdquo;自己不好好爱惜,可是这世间又有几人如林妹妹呢?而这&ldquo;大好宝贝&rdquo;,有时并不是自己能够说了算的。
好在,&ldquo;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rdquo;来。
尽管她已经死了。
【四】
杨绛先生在&ldquo;钱钟书写《围城》&rdquo;中说:&ldquo;方鸿渐失恋后,说赵辛楣如果娶了苏小姐也不过尔尔,又说结婚后会发现娶的总不 是意中人。这些话都很对。&rdquo;从郁达夫、徐志摩等人情事观之,即使是有幸&ldquo;于茫茫人海中觅求得唯一真正灵魂伴侣&rdquo;,但还是陷入了另一座深深的&ldquo;围城&rdquo;。而钱 锺书老之所以不让方鸿渐得到唐晓芙,也还是&ldquo;所谓伊人,在水一方&rdquo;的缘故。而人活着,有时是注定得不到自己最爱的东西,抵达不了某些地方;有时亦只是为着 一个仅仅剩些余烬的梦。
繁华事散逐香尘。
末了还是雪地。一切都还在继续,但是我仍渴望静凝在雪地里;仍渴望广袤的雪地里深深浅浅地叠映着我比雪地还要苍白的影子;我仍渴望一切将被掩 埋,所有的光明还形形色色低照耀着大地,我仍渴望高扬着双手挥洒出一片铺天盖地的大雪,仍渴望将整个世界和着欢笑和着泪水一同在雪地里深藏。
同样也包括宝玉。
这让我在许多个难免的夜里一次次去涂抹他的结局,虽然有时也很好心地想到那个神瑛侍者什么的,至少可以让他在极度失意时再回去当当,但那是又 一个轮回中的事呢!前生设定好了的&ldquo;木石前盟&rdquo;,这一辈子也仅仅只是&ldquo;哪里见过&rdquo;,这样想起来似乎玄之又玄了。但真正属于宝玉的结局又只有两个,死亡或者 回来。
倘使高学士那个真正有些工巧的掉包计不至于拆穿罢,或者竟可以一直这样下去,那大约还是一个微微有些美丽的梦。但高学士似乎比我们每一个人更 有着宗教似的虔诚,同时亦十分尽力地去编造一个谎,让宝玉对人生作上一番小小的安排和了结,直直地把它送到青埂峰上了事。那&ldquo;大红猩猩毡斗篷&rdquo;虽然可以把 神仙从凡人丛中剥离开来,白茫茫一大片雪地中的唯一一点猩红,这画面是美的,但有些不真实。
回来吧,或者亦可以像我们这样,天真地去寻找一点小小的东西过活,安然地混过一辈子了事。若是单单为了活着,这倒不乏是一个好法子。推而广之,那么多&ldquo;铺天盖地&rdquo;的续作者,又何尝不是从这方面考虑呢?
这也使我有时亦陷入一种两难的矛盾中。
害怕活着,配不上自己的痛苦。每个人总是那么刻意地想做自己,总是那么害怕失去自己变得和所有人一个样。如果所有人都一个样,那这样的&ldquo;自己&rdquo;又有什么意思?这使我又一次想到宝玉,他似乎可以死,但不要庸常,如果死对他来说也算是一种可贵的完成的话。
但很多人或许都不会那么去写,而贾宝玉到底也不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虽然他们都是人生的失败者,一样敏感的人儿,差不多全身都是心。哈 姆雷特到底是持着剑去直面周围的一切,在一个个谎言和假面背后,去探索那等待着或许就要毁灭自己的命运;宝玉至始至终都在退缩,逃避,这或许是还有林妹妹 爱着的缘故,在将要失去大观园的时候甚至还幻想同二三知己共寻一个了局。所以在梦快要醒来的时候,尽量地闭上眼睛,虽然他把这个世界看的足够明白了,到底 还是有着许多小小的满足和侥幸。
最后呢,大观园不得不逝去,林妹妹却又不得不死,这时倒想起宝玉曾经的一番话来:&ldquo;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rdquo;
&ldquo;循水而上百尺,有女儿的哭声&rdquo;,反倒是自己的泪水流成一条河,伤悼青春转瞬的红颜,伤悼世间繁华不再的花园。
最后只独独地留下了自己,谁又来哭你?
【五】
不知作者是否也这样想过。
耽于自己的幻梦中,他好像一直在寻找那些失去的、再也不存在的东西。他所寻找的并不仅仅只是年轻时的青葱岁月,而是年轻时所具有的某种真和美 的特质。或许,那些东西从来都没有存在过,他只是仅仅想到那些,就如有时他想说出来的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故事,而是在故事里透露出的一些东西:比如光洁而纯 真的眼,雏菊花一样的脸庞和玫瑰花般的微笑,好多好多的花都在春天尽情绽放,所有的真诚和质朴都带着灿烂的爱,所有的呼吸和颤抖都带着幻想和领悟&hellip;&hellip;梦一 次比一次更接近,一次比一次真实,以及一次比一次更加害怕梦境幻灭所盈出眼眶的眼泪。他终于像一个孩子那样禁不住哭出声来。
而且,他自己渐渐地也就变了。无论他以后在哪里,对于过去,他都是一个陌生人。
这些都可以从作者笔下那么多的牵缠,踌躇和不忍就可以看出。而宝玉年龄上的前后不一致,如果不是出自于抄书者的笔误,那我们可以从中隐约地感 觉到,作者害怕宝玉长大,亦害怕失去童年的大观园,所以就不得不尽把薄命司的那些册页提前一些,以至于让宝玉在一个不是很恰当的年龄里感受到男女之事,不 管是初试或者再试,抑或是和碧痕洗的时候让洗澡水把床腿子给淹了,如若换作当前的周刘诸公,定有许多津津乐道的题目开嚼,但我宁愿想象那是小儿女一时间的 玩闹罢。因为大观园虽然亦有青春的狂想和萌动,毕竟不是西门大官人的后花园。而春梅游旧家亭馆的时候,所涌上来的,不过是物是人非过后扑面而来的凄凉和叹 惋,而《红楼梦》中大观园的丧失,则是对往日青春作上最隆重的一次祭奠。而自己恸哭之余,更像是客观世界里偶尔荒谬并昭示着清醒的存在。
还是回不去了,还是一切都不能重来。
回不去了,所以在晴雯之死时,小丫头不妨就来了一个&ldquo;芙蓉花神&rdquo;的谎;冷二郎一遁入空门,就有尤三姐流着眼泪告别&hellip;&hellip;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但原 作者到底是没让我们看见,失去大观园后的宝玉又该会是什么样子。我想,只要大观园一天还存在,宝玉的梦是可以继续做下去的。既然没有别的什么路可以走,那 就不妨让自己多做做梦,即使是有时做梦者在梦中亦能感觉到脸上兀自奔涌着的泪水,发觉自己只是梦境中一个可有可无的影子,甚或是和梦中所呈现出的其它东西 一样黯淡着,在消失中若隐若现地黯淡着。都是做梦者本身一种最大的幸福。
鲁迅先生说,&ldquo;惟有说诳和做梦,在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rdquo;这同样亦是原作者和续作者的伟大之处。你看,原作者郑重其事地掏出一个梦来,而在这 梦的最后,宁愿让那份高蹈的独醒吞食并细细啮咬自己的心,也不曾让大伙儿目睹梦醒时&ldquo;大厦将欲倾&rdquo;一阵轰塌,以及&ldquo;食尽鸟飞&rdquo;后的一片白地。若真是这样的 话,像周汝昌这样的老少男和老少女怕是要少上若许对罢,这当然有些遗憾。而续作者的伟大,是他固执地造出一个谎来,让后来的那些大谎小谎一并破了去,同时 把当今那些自以为是的&ldquo;真梦&rdquo;压得喘不过气来。&ldquo;黛玉之死&rdquo;和&ldquo;宝玉出家&rdquo;就是其中颇为浓重亦可传世的两笔。但亦有他的缺点,他到底是相信了鬼神的存在, 于是在那&ldquo;兰因&rdquo;和&ldquo;絮果&rdquo;中,加减乘除,一笔一笔,丝毫不苟。这有可能是太贪玩那册页上&ldquo;曲词&rdquo;的缘故。但不这样,能续好《红楼》吗?
而鬼神之说,在原作当中,不过是借人说鬼,借鬼嘲人罢了。这就是他们的不同,也是一个造梦者和圆谎者的最大区别。
【六】
紧闭双眼,黎明或许就是迟迟到来的又一场梦。
在库布里克那部也叫做《紧闭双眼》的遗作中,汤姆克鲁斯扮演的内科医生和妮可基德曼扮演的画廊女经理在一番&ldquo;大开眼界&rdquo;过后,妻子说:&ldquo;一个 人终其一生也不一定知道人生的真相,何况只是一晚上。&rdquo;丈夫漫不经心地回答到:&ldquo;一场梦并不只是一场梦那么简单。&rdquo;用该电影的宣传词说,&ldquo;两人在冲动与逃 避里失去了面对人生的勇气,当一切游戏结束,他们认识到什么才是最值得珍惜的。&rdquo;不过,最值得珍惜的业已失去,他们的小女儿在满是琳琅满目的圣诞商品中, 开始睁大了童真的双眼,这时妻子似乎还想抓住一点什么,说出了全片最为简单也是最后的一句台词:&ldquo;立即!&rdquo;
那时,我只感到一种比死更为寒冷的恐惧。
而《红楼梦》中的寒冷,那是青埂峰下的顽石所固有的一种特质,那是在软红尘中摸爬滚打一番过后的再拒绝,以致在年少时若过屠门一番大嚼过后, 至今都不曾有过再读一次的勇气,而有时的随便翻翻,最多也不过是为了印证书里的某件事情,矫正或弥补记忆中的某些偏差,乃至于缺失。更多的时候一并记忆丢 开了去,呈现自己的渺小和怯弱,害怕惊醒自己心中那一个庸俗的近乎完整的梦。在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倒是有过一样的感觉,而那种感觉更让人的灵魂变轻,接 近于一种飞翔,间或地忘记了自身存在的重量。而陀氏的书,略读了几本之外,就再也没有真正碰过。
【七】
&ldquo;我死了,在四天前。&rdquo;
通过死亡无休止的黑暗去看待活着的人和事,应该是可笑的吧,活着的人对于死者也自是如此。所不同的活人至少还能发声,可以任意去勾勒天堂和地 狱的影子,正所谓&ldquo;天堂地狱,皆在人间&rdquo;,这其实算不得什么好法子。虽然有时竟出自于好奇,忍不住要去死一下子,但人只有一具旧皮囊,能有几回好死呢?不 如暂且先留着,久而久之,也就自然麻木,如风中花,随浪淘沙,悠哉乐哉,似与天地齐寿,与日月同光了,一切的一切,都在你我的控制和掌握之中了。
想想看,至少还要有点别的什么。毕竟死亡不是请客吃饭,不会那么温良恭俭让,单等着一黑一白两个奇怪的人拿着请帖来的时候,聪明灵秀若秦钟辈也不禁哆嗦的快要跪下去&mdash;&mdash;或许,一时间还不能丢下智能儿那些不能言说的好处。
因为我们所爱的人活着而活着,因为那些希望我们活着的人而活着。尽管如此,还是因为&ldquo;不了&rdquo;或者&ldquo;难了&rdquo;。
这样的想法有时一扩大起来,在还不曾朽腐之前,有时竟也琢磨薛蟠在苏州鼓捣回来的那些小人来。薛蟠是出自于好玩,有些或者还有别的什么目的,有些则未免过于心虚,还是害怕那几碗冷猪肉捞不上嘴。
怀着这样的心去读《红楼梦》,自然是更需要那书中人物来映衬,来比较,在书外来提提帘子摇摇扇子铺铺床什么的,所谓&ldquo;相反而实相成&rdquo;。也只有 这样,才能去强调所谓的雅俗,一切的真假,才能将&ldquo;后四十回扔到废纸篓里&rdquo;,以免妨碍了一时里闭上眼睛说出的那些&ldquo;天花乱坠&rdquo;。唉,王婆卖瓜,叶里飞花, &ldquo;雅&rdquo;,似乎只有自己裸地说出来,感觉更好。
看来《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是很有道理的。人在读书,书同时也在读人,说别人&ldquo;皮下无筋,目下无血&rdquo;,说来说去都是自己。这部书确实像一面大镜子,一时间竟也找出书外所有人的奇形幻象来。而这面镜子,在书中却又无处不在&mdash;&mdash;
这很像是作者那一双世事洞明的巨眼。抑或,这么多年,仅仅只剩下那好大好大的一块眼白。</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 大玄印
第六百四十八章 参赛名单 - 仙道少年行
第143章 行路 - 规则怪谈:死亡黑猫饲养指南
第218章 诡梦列车(11) - 骑砍玩家狂想曲
第一百三十二章 诺德王国分裂 - 猎天争锋
第1900章 跨越星区的薪火相传! - 秦刀
第八十三章洗脱嫌疑 - 得知真相,七个师姐跪求我原谅
第一百三十三章关键时刻 - 大隋:我杨俨,继承大统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审问 - 十日诡谈
第一百八十五章 强煞(二) - 界起通天
第1069章云尘闭关再入极境 - 开局:葬神峰主,我培养大帝无数!
第九十六章 我应该没有强迫你吧?求推荐 - 灵宠创造模拟器
第1295章 冥府与后土大神的关系 - 重生:我在修仙界大杀四方
第一百零一章一剑斩苍穹 - 亿万萌宝老婆大人哪里跑
第3645章 你们都还好吗? - 永夜圣典
第九十七章,全新的魔族 - 第一瞳术师
第1882章 番外:现代篇(44) - 道婿下山
第24章 挖祖坟 - 恐怖复苏之全球武装怪胎
第2249章 拔钉(下) - 抛夫弃子,我带六个女儿吃香喝辣
第834章 电棍 - 妈咪轻点虐,渣爹又被你气哭啦
第350章 别让她伤到自己的眼睛 - 刚出娘胎,定亲转世女帝
第182章 赢给你看